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美術松樹果做畫教案
活動目標 通過作畫使幼兒懂得樹的生長過程 激發寶寶作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體會運用特殊畫法進行創作和表現的樂趣。 活動准備 廣告色,圖畫紙,水彩筆 ,食品板畫,食品圖片。 活動過程 1、樹爺爺剛剛過了冬天,可是它還是不高興,為什麼?(因為前些天下了些雪,它的身上沒有...發芽,也沒有長葉子)我們來幫幫他好嗎? 2、教師邊講邊做示範。將手掌張開蘸上顏色,往圖畫紙上按。(要求:幼兒注意衣服的整潔和不許打鬧)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寶寶們,你們也來用小手多印出些樹葉,印的時候你的小手喜歡怎樣放?(告訴寶寶們葉子向上長,代表蒸蒸日上) 4、評價。 樹爺爺感謝寶寶們,寶寶該怎麼說呢?引導寶寶說一句話。 活動延伸 和爸爸一起做一幅家庭畫。 活動反思 能過游戲活動使幼兒懂得游戲的快樂,繪畫的樂趣。
㈡ 幼兒園小班美術家庭樹教案
導入 1、 學生表演:一家三口 2、 師:請猜一猜,這個懴演的是什麼內容?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3、 教師出示課題:我來畫棵家庭樹。 二、介紹家庭成員 1、 教師出示家庭樹並描述: 2、 師:你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和親戚嗎?學生將家庭成員的照片貼在樹葉上或畫一畫家庭成員,然後小組交流。 三、繪制「家庭樹」 1、 教師出示一張家譜,介紹家庭樹的繪制方法。 2、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範例,在「家庭樹」中填寫自己的家庭成員。 3、 小組討論,交流。 四、認識家庭成員的稱謂 1、 學生朗讀關於稱謂的童謠。 2、 學生分小組編寫關於母系稱謂的童謠。 3、 根據童謠的形式,全班說一說自己其他親戚的稱謂。 五、表達對家庭成員的愛 1、 師:你能根據「家庭樹」上的照片,用一名話說一說父母的容貌和性格牲嗎?學生自由發言。 2、 對比照片,學生說一說自己容貌的哪些部分和父母相像。 3、 學生用一個生活中的小故事告訴大家,自己性格中的哪些部分像媽媽,哪 些部分像爸爸。 4、 師:我們的容貌、性格都得到了父母的遺傳,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那麼,你最想對父母說句什麼話呢? 5、 師: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你知道其他親人的容貌和性格特徵嗎?你想對他們說一句什麼話?
㈢ 大班美術 手工樹袋熊教案
案例復不僅要說明教學的制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㈣ 幼兒園大班教案怎麼寫春天的樹美術課
美術教案:春天的樹 活動目標 1、通過吹點的樹木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景。 2、培養幼兒了解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力。 活動准備 1、課件(有關春天樹木的圖片)。 2、各種顏料、紙、調色盤。 3、配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提問。老師:「看,誰來了?」「春姑娘來了。春姑娘帶來了什麼禮物呀?」讓幼兒自由回答。 二、觀看課件。 1.播放flash——桃樹、杏樹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花的顏色。 2.播放flash——柳樹。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樹葉。 3.播放flash-——迎春花。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花。 4.播放flash——丁香花。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花。 三、進行繪畫 1、看范畫:有關柳樹、迎春花、桃樹的范畫。 2、教師示範:在紙上滴幾滴赭石色,用嘴吹成樹的樣子,等晾乾後,再給樹穿上不同的衣裳。變成桃樹、柳樹、迎春花。 3、幼兒作畫:分三組讓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指導重點:樹的方向性、點花葉技巧。 4、將幼兒的作品貼出展覽。
㈤ 幼兒大班關於樹的美術教案有哪些
一、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用各種線條、圖案裝飾樹,激發對線描畫的興趣,增強藝術美感。
2、能主動地對同伴的作品作出較正確的評價。
3、培養幼兒探索樹的能力,通過感官觀察並記錄樹的樣子。
二、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線描筆、畫紙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師(點擊課件,出示「樹」):這是什麼字?你認識嗎?
2.師:世界上的樹有很多種,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師:樹的種類多,形狀也是各種各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點擊課件)4.師生小結:有的樹干粗、有的細;有的樹冠大、有的小,有的樹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橢圓形,真是千姿百態、形狀各異。
5.師:我們到幼兒找一找各種各樣的樹。
(二)講解示範,掌握繪畫要求師:今天我們就用線描的方法來畫樹,你想怎麼畫?
幼:用各種線條、圖案……師:你們熟悉哪些線條?
幼:波浪線、螺旋線、鋸齒線、長城線、斜線、直線、弧線……(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帶領幼兒徒手練習各種線條的畫法)。
(三)欣賞線描畫范作,感受線條變化帶來的藝術美感 。
師:在這些作品中你發現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有什麼變化呢?它們是怎樣排列、組合的?
師:不同的線條變化組合產生的效果會使畫面更美,你們願意來試試嗎?你想怎麼設計?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自由交流,介紹自己的想法。)師(點擊課件示範):如果添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一定會更滿意,你喜歡什麼圖案呢?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1.交代要求:在電腦中選一棵或者是平時看到過的樹,在紙上畫好外形(輪廓),要畫得盡量大,布局合理。
2.幼兒作畫,提醒先畫好的幼兒寫好名字,將作品貼在展板上。
(五)講評作品,結束活動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用貼五角星的方法選出「你最喜歡的樹」
2.請幼兒說說喜歡的理由,並請其他幼兒提點意見 。
3.介紹線描畫,鼓勵幼兒自由嘗試創作。
㈥ 小班公開課美術教案(蘋果樹)
的魔力傳給你,你一定能做到。(教師和幼兒擊掌後,引導幼兒用食指去點觸大回屏幕。)教師、:你變出了『哪個小精靈?幼兒:藍色的裙子。教答師:誰還來試一試(再一次邀請幼兒來試一試)幼兒:藍色的小汽車。(教師反復邀請幼兒來試一試)幼兒:變出了黃色的鴨梨。(幼兒逐一去點觸大屏,幼兒一起說Ill變出的小精靈的名字和顏色)教師:小朋友們可真能幹,這么快就學會了,變出了這么多的顏色小精靈。張老師還會好多的魔術呢,還想不想看張老師變魔術?(想)教師:看,這有一張白紙,我還可以在白紙上變出小精靈...
㈦ 幼兒繪畫五指樹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1、嘗試用手掌的外形描畫樹干並添加樹枝、樹葉,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2、感受描畫手掌、添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手掌的外形描畫樹干並添加樹枝、樹葉,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添加樹枝、樹葉,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活動准備:油畫棒,范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初步了解樹的基本特徵。
教師在紙的中心描畫出張開的五指的輪廓。你們猜,老師能把手印變成什麼呢?
幼兒猜想。在手印上添畫樹枝、樹葉,引導幼兒觀察並不斷猜想「變成什麼了」(添畫花朵,開花的樹。)
二、 基本部分
1.欣賞範例並討論,進一步了解樹的基本特徵。
你覺得這棵樹的畫法和其它樹的畫法有什麼不同嗎?(這棵樹是用手掌當樹干畫出來的。)
根據幼兒的回答,請個別幼兒張開五指再次畫樹干,並和幼兒一起在樹幹上添畫美麗的花紋。
樹除了樹干,樹上還有什麼?(引導幼兒知道樹由樹干、樹枝、樹葉組成。)
要使樹長得好,樹枝、樹葉應該畫得多還是少呢?
2.幼兒在美術畫冊上繪畫,教師指導。
邊畫邊提醒幼兒:印畫時左手盡量分開,不移動,不要遺漏某個部分樹枝要漸漸變細,還要添畫花或果子,畫面豐富。
三、 結束部分
作品展示,互評。
延伸活動:繼續進行手掌印畫活動「百變的手」,增加繪畫的趣味性。
四、 反思
在幼兒的眼中,每一根線條都充滿了生命。如他們看到一根直線,會說那是一條爬動的蚯蚓,看到一條彎線,會說那是媽媽笑眯眯的眼睛。線條是最幼稚的造型語匯,所有孩子的第一筆都是由線條來表現的。線描畫不但可以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欣賞冬天樹葉飄零的樹木,然後引出為「樹媽媽」設計服裝。接著用擬人化的口吻請出直線、波浪線、鋸齒線、螺旋線、弧線等線條寶寶和部分圖形寶寶,然後欣賞黑白畫《樹》。在教學中,教師尋找了大量的作品欣賞,讓孩子通過多媒體,進行生動、有趣的圖片資料欣賞,在欣賞中讓幼兒感受線描畫的獨特魅力,讓幼兒體會到:沒有其他顏色,黑白畫也可以這么美,從而了解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色彩感受,並產生畫一畫、創作一幅的興趣。
而樹的形態,我們通過散步、欣賞等活動就能了解樹所呈現的結構、樹的不同形態特徵等,因此幼兒對樹基本特徵有清晰具體的認識,為創作打下基礎。
為了使能力弱的幼兒能夠看清楚如何起筆落筆畫出樹的基本結構,教師可以示範畫樹干,也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畫出不同形態的樹。
活動的重難點是請幼兒用點、線及簡單圖案有規則地裝飾樹,教師給幼兒欣賞的圖片要有代表性:可以有規律的排列,也可以隨意排列,只要自己覺得給大樹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最美的衣服。不要求畫逼真的樹,要求表現富有裝飾意味、抽象化形態的樹,避免概念化,啟發幼兒用各種變化的形和線生動有趣地進行表現,畫面添加與樹生長環境相關的內容,如草、雲、太陽等,以使畫面構圖完整。
從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我可以看出幼兒是喜歡這個活動的,孩子的線描畫基礎很好,有的幼兒造型能力強;有的幼兒色彩感強,黑白畫面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有的動作大膽潑辣,大刀闊斧;有的動作精細、優美、流暢。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自主的美術活動的環境,允許幼兒有自主選擇自己偏愛的表現方法的機會,鼓勵幼兒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體現自身的價值。
㈧ 大班《奇怪的樹》美術教案怎麼寫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版生、備權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