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歌唱歌謠《鴿子》
嗯.
2.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大全《鴨媽媽和雞阿姨》
鴨媽媽和雞阿姨(音樂)
目標
讓幼兒嘗試創作不同的節奏,掌握幾種節奏型,培養其節奏感。
准備
鴨子、母雞、小鴨、河水及鴨子馱母雞的教具。舞板、碰鍾、三角鐵、鋁板琴或木琴。
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鴨媽媽和雞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見後)。請幼兒說一說故事裡有誰?學一學小河流水的聲音。
2.請幼兒嘗試自編節奏來表演這個故事。
① 啟發幼兒分別編出故事中角色、情節的節奏。 (見附圖)
②請幼兒學拍以上節奏型。學會後,自己選擇角色,按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先後及情節進行表演。熟練後,角色可互換。
3.讓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節奏樂器表現合適。選擇與角色相符的打擊樂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鴨媽媽和雞阿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內容和節奏,有表情地進行演唱。幼兒可用打擊樂器齊奏給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出門,路上遇到了雞阿姨,它們一起高高興興地走著、說著。沒走多久,遇上了一條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著。雞阿姨不會游水,怎麼辦呢?她心裡非常著急。鴨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幫助雞阿姨過河的辦法。最後,鴨媽媽當小船馱著雞阿姨,由小鴨們護送著游過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興啊!
建議
1.教師講故事時,可邊講邊出現圖片,幫助幼兒記住角色、情節。
2.用節奏樂器伴奏可以增強節奏感。如:鴨子選用舞板,母雞選用碰鍾,小鴨選用三角鐵,河水則用鋁板琴或木琴刮奏從而打出相應的節奏型。所選的樂器應在讓幼兒比較音色,討論哪種樂器適應故事中的角色後進行確定。
3. 中班下學期音樂有趣的歌聲的教案
活動目標:
. 學唱歌曲《買菜》,能用歌聲表達跟奶奶買菜的快樂。
2. 嘗試替換歌詞帶來的快樂,體驗買菜的樂趣。
活動准備:
課件《買菜》、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1. 復習歌曲《菜場里的歌》
演唱要求:唱准念白部分,並能拍准節奏。
2.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去過菜場嗎?去菜場幹嘛了?小朋友都買過些什麼菜呢?(蝦、蘿卜、黃瓜等)3.師:原來我們的小朋友都去過菜場,今天啊有一個小朋友也要去菜場買菜了, 你們來聽聽看!
二、學唱歌曲1、教師播放課件,欣賞歌曲《買菜》。
提問:
(1)今天天氣怎樣?我和誰一起去買菜?
(2)買了些什麼菜呀?
(3)雞蛋長的什麼樣子啊?青菜是什麼顏色的啊?母雞會怎麼叫啊?魚兒在干什麼?
小結:教師用歌詞總結。
2. 再次欣賞歌曲,幼兒用節奏拍出說的部分。
青菜綠油油……母雞咯咯叫……3. 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演唱要求:這首買菜歌很有趣,有說有唱,我們也來學學看,要跟上說唱的節奏,把買什麼菜唱清楚。
4. 我們再來用有趣的聲音唱一唱好嗎?請妹妹小朋友來表演唱一唱說的部分,弟弟小朋友表演說的部分。依次輪換。
三、分角色演唱1. 過渡語:剛剛我們和奶奶一起買了好多菜哦,現在請你們扮演不同的菜,當唱到青菜綠油油的時候,就青菜寶寶唱。唱到什麼,就由誰來演唱。
2. 完整表達表現。
前面部分大家一起唱,中間部分請不同的幼兒扮演並演唱,最後的一句話大家一起演唱。
四、替換歌詞1. 將挑選的菜依次排列,用兒歌的方式朗讀詞句。
2. 推選四名幼兒扮作四種蔬菜。
3. 演唱歌曲,唱到買菜時,四位幼兒按歌曲的先後做模仿動作,表示買到了菜。
4.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大全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版:教案(教學設計)權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5. 中班音樂菜場里的歌教案
教材分析:
《買菜》這首歌曲歌詞雖然簡單,但是很多菜名連在一起說,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這些菜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要每個幼兒清楚地按規定的節奏來唱,卻存在困難。於是我把這些菜名按照節奏分別畫出,如蘿卜就畫兩個並列的蘿卜,西紅柿就畫3個並列的西紅柿,這種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歌曲的節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視覺的參與幫助了幼兒清晰地分解了節奏,
活動目標:
1、幼兒學唱歌曲《買菜》。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讓幼兒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到唱歌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圖片若干(與歌詞內容相匹配)
2、幼兒操作的卡片若干張,每人一支水彩筆。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聽音樂律動,帶領幼兒來到課前准備好的菜場場景內。
只見活動室裡布置成農貿市場,裡面有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肉類、家禽類等,各種菜都分類放好,給孩子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反思:本環節是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做鋪墊的,幼兒通過愉快的參觀活動,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歌曲內容。
2、學習歌曲《買菜》。
教師說到:"我是誰呀?媽媽今天帶你們去個好地方,你們想不想去?"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他們有的跟在媽媽的後面,有的的拉著小夥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過來高高興興地拉著媽媽的手一起去買菜。
教學反思:
教師利用幼兒喜愛的角色游戲,通過扮演媽媽的形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引發他們的生活體驗。
幼兒參觀過菜場以後都搶著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說:「我看到了花菜、蘿卜、青菜、魚、雞、還有蝦」 ;有的說:「看到了茄子、西紅柿、辣椒、青菜和帶魚」 ;有的說:「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雞蛋。」 ……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媽媽在菜場里買了什麼?
(1)完整欣賞歌曲,
(2)通過律動學唱歌曲,
(3)兩人一組角色表演學唱歌曲。
6. 中班藝術教案秋天多可愛(歌唱)
這里是關於秋天的幼兒園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秋天多麼美
教師:屈老師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很快,耕地越來越少,幼兒園的孩子與農田接觸不多,秋收時帶孩子到外面去體會秋天豐收的情景,幼兒感到很新鮮,也很興奮,同時細心地觀察到秋天大自然的變化,樹葉變黃了,莊稼豐收了,孩子們高興地說:"秋天真好!"發出了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抓住孩子贊美的情感,我想在藝術中會得到更好的升華。因此,回幼兒園之後,我設計了本節活動《秋天多麼美》,讓孩子的情感在音樂中得以渲瀉。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樂曲,並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唱時要表現出喜悅輕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歌曲教學加深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3、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應放在通過對優美樂曲的感受,讓孩子加深對秋天的認識,同時發自內心的贊美秋天的美麗。
難點是在歌曲演唱時符點音符、跳音的正確演唱,及它們在歌曲感情處理中的作用。
活動准備:
棉花、高梁、水稻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十分陌生,活動前搜集實物,讓幼兒看到植物真實的外部特徵,加深對植物的印象,同時加深對秋天的認識。製作多媒體課件,通過聲、形、色各種感官的結合,讓幼兒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體會作品的內涵。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秋天的序曲教師同幼兒一起隨《秋天多麼美》的音樂進活動室。
師:棉桃寶貝們咧開你們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師:看來,小寶貝們對秋天的認識可真不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歌聲走進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麗,請寶貝們欣賞歌曲《秋天多麼美》。
播放多媒體課件:《秋天多麼美》mtv,讓幼兒視聽結合,感受秋天的美麗及歌曲的演唱情緒。聽完後讓幼兒交流對歌曲的感受。(優美抒情)
2、聆聽秋天師:棉桃寶貝們這首歌這么好聽,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寶貝們聽完後要告訴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麼?由老師范唱,幼兒捕捉歌詞裡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風、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師與幼兒一起認識棉桃、高粱、水稻三種植物。
3、朗誦秋天師:秋風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們看他笑的多開心啊,我們要使出小寶貝們的絕活--說兒歌,把開心的棉桃姐姐說出來。
(1)教師邊彈旋律,邊說歌詞,幼兒跟教師一起有節奏的朗誦歌詞。
(2)讓幼兒發揮想像,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強弱,為兒歌伴奏。
4、輕頌秋天師:小寶貝們說得這么好了,棉桃姐姐聽了更高興了,棉桃姐姐想請你們把她開心地唱出來,看看誰唱得最好!讓幼兒隨音樂小聲哼唱第一段,以自學為主,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幫助。
5、贊美秋天(歌曲的感情處理)
(1)"秋風秋風輕輕吹,"應唱得輕柔。
(2)跳音的正確演唱及對歌曲感情處理的幫助。
(3)"秋風吹黃了莊稼,吹得人們大豐收"應唱的高興喜悅。播放多媒體課件《收獲的秋天》讓幼兒欣賞。
6、舞蹈秋天師:寶貝們唱得這么高興,下面讓我們站起來放鬆一下,我們來跳一段豐收舞。讓幼兒自己創編舞蹈,自由發揮,給幼兒創作的空間。
7、歌頌秋天師:寶貝們這么高興,棉桃姐姐建議我們來開一個大班的專場演出,每一位寶貝都要參加,讓我們齊心協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樂隊獻給今天在場的所有老師!棉花舞蹈隊,稻花合唱隊,高梁小樂隊同台展示。
三、結束部分
美麗的秋天秋天是豐富多彩的,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踩一踩、聽一聽,一起感受秋天的美麗吧!師幼隨《秋天多麼美》音樂離開活動室。(讓幼兒真正走進秋天,觀察秋天的變化、秋天的美麗。)四、活動延伸小寶貝小寶貝要記牢,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農民伯伯田裡忙收獲,高興背後也有辛勞。幼兒通過背誦古詩《憫農》總結不能浪費糧食。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7. 家庭稱呼歌中班音樂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熟記長輩的稱呼並理解這些長輩和自己的關系。
2、和同伴分享自回己關於稱呼的答經驗。
3、懂得見到長輩要禮貌稱呼並問好。
活動准備:
掛圖60-6、磁帶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稱呼的含義。
1、教師:小朋友的家裡都有誰?你們怎麼稱呼?你們怎麼稱呼?(幼兒與同伴自由交流後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小結:小朋友說的都是對家裡長輩的稱呼,稱呼是人們對他人的一種禮貌的稱謂。
3、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稱呼歌》,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兒歌里說了哪些稱呼?
二、學習兒歌《稱呼歌》。
1、播放磁帶,請幼兒認真傾聽。
2、提問:
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兒歌里說了哪些稱呼?
3、結合掛圖,幫助幼兒理解。
這些稱呼你們都聽過嗎?知道是什麼意思稱呼誰的嗎?
4、請幼兒輕聲地跟著老師學念兒歌兩遍。
5、請幼兒嘗試獨立朗誦兒歌。
三、游戲:看誰說得對。
1、教師說出前面的提示,幼兒很快地回答出正確的稱呼,看誰說得快又對。
2、教師說出稱呼,幼兒回答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