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春節序曲音樂教案

春節序曲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7 01:49:09

⑴ 春節序曲第二段聽的我流淚

春節組曲》是李煥之的代表作品。
李煥之生於香港,祖籍福建晉江,
1939年進入重慶音樂干訓班學習;
1943年進入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院作曲系學習,
畢業後留校任教。他的主要作品有《社會主義好》、
《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等。

《春節組曲》作於1955年—1956年,
樂曲以陝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材,旋律明快,
生動地表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
喜氣洋溢、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

《春節組曲》由四個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序曲」,描寫的是過春節人們扭秧歌的情景,
樂曲里加入了鬧秧歌的鑼鼓節奏,
主題由兩首陝北民間嗩吶曲組成,
樂曲歡快熱烈。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陝北民歌,
其主題先由雙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復,
最後由小號獨奏把音樂推到高潮結束。
第二樂章「情歌」,像抒情詩,
樂曲開始由英國管演奏出一首陝北情歌,
像在月光如水的河邊,年輕人散步談心的情景。
這首情歌反復了六次,由小提琴與大提琴以
對話的形式奏出,最後回到開始的引子。

第三樂章「盤歌」是圓舞曲,
作者根據當年延安的周末舞會的情形,
將民間風格的音樂與現代交誼舞相結合寫出了這首舞曲。

第四樂章「燈會」是用陝北民間嗩吶曲
《大擺隊》的音調創作而成,
這部分音樂表現出嗩吶演奏的高超技巧。
中間部分採用了陝北民歌《摘南瓜》、
《跑旱船》的曲調,兩個曲調交錯出現。
結束部分以熱烈的秧歌鑼鼓節奏再現主題結束全曲。

《春節組曲》集中表現中國人過春節的熱鬧景象,
經常演奏的是組曲的第一樂章,即「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一首明快、粗獷而熱烈的樂曲,開始時的引子由樂隊全奏的宏大音響揭開了民間節日歌舞的序幕,第一段是淳樸、優美的舞蹈性的音樂。中間部分是一個抒情性的對比段落,音樂素材來自陝北秧歌。第三段是第一段音樂的緊縮再現,音樂更為緊湊和熱烈,並在萬民歡騰的氣氛中有力地結束

⑵ 鑒賞《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李煥之先生於1956年創作的管弦樂作品《春節組曲》中的第一樂章。這套作品取材於作者早年在延安過春節時的生活體驗和感受,李煥之先生通過樂曲向大家展現了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人們對這首氣氛歡快、情緒激昂曲目的喜愛程度絕對是中國交響作品歷史上空前的。1989年,《春節序曲》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1993年6月,《春節組曲》等作品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足見其魅力所在。

全曲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序曲」,是熱烈歡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寫,有鬧秧歌的鑼鼓聲和歌聲、秧歌隊員的舞姿和靈巧的穿花場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鏡頭。第二樂章「情歌」,象一首抒情詩,是春節中的一個插曲。樂曲開始由英國管奏出引子而帶出陝北情歌的主題,象在月光如水的延河邊,青年男女漫步談心。第三樂章「盤歌」,迴旋曲式的圓舞曲。

作者把第一主題當作人民在節日中團結與友愛的主題,另外還有兩個副題,這三部分的音調都是從不同的陝北領唱秧歌調中演變出來的。它們時而象朋友的談心,時而又象老人同青年的幽默逗趣。這里,作者根據當年延安的周末舞會的實際情況,有意用民間風格的音樂與現代交誼舞曲相結合的寫法,將這首具有民族風格的圓舞曲寫得頗有新意。第四樂章「燈會」,三部曲式。

主部是陝北民間隊列音樂嗩吶曲《大擺隊》的音調,健美壯闊,句法連貫,首尾一氣呵成。反映了陝北嗩吶藝人連續呼吸的高度技巧。現在雖然是管弦樂化了,但仍保留這個連綿不斷的特色。全部組曲的構思都帶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傳統節日的風俗情調保持密切的聯系,同時又是新的節日景象的描繪。

管弦樂《春節組曲》集中表現中國人過春節的熱鬧景象,經常演奏的是組曲的第一樂章,即「春節序曲」。

⑶ 春節序曲有幾個樂章,分別是什麼,每段是描述怎樣的情景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它的旋律曲調雅俗共賞,加之其表現的主題是非常具有群眾基礎的盛大節日,因而從它誕生之後,逐漸演變成了附加在「春節」之上的小傳統。尤其是電視春晚流行後,此曲也更加為人熟知了。
這首樂曲是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民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春節組曲》中國作曲家李煥之1955~1956年間創作的管弦樂曲。樂曲描繪了人民在歡度春節時的民俗盛況的深刻體驗與內心感受。
共4樂章:
第一樂章序曲——大秧歌,為復三部曲式。快板的主部由兩首陝北民間嗩吶曲調組成;中間部為中板,陝北秧歌音調,由雙簧管和大提琴相繼奏出旋律;最後由小號主奏的樂隊全奏再現主部音樂。
第二樂章情歌為如歌的行板。開頭是英國管奏出的引子。隨後出現陝北情歌主題。情歌反復6遍後,逐漸回到由小提琴、大提琴對答的徵調式主題,經過連接句,最終重現引子音調。
第三樂章盤歌為迴旋曲式的圓舞曲。由一個象徵人民在節日中歡樂聚會的主題和作為第一、二對比部的兩個副題組成,音調均來自陝北領唱秧歌調素材。
第四樂章燈會為三部曲式,中板,主部音樂源自陝北民間隊列音樂嗩吶曲《大擺隊》;中間部採用秧歌調《摘南瓜》、《跑旱船》音調交疊出現,表現秧歌中的小場場面。結束部再現主部音樂,加進熱烈的秧歌鑼鼓節奏結束全曲。
該曲的第一樂章後來經常以《春節序曲》為名上演。

⑷ 《春節序曲》的創作背景

《春節序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回驗,在答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這首樂曲是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民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資料拓展:

《春節組曲》作於1955年-1956年,樂曲以陝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材,旋律明快,生動地表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溢、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

《春節序曲》作為《春節組曲》的序曲,樂曲的特點為旋律明快。優美富有民族風格,節奏鮮明熱烈,生動地體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洋,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樂曲結構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將西方的一種趨勢融入到中國傳統音樂中是一種精妙的構思。

⑸ 請問《春節序曲》共分幾個樂章,分別是什麼

《春節序曲》是大型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樂章。《春節組曲》是我國著名回作曲家、音樂理論家答李煥之先生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由「序曲」、「情歌」、「盤歌」、「燈會」四個樂章組成。

《春節序曲》主題由兩首陝北民間嗩吶曲組成,加上胡弦兒、琵琶、笛子、鑼鼓等中國傳統樂器合奏的渲染,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快熱烈,曲調悠揚。聆聽喜氣洋洋的管弦樂曲,陶醉華麗絕美的視聽盛宴,在辭舊迎新的特定環境中,人們的心緒隨著樂曲無限飛揚。

《春節序曲》中間部分採用了陝北秧歌調《二月里來打過春》的曲調,鮮明的民族徵調式,用雙簧管、大提琴和小提琴分別主奏,如此三番,韻味無窮。如同冰消雪融的河流緩緩流淌、如約而至的春天緩慢生長一樣,溫婉而悠長,怡情而溫馨,是整個曲調的核心部分,預示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的年份的開始。

《春節序曲》結尾由小號獨奏把樂曲推到高潮,描繪了中華民族大豐收、大團圓、大狂歡的喜慶場景。

⑹ 《春節序曲》給人怎樣的音樂感受

春節序曲是作曲家李煥之在1955年左右創作的《春節》第一組曲的第一樂章。主題採用樸素專的秧歌音調,屬體現了春節期間鑼鼓喧天,人們盡情歌舞的歡騰場面以及團結友愛,相互問候的動人情景。音樂形象鮮明,深受聽眾喜愛,是一首成功的管弦樂作品。

⑺ 春節序曲的介紹

《春節序來曲》是《春節組曲》的第自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它的旋律曲調雅俗共賞,加之其表現的主題是非常具有群眾基礎的盛大節日,因而從它誕生之後,逐漸演變成了附加在「春節」之上的小傳統。尤其是電視春晚流行後,此曲也更加為人熟知了。這首樂曲是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世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⑻ 春節序曲的樂曲簡介

年代:現代
作者:李煥之
類別:管弦樂 李煥之(1919-2000)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理論家。原籍福建晉江,1919年出生於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從師蕭友梅,學習和聲學。1938年8月到延安,進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結業後又繼續在高級班從冼星海學習作曲指揮。畢業後留校任教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從延安到張家口,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上,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工作團團長、中央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央民族樂團團長等職。自1954年起,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音協創作委員會主任《音樂創作》主編等職務。1985年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
李煥之自幼愛好民間音樂,熱心參加學校的音樂活動。1935年後,即開始創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詞)、《黃花曲》(蔣光慈詞)等。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歌詠運動,與蒲風等詩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廈門自唱》(燕風詞)、《保衛祖國》(克鋒詞)等。
40-50年代,他共創作了300餘首聲樂作品。其中較突出的有《青年頌》、《民主建國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他還為電影《暴風驟雨》、《在長征的道路上》、《魯迅生平》等配樂,為第2、第4兩屆全國運動會的大型團體操配樂,寫作主題歌合唱曲《新長征頌》、《紅旗頌》。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黃河》,他對其總譜進行過多次整理,並為《國歌》等作品編配合唱、鋼琴伴奏與管弦樂總譜等。此外,他還與別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幾十年來,李煥之根據中國民間及古代音樂的豐富素材,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創造出表現新時代精神而又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的作品,深得國內外人民的喜愛。其代表作有《生產忙》、《茶山謠》、《八月桂花遍地開》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蘇武》與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樂《春節組曲》、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箜篌獨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創作的管弦樂曲《春節序曲》如今已成為我國每年新年音樂會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響樂中經典之作。
李煥之在合唱指揮、理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在革命戰爭時期,他曾多次指揮大合唱《黃河》、歌劇《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他指揮北京青年業余合唱隊的演出獲得金質獎章。他的音樂理論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樣學習作曲》、《音樂創作散論》、《民族民間音樂數論》、《論作曲的藝術》等。

⑼ 《春節序曲》裡面的樂器

鑼鼓、嗩吶、雙簧管、大提琴、小號、英國管、小提琴等。

《春節組曲》集中專表現中國人過春屬節的熱鬧景象,經常演奏的是組曲的第一樂章,即「春節序曲」。

《春節組曲》李煥之作於1955年—1956年,樂曲以陝北民間秧歌的音調和節奏為素材,旋律明快,生動地表現了我國人民在傳統節日里熱鬧歡騰、喜氣洋溢、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場面。

第一樂章"春節序曲",描寫的是過春節人們扭秧歌的情景,樂曲里加入了鬧秧歌的鑼鼓節奏,主題由兩首陝北民間嗩吶曲組成,樂曲歡快熱烈。

中間部分是一首悠揚的陝北民歌,其主題先由雙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復,最後由小號獨奏把音樂推到高潮結束。

"春節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結構寫成的管弦樂曲。

閱讀全文

與春節序曲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