㈠ 中國的端午節繪畫
搜一點關於端午的資料,看下端午節都有什麼活動,民間習俗啊 ,好像有賽龍舟的呀,吃粽子啊,在屋檐下插艾葉什麼的,紀念屈原先生的之類的。
㈡ 端午節用彩筆寫美術字
好啊!
㈢ 端午節的由來用繪畫表示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與《端午的歷史教育》論文中考證認為:古代的百越民族版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權他們是「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8] 他們不僅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游戲,繪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
古研究的發展和發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證實,聞一多先生的考證是科學的。中國的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源地。從發掘的原始文化遺存和歷史傳說結合起來看,中國長江以南曾居住著一個龍的圖騰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龍祖的節日。
端午龍舟競渡之俗起源於南方,把農歷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以紀念屈原跳江自盡而最後形成端午節傳統風俗。端午節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隨著歷史發展又注入新的內容。
㈣ 南昌藝坊美術學校端午節放幾天有沒有人知道 請告訴我咯 急
沒人知道,
按國家法定的走那就是3天。
但都在集訓中,很多畫室連假都不放的。
放也就只有1天。
㈤ 美術欣賞活動設計構想端午節快到了,圍繞這一主題,我們可以設計什麼幼兒美術欣
個人觀點
(熱愛祖國)這個主題就挺好,讓幼兒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也是互動主題,幼兒可以讓家長幫忙設計構圖)……花草樹木、人文景觀,都可以是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展現和體現
㈥ 藝術字(端午節快樂)怎麼寫
一、端拼音:ān
1、正,不歪斜。
2、正派,正直。
3、事物的一頭。
二、午拼音:wǔ
1、地支的第七位,屬馬。
2、用於計時。
三、節拼音:jié
1、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
2、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
3、紀念日或慶祝宴樂的日子。
四、快拼音:kuài
1、速度大,與「慢」相對。
2、趕緊,從速。
3、將,就要;接近。
五、樂拼音:lè
1、歡喜,快活。
2、使人快樂的事情。
3、對某事甘心情願。
(6)端午節教案美術擴展閱讀:
端午節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據《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稱,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龍舟最初是用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2、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
3、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㈦ 小班手工《彩色粽子》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版葉、糯米等包成的。權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准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粽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㈧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配上幾句話然後再兒童畫出來兒童學繪畫
全國各地的端午節都有哪些風俗習慣(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山東省〕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陝西省〕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江蘇省〕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浙江省〕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江西省〕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湖北省〕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湖南省〕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福建省〕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㈨ 端午節百米白布繪畫活動有什麼意義
端午節百米白布繪畫活動是對傑出的愛國詩人屈原先生深切的懷念,具有愛國教育的重要意義。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當年五月五日,於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
端午節,據說就是因此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7個國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聯合發起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1953年,在莫斯科舉行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屈原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他。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為了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爭取國際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行。
端午節是紀念日,端午節是悼念日;百米白布繪畫活動是為更好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