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美術優秀說課稿
小學美術說課稿
手工剪紙藝術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綜合實踐勞技課《手工剪紙藝術》。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 課的設置是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美,學習動手努力,和創新意識,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 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它向產生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 慶的裝飾品,還廣泛應用到刺綉、印染、陶瓷等工藝中。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朴實、富裝飾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北方剪紙粗獷樸拙,南方剪紙精巧秀麗。剪紙題 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其形式有剪影、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剪紙使用簡化、誇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手法,著意藝 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剪紙經起稿、剪刻和粘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後粗、先密後疏、先內後外、先上後下、先左後右的順序進行。在剪 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要「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教學目的:
喚起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剪紙藝術,學會運用剪紙的基本技法製作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
『貳』 如何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在學生學習美術新知識中,老師有時就會以講授為主,在講授上,經過版讀、記、看、想、權動等多個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傳授美術知識時,用圖片、幻燈等直觀教具或欣賞的圖片及大師作品,讓學生認識到這些藝術作品的價值。在傳授中,因勢利導,穿插故事,讓學生活動,使美術課堂變得輕松、有趣。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感受不到學習的壓力,就像在玩,變得樂學、樂聽,當然也會對於這些美術知識也就記得更加牢固了。
『叄』 大家有沒有湘版五年級上冊的美術教案,多謝諸位!
第9課 海螺變形圖案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變形圖案的一般特點與要求,初步掌握變形圖案的基本設計方法和步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想像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掌握海螺變形圖案的方法和步驟。
難點:在圖案加工、製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其精細、工整的特點並學會用點、線面進行創作。
教學准備:
課件、彩筆或水彩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播放音樂,提示課題
同學們,在美麗的大海邊,在金色的沙灘上,會看到各種各樣美麗的貝殼和海螺,它們形狀有趣而且美麗,今天我們來設計一個美麗的海螺圖案。
二:欣賞作品
1:課件展示不同的海螺,引導學生觀察其外形和內部結構特徵。
小結:海螺的外形是一個橢圓形,四周有齒輪花紋,中間是螺旋形的結構。
2:欣賞作品一
課件欣賞教材上的黑白圖案3幅
問:這兩幅作品與剛才的自然形海螺相比有什麼不同?
小結:這兩幅作品在自然形的基礎上經過作者加工,更加簡練、概括、,同時,還保留了海螺的主要特徵。
3:欣賞作品二
課件欣賞教材上的彩色圖案
問:這幅作品又有什麼不同呢?
小結:這幅作品不但在造型上更加誇張,而且經過作者的想像、創造,運用對比色彩間隔排列,在視覺上產生跳躍的感覺。
4:結語
剛才我們欣賞了幾幅圖案作品,那麼,同學們知道什麼是圖案嗎?(經過作者的加工、美化而成的紋樣)有哪些變形方法呢?(討論)
三:示範方法步驟
1:畫基本形
2:變形
引導學生說出變形方法
(1):簡化法:在自然形的基礎上省略細節部分,扼住主要特徵進行變化
(2):誇張法:將特象的特徵加以誇大、突出
(3):裝飾法:在海螺的基本特徵上,加以裝飾美化。
3:學生按課件圖例分別說出用了什麼變形方法
四: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作業要求:自己構思、想像創作出幾幅海螺變形圖案,可以是黑白,也可添畫色彩,要求製作工整、細致。
五:作業展評小結。
第10課 樹的變形圖案
教學目的
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大膽的繪畫風格,運用簡化、誇張和裝 等手法,對樹加以變形。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樹變形的基本方法
難點:創造性地對樹形作裝 處理
教學准備:
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出示《椰樹》、《柳樹》兩幅變形畫作品,提問:這些畫分別表現的是什麼?畫中的樹與現實中的樹是否一樣?有何不同?
2:小結:畫中的這些樹都是在原有造型的基礎上運用了簡化、誇張、裝飾等手法加以變形的畫
3: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對要變形的樹加以分析
同樣是樹,但每種樹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標志,使我們一眼就能談判斷這是椰樹、柳樹或是其它的什麼樹。現在,我們一起看看這幾棵樹,看看誰能找出它們最突出的特徵。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觀察答問
小結:迎客松:干曲折,傾向一邊,葉是針形,傘狀排列。
梅樹:新枝直上,多節,花五瓣
雪松:樹寇呈疊三角狀,干筆直
2:示範講解變形的幾種基本方法
(1)簡化:就是省略掉細部及次要部分,保留它必不可少的部分。如簡化雪松的外形,簡化椰樹的葉形等。
(2)誇張:對事物的外形進行適度的誇大、強調、突出。如迎客松的干更彎、傾向性更強,椰樹的干更細長,葉更彎等
(3)裝飾:在樹形上附加一些裝飾,使圖案更符合理想、更加豐富。如檳榔樹的葉上添上鳳尾花紋樣裝飾,在棕櫚樹的樹幹上加上條紋裝飾。
3:欣賞教材,加深對簡化、誇張和裝飾三種技法的認識。
三: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四: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第11課 變形人物黑白畫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人物變形的方法,進行人物變形練習。
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在了解人體主要結構基礎上初步掌握變形方法。
教學准備:
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分析人體結構,導入課題
1:復習導入
四年級時,我們學過畫人物,誰能說出人體的大致結構?
2:出示課件,加深了解
小結:人體的主要結構包括頭、軀干、四肢、骨胳外麵包附著肌肉,人體的各部分由關節相連結。
二:新授
1:設問:變形人物與平常生活中見到的人有何不同?你是從哪些地方認出是一個呢?
板書:抓住基本結構:頭、軀干、四肢
2:討論變形方法
(1)省略法
a:用課件打了人物寫生和變形畫
b:找出不同之處(變形畫五官沒畫,衣上的褶皺沒畫)
變形畫中的一些細節部分沒畫出來,省掉了,誰給這種方法取個名字?
板書:省略法
(2)誇張法
a:用課件人物寫生畫和變形畫
b:設問:寫生畫中大姑娘的頭發給我們什麼感覺?(長)變形畫長發畫得更長,像樣有意誇大人物的主要特徵,這種變形方法叫什麼?(誇張法)
運用誇張法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徵,使形象鮮明,如把圓的畫得更圓,胖的畫得更胖....
(3)添加法
a:打出一張學生變形畫作品
b:設問:這張變形人物畫,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兒?(人本來只有兩條腿,現在這個卻有十幾條腿了)
c:像這樣,在原有形象上添加的方法叫添加法,如千手觀音就是一個例子。
(4)綜合法
以上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使用。
三:教師示範
四: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五:講評小結
第12課 剪貼畫 人物
教學目的:
學慣用剪貼的方法表現人物的形象和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利用彩色紙和舊日歷紙、雜志封面的圖案組成新的畫面。
教學准備:
課件、彩色紙、掛歷紙、剪刀、膠水、墊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指導設計草圖
1:閱讀教材,剪貼畫的第一步工作是設計一幅有趣的草圖。大家根據教材,然後發揮想像,談一談,你准備設計怎樣的草圖?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可以設計生活中見過的場景,也可以發揮想像,可以是人物的上半身為主的頭像,也可以是幾個人一起的活動,可以是下面像,也可以是背影,還可以是側面像。
2:注意一點,草圖是對作品起提示作用的,在正式貼上紙片時可能有較大的差別,所以,草圖的線條不要畫得太死
3:學生畫草圖
三:指導剪取花紋
1:在制好的作品裡,我們看到的人物的五官、衣服等,在原來的圖畫里是什麼樣的圖案呢?這些圖案又是怎麼樣成為人物畫一部分呢?(看課件觀察)
小結:剪取花紋圖案需要發揮每個人的想像能力,把兩樣沒有聯系的東西聯系起來。
2:學生討論:你所帶來的紙哪些地方可以剪作人物畫上的哪一部分?然後說一說
教師提示:剪取花紋是第二步。有的花紋可能與你的草圖上的形狀不一樣,就不要被草圖限制,先按花紋可取的部分剪下來備用。
3:剪好以後,把花紋擺在草圖的相應位置看一看
(1)剪的圖案是否符合草圖的需要,是草圖需要調整還是剪裁的圖案需要更換。
(2)哪些地方還缺些什麼?可不可以用彩印紙上的花紋,如果不行,就用彩色紙補剪。
四:完成作品所需圖案基本剪好之後,就可以貼了,注意按先後順序
五:展示作品,小結下課。
第13課 布貼畫 人物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布貼畫的製作方法和步驟,從而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布貼畫的設計和製作方法、步驟
難點:人物形象的設計和布料色彩、紋理的搭配
教學准備:
范品、硬紙、各種碎布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課題
1:出示範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布貼畫的特點
2:小結:布貼畫利用布料的紋路及鬆散的線頭,使畫面具有了「線」的造型和相對靈活的表現力,同時,它是裝飾畫的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有獨特的美化作用。
3: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講解布貼畫的製作方法
(1)設計人物形態,抓住人物外形、神態進行概括、誇張變化,在底紙上畫出輪廓,要求美觀大方、大小適當。
(2)選擇布料,請一位同學上台選布料,教師稍作評價後提出要求,布料的色彩、質感要協調
(3)拼擺、剪貼成形
將選好的布料根據圖樣剪出形狀,並擺一擺,然後粘貼完成,注意要粘貼牢固,畫面要整潔、精緻。
2:學生欣賞教材中的范作,並說出自己喜歡其中的哪一幅,為什麼?
3:教師針對學生討論意見,給予肯定和鼓勵。
三:學生作業
要求:將收集的花布、色布的邊角料,大膽設計,剪貼成一幅以人物為主的圖畫
四:作業講評,小結下課
第13課 紙方框組合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基本掌握紙方框製作的步驟方法
2: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審美能力,為今後的學習立體構成打好基礎
重點難點:
重點:紙方框珠單體製作
難點:紙方框的組合
教學准備:
范品、單體方框、剪刀、膠水、厚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課前做好的幾種不同類型的紙方框組合,引導學生欣賞,研究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2:拿出剪裁好的紙條給學生看,這樣的紙條,到處可見,我們可以廢物利用,剛才看到的那些漂亮的紙方框組合,就是用它們做成的。
二:新授
1:製作單體
(1)裁好4--5條長20厘米、寬約2厘米的紙條,要求畫線剪裁,做到邊整齊、寬窄一樣
(2)留出膠水粘貼處,餘下紙對折(二次)
(3)粘貼
(4)剪割
要求:剪割的距離最好為等距,而且每根紙條都做到剪割一致。
(5)撐開
要求:撐開前,要把折的地方,剪割等處用力把折印壓一下,做到撐開時,有稜有角
2:單體的組合
(1)欣賞並學習書中的幾種不同組排
(2)拿出課前欣賞的范品進一步欣賞並啟發
(3)大家動腦筋,排列出多種與書上,與老師不相同的組合體,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粘貼好
三:學生作業,行間指導
四:展示作業,評析交流
第14課 易拉罐製作
教學目的: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易拉罐製作的步驟、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作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易拉罐製作的步驟和方法。
難點:設計製作出具有創意的易拉罐小製作。
教學准備:
范品、空罐、剪刀、小刀、膠帶紙、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範作,學生觀察後說出它們是用什麼材料製作出來的?
2:小結:易拉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平時,我們總是把它們給丟了,今天,我們要用廢物利用,將它們製作成各種美麗的工藝品。
二:新授
1:學生觀察范作,總結製作方法
小結:步驟:剪切——折卷——折疊——拼接——添畫
2:教師示範並講解製作過程
1:構思設計
抓住事物的外形,進行簡化概括,去掉細部,並大膽地誇張其特徵
2:剪切
根據構思,對易拉罐進行剪切,但要注意安全,不要讓小刀或易拉罐傷了自己的手。
(3)粘接
用膠帶紙將易拉罐各部分拼接成形,注意要牢固。
(4)添畫
用彩筆對粘接好的易拉罐進行添畫,使其形象更加生動、完整。
3: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範例,了解其製作要點,啟發學生思維,並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構思設計
三:學生作業
要求:採用易拉罐製作的方法和步驟,製作一件或具像或抽象的易拉罐工藝品
四:小結下課
第15課 製作陶杯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陶杯製作的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按程序操作,認真、仔細、耐心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美化生活的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陶杯製作過程
難點:1:杯把與杯體、杯體與杯底、杯體與貼花的粘接
教學准備:
課件、茶具數件、粘土、報紙、泥塑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課件欣賞作品,激發興趣
1:欣賞精美茶具,激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興趣
2:欣賞學生的陶藝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二:新授
1:觀察陶杯,分析陶杯的基本結構
2:設計陶杯,畫草圖
3:示範陶杯的坯體製作過程
(1)用報紙把酒瓶裹緊
(2)用泥壓出比瓶底直徑大2——3厘米的底板做杯底
(3)製作泥板,根據杯體的高矮確定泥板的寬度,把泥板卷在瓶體外
(4)粘接泥板介面和底板
(5)抽出瓶子,根據需要通過擠壓、拉伸適當改變杯體外形
(6)粘接把手或其他部件
(7)裝飾
(8)整理
三:學生練習,老師指導
四:課堂小結,作品收集,展覽,學生下位參觀
第16課 線描人物頭像
教學目的:
讓學生初步掌握人物頭部比例,了解正面、正側面、半側面時的不同變化。學慣用線描的形式進行人物頭部寫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人物頭部大體比例,掌握線描寫生的要領
難點:人物面部五官比例與感覺的畫法
教學准備:
課件、硬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1:課件欣賞。觀察分析畫的什麼?都是用什麼方法畫的?
2:小結:都是畫的人物面部頭像,是用單色的線條勾畫出一的
3: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講述正面頭部比例的大體劃分
(課件展示,教師邊量邊講)
兒童的眼睛在整個頭部長度的1\2處,從頭頂到眼睛的2\1處,是頭發的下線,鼻子的底線正好在眉毛到下吧的2\1處,嘴則在鼻子到下吧的2\1處,兩邊的耳朵是眼睛到鼻底線之間的位置.
再看臉的寬度,以眼睛為單位來量是五個眼睛的寬度,鼻子、嘴在臉寬度的2\1處,是臉的中心線,左右對稱
2:引導學生觀察正側面和半側面的五官比例變化
3:演示、講述寫生步驟與方法
(1)整體觀察
先認真觀察所處角度頭部比例與臉形的整體特徵,在畫紙上作整體安排,確定頭部大小與位置。面部朝向的前方位置。面部朝向的前方位置要多留點空白
(2)落筆成形
畫臉形——畫五官——概括取捨
三:學生寫生練習
四:課堂小結
第17課 畫有趣的面部表情
教學目的:
1:了解人物面部表情的特點,掌握人物面部表情的基本描繪方法。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描繪生活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人物面部表情的特點
難點: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繪
教學准備:
課件、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1:課件里一個啞劇演員用啞劇形式表演,讓學生觀察他的面部表情。
2:設問思考:怎麼樣知道他人是快樂還是憂愁呢?你是怎麼樣分辨出來的?
3:分析小結:請幾個學生上台做笑、哭、怒、愁的表演,其他學生再次觀察表情,老師隨機簡筆漫畫畫出各種表情。
二:小結並規納表情的規律與特徵
1:請學生上台用誇張的方法畫出各種表情,並給予糾正。
2:教師示範並板書
笑:眉開眼彎嘴上
哭:八字眉眼掉下來
怒:咬牙 眼眉毛豎
其它表情可由以上三種加上嘴的配合派生出多種多樣有趣的面目來
三:觀摩課件上各種表情圖
四:趣味添畫
教師出示並張貼有頭形和動作的漫畫,請學生用接力方式根據不同動作添畫出面部表情
五: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作業要求:畫出一個你認為有趣的面部表情的人物頭像,要求畫出發式,頭像稍大,用誇張漫畫的手法。
六:作業展示,簡評、小結
第19課 命題畫 草叢中
教學目的:
1:學習各種草的表現方法和畫面的前後處理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細致地觀察生活、敢於描繪生活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畫面的前後處理
難點:各種草的表現方法
教學准備:
課件、彩筆,課前布置學生課外細致觀察草叢,注意各種草的不同之處,並試著畫畫速寫。
教學過程:
一: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1:師:老師這畫了一幅畫,大家看看這是畫的什麼地方?課件打出「草叢中」作品
2:「草叢中」發生了一個故事,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大家想想看?
3:學生回答各自的想像:在草叢中讀書、在草叢中捉迷藏、在草叢中埋「地雷」.....這樣就豐富了學生描繪的素材.
4:教師肯定學生豐富的想像,並設問:怎麼樣把剛才的想像描畫出來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這堂課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二:講授方法步驟
1:先畫近處的草(畫近景)
課件打出步驟圖,師在黑板上示範畫出.告訴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觀察、記憶、想像去畫,線條要流暢,各種草的生長方式要有所變化,比如:高矮、粗細、疏密等。
2:在空隙處畫人物或其它物體(畫中景)
課件打出步驟圖,再示範中景人或物的處理方法,被遮擋的地方就不畫出來
3:在遠處添畫更多的草(畫遠景)
課件打出步驟圖,師一邊板畫一邊提醒學生注意遠處的草叢要畫得小而密,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畫面的空間感。
三:指導學生練習
四:小結全課,展示優秀作業。
第20課 線描淡彩畫 秋林
教學目的:
1:學習鞏固線描淡彩畫的表現方法
2:運用線描淡彩畫的方法技巧描繪出秋林的特點
重點難點:
體現出秋林的特點
教學准備:
課件、水彩畫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題
1:教師出示線描淡彩畫<靜物>的優秀作業,提問復習線描淡彩畫的方法步驟
2:揭示並板書課題
二:分析畫法
1:抓住「秋林」的顏色特點,體現出「秋」字
(1)回顧第七冊所學 詩《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中描寫了秋天楓林的顏色.
(2)學生回答自己觀察的秋林是什麼色彩
(3)課件播放秋林圖片,讓學生更加了解秋林的顏色變化.
2:要體現出「秋林」的「林」字特點讓學生說說「林」的意義,使學生認識到要表現「林」就必須畫較多的樹,而且要有一定的空間感。
三:講授示範
1:用線條畫出「秋林」的布局
先畫近處的樹,再畫遠處的樹
先畫樹干,再畫主枝,最後畫樹葉,要注意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樹葉的特徵
2:用淡彩體現出「秋林」的特色
重點演示色彩的調配,並告訴學生別把顏色調得太均勻,免得色彩變化呆板。色彩既然要清淡又要富於變化
四:創作練習
想像畫出一幅秋林的線描
五:展示、總結、下課
第21課 線描淡彩畫 校園
教學目的:
1:運用線描淡彩的方法描繪校園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取景、大膽描繪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觀察、取景
教學准備:
布置學生觀察校園,布置學生帶好寫生工具,作好寫生准備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教育學生熱愛校園
今天這堂課,我們就用線描淡彩的方法來描繪我們的校園。
二:分析校園特點,告訴學生怎樣取景
1:我們的校園有什麼特點呢?(用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思考、記憶)
2:播放課前拍攝校園錄像,告訴學生怎麼樣取景最好看,可以取全景也可以取「校園一角」
3:教學生取景。告訴學生用自己雙手的手指可以圈成一個取景框(示範給學生看,並教會每一個學生)
4:帶領學生來到室處校園里,指導學生運用這種簡易的方法進行取景。
三:指導學生掌握寫生方法
1:仔細觀察校園,自己選擇合適的角度來取景。
2:用流暢的線條進行描繪,並加上自己美好的設想。
教師可以適當地作一點示範描繪
3:上好淡淡的水彩
4:待水彩色干後再適當加勾線條
四:展示作業,鼓勵學生自覺進行寫生練習。
第24課 繪畫日記
教材分析
用作畫的方法來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配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敘述,使之達到
圖文並茂、生動有趣、形式豐富的效果,是教材向學生介紹的一種新型的日記
方法——繪畫日記。
與一般日記相比,繪畫日記有形象直觀、色彩鮮明、內容豐富、概括力強等特
點。繪畫日記不僅在培養學生深入細致的觀察、表現生活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還在培養學生嚴謹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的事例與環境加以表述,幫助他們處理好畫面內容與文字敘述的關系,使學生畫得生動、寫得有趣、學得帶勁。
參考教案
課業類別:繪畫創作課。
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了解美術學習與語文知識的關系,了解日記畫的特點。2.引導學生多側面地觀察生活、了解生活、表現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
的感情。3.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平衡發展。
教學重點:典型事例的分析與表現方法;色彩、黑白關系的處理與空間層次的體現。
教學難點:畫面與文字的相互關系,畫面的表現形式。
教具准備:了解學生寫作水平和日記的實際情況,收集學生的優秀日記畫習作。
學具准備:選擇一篇自己認為較好的日記,彩色水筆、鋼筆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行為規范,穩定課堂學習秩序。
二、導入新課
1.復習語文知識:日記。(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用學過的語文知識回答問題。)
2.出示日記畫范樣、板書課題。(教師配合動作與板書,用語言進行銜接,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講授新課
1.引導欣賞。
①這幅日記與我們通常所看到的日記有什麼不同?(有形象、色彩、文字。)
②畫面與文字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
(主要內容一致、互相呼應,互相補充,圖文一體。)
③作者選擇了生活中的什麼事例進行表現?
(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較為特殊的事例。)
2.賞析課中圖例。
請學生把課本翻至第14頁。
①圖例表現方法分析。
有黑白、白底有色、有底色有色彩三種表現形式。
②圖例是如何選擇表現內容的?
《釣魚》,小作者選擇了星期日與父親在湖邊釣魚的活動內容,僅用下餌的瞬間,概括了活動過程。
《幫媽媽做家務》,選擇了整理家務中的掃地一事,小幫手手中的道具、屋裡陳設反映了掃地的結果。
3.日記畫的特點。
以畫為主,文字敘述為輔,文畫一體,相映成趣。
4.日記畫的方法與要求。
方法:①選擇利於自己表現的事和物;②合理分配畫面與文字敘述的位置;③鉛筆起稿;④草擬與畫面相符的文字;⑤著色。
要求:①注意文與畫的整體關系;②畫要形象鮮明、主次分明,能反映出事情發生的特定環境;③文字敘述言簡意賅,與畫面相呼應。
(教師可結合上述方法和要求,作步驟演示,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日記畫的方法與要求。)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根據自己的日記,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特點的形式完成一幅日記畫(彩色、黑白均可)。要求事例典型,環境獨特,語言冼練,構圖飽滿,主次分明,對比中有協調。
輔導要點:
①合理分配位置(根據學生日記的特點進行輔導);
②主體形象的刻劃(出示學生能夠接受的人物畫資料,供學生借鑒、參考);
③環境氣氛的渲染(強調對比關系的運用);
④草擬文字(注意語句的連貫、通順及與畫面的關系);
⑤黑白對比方法(點、線、面的合理運用);
⑥色彩關系的運用;
⑦文字書寫(要求規范,註明時間、作者、年齡)。
五、小結
優秀日記畫講評。
第16課 紙條工藝製作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製作紙條卷折的圖形。(練習)
2、培養學生想像力和表現力。(了解、練習)
3、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行為習慣。(接受)
教學重點:充分發揮「設計者」的想像能力,挖掘「設計者」潛在的創造力,設計出形式新、結構美的圖案。
教學難點:粘合。
二、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課前准備:
1、教師:各種類型的紙條卷折圖形畫若干。
2、學生:紙條,膠水,剪刀,白紙及彩色紙。
四、教學過程:
一、上課,師生問好
二、揭示課題——《紙條工藝製作》,作啟發性談話。5分鍾
1、表演范作,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這些畫是什麼組成的?圖上「畫」的是什麼?用了哪些折紙的方法?你還能做出什麼圖形?等等。
2、教室講解折紙的基本技法
(1)折。一張紙條正、反折;同一個方向折;每折的長度相等;每折的長度不等。
(2)卷。一張紙條捲成一個圓圈,可單層,也可多層;兩頭向里卷;兩頭相反卷。
(3)折卷結合。
在講解過程中,可讓學生邊聽邊跟著教室做。同時,教室隨時提出問題,如:這樣折或這樣卷適合那種圖形?以引導學生想像,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三、學生作業
(1)每人想好:要卷折什麼圖形。可先拿出草稿紙畫一下你想像中的圖形,並讓學生來講講,以便相互啟發。
(2)教室小結:表揚那些想法大膽、構思新異的學生,逼供內提出修改一件。應特別注意:根據背景紙的大小、形狀,盡可能使畫面飽滿些,並注意構圖布局中的對稱,平衡關系。
(3)動手製作。有困難的同學可參照書上范作進行製作。教師巡迴指導,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並設法解決。
四、作業講評,選出幾個優秀作品,
號召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創造。
五、下課,清潔教室。
六、課後小結
『肆』 學美術色彩要買什麼工具
學美術色彩要買的工具:畫筆、顏料和調色盒、畫紙、畫板、工具箱。
1、畫筆
繪畫的工具有很多,為了更方便的放置他們,可以選擇多儲層工具箱。
(4)教案美術起稿擴展閱讀
繪畫學習方法
從嚴格意義上講,學習繪畫之初要先從學習素描開始,一般從石膏幾何體、靜物、上。畫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體、比例、結構、明暗調子、質量感和空間感等。
這里先來理解一下頭部的形體結構及比例。頭部的形體,從整體上可以概括成一個卵形或立方體或楔形,進一步分析知道顱骨象球形,額骨呈扁方形,額骨之下至下頷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體的鼻子豎於其間。
頭部的比例有「長三停、橫五眼」。這是對頭部一般規律的總結,但是個體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成忠臣水墨畫欣賞(20張)人物石膏像、人物頭像等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方過程,在沒有接觸基礎訓練時,直接畫人物頭像,這樣的學生往往不可能畫得好。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對物體的深入理解。
『伍』 關於小學美術知識
小學美術教材理論知識復習資料(一)教師用
一、名詞解釋
透視現象:
美術創作:
四方連續紋樣:
寫 生
視 點:
原 線:
沒 骨:
光 源 色:
色彩的明度:
結構素描:
二、選擇
1、油畫《椅中聖母》的作者是( )
A、梵谷 B、拉斐爾 C、塞尚
2、中國畫《千里江山圖》的作者是( )
A、趙佶 B、張瑩 C、王希孟
3、油畫《阿爾的吊橋》的作者是( )
A、梵谷 B、大衛C、雷諾阿
4、油畫《南昌起義》的作者是( )
A、詹建俊 B、羅丹 C、黎冰鴻
5、油畫《齊白石像》的作者是( )
A、石魯 B吳作人 C黃賓虹
6、中國畫《貨郎圖》是( )李嵩的畫
A、唐朝 B、宋朝 C、清朝
7、年畫《連年有魚》是( )的作品
A 、清朝 B、元朝 C、明朝
8、米開朗基羅是( )畫家
A、英國 B、義大利 C、法國
9、雕塑《加萊義民》的作者是( )
A、羅丹 B、摩爾 C、大衛
10、畢加索是( )畫家
A 法國 B、蘇聯 C、西班牙
三、簡答
1、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立體構成的構成要素是什麼?
3、標志設計的一般表現手法有哪些?
4、新課標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分成哪幾個學習領域?
5、新課程目標第一學段中「綜合、探索」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6、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五個方面?
7、版畫根據不同的製版與印刷方式分類可分為哪幾種?
8、你從哪幾個方面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進行評價?
9、中國畫畫山石畫法的皴法很多,請寫出五種皴法。
10、電腦圖形圖像文件中RGB色彩模式,RGB 各代表什麼色彩?階調值度量最大多少個?
四、應用
1、如何使同種色調和。
2、寫出鉛筆淡彩的作畫步驟。
3、美術新課程「設計、應用」的教學模式一般是:
4、舉例說明繪畫中的黑白各表現什麼以及作用。
『陸』 素描一般用幾B的鉛筆起稿好
畫素描的時候一般使用HB、B、2B、4B、6B 等多種鉛筆。
起稿時最好用粗的起,粗的筆較軟,可以選擇4B以上的。
畫細節的時候最好用細的,HB或2B。
(6)教案美術起稿擴展閱讀:
素描的分類:
1、素描從目的和功能上說;一般可分為創作素描和習作素描兩大類。
2、寫生素描在表現內容上分為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3、素描從繪畫傳統的角度說,素描又可分為中國寫意傳統的素描和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兩種。
4、素描從作畫時間概念上說,素描可分為長期素描、速寫、默寫等。
5、 素描從使用工具上分為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紙筆或兩種工具穿插使用的素描。
鉛筆素描一般來說是素描練習的開始,不論是精細素描還是速寫,都可以由易於修改的鉛筆開始。並練習運用不同標志的鉛筆,鉛筆標志B表示黑度,也就是筆芯里炭黑的含量,前面標志的數字越大,顏色越黑,鉛芯的質感也越軟,疏鬆。可用來畫較暗的部分。H表示硬度,前面標志的數字越大,質地越硬,可用來畫較光的部分。
鉛筆的硬度等級排列:(由軟至硬)9B、8B、7B、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10H。
網路-素描
網路-鉛筆
『柒』 沒有繪畫基礎 彩鉛畫起稿怎麼學習,是現臨摹線稿嗎
一 同樣是在線稿的世界裡混,你與高手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平時畫畫的時候,經常不知道怎麼起稿?尤其是對於一些剛接觸板繪的小白而言,更不知從何入手,一張優秀的線稿可以讓我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更加順暢的去完成接下來的每個步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線稿~
大家平時經常會在網上看到各種各樣的線稿,對比一下,我們平時畫的線稿跟它們,區別在哪裡呢?其實,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需要通過底層邏輯去思考,這些人是怎麼做到的,我需要怎麼樣才能做到像他們這個樣子。繪畫是由很多數值組成,我們需要把每個數值都通過訓練達到標准後才有能力去繪畫,這樣才會讓你的觀眾在你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作品的細膩感。
二鬧心,看文字解說。舒心,看視頻演示。比如:ps怎麼畫線稿相關問題。
本來想長篇大亂給大家寫一下,用ps畫線稿的相關操作方法,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我在網上看了幾十篇關於怎麼用ps畫線稿的文字解說,感覺看的心太累,頭暈腦脹的,為啥?因為這是一些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來講解,與其看文字,不如看視頻操作,我錄制了一系列的ps怎麼畫線稿的相關視頻演示教程,以及也有很多原畫板繪插畫相關視頻教程,我做了一個原畫板繪插畫教程資料學習裙,相關資料都在裡面,它開頭的一組是:239,處於中間的一組是:869,位於結尾的一組是:377,把以上三組數字按照前後順序組合起來即可。學習如果想要有進步,就要學會借鑒別人的好的資源,為我所用,千萬不要閉門造車。
二 知道線稿是怎麼回事,才能玩轉線稿。
(1)說回線稿,其實線稿只是一個工作環節和線條組合的表現,工作環節是是指線稿在工作項目中屬於流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部分。線條組合是指在美術本質上線稿是不同線條的組合表現
(2)項目中設計一般在線稿環節前。也就是說我們去創作一張畫面開始,應該是把腦內的想法通過草圖的形式表現,可通過線、剪影、各種工具等的形式進行草圖創作。草圖設計過程一般解決結構問題,也是為下一步線稿問題提供最簡便直觀的繪制基礎,也就是把我們腦海里無意識形態的想法通過實體世界規則賦予結構。
這個過程要求1.准 2.快.因為草圖環節設計到的能力需求有 結構理解(弧面結構 切面結構 透視等)+設計概論等較為高階的知識內容點。所以我會放到後期才去給大家分享。今天主要還是分享線稿
(3)線稿與速寫的區別
線稿是指線條組合而成的效果圖。但是用線條組合而成的效果圖不是只有線稿一種。例如速寫。那我們首先得了解,紙上繪畫和板上繪畫在線稿層面的關系。我們得想想,線稿和速寫的區別在哪裡?共同點差異點有哪些?
速寫作用於記錄表現物體的形式及當時動作形式感。線稿則用於後面步驟的商業製作,例如配色,細化,甚至建模或直接印刷去賣也有可能。而速寫在很多情況下,是為了表達記錄的一種線條表現形式。或者說正因為記錄、表達最好的格式就是線條 而衍生出來的藝術形式。而線稿往往作用於商業 ,也就是說是有直接或間接變現價值體現的。由於出發點的不一樣,它們後面的差異化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總結:
速寫更接近於草圖階段,適用於記錄、表現、設計結構與關系。而線稿屬於全流程裡面的一個環節。
『捌』 高二美術生素描速寫60分
1,要花時間研究結構,人體的大致的骨骼肌肉,包括頭部的
2,要多畫多練回,量很重要,我考答前的時候大概畫了三千張速寫,考試的時候速寫得了96分
3,去買幾本大師的書,比如席勒的人體,米開朗琪羅的素描人體,你會學到很多有益的東西
考前的簡單的速寫素描書也可以學習,比較入門好懂,比如《完美教學》之類的
4,多思考總結,多去問老師。前者是要你自己對自己的所學知識的一個消化,後者是你需要別人的眼睛看到你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5,經常和畫得好的同學交流學習,同齡之間比較好學,也要和畫的不好的同學學,他也許有你需要的東西,盡管畫的不好,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是真的很有用!
6,保持一個好的心態,相信自己可以學好,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最關鍵的,不能太急,進步是循序漸進的,就像無花果也是需要時間陽光,水分才能從小芽長成樹,開花,結果一樣。要有耐心。
祝你能夠天天向上,考個理想的大學!
『玖』 求教如何學習插畫(沒有繪畫基礎)
初學者基礎不夠扎實,一般需要1年以上容易就業。
如果真的想在這個方面回有所發展就一定要堅持充實自答己,不斷學習。學習的話可以考慮一下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有十八年品質保證,是中國數字藝術教育旗艦品牌,為龍頭CG教育企業,在全國擁有十三個校區,想知道王氏教育實體培訓有多強,線上聽一聽就get到了:點擊進入王氏教育網校(可下載APP)。
王氏教育除了師資上在業內有口皆碑,在教學研發上的投入更加出眾,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下載:繪學霸APP,上面有大量的課程視頻教程,有數萬新老學員在裡面交流和學習,同時還有成千上萬的公司在上面招聘,可以去搜索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