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高一專業美術水彩教案~!!!
水彩畫
教學目標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能了解水彩畫的特點,掌握水彩畫常用的一些表現技法,並能運用這些技法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重點難點 水彩畫的表現技法以及運用;
教具准備 教師——教材、課件、水彩畫繪畫工具;學生——教材,水彩繪畫工具。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向學生介紹水彩這一畫種,使學生了解水彩畫的特性,欣賞好的水彩畫作品,掌握水彩的一些常用的表現技法,引導學生比較熟練的運用水彩畫的表現技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
1.教師首先用課件展示各個畫種的圖片:《寫意花鳥》(中國畫 齊白石)、《江南》(水彩 車秀成)《鬧房》(油畫 王沂東)、《新南泥灣》(水粉 鷗洋)。
啟發學生思考:這些作品分別是都有什麼畫種?學生比較欣賞,根據老師的提示給出答案。
2.教師選擇其中一幅水彩畫,介紹水彩畫的概念以及發源:
講述內容:水彩畫以水調和透明水彩顏料在紙上所作繪畫,以水調和顏料作畫出現的很早,但是水彩畫作為獨立畫種存在只有幾百年的歷史,清朝末年才傳入我們國家。
3.課件展示一些水彩作品:《椅上瓶花》張小綱、《水韻》平龍
提問:請大家欣賞這些水彩作品,同學們能覺察出這些水彩畫都有些什麼特點?討論。
教師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加以補充:水彩畫的特點是:明麗、透明、輕盈、滋潤、淋漓,而有這些特點的水彩畫就十分適宜表現淡雅的靜物,以及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
二、示範
1.給學生欣賞幾幅融合了部分水彩技法的作品: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作品,大家能夠看出這些作品中的一些景物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也就是說,他是怎麼畫出來的?
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結束,請學生試著給出答案。
教師對學生的答案暫不給出意見,用已經准備好的水彩工具材料,在投影儀下向學生們演示出水彩的常用表現技法:濕畫法、干畫法、刀刮法、撒鹽法、留白法,把這幾中技法全部融合在一幅作品中展示出來,然後再把課前准備好的同一題材,分別用單一的技法表現出來的作品給同學展示,分別進行比較欣賞。演示結束後,再把先前欣賞的水彩作品再次展示給學生,
再提問:這些作品用到了我們先前學的哪些技法?學生給出答案
三、課堂實踐 1.同學們用已准備好水彩繪畫工具材料,對以上所提到的水彩畫技法進行實踐練習。要求:用教師提供的圖片作為題材,進行技法的實踐2.知道學生完成技法實踐練習,並對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可採用,教師評價,學生相互評價以及學生自我評價。
四、課後小結
水彩畫並不市僅僅只有我所提到的這些技法的表現,還有很多的技法例如:撒鹽法、調膠法、壓印法、油水分離法等等,當然還有剛剛有些同學們在無意之間做出來的肌理效果,水彩畫還有很多的技法等待著我們一起去探索,去發掘,希望我們能在水彩畫表現技法當中找到更多的樂趣。
❷ 我是高一的美術生 美術作業 一個素描寫實辣椒 學了將近1年 這個畫我畫了3個小時 請問這
高一畫這樣挺好的,比大多數人要好多了,畢竟到高三你還要去系統的學。高三能學到的比之前多得多。
圖片畢竟不在眼前,我就說我看到的了
1,著重注意體積感的表現,時刻想著你要畫的是一個前後「滾圓」豐滿的物體,現在體積感不夠,「滾」不過去。不要太抄實物,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實物體積表現得不夠強的話,要用想像來加強體積感。藝術要高於生活嘛,好畫通常比實物更奪目。把辣椒當類似手榴彈的結構去理解。把大體積畫出來了再去注意實物的小細節,用來給畫面增光添彩。你的明暗交界線不夠到位,反光抄的太強了,就算這么強,也別把他畫得這么強,都看不出明暗交界線在哪了。
看得出你比較注重虛實,但是後面邊緣線太實了,圓不過去,邊緣線不僅是條線,還要結合背景與物體來理解,現在就是和背景對比太強了,所以就「實」。
2 想著辣椒水分多且堅挺,還有要做的就是有些地方要果敢狠辣不要軟了,該卡的卡,該重的地方要重下去,就一條線。比如影子和辣椒交界處,你表現得粗放,且不透。注意觀察。影子在實地方就一條線啊,光照到的影子那條線前面一條線也沒有。而且影子那條線重中也有虛實。這里太多點了,多觀察。比如辣椒把兒很出彩,都要把它當圓柱來表現,有明暗交界線和投影,該卡的地方卡,你這里也不夠。
❸ 高一美術第11課導學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的石獅文化和立體造型、裝飾花紋的特點;學慣用手繪線條的形式臨摹或創意表現石獅作品。2、了解我國石獅文化背景;欣賞各種各樣的石獅造型;比較感受不同石獅的不同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了解石獅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紋,能用畫筆立體的表現出石獅的形態。
【教學難點】如何表現石獅的形態威武,如何畫出石獅的立體感。
【教學准備】課件、畫紙,鉛筆黑色油性筆等
【作業要求】① 基本要求:選擇你喜歡的石獅作品,運用手繪線條進行臨摹作業。
② 較高要求:發揮想像力,創作出你喜歡的石獅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以謎語引入,來創設情景。(2分鍾)
1、師: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知道在森林中被稱為百獸之王的動物是什麼嗎?那你們又知道在森林中被稱為草原霸主的動物是什麼嗎?
學生踴躍發言。第一個謎語的謎底是「老虎」。 第二個謎語的謎底是「獅子」。
2、師:回答的非常好,那麼今天呢我們就來認識這位草原霸主的另一面。
揭示課題:石獅(板書)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形式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興趣點。很自然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
二、傳授新知(12分鍾)
1、欣賞、講述
①看一看:課件展示,
師:在我們面前有兩張圖片,可是老師卻不知道哪只是雄獅,哪只是雌獅?
學生爭先恐後地說出他們的答案。
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進認識石獅的旅程,你們想不想參加啊?
學生齊聲回答,急切要參加認識石獅的旅程!
②說一說:課件展示
1 欣賞庸代順陵石獅,請學生說說石獅的藝術特點,談談它帶給你了什麼樣的感受。
2欣賞盧溝橋欄桿上的石獅,觀看七七事變的視頻資料,向學生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3欣賞各種各樣的石獅造型,領會不同藝術表現手法的藝術美。
4 欣賞天安門前的雄獅,體會威嚴、正氣、不可侵犯的氣勢
5看一看:本課展示的石獅中 ,哪些雄健威武?哪些活潑司愛?為什麼?
6欣賞各種石獅簡筆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各種不同的石獅的動態、神態、面部表情、五官特徵進行仔細觀察對比,養成認真細致觀察的習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么生動的石獅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學生齊聲回答。
2、繪畫技能
學一學:欣賞教材後,看老師出示繪畫步驟:
【板書設計】
示範講述過程提出要強調,從整體到局部進行繪畫。
【設計意圖】激發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感受藝術表現的多樣性,在整個過程中,著重鼓勵學生進行發現性、探究性的學習。三、學生作業(20分鍾)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教師講清楚步驟及注意事項。
作業要求:
① 基本要求:選擇你喜歡的石獅作品,運用手繪線條進行臨摹作業。
② 較高要求:發揮想像力,創作出你喜歡的石獅作品。
學生在紙上繪畫,教師在黑板上也按步驟進行繪畫,邊畫邊講解作畫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創作前的注意事項的再次強調突出了難點,教師在黑板上示範作畫,更能一步步引導學生正確作畫。更有利於去自主探索和發現。
四、展示評價 (4分鍾)
把學生作品粘貼到展版上,由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說出喜歡這件作品的理由。表揚選出的作品的同學,對畫得好或者不好的作品提出意見和建議。
【設計意圖】學生自評、互相評價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也同時有助於同學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回味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
五、總結 (2分鍾)
這節課,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石獅的畫法,也了解了順陵石獅,盧溝橋石獅,天安門前的石獅,希望同學們回家之後能把你們的作品帶給家長欣賞,告訴他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畫了什麼,也可以向他們講述那段盧溝橋所發生的歷史事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總結自己所學的知識,並且要學有所用。培養發現美,創作美的能力。最後強調盧溝橋事件,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❹ 高中美術特長生會學習哪些繪畫課程
如果你想參加高考, 要學習 素描靜物,素描石膏,素描頭像,素描人像。 色彩版靜物,色彩石膏,色彩頭權像,色彩人像。速寫等等。想提醒你,畫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事,你要充分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表現出來,不要急功近利。那樣達不到最好的效果,先把基礎打好,當然,多多練習畫畫是必不可少的。祝你考到理想的學校!
❺ 請問哪位有高中下學期美術繪畫課的教案和ppt啊,急求!謝謝!謝謝!
找你們老師要啊
❻ 美術教案高中繪畫
臨沂中藝畫室博客。有許多美術高考教案,希望能給你幫助,
❼ 求一篇高一美術論文,急求!
線」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與審美特徵
線,或稱線條,是一種存在於現實生活或者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態要素,由於它們往往是和形、體、色、光等視覺翌累同時並存的,所以,造型觀念中的線,往往和視覺上的概括提煉與抽象相聯系,然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須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造的實踐去訓練。如何加深對「線」的概念的認識並在實踐中藝術地去運用,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欣賞以線造型的中外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線」這一藝術形式的審美能力。
線條是美術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因素,無論平面的還是立體的作品;不論是寫實,還是裝飾;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在長期的美術發展過程中.「線」作為美術家創造形象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藝術語言,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並越來越顯示出豐富的表現力及藝術美感。中國著名繪畫大師吳冠中的《山水》一畫,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筆線條勾勒,但其中線條流暢自由,輕重虛實的變化,隨意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和鮮明的時代感。法國後期野獸派大師勻蒂斯的《紅沙發上的注女》(油畫)以簡潔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極富裝飾件的線,極為和諧、簡練地勾畫出一個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點強調中國傳統美術中線的作用。
中國畫的線,可以追溯到仰韶時代的彩繪畫,晚周帛畫,楚器漆畫和漢唐壁畫。仰韶文化的彩陶紋樣。是中國最早用線的作品,鮮明、生動、挺拔的線條,描繪了漩蝸紋、弦紋以及人的面形、蟲魚、鳥獸等形象,體現了原始藝術樸素、稚拙的美。唐宋以來,隨著人物畫創作的興盛,線描藝術發展到廠一個高潮。吳道子是唐代的線描大師,人們稱吳氏的線條為「吳帶當風」,他畫中的人物,衣袖飄動,生動異常,體現了高度的「運動感」和「節奏感」,充分發揮了線描藝術的效果。南宋畫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圖》是一幅「寫意」線描的人物畫,畫中人物元祖為佛教禪宗六世祖慧能.畫家用寥寥數筆,把一個正在勞動中的老翁刻畫得十分生動,中國畫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從「文人畫」「院體畫」到民間畫,對線的運用各具風采(在表現物象的同時,還傳達出入的情緒),傳統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種線的生動畫法。
三、東西方繪畫用線的異同。
由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東西方繪畫的線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東方繪畫中的線注重表現情感,富於韻律感和裝飾美;西方繪畫中的線具有較強的理性特徵,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應該指出線造型在東西方美術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多彩的藝術美盛,只是由於欣賞習慣,繪畫造型的傳統觀念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表現方法和民族風格。從具體的作品來分析,東西方繪畫線的表現特點又往往交織在一起,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的馬蒂斯的作品就證明了這一點。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繪畫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東方藝術的特點,給人一種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國,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融合,中國傳統美術有廠新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這一點更加突出,如:吳謚械淖髕吩諳叩運用上有新意,線的節奏和韻律美十分強烈和鮮明。對中外美術作品的優良傳統,都應認真研究繼承,在學好我國傳統繪畫課的基礎上,還需了解西方美術。「西為中用用」,使我們民族的繪畫藝術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
美術課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一般通過藝術審美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而美術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欣賞、繪畫、工藝三大類課業非常直接地體現著這種直觀性。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艷麗的鳳仙花旁飛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緻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鑒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
美術繪畫課的教學除了學習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色彩和構圖等藝術、語言」之外,還要學習臨摹,寫生和創作等藝術的表現手法。例如靜物寫生課,不管是一瓶沐浴著陽光、擺在窗前的鮮花,還是隨意堆在桌上的肥碩水果;不管是一組閃耀著光澤的玻璃器皿,還是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橫生的形態,都能人學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頭像繪畫課,不僅使學生明白頭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還要懂得「形神兼備」的意義。人像的美,並不是「濃眉大眼」或「櫻桃小嘴」等概念,關鍵是創造生活中有個性特徵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聰先生的肖像畫《老礦工》,極為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從舊社會生活過來的老礦工的形象。在老礦工布滿班痕的臉上,可以看到這位煤礦工人的艱苦勞動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樣善良,淳樸和敦厚。美術作品並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為評價標准。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對形象的感受、想像與思考,認識肖像畫的藝術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藝課是一種帶有設計意識的藝術實踐活動。在美術課上學過色彩知識和造型規律,學生掌握這些形、色的審美常識,有助於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觀點,對於學生盲目追求流行時裝、奇怪發式的現象,有正確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他們思想品德的提高。
另外,美術在開發學生智力發展中起著突出作用。根據科學研究,人腦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維,許多復雜的精神活動是由大腦兩半球協同完成的。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一般多用左腦思維,而美術課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美術課的任務正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創造等形象思維能力,特別是觀察能力。在繪畫課上,教師總是強調學生觀察、觀察、再觀察,由表及裡的觀察,由近及遠的觀察,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觀察。只有正確的觀察,才有正確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積極的形象思維,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進而是邏輯思維的發展。這樣也就有利於多方面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人腦的潛力。
美育被明確地列入教育大綱,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重大發展和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美術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藝術創作家,但是對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發展創造性思維,陶治其情操,起著積極的作用
從《蘭竹圖》,看鄭燮高超的繪畫技藝
《蘭竹圖》是「揚州八怪」中的奇才鄭燮所作。
揮毫已寫竹三竿,竹下還添幾筆蘭。
總為本源同七穆,欲修舊譜與君看。
這首《蘭竹圖》的題畫詩,較早的,見錄於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2年編印的《鄭板橋集》,而事隔近40年的今天,即在2000年朵雲軒的秋拍現場,當《蘭竹圖》報出25萬元的起拍價後,買家紛紛亮牌,各不相讓,此圖竟一路飈升至150萬元落槌,創下境內書畫市場中鄭氏蘭竹的最高價,震動海內外收藏界。
鄭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是一位有「三絕詩書畫」之稱的清代著名文學家和書畫家。在繪畫方面,鄭燮擅長蘭、竹、石,偶作梅、菊、松,作品數量和藝術成就以蘭竹為最高。他的蘭竹畫軸和雜品,存世較多,流傳較廣,自清代以來,成為人爭之寶。
《蘭竹圖》卷中有蔣士銓的題跋:「平生愛所南先生及陳古白畫蘭竹。既又見在滌子畫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意構成石勢,然後以蘭竹彌縫其間,雖學兩家,而筆墨則一氣也。」從這一題跋中可知,這幅畫取法於鄭所南、陳白陽和石濤,但卻是「取其意之法而成為自成一體」。
蘭竹圖,紙本卷軸,以半邊幅作一巨大的傾斜峭壁,有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壁岩以皴染間施的筆法運籌,空白見平整,峰峻顯倔巍,用筆用墨都恰到好處。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箭竹,同根並蒂,相參而生,在碧空中迎風搖弋。雖然叢生於岩縫,但又不囿於岩壁;自有「竹勁蘭芳性自然」,「飄飄遠在碧雲端」那種不為俗屈的活力。蘭竹用焦墨揮毫,亂中求正,密中見疏,水墨斑斕,使其表現出欣欣向榮又獨傲蕭爽、清靜秀逸的風格。畫面提拔雲:「飲牛四長兄,其勁如竹,其清如蘭,其堅如石,行輩中無此人也。屢索予畫,未有應之。乾隆五年九秋過予寓齋,回檢家中舊幅奉贈。竹無干,蘭葉偏,石勢仄。恐不足當君子之意,他日當做好幅贖過耳」。以蘭竹的自然特性比擬人的秉性情操,字里行間,包含著對友人的深情。題跋以隸書和行書相參共用,飄然有致,不僅起到了補敘畫意和彌合畫面空白的作用,而且給人以精美的書法藝術享受。整幅畫面,較好地表現了畫家所作蘭竹的純美意趣,以及把握整體,揮灑成章的作風。鄭燮作過盆蘭籬竹,但他猶其嗜好描繪「亂如蓬」的山中野蘭。據說,他為此 曾自種蘭花數十盆,常在三春之後將其移植到野石山陰之處,使其來年發箭成長,因而得山中蘭「葉暖花酣氣候濃」的貞美實質。鄭燮愛賞竹,在題《竹》一文中,他寫道:「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蔭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均薄潔白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咚咚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因為鄭燮畫竹是經過了從「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再傾注了畫家的主觀感受,藉助於筆墨,揮灑於紙的「畫中之竹。」所以,他的竹畫自然就比生活中的竹子更美,更具有藝術魅力。鄭燮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作蘭竹,並不排斥傳統技藝,相反,直接取法於石濤,並得益於徐渭、文與可等先輩的筆意。他認為,這種學習必須「略其跡」而「取其意」,有所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