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中班美術教案設計意圖

中班美術教案設計意圖

發布時間:2020-12-15 22:35:47

A. 中班美術教案稻米

設計思路

偶爾讀到《大米是怎麼來的》這本圖畫書,書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畫面介紹了大米的「誕生」過程,於是我把圖畫書推薦給了大班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幼兒對農民種大米的情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找來相關視頻給幼兒看時,他們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視頻中農民歡快勞動的場面。由此,我想到設計一個舞蹈活動,讓幼兒充分表現,進一步體驗、感受農民種大米時的心情。
根據圖畫書的內容和舞蹈表現的需要,我選擇了著名作曲家俞遜發創作的經典樂曲《揚鞭催馬運糧忙》,以農民種大米過程中的心情為線索,對樂曲進行了剪輯。第一段樂曲熱情歡快:表現農民播種時的快樂、期盼:第二段樂曲悠揚舒緩:表現農民勞作過程中的辛苦:第三段樂曲熱情奔放:表現農民收獲時的喜悅。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主要設計了回憶一欣賞一想像一表現這幾個環節,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體驗農民種大米的心情,發現舞蹈創編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回憶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大米是怎麼來的」,樂意伴隨著變化的樂曲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種大米的過程,體驗農民的心情。
2.發現創編舞蹈的簡單方法,感受用舞蹈動作表現快樂。

活動准備

1.幼兒經驗准備:
(1)幼兒已經閱讀過圖畫書《大米是怎麼來的》,已通過視頻等形式初步了解種大米的過程。
(2)幼兒會用動作表現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學材料准備:
(1)將圖畫書中的主要畫面製作成PPT。
(2)剪輯音樂《揚鞭催馬運糧忙》。
(3)幼兒裝扮用的頭巾、毛巾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梳理過程
1.這幾天你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什麼?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大米是怎麼來的?種大米的過程中農民做了哪些事情,他們的心情怎麼樣?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幼兒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和回答:農民做了哪些事情?農民的心情是怎麼樣的?通過幼兒的回答,教師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兒對大米種植過程的熟悉程度,便於梳理提煉;另一方面也為後續的舞蹈表現做了情感鋪墊。】
3.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用PPT回應,播放農民勞作的過程:播種一培植一收獲。
4.小結:每年春天農民都會滿懷希望地去播種,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辛苦地培植,他們要施肥、噴灑農葯、拔草,到了秋天就會迎來豐收。在這個過程中農民辛勤地勞作,有苦也有甜。
【設計意圖:此環節看似只是回憶導入,但實質是培養大班幼兒的傾聽、表達、梳理、提煉等能力。在幼兒回憶後教師播放PPT,呈現圖畫書中的主要畫面,更好地幫助幼兒梳理、提煉,進一步理解大米「誕生」的過程,為後面欣賞音樂與舞蹈表現打下基礎。】
二、欣賞樂曲,想像表現
1.欣賞樂曲,激發想像。
(1)第一遍欣賞:感受樂曲的變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動作把農民種大米的過程表現出來呢?跳舞需要用什麼伴奏呢(音樂)?
②這是一首什麼樣的樂曲,聽上有什麼感覺?樂曲有什麼變化,在不一樣的樂曲聲中農民分別會做什麼?
(幼兒傾聽樂曲時,教師結合樂曲的節奏以肢體動作來提示和幫助幼兒發現樂曲的變化,加深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想像。)
③小結:這段樂曲是有變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覺得這段樂曲適合用來表演這個舞蹈。第一段熱情歡快,適合表演農民充滿期盼地播種和插秧時的愉快心情;第二段樂曲悠揚舒緩,適合表演農民辛勤勞作的場面,辛苦地施肥、噴灑農葯、拔草:第三段樂曲熱情奔放,適合表演農民迎接豐收的快樂心情。
【設計意圖:第一遍欣賞樂曲只要求幼兒能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和旋律所表達的情緒,聽出樂曲有三段,樂曲有變化,並嘗試想像將樂曲與不同的勞作場面進行相應的匹配。】
(2)第二遍欣賞:藉助畫面幫助想像。
①(播放PPT)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樂曲中農民分別會做什麼?他們會是怎麼樣的心情?你打算用什麼樣的動作來表現?
②要求:邊聽邊想,可以用各種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動作創編的情況,並提示幼兒進一步傾聽樂曲的變化。)
【設計意圖:第二遍欣賞增加播放PPT,根據樂曲的變化,PPT播放與之相匹配的場景,讓幼兒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為他們充分發揮想像搭建階梯。】
2.分段創編,探索方法。
(1)師生共同創編第一段(互動要點:用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農民的勞作,比較舞蹈動作與平時所做的動作的區別)。
①提問:你們能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播種、插秧嗎?
②幼兒嘗試聽音樂,用肢體動作表現播種、插秧,教師在一旁觀察、提示。
③教師請動作舒展、優美的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尋找他們的優點。
④小結:可以把生活中和想像中的動作做得舒展一點、優美一點。
(做「播種」這個動作時可以提示幼兒發現:把生活中的動作做得舒展一點、優美一點:做「插秧」這個動作時可以提示幼兒從同伴的表現中發現舞蹈動作要合著音樂才會更美。)
(2)師生共同創編第二段(互動要點:探索動作和樂曲協調一致的表現方法)。
①提問:第二段樂曲可以表現農民在干什麼?他們做了哪些事?
②幼兒輪流嘗試表現:施肥、噴灑農葯、拔草。
(為了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三個動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請個別幼兒表現,其餘幼兒猜猜表現的是什麼動作:全體幼兒共同表現及師生對比表現等。在做完三個動作後再引導幼兒體驗農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動作來表現。)
③提問:怎麼記住這么多的動作呢?記住了又怎麼編進這么長的一段樂曲里呢?
④小結:編舞蹈時如果有很多動作,可以先想一想動作的順序,如先干什麼,再干什麼,接著干什麼,最後干什麼。再根據樂曲的長短決定每個動作是否要重復,這樣就能順利地合上音樂了。
【設計意圖:第二段樂曲相對較長,動作也比較多,在幼兒共同編完四個動作並達成共識後,如何將動作連起來並合進音樂里是對幼兒新的挑戰。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共同努力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從而自然地掌握創編舞蹈的小竅門。】
(3)師生共同創編第三段(互動要點:尋找用舞蹈表現快樂的方法)。
①提問:第三段樂曲可以表現什麼?收獲時人們的心情怎麼樣?很開心可以怎麼樣表現?
②小結:可以用快樂的表情、快樂的動作、快樂的舞步來表現開心、收獲的喜悅心情。
③幼兒嘗試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表現。
【設計意圖:在分段創編的環節中,每一段的創編都應該有側重點,跟前兩段樂曲相比,這一段樂曲只要求幼兒表現出快樂的樣子,體現了教學的詳略,使活動輕松、不拖沓,但在過程中對舞蹈表現的方法還是要梳理和提煉的。】
三、裝扮表現,體驗快樂
1.教師合著樂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兒發現教師表演的精彩點。
(1)提問:我表演得怎麼樣?哪裡比較好,為什麼?
(2)小結:我在表演前都會想,用哪些動作來表現農民的勞作過程;一邊表演一邊記,即記住動作的順序;一邊表演一邊聽,聽樂曲的變化。我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農民,體驗著農民種大米時的心情,並用表情來告訴大家。
2.幼兒戴上頭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著樂曲再次表演,體驗表演的快樂。
【設計意圖:教師的表現是對幼兒所發現的創編方法的一個運用與梳理,並在此基礎上給予進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動作連貫等。最後再讓幼兒裝扮並進行完整的表演,可滿足幼兒的需要,並真正意義上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快樂。】

B. 中班美術教案《可愛的水母案例與反思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教師要以幼兒為本,以游戲為主,在玩中學,學中玩,注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讓每位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活動中將五大領域的內容相互結合.相互滲透.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和腦在活動中把自己所想到的和從外界感受到的自己要在美術活動當中大膽地表現出來,美術活動是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活動.所以我今天選擇了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泥工發展水平出發,以幼兒的發展為本,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設計,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充分激發幼兒對泥工的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實物魚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對製作泥工的興趣。.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盡情地大膽表現自己,捏出自己喜歡的魚和富有個性的魚.本活動我運用了直觀和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設計此活動意圖有兩點:
1.魚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幼兒對魚的外形特徵已有足夠的了解。
2.泥工可以鍛煉幼兒手指的靈活性、還可豐富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塑造物體的主要特徵。
2.鞏固團、搓、壓、捏等技能。
活動准備:
1.彩畫、橡皮泥、泥工用品、透明杯子、輔助用具(牙簽)。
2.實物魚。
3.幼兒掌握基本的捏泥技能,會說兒歌《三條魚》。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以兒歌《三條魚》的游戲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1.觀察實物魚,了解魚的外形特徵,觀察後讓幼兒描述魚的外形特徵。小結:魚的外形特徵主要是身體較大,比較扁,有尾巴,身上有魚鰭和魚鱗。
2.讓幼兒親自動手創作作品,用橡皮泥表現魚的主要特徵。(1)幼兒動手捏泥,表現魚的外形特徵。方法:用泥團成小圓球再壓扁代表魚的身體,捏個小半圓和三角形代表魚頭,長圓形壓扁代表魚鰭,稍大的扇形代表魚尾等。把頭、身體、尾巴用牙簽進行連接。
3.教師巡迴指導並觀察幼兒,重點針對讓幼兒如何表現魚的特徵進行指導。
4.在捏泥時,讓能力強的幼兒捏自己想像中的魚和富有個性的魚,能力弱的幼兒可模仿實物魚捏魚。

C. 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拎包設計意圖

我覺得應抄該畫一棵大樹,在你認為可以依靠大樹生活的地方留下圓形或者三角形的空白,上課的時候讓孩子們幫你填畫完成,最後老師再總結引導,既能讓孩子們參與又省的你去死板的畫,學生的畫的不好也沒關系,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又不會把課堂搞的死氣沉沉。

D. 幼兒園美術活動印章教案設計意圖怎麼寫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專材的編屬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E. 中班繪畫活動《快樂一家親》設計意圖 怎麼寫

1、知道什麼是合適的,什麼是不合適的;並初步懂得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2、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樂趣。

3、懂得運抄用適當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操作的結果

F. 中班美術 剪窗花 活動設計的目的意義

中班美術
剪窗花
活動設計的目的意義如果按照你的要求做好了,我怎麼發給你??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G.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

畫幾張卡通,培養孩子對畫畫興趣即可!

閱讀全文

與中班美術教案設計意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