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年級安全教案電閃雷鳴怎樣躲避
1.身處曠野遇雷雨,穿雨衣比打傘安全。下雨天又是在曠野中,打雨傘擋雨是人之常情,但是必須記住如果當看見閃電後立即聽到雷聲,說明正處在近雷暴的環境中,應該停止行走,低打雨傘並兩腳並攏立即下蹲。即使沒有雨傘,也不宜飛跑狂奔,待到雷聲逐漸遠去,才可迅速尋找安全的場所躲避。外出旅行時,最好准備雨衣比較安全。
2.不要在樹下躲雨。當旅行在外,雷雨來臨而旁邊又有大樹,一般人很自然地會跑到樹底下躲雨。殊不知,雖然躲了雨卻惹來了雷禍,在樹下被雷擊死的事故經常發生。
3.雷雨時,在海里、河邊游泳易招雷擊。這主要是雷擊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一方面是水的導電性比較高,較地面其它物體更容易吸引雷電,另一方面是水陸交界處是土壤電阻與水的電阻交會處,形成一個電阻率變化較大的界面,閃電先導容易趨向這些地方。因此,在海邊、河邊遭雷擊的情況比較常見。
據統計,遭受雷電襲擊傷亡的大多數是在大樹下避雨和在空曠環境活動的人。電閃雷鳴的時候,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安全呢?閃電實際上是一種放電現象。之所以會打雷、閃電,是由於在雲的底部和雲與地面之間形成很強的電場,當達到或超過每米300-500千伏時,就產生放電現象,這就是閃電。通常對人造成傷害的是雲地閃。閃電的過程很快,人們看到的閃電只是短暫的一閃,可是就在這一瞬間,就已經產生了幾次或幾十次的放電過程,可謂「迅雷不及掩耳」。
判斷自身是處在遠雷暴還是近雷暴的最簡單的方法是:聽到雷聲,通過與看見閃電的間隔時間長短來判斷所處位置與落雷的距離。因為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只不過光的傳播速度快,為30萬公里每秒,而雷聲的傳播速度只有340米每秒,比光速慢得多。如果看見閃電後在1秒鍾,也就是一眨眼的時間就聽見雷聲,說明雷擊位置就在附近300米處;如果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的時間間隔5秒鍾,就表示雷擊發生在約1.6公里外的位置。
若當時處在空曠地方應立即雙腳並攏、身體下蹲或就近到建築物內躲避,但不能進入低矮亭子、草棚等沒有防雷設施的地方。通常遭雷擊的人是聽不見雷聲的,據雷擊生還者說,當時耳邊只有「滋滋」的撕爛布似的聲音。
比如說,家裡的外接天線,比如在家裡用電話或用手機,都容易接觸外邊的(雷電),因為這都是導體。容易把外邊電荷引進來。還有不要到陽台上去,陽台上有金屬的話,也容易把雷電引到這里。所以這樣的話都會造成雷擊事件。專家提示說,其實防雷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在雷陣雨的天氣里,將室內電器關掉,拔掉開關,同時將電話線和閉路天線也一並拔掉就可以了。在拍攝節目過程中,記者也遇到了一場雷陣雨,在雨中,很多人缺乏防雷意識,先來看看這位老兄,打雷的時候,躲在電話亭里看書,而這位大娘不但站在樹下,還將一隻腳踩在樹上,還有這位大姐站在雨中打手機,在雷雨天,這些舉動都十分危險。都有可能造成雷擊事件。
采訪:遇到雷陣雨或雷陣雨已經發生的時候,大家不要在戶外活動,也不要去游泳,也不要使用手機,也不要接觸金屬的東西。不要站在高處,避免雷擊。雷雨天氣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只要預防的當,一般都可以避免,在這里我們為您介紹一種避雷方法。如果在戶外發生了雷擊事件,不要慌張,首先要蹲下,雙腳盡量並攏,抬起腳,減小與地面的接觸面。另外專家建議,雷雨天最好穿上絕緣性較好的球鞋或者雨鞋。
有人遭雷擊怎麼辦? 1.人體在遭受雷擊後,往往會出現「假死」狀態,此時應採取緊急措施進行搶救。首先是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雷擊後進行人工呼吸的時間越早,對傷者的身體恢復越好,因為人腦缺氧時間超過十幾分鍾就會有致命危險。2.其次應對傷者進行心臟按摩,並迅速通知醫院進行搶救處理。 3.如果傷者遭受雷擊後引起衣服著火,此時應馬上讓傷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並往傷者身上潑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傷者裹住,以撲滅火焰。
B. 雷鳴閃電我會躲幼兒教案
目標: 1.了解雷電給人們生活造成的影響。 2.學習躲避雷電的方法,培養雷雨天的自我保護意識。 3.鍛煉幼兒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和想像力,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准備: 音樂《夏天的雷電》,視頻《 打雷閃電》、《雷電是怎樣形成的》,ppt躲避雷電的圖片。 過程: 欣賞歌曲《夏天的雷電》,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聽聽歌曲里唱了啥? 師:誰來告訴我歌曲里唱的是什麼? 遷移已有生活經驗,談談打雷閃電時的情況。 播放打雷閃電的視頻: 「小朋友們關於打雷閃電的現象說了很多,現在我們來看一段打雷閃電的錄像,看看和你們說的一樣嗎?還有哪些沒有說到的?」 介紹打雷閃電是怎樣形成的。 「小朋友,你們知道打雷閃電是怎樣形成的嗎?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解釋。」(播放相關視頻) 了解打雷閃電的危害性。 師:剛才我們從視頻里了解了雷電是怎樣形成的,還看見了打雷閃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哪些的危害?(火災,損害物品,人或動物被雷電擊中還會死掉。。。。。。 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躲避雷電。 師:雷電給我們生活造成這么多影響,那我們如何躲避雷電呢? 鼓勵幼兒大膽討論。 出示ppt,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如何有效躲避雷電。 小結: 在外出時遇到雷雨天氣,要及時躲避,不要在空曠的野外停留。 雷電交加時,如果在空曠的野外無處躲避,應該盡量尋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雙腳並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降低身體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導電的物體(如鐵鍬、金屬桿雨傘),要迅速拋到遠處,千萬不能拿著這些物品在 曠野中奔跑,否則會成為雷擊的目標。特別要小心的是,遇到雷電時,一定不能到高聳的物體(如旗桿、大樹、煙囪、電桿)下站立;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擊危險。如在屋內躲雨,不要靠近門、窗,也不要靠近暖氣管和自來水管,不要打電話。 游戲: 「現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做各種躲避雷電的動作,請你們 來判斷對錯。對的我們給一個笑臉,錯的我們給予糾正,好嗎?」 活動結束: 播放音樂《夏天的雷電》後,告訴孩子們:打雷啦下雨啦,不用怕,我們已經知道了如何躲避雷電。現在我們排好隊趕緊回教室吧。
C. 安全教案打雷閃電不站在大樹底下
說打雷不能站在大樹下面是因為,
大樹高於水平面,尖端放電的原理導致有可能引雷。
這種事情幾率雖然小,
但遇到一次就是致命的。
D. 大班優秀教案《打雷了》
幼兒園優秀教案:打雷了
教師:屈老師
【學情分析】
提起夏天,人們常常想到的是炙熱的陽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夏天裡還有另一種天氣——雷雨天。夏季雷雨形成得快,消散得也快,有時還會邊出太陽邊下雨,變幻莫測。本次活動就是通過形象展示變幻莫測的雷雨天,讓幼兒能夠清晰地講述雷雨天的特徵,同時獲得正確躲避雷雨的知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講述雷雨、閃電等天氣特徵,激發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興趣。
2.讓幼兒嘗試運用樂器模擬雷聲、雨聲,給故事情景配樂。
3.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正確躲避雷雨的方法,克服恐懼心理。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磁帶《下雨歌》、資源碟《閃電和響雷》;雷雨閃電圖、「雷」「電」「雨」的字卡、自製連環畫故事《小豬回家》;鈴鼓若干、自製沙瓶(易拉罐里放點米)若干。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下雨歌》,教師帶領幼兒拍手進入教室
師幼圍坐在地上,互問好。
2.提問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的衣服越穿越少,天氣越來越熱,馬上就是什麼季節了?
幼:夏季。
師:小朋友在夏季可以看到什麼?聽見什麼聲音?(幼兒自由回答)
師:夏天裡會有什麼天氣?
幼:晴天、雷雨天。
師:哇,小朋友聰明,夏天裡可以看見這么多東西、聽見這么多聲音。
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許老師播放的這是什麼聲音。
3.教師播放音樂資源碟《閃電和響雷》,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播放雷聲音樂)
師:小朋友仔細聽,這是什麼聲音?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它發生在什麼季節?(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夏天裡,雷雨經常出現,(出示雷雨圖)它形成得快,消散得快。通常會聽見轟隆隆的雷聲(出示字卡「雷」),看見快速的閃電(出示字卡「電」),隨之而來的則是暴雨(出示字卡「雨」)。教師結合圖畫帶領幼兒識字。
師:小朋友害怕打雷、閃電嗎?為什麼?(幼兒回答)
師:你們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見打雷呢?(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小朋友的意見不一樣,現在來看看到底誰正確,(再次播放資源碟,觀看後暫停)原來是先看見閃電然後再聽見雷聲,這是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
4.討論雷雨天應注意的事項
師:還有一個問題,夏天打雷、閃電的時候,我們該怎樣做呢?(盡量不要外出;不要用電器;不要在樹下躲雨……)
教師播放資源碟,展示不能在樹下躲雨的原因,根據畫面進行講解。
5.模擬雷聲、雨聲
給故事《小豬回家》配樂。
師:小朋友想學學雷聲、雨聲嗎?
幼:想。
(1)出示鈴鼓,拍一拍。這像什麼聲音?(雷聲)
(2)出示沙瓶,搖一搖。這像什麼聲音?(雨聲)
師:當老師說「轟隆隆」時,拍鈴鼓;說「嘩啦啦」時,搖沙瓶。
(請助教老師示範)現在我們用這兩種樂器來給故事《小豬回家》配樂。
(3)教師出示連環畫,講故事,兩位助教演示動作。
師:小朋友想試一下嗎?
幼:想。
(4)將幼兒分兩組,讓他們自由選擇樂器,教師講故事,助教引導幼兒拍、搖樂器。(根據幼兒興趣可重復操作)
教師小結:小朋友表現得真棒,在故事裡「轟隆隆」代表雷聲,「嘩啦啦」代表雨聲。好,今天我們先玩到這吧,把樂器收好。
6.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學了很多知識,回家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學學,好嗎?小朋友,拜拜。
(更多優秀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E. 手工閃電魚教案
活動目標:
1、能用報紙條捲曲固定成魚的外形,並用彩紙設計、裝飾魚身上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重點:用報紙製作固定成魚的外形難點:用彩紙裝飾魚兒活動准備:
1、欣賞過「美麗的魚」,對魚的外形、花紋色彩有所了解。
2、五彩魚」範例,半成品「五彩魚」(缺少魚眼睛)範例。
3、報紙、彩紙若干,雙面膠,剪刀。
活動過程:
一、觀察範例,推想製作方法1、教師出示「五彩魚」範例,提問:這是什麼?是用什麼做的?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出這樣一條五彩魚?(引導幼兒說出用報紙搓成紙條捲成魚的外形,用彩紙裝飾魚的眼睛、身體、魚鰭、魚尾等。)二、傾聽教師講解,學習製作方法1、教師示範講解製作魚身的方法。
教師:我用一張報紙卷卷卷,捲成一根粗棍子,再擰擰擰,擰成一條紙繩子,最後我將繩子兩頭交叉粘貼,看看變成了什麼?
教師:魚還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們可以用彩紙剪成粗細、花紋不同的紙條進行裝飾,可以朝不同方向貼。
2、教師拿出範例講解裝飾魚的方法。
教師:我們還可以用彩紙剪成三角形、圓形或方形等,既可以作為魚身上的花紋,又可以作為魚鰭或用來裝飾魚尾。
三、難點討論1、教師出示半成品「五彩魚」,提問:這條魚少了什麼?(眼睛。)魚眼睛可以怎麼做?
2、教師用手指穿過「魚」的頭部並提問:魚的頭部是鏤空的,做好的眼睛怎麼放上去呢?
3、教師小結:魚眼睛的粘貼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細紙條粘在魚形輪廓上,橫貼、豎貼都可以,再把魚眼睛貼在紙條上;也可以在剪魚眼睛時兩邊各留出一段紙條,然後將它們直接貼在魚頭上。還有其他方法,你們等會兒可以試試。
四、幼兒製作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教師:卷報紙時一定要卷緊;捲成魚的形狀後,尾巴處用雙面膠固定;魚身上的花紋可以自己設計,顏色可多一些;魚鰭、魚尾也要裝飾。
2、幼兒操作。
教師關注幼兒不同的操作設想,及時發現他們的創意,並鼓勵他們嘗試解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難。鼓勵幼兒用合適的方法固定魚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時,教師重復演示一些操作步驟,以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巡迴指導時,教師留意幼兒設計花紋的獨特想法,鼓勵他們把想法表現出來,啟發幼兒用不同方法固定魚眼睛。)五、欣賞、交流1、教師幫助幼兒將製作好的魚用線串起來,錯落有致地掛在活動室的背景牆上。
2、師幼集中欣賞、交流。
你最喜歡哪一條魚身上的圖案,為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固定魚眼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