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李小多分果果教案音樂

李小多分果果教案音樂

發布時間:2020-12-17 03:47:30

Ⅰ 大班教案 李小多分果果 的情感目標是什麼

教會小朋友要懂得關心照顧弱小,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

Ⅱ 音樂對孩子帶來了什麼啟發和影響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通過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所以音樂又叫做情感藝術。因此,用音樂教育幼兒,能陶冶性格、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啟迪智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音樂可以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優美悅耳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強活力。據有關醫學研究證明,人在愉快時,血液中可產生一種有利於健康的物質,它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音樂中千變萬化的旋律、節奏和速度,既能調節人體的功能,又能對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腦平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它能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情緒,即自由的擺動、走動或跳躍等,來達到創造合乎節律的動作,喚起幼兒天生的本能,培養人體極為重要的節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諧感與動作的協調性,使聽覺更加敏銳、感情更臻細膩,使幼兒更加活潑健康。另外,在音樂游戲和舞蹈這個群體活動中,也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如個體與個體的位置變化,組與組的隊形變換。它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音樂中的動與靜,長與短,強與弱,體會音樂節奏的魅力,促進動作協調發展。 二、音樂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音樂能促進幼兒大腦的正常發育,有利於大腦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腦細胞的增皮層的增厚、腦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些與兒童智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音樂活,各種聲音及身體動作的信息輸入大腦,增強腦神經元的刺激,這有利於各神經元之間的接通,形成神經通路;同時音樂能培養兒童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動作是幼兒智發展的起點,曾經有人提出,訓練孩子的手腳就是訓練大腦,而手腳的訓練在音樂活動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施展:彈琴訓練了手指的靈活性,舞蹈訓練了全身的協調性。音樂中的唱歌、歌舞表演、音樂游戲等,都能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發展。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曾指出,人的大腦共有六種智能,其中第三種就是音樂智能,即能夠感受韻律和音樂並進行創作。可見,音樂與智力本身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音樂教育可擴大幼兒的音樂視野,豐富感知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幼兒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三、音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好可以為德育打好情感基礎。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往往會作用於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遠的影響。歌曲《對不起,沒關系》以輕快的節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歌詞的內涵,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山羊踩痛小公雞》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諒互讓,友好相處;《李小多分果果》讓幼兒體會到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音樂對幼兒心靈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明顯的,效應也是長期的。音樂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我們應針對幼兒喜情感、厭講理,喜形象、厭抽象的特點,將德育寓於音樂教學中,真正達到以 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四、音樂可以培養幼兒的 審美情感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愛的教育,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感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如歌曲《國旗 國旗多美麗》能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感情;《學做解放軍》《哈達獻給解放軍》能激發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感情;《值日生歌》能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愛護小樹苗》能培養幼兒愛護公共財物的思想感情等。 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更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對幼兒從小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使幼兒在美好音樂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Ⅲ 李小多分果果 歌詞

歌名:李小多分果果

歌手:小蓓蕾組合

所屬專輯:親子兒童歌曲內-小猴子

作曲 : 汪玲

作詞 : 聖野

李小容多那個李小多,分果果

分果果,分到後來剩兩個

一個大,一個小

一個大來一個小,大的送給張小弟

小的留給他自己,小的留給他自己

李小多那個李小多,分果果

分果果,分到後來剩兩個

一個大,一個小

一個大來一個小,大的送給張小弟

小的留給他自己,小的留給他自己

李小多那個李小多,分果果

分果果,分到後來剩兩個

一個大,一個小

一個大來一個小,大的送給張小弟

小的留給他自己,小的留給他自己

李小多那個李小多,分果果

分果果,分到後來剩兩個

一個大,一個小

一個大來一個小,大的送給張小弟

小的留給他自己,小的留給他自己

(3)李小多分果果教案音樂擴展閱讀:

《李小多分果果》是小蓓蕾組合演唱的歌曲。

歌曲意義

《李小多分果果》歌曲活動通過李小多分果果的簡單情節,讓孩子知道謙讓,兒歌動作性強,富有表現力老師可以結合平時孩子分點心和玩玩具加深對兒歌的理解,從小培養孩子的分享觀念,分享對於孩子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Ⅳ 幼兒園音樂李小多分果果活動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分果果要謙讓和學會分享。 2, 學習兒歌,模仿正確發音:剩,捧,李,張,自己 。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小朋友學會謙讓,和分享。 2, 讓小朋友分清平舌和翹舌音。

Ⅳ 《兩個小娃娃正在打電話》的簡譜你們知道嗎 急用謝謝

歌曲簡譜如圖:

(5)李小多分果果教案音樂擴展閱讀:

《打電話兒歌》即兒歌《打電話》,是由汪玲編曲製作的,適合適合0-6歲的寶寶。讓小寶寶在娛樂的同時了解電話作為通訊工具的作用,好記又好玩。

汪玲,著名兒童音樂作曲家。1932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1958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現任上海音樂出版社副編審。中國兒童音樂學會理事。作有兒童歌曲《打電話》、《李小多分果果》、《兩只小象》、《摘星星》等,是一位很有影響的著名兒童音樂作曲家和音樂編輯。

Ⅵ 如何將音樂滲透在小班一日活動中

如何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瀏河鎮幼教中心明德幼兒園 殷靜

摘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中特別強調: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他指出:「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須稍加培養,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若培養得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而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而不容輕視的影響。本文主要論述音樂對幼兒健康成長的作用以及如何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關鍵詞:幼兒 音樂 音樂教育 生活
江總書記曾經說過:「素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幼兒期能否接受高素質的教育,將決定其一生的發展,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富有人文內涵的藝術教育。西方有識之士認為音樂是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我的科學成就許多是受音樂的啟發而得到的。」這說明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無可比擬的。音樂教育對於塑造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幼兒整體的心理發展水平,使幼兒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來說有著獨特的意義。所以說它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快樂的,。音樂是和人的生命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音樂是門聽覺藝術,幼兒對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的,只有把音樂融於幼兒的生活和游戲活動中,幼兒才能輕松愉快的學習,音樂是一門表演藝術,要使幼兒感受各種表演手段,所表達的內容,單靠聽覺是難以完成的,它必須讓幼兒在實踐中直接體現,感知音樂的力度、速度、節奏音色。
幼兒音樂教育的真正含義,根據幼兒生、心理發展特點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這樣的幼兒音樂教育才能對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幼兒的成長發揮它應有的功能,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快樂地成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而不容輕視的影響。音樂教育可以使幼兒體驗快樂,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美感,還可以發展幼兒的感知覺,為其今後的健康生活及終生的藝術學習培植動力、奠定基礎。
音樂可以防治疾病,音樂能使人身心健康,音樂賦予人聰明和智慧。在幼兒這一年齡層運用音樂,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除了作為對兒童的精神、生理、心理等方面疾患的防治與康復的手段之外,它還具有促進幼兒全面發育的巨大作用,特別是對幼兒大腦機能的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音樂可以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優美悅耳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強活力。據有關醫學研究證明,人在愉快時,血液中可產生一種有利於健康的物質,它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音樂中千變萬化的旋律、節奏和速度,既能調節人體的功能,又能對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腦平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它能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情緒,即自由的擺動、走動或跳躍等,來達到創造合乎節律的動作,喚起幼兒天生的本能,培養人體極為重要的節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諧感與動作的協調性,使聽覺更加敏銳、感情更臻細膩,使幼兒更加活潑健康。另外,在音樂游戲和舞蹈這個群體活動中,也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如個體與個體的位置變化,組與組的隊形變換。它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音樂中的動與靜,長與短,強與弱,體會音樂節奏的魅力,促進動作協調發展。

二、音樂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音樂能促進幼兒大腦的正常發育,有利於大腦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腦細胞的增皮層的增厚、腦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些與兒童智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音樂活,各種聲音及身體動作的信息輸入大腦,增強腦神經元的刺激,這有利於各神經元之間的接通,形成神經通路;同時音樂能培養兒童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動作是幼兒智發展的起點,曾經有人提出,訓練孩子的手腳就是訓練大腦,而手腳的訓練在音樂活動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施展:彈琴訓練了手指的靈活性,舞蹈訓練了全身的協調性。音樂中的唱歌、歌舞表演、音樂游戲等,都能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發展。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曾指出,人的大腦共有六種智能,其中第三種就是音樂智能,即能夠感受韻律和音樂並進行創作。可見,音樂與智力本身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音樂教育可擴大幼兒的音樂視野,豐富感知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幼兒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三、音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好可以為德育打好情感基礎。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往往會作用於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遠的影響。歌曲《對不起,沒關系》以輕快的節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歌詞的內涵,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山羊踩痛小公雞》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諒互讓,友好相處;《李小多分果果》讓幼兒體會到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音樂對幼兒心靈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明顯的,效應也是長期的。音樂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我們應針對幼兒喜情感、厭講理,喜形象、厭抽象的特點,將德育寓於音樂教學中,真正達到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四、音樂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
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愛的教育,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感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如歌曲《國旗 國旗多美麗》能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感情;《小海軍》《哈達獻給解放軍》能激發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感情;《值日生歌》能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愛護小樹苗》能培養幼兒愛護公共財物的思想感情等。

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更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對幼兒從小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使幼兒在美好音樂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因此,要正確認識到音樂對幼兒的促進作用,適時適當的運用好音樂。那麼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要怎麼做呢?
一、來園播放輕聲悅耳的音樂,使幼兒入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的音樂藝術環境,使幼兒的音樂天賦得以很好的發展,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主動參與活動、進行交往。例如:每天幼兒來園時我都會播放,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其中主要推薦bandari「班得瑞」的音樂, 「班得瑞」這個夢幻般的抒情演奏樂團,將屬於瑞士的湖光山色,在音樂中予以唯美地具象,每一個音符,都代表層層壓縮到內心裡的感動。.例如:《安妮的仙境》、《春野》等,有時還會播放《清晨薩克斯》、《央視早間問候》、《晨歌》等音樂。這樣的音樂孩子聽後會覺得很安詳,寧靜。

二、教師進行教學時,要以幼兒喜愛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變幼兒為主體,一切教學從感受入手,通過游戲的方法進行。用感受式、啟發式、討論式、即興創作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學活動設計要體現一個「趣」字,教學方法多樣,體現一個「活」字,因為教學方法得當可以「一波激起千層浪」,學習靈活恰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根據音樂的活動目標,巧妙地安排音樂活動的結構和內容,盡量做到情節化,通過小游戲,進行簡短節奏發聲練習,用故事、玩具、節奏樂、頭飾、圖片、情境表演、聲勢練習等進行教學,在活動中也聽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整個教育活動始終在聽聽、唱唱、跳跳、拍拍、敲敲的活動狀態,使幼兒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之中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在學習兒歌或故事時配上優美的音樂,節奏及韻律活動,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另外增進大腦
的功能,提高記憶效果。

三、音樂角中,幼兒可以自製很多樂器,比如:用筷子對敲,敲鍋蓋、桶、塑料瓶等。除此之外,我們還投放了一些頭飾、紗巾、服裝、扇子、雨傘等道具讓孩子們自由玩耍,在音樂角中摸摸、敲敲、動動、打打、玩玩、跳跳,孩子們各自展現自己的表演才能。在他們表演的時候,我們就會放一些幼兒喜歡的音樂,例如:《三顆貓餅干》、《 粉紅色的旋舞》、《天鵝》等音樂。

四、進餐時播放音樂,音樂有助於驅除體力和腦力疲勞,優美的旋律能使胃腸蠕動加強,促進唾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在這一時段播放的音樂最好是輕音樂,如果帶有歌詞,幼兒漸漸熟悉以後就會跟著哼唱,這樣不僅不能有助於消化,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幼兒容易被嗆到。所以,我們經常播放的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致愛麗絲》、《夢中的婚禮》、《水邊的阿迪麗娜》等鋼琴曲。

五、午睡時,播放輕聲、安靜、抒情、緩慢的搖籃曲,不要求幼兒馬上閉上眼睛,幼兒邊聽音樂,很自然地就入睡了,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例如:莫扎特的《搖籃曲》、《睡吧,小寶貝》等音樂。

六、在活動要求幼兒集合時,用鈴鼓敲出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節奏型,一方面可以使幼兒安靜下來,同時很快地模仿出節奏型,培養了幼兒的節奏感。還可以彈奏幼兒熟悉的音樂。例如:請他們安靜,做好的時候,會彈奏1353這個音階,唱「快快坐好」,重復彈奏,幼兒能夠根據語音提示快速坐好。

七、幼兒在玩運動器械如滑滑梯時,我們可以唱出《 伸伸轉轉》的歌曲,幼兒邊玩邊唱,學得愉快,唱得自然、歡快。幼兒在跑步、跳繩時配上節奏鮮明的歡快音樂,更提高了鍛煉的興趣,因節奏感能給幼兒帶來歡樂。例如:在戶外鍛煉時,我們都會播放《嘻唰唰》、《健康歌》歌曲,讓幼兒在音樂中愉快的玩耍。
八、聽音樂畫畫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想像空間,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莫扎特的《星星》、聖桑的《袋鼠》班德瑞的《你的笑顏》等。

除了幼兒園教育培養之外,家庭對幼兒的影響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除了在幼兒園之外,我們還與家長溝通,讓他們明白家庭環境對兒童音樂智能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溝通前,許多家長認為自己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自身嗓子不好,五音不全,又沒有音樂細胞,對在家庭中創設音樂環境感到無能為力。其實不然,創設音樂環境並不是要求家長教寶寶唱歌、打節拍、演奏樂器,而是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音樂、充滿歌聲的環境中,不斷接受音樂的刺激,這樣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所表現出來的音樂才能非同一般,家庭環境對兒童音樂興趣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因學習困難被認為是「白痴」,由於學校不肯接受他,小愛因斯坦只好待在家裡。愛因斯坦的母親每天總要花上幾個小時彈鋼琴,時間久了愛因斯坦也喜歡上了彈鋼琴。

總之,幼兒的成長離不開音樂,幼兒的發展需要音樂,反過來,音樂可以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同時音樂又是促進幼兒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大科學家達爾文說過:「如果一個人不聽音樂,很可能影響他的智力。」所以說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音樂教育這一手段來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同時,我們還明白,對幼兒音樂智力的開發和培養,其目標不再培養音樂家,也不在於對幼兒進行音樂技巧的訓練及知識的灌輸,而是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對音樂的興趣,欣賞能力,陶冶其美感,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面發展的特殊功能,這才是音樂的根本作用。因此,感知音樂,學習音樂,欣賞音樂都應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張志華.幼兒園音樂教學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2]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5版.
[3]朴文哲.學習音樂從0歲開始.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23卷第2期.
[4]張志華著. 幼兒音樂教學法[M].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5.
[5]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Ⅶ 大蘋果分給誰小班社會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活動准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隻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為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了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著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里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准》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嘗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嘗橘子,教師巡迴指導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裡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李小多分果果教案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