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美術教案《大笨熊》畫五官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猜測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
2、感受擁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大圖書一本;
2、小圖書人手一本;
3、白紙、水筆。
【活動過程】
一、說朋友,引出故事。
1、出示大圖書封面(故事文字遮住)
提問:
(1)這是誰?他們長得怎麼樣?(兔子,個子小小的,灰色的毛;熊,個子大大的,也是灰色的毛。)
(2)一隻小小的兔子和一隻大大的熊之間可能會有怎麼樣的故事發生呢?(自由回答)
2、過渡語:讓我們一起到書里去找找答案吧。
二、找朋友,理解故事。
1、講述故事:大圖書P2-7。
提問:
(1)兔小小和熊大大的家住在哪裡?(兔小小住在樹洞里,熊大大住在山洞裡)
(2)他們和自己的夥伴長得一樣嗎?(都不一樣。他們身上的顏色都是灰色的)
(3)和自己的夥伴長得不一樣,他們心裡怎麼樣?仔細看看圖片,想想他們的心情怎麼樣?(他們一定很傷心、難過。夥伴們一定都不願意和他們做朋友了。)
2、大圖書P8-9用故事內容小結:是啊,就像你們看到的那樣,兔小小覺得很難過,熊大大覺得很孤單。
3、講述故事:大圖書P10-13.
提問:
(1)什麼樣的朋友是和自己一樣的呢?(身上的毛一樣的,兔小小和熊大大就可以做朋友了;兔小小要找到同樣是灰色的兔子做朋友;熊大大要找同樣是灰色的熊做朋友)
(2)兔小小和熊大大到底能不能成為朋友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說你的理由。(自主討論並集體交流)
4、講述故事:大圖書P14-23。
5、小結:原來顏色一樣就可以成為(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朋友了,有朋友真好,從此兔小小和熊大大再也不會覺得難過和孤單了。
三、交朋友,感悟故事。
1、出事小圖書
引導語:兔小小和熊大大成為朋友之後是怎麼相處的呢?請你們從小圖書里找一找答案。小圖書從封面看到第27頁,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閱讀,教師巡迴觀察並個別指導)
2、提問:他們到底是怎麼相處的呢?相處得愉快嗎?(幼兒交流閱讀之後的感受)
3、故事小結:是啊,雖然吃的東西不一樣,他們還是喜歡在一起吃;雖然玩得游戲不一樣,他們還是喜歡在一起玩,有朋友真好。
4、聽完了這個故事,請你為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
5、完整欣賞故事。
小結:只要你願意,你都可以交到朋友,陪你吃、陪你玩,有朋友真好。
延伸活動:
1、你的朋友是誰?你們和朋友之間有哪些開心的事情呢?
2、出示白紙和水筆:你可以將你和朋友之間快樂、開心的事情記錄下來,我們一起製作「好朋友」圖書吧。
⑵ 幼兒園中班美術塗色教案《小奶牛》
產生興趣 1、出示「神奇的牛」:這是誰?奶牛有什麼本領? 2、這可不是普通的奶牛,它是頭神奇的奶牛,它神奇在哪裡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 欣賞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師提問:故事裡有誰?牛大叔帶來的奶牛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故事的名字就叫《...彩色牛奶》。請幼兒集體跟隨教師完整的朗誦故事名字一遍。 2、小動物們喝了有顏色的牛奶發生了什麼奇怪的現象,請小朋友再聽一遍故事。教師結合掛圖講述故事,提問: ——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白兔喝了變成了什麼樣子? ——小黑貓給奶牛吃了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黑貓喝了變成了什麼樣子? ——小花鹿給奶牛吃的是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小花鹿喝了變成了什麼樣子? ——灰狐狸給奶牛吃的是什麼蔬菜?擠出了什麼顏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變成了什麼樣子? 3、小動物們能變回原來的樣子嗎?怎麼變? 4、小動物有了這頭奶牛心裡感到怎麼樣?為什麼? 我餵奶牛吃蔬菜 1、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給奶牛吃什麼蔬菜,會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你喝了會變成什麼顏色? 1、請幼兒自選蔬菜為奶牛,一邊喂,一邊說:神奇的奶牛,我給你吃什麼顏色的什麼。 3、請個別幼兒上前說出自己所想像的:我是一隻什麼,我給奶牛吃什麼樣的什麼,擠出什麼顏色的牛奶,我喝了變成了什麼樣子?
⑶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看畫說故事
設計背景 圖畫是幼兒學習中最喜歡的東西,孩子們的閱讀能力也需要藉助圖畫來發展。因此故事書便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讀物。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並針對我班幼兒特別喜歡聽故事、講故事的習慣,我設計了這個閱讀活動。 活動目標 1、藉助自製圖書,在觀察、想像、表演中,培養幼兒觀察畫面的能力,享受閱讀的情趣。 2、調動孩子豐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 重點難點 說話訓練。 活動准備 自製圖書。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 師:「老師自製了一本圖書,這是圖書的封面,看了這個封面你會想到什麼?」 (封面是一個初升的太陽,還有在站在石堆上啼鳴的大公雞。) 二、這些都是小朋友熟悉的想的 並很喜歡的東西小朋友看了很高興,這時讓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給小朋友說,然後再說你還想到了什麼?小朋友很樂意。 三、延伸: 大公雞勤快,起得早,我們應向它學習。學習它勤奮。 教學反思 優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通過邊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動情感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我有一下感受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為: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孩子們在講到大公雞時還模仿它的叫聲,它飛跑的姿勢。但最後結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的評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幼兒在說話過程中聲音洪亮、說話流利就適時給以表揚,孩子們很開心。
⑷ 關於繪畫的小故事
1、齊白石小時候,家裡很窮。他八歲就給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ùn )在地上畫畫。後來,他當了木匠,白天幹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畫。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兩腳凍得發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畫到燈油燃盡為止。就這樣,他畫的畫越來越好了。
白石爺爺家裡種著許多花草,招來許多小昆蟲,水缸里還養著魚和蝦,他每天仔細地觀察它們。他要畫蚱蜢,就跟在一隻蚱蜢後面滿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躍時雙腿的動作為止。別人勸他把蚱蜢拴住,他說拴上繩子蚱蜢不舒服,動作不自然,那就畫不準了。
2、徐悲鴻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他為了畫好奔跑的馬,常常跟在馬車後面,仔細觀察馬跑動的樣子。有一次,他只顧觀察,沒有注意腳下的路,結果摔了一跤,滿身塵土,手、腳、臉都擦破了。他爬起來,又繼續追趕。
徐悲鴻畫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馬的世界裡。他幾乎每天都要畫馬,他小屋的牆上,貼滿了駿馬圖。
功到自然成,徐悲鴻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畫的駿馬成了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你看《奔馬圖》中,那氣勢雄壯、四蹄生風的駿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顯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強勁的鐵蹄,彷彿發出「嗒嗒」的蹄聲,催人向上。
3、達·芬奇十四歲那年,到佛羅倫斯拜著名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弗羅基俄是位很嚴格的老師,他給達.芬奇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畫雞蛋。開頭,達·芬奇畫得很有興致,可是以後第二課,第三課,老師還是讓他畫雞蛋,這使達·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雞蛋,有什麼好畫的。
有一次,達·芬奇問老師:「為甚麼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普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來的光線不同,畫出來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很受啟發。他每天拿著雞蛋,一絲不苟地照著畫。一年,二年,三年……達·芬奇畫雞蛋用的草紙,已經堆得很高了。他的藝術水平很快超過了老師,終於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4、展子虔擅畫青綠山水,其作品中山石樹木雖然空勾無皴,然全以色渲染。山水以青綠設色為主,山頂以青綠敷之,山腳則用泥金;樹葉設色,或以色染,或以色填,或點以白粉桃紅,松樹不寫松針,直以深綠點之。
全圖在青綠設色的統一格調下,顯得瀲灧而生拙,豐富而單純,富麗而古艷,充分展示出我國早期山水設色那種「青綠重彩,工細巧整」的樣式,標志著山水畫的創作,已從原先設色古艷而富有裝飾意味的圖式,向較為完整的山水畫創作過渡,自此始開青綠山水之源。
5、吳道子去訪問某僧人,欲討杯茶喝,但此僧對他不太禮貌。他很氣憤,即請來筆硯,迅即在僧房牆壁上畫了一頭驢,然後離去。不料一天晚上,他畫的驢變成了真驢,惱怒異常,滿屋地尥蹶子,把僧房的傢具等物都給踐踏得亂七八糟,十分狼藉。
這僧人知道是吳道子所畫的驢在作怪,只好去懇求他,請他把壁上畫塗抹掉。以後則相安無事了。畫上的驢變成了真的,固然是一種神奇的傳說,但卻反映了吳道子畫動物具有傳神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