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孔雀美術教案

孔雀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5 22:07:23

㈠ 幼兒園中班4主題手工課折孔雀

活動目標:
1.能夠使用紙盤進行製作活動。
2.手工活動中能夠自覺克服困難和干擾。內
活容動准備:
1.手工示意圖。
2.一次性紙盤,彩色回形針,水彩筆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課題--一個姑娘穿的花,總愛聽人把它誇,--衣服抖開象花扇,名實相符真不錯。
(當幼兒猜出謎底是,老師:大家說對了,是孔雀,小朋友見過孔雀嗎?它長的什麼樣子?)二.出示成品手工作品,引發幼兒興趣。
--老師:我是一隻雄孔雀,今天我要去比美,你們看看我的新衣裳怎麼樣?你覺的哪裡最漂亮?
--出示步驟示意圖,幼兒分解討論該如何進行製作.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來,看不懂的先告訴小組長來解決,小組長解決不了的綜合性問題,老師給予講解. 先在紙盤上畫出孔雀的頭,畫好後將彩色回形針夾到紙盤邊上,作孔雀開屏狀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觀察幼兒的操作的過程,提示幼兒第二步做尾巴的扇面時要注意回形針的寬窄,教師簡單的介紹,四.聽音樂跳舞,結束活動。

㈡ 小班葉子粘貼畫孔雀教案

【設計意圖】
一提起孔雀,大家就會聯想到孔雀開屏,非常的美麗。小朋友到動物園看到孔雀開屏,都會覺得很漂亮,很神奇。於是想到了開展關於孔雀的的美術活動。但因為小班孩子因為小肌肉發展的實際情況,還沒有掌握用線條表現孔雀形象的技能。因此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色彩顏料以及輔助工具,能使幼兒在玩色的活動中,充分地享受美的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學慣用顏色以及輔助材料棉簽、紙團、蓮藕或藕帶裝飾孔雀尾羽上的花紋,表現孔雀的美麗。
2、學習共同合作,互相商量使用材料,友好地和同伴合用顏料。
3、樂於參與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老師准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孔雀的圖片一張。畫有孔雀外形的紙,每個幼兒一張。
2、紅、黃、藍、綠水粉顏料、棉簽、廢紙、小的蓮藕或藕帶、濕抹布。
幼兒准備:
1、家長曾帶幼兒參觀動物園,欣賞孔雀開屏時的情景。
2、幼兒體驗過手指點畫、棉簽畫、紙團印畫、蓮藕印畫。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舞蹈《美麗的孔雀》,引出課題。
1、老師伴隨音樂聲,給幼兒表演舞蹈。
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舞蹈嗎?
2、出示孔雀的圖片。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動物?(孔雀)孔雀什麼時候最美?(開屏時)孔雀開屏時尾巴上的羽毛漂亮極了,有些什麼顏色呢?(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二、老師示範,幼兒學慣用手指點畫、棉簽畫、紙團印畫、蓮藕印畫表現孔雀美麗的尾羽。
師:今天我們用各種方法、五顏六色的顏料畫出孔雀尾巴上美麗的羽毛。
1、點畫師:桌上有紅、黃、藍、綠四種顏料,用右手食指或棉簽蘸上一種顏色在半圓形的邊線上點一排花紋,每個圓點要排得緊些,點好一排後手指在抹布上擦乾凈。
師:換一種顏色靠著上面一排再點第二排,第三排等,使每一排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才好看。直到每根羽毛上點滿了,美麗的孔雀就開屏了。
2、印畫用手指點畫的方法,更換不同的材料紙團、蓮藕、藕帶印出圓形的花紋。
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四、作品展覽。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裝飾好的孔雀剪下來,布置成一個孔雀園。
2、把裝飾好的孔雀剪下來,製作成頭飾,投放到表演區里,深受幼兒的喜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五顏六色的顏料為材料,以手指、棉簽、紙團、藕帶為作畫工具,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在作畫過程中,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材料作畫,有的幼兒沒有一排緊挨一排的作畫,而是把孔雀的整個尾巴都裝飾滿了,我對他們的作品也表示了肯定,這樣,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

㈢ 孔雀東南飛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一、理清情節線索,認識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理解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二、學習本詩在敘事與寫人上的藝術特色。

【知識重點】

一、劉蘭芝、焦仲卿的命運和性格,全詩的主旨。

二、通過人物對話,並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和曲折的情節發展中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

三、偏義復詞、古今字的特點,「相」字在不同語境里的用法。

【學習難點】

詩中的鋪陳、比、興手法。

【方法指導】

這首樂府詩較長,注意參看注釋弄懂具體詩句的含義,通讀全詩;了解故事梗概進而分析人物,著重是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徵及其悲劇的意義;並認識作品在敘事和寫人上的主要藝術手法。

【導讀與簡析】

一、思想內容:

《孔雀東南飛》這首詩,可能從建安以來就在群眾中流傳,經過三百年的口口相,直到六朝才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所以雖然經過文人加工,但民間文學的特點仍很顯著。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並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於站在劉蘭芝一邊,表明與劉蘭芝「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全詩通過劉蘭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劇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對壓迫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被迫害者的無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愛情生活的強烈願望。

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的線索,可將全詩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1-2段)蘭芝自訴。(開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3-12段)遭遺盟誓。(發展,推進矛盾,繼續發展)

第三部分(13-22段)被迫改嫁。(繼續推進矛盾)

第四部分(23-32段)雙雙殉情。(高潮,矛盾進入頂峰)

第五部分(33段)鴛鴦和鳴。(結局,解決矛盾)

《孔雀東南飛》長於敘事,精於敘事,事中寓情,情又生事,情事融為一體,結構藝術非常精妙。本詩在結構上最突出的特點是:雙線並行,交遞推進式。詩的一條線索是:以封建家長壓迫與青年男女的反抗為主要矛盾,展示雙方的斗爭,這是主線。

在這條線索中,矛盾兩方面屢次交鋒,斗爭的波瀾迭宕起伏,逐浪推進,直至焦劉以死抗爭,進入悲劇沖突的高潮,從而突出了中心思想的一個方面:揭露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吃人的罪惡。另一條線索是劉蘭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的愛情。

這條線雖不像主線那樣濃墨重彩,但也頗費了一些筆墨,可算是本詩的副線,它對主線情節的發展,是起決定作用的內在動因。劉、焦青年在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淫威下,雙雙「殉情」,深刻地表達了中心思想的另一面:反映我國古代人民爭取婚姻自主的強烈願望和反抗精神。

兩條線索雖是並行,但又交遞推進,互相映襯:焦、劉愛情愈是真摯、深厚,也就愈暴露了封建家長制的專橫、無理;反之,封建家長愈是橫蠻無理,也就愈顯示出他們愛情的深摯珍貴。把有價值的東西徹底毀滅給人看,這悲劇氣氛也就更濃了!

二、人物分析

1、劉蘭芝是美麗、聰明、善良、能乾的青年女子。她生活在封建社會受的是封建禮教的教育,長幼有序的道德規范,使她對婆母的壓迫、辱罵和阿兄的逼嫁,有所忍讓,但最本質的是堅強的反抗。

2、焦仲卿和劉蘭芝一樣也是封建社會里受壓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為了保全與劉蘭芝的愛情,他做了很大的努力,進行了積極的抗爭。當強大的封建勢力粉碎了他的一切希望時,他以悲壯的自殺對封建制度進行控訴和反抗。

劉蘭芝與焦仲卿為反抗封建家長制與封建禮教,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最後以壯美的死,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罪惡。

三、語句舉要

1、「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開頭這句既是起興,又是作比。詩人因物起興,以孔雀的美麗喻蘭芝。「五里」表示大體的地段。「徘徊」猶豫不前,心懷悱惻。這一句既寫了蘭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詩的主題,畫龍點睛。

2、「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 。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里著意寫蘭芝的裝束,衣履佩飾,姿態容顏的美好。

3、這是一種橫向的鋪陳。這段鋪陳突出的特點是揉合著一連串的比喻「流紈素」、「明月 」、「削蔥根」、「含朱丹」,而且帶有誇張性。

4、「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比喻精彩。這段臨別誓言與上文的「誓天不相負」和下文的「二情同依依」一致而連貫。

5、「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重復前文。相同的內容重復出於兩人之口,加強鋪陳的作用。

6、「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只「指母」,「弟兄」只指「兄」,都是偏義復詞。這句的意思是:我有母親和哥哥逼迫。這是由於特定的語言環境為了完足五字句才這樣安排的。

7、「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以興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將要發生。

四、藝術特色

1、個性化的語言

本詩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了眾多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如蘭芝:「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一個「故」字,既畫出了焦母故意挑剔的凶惡,也顯示了蘭芝洞察世情的聰慧。

「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自請遺歸,一則不堪焦母虐待,二則深知遺歸之勢已無法挽回,蘭芝也是迫不得已。蘭芝辭別:「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有禮有節,舉止得體。

與仲卿大道分手:「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能移」,表現對愛情的忠貞。「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預知兄長會逼迫她,心中無比悲涼、焦慮、痛苦。

再如仲卿:「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度,黃泉共為友。」不僅表現了他和蘭芝篤深的感情,也委婉地表示了若休棄蘭芝,他不再復娶的態度。「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直言不諱,態度明朗。

焦母的蠻橫無禮,一意孤行,也是聞聲如睹:「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惡語威脅。「東家有賢女……阿母為汝求」,好言誘哄,真是軟硬兼施。

劉兄性行暴戾,冷酷無情,趨炎附勢,見利忘義。「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小人只慕富貴,不顧禮義,可恥嘴臉,躍然紙上。

2、鋪陳排比的手法

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這是縱的鋪陳,按時間順序,突出多才多藝,有教養的特點。羅列數字,應作為互文看,交叉表述。詳寫蘭芝離家的打扮,「……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由足到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寫太守辦喜事豪華排場,顯示劉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詩中的鋪陳排比有利於塑造人物形象,也為詩歌帶來了聲律和色彩之美。

【教材延伸】

一、關於樂府

「樂府」本是漢武時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今天所能見到的樂府詩大部分是東漢時期的作品。這些詩篇不為儒家詩權所束縛,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較真實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生活,傳達出社會底層人民的心聲,「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孔雀東南飛》是這方面的代表。

二、關於《玉台新詠》

《玉台新詠》由南朝陳朝徐陵編選。編者徐陵(公元507-583),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幼聰慧,八歲會寫作,十二歲就懂得庄、老的道理;長大以後,更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08年)官東宮學士。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以兼通直散騎常侍出使到魏。後入陳為五兵尚書。歷任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等職。後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卒,年七十七歲。

「玉台」一名的取義,從徐陵序文里看,它的語意應是指說「後庭」。所謂《玉台新詠》,是說這是一部供給後庭歌詠的新詩集。《孔雀東南飛》這首詩最早見於《玉台新詠》。

三、互文手法:

詩中運用了互文手法,如「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東西」與「左右」互文,即是「東西左右植松柏,種梧桐」。詩的開頭「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

也是互文手法。互文手法可使上下文的詞語相互照應、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增強了詩歌語言的明快,聲韻的和諧和節奏的優美。

㈣ 小班葉子粘貼畫孔雀教案里應該怎麼寫

【設計意圖】
一提起孔雀,大家就會聯想到孔雀開屏,非常的美麗。小朋友到動物園看到孔雀開屏,都會覺得很漂亮,很神奇。於是想到了開展關於孔雀的的美術活動。但因為小班孩子因為小肌肉發展的實際情況,還沒有掌握用線條表現孔雀形象的技能。因此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色彩顏料以及輔助工具,能使幼兒在玩色的活動中,充分地享受美的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學慣用顏色以及輔助材料棉簽、紙團、蓮藕或藕帶裝飾孔雀尾羽上的花紋,表現孔雀的美麗。
2、學習共同合作,互相商量使用材料,友好地和同伴合用顏料。
3、樂於參與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老師准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孔雀的圖片一張。畫有孔雀外形的紙,每個幼兒一張。
2、紅、黃、藍、綠水粉顏料、棉簽、廢紙、小的蓮藕或藕帶、濕抹布。
幼兒准備:
1、家長曾帶幼兒參觀動物園,欣賞孔雀開屏時的情景。
2、幼兒體驗過手指點畫、棉簽畫、紙團印畫、蓮藕印畫。


【活動過程】
一、欣賞舞蹈《美麗的孔雀》,引出課題。
1、老師伴隨音樂聲,給幼兒表演舞蹈。
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舞蹈嗎?
2、出示孔雀的圖片。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動物?(孔雀)孔雀什麼時候最美?(開屏時)孔雀開屏時尾巴上的羽毛漂亮極了,有些什麼顏色呢?(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五顏六色)二、老師示範,幼兒學慣用手指點畫、棉簽畫、紙團印畫、蓮藕印畫表現孔雀美麗的尾羽。
師:今天我們用各種方法、五顏六色的顏料畫出孔雀尾巴上美麗的羽毛。
1、點畫師:桌上有紅、黃、藍、綠四種顏料,用右手食指或棉簽蘸上一種顏色在半圓形的邊線上點一排花紋,每個圓點要排得緊些,點好一排後手指在抹布上擦乾凈。
師:換一種顏色靠著上面一排再點第二排,第三排等,使每一排的顏色都不一樣,這樣才好看。直到每根羽毛上點滿了,美麗的孔雀就開屏了。
2、印畫用手指點畫的方法,更換不同的材料紙團、蓮藕、藕帶印出圓形的花紋。


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四、作品展覽。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裝飾好的孔雀剪下來,布置成一個孔雀園。
2、把裝飾好的孔雀剪下來,製作成頭飾,投放到表演區里,深受幼兒的喜歡。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五顏六色的顏料為材料,以手指、棉簽、紙團、藕帶為作畫工具,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在作畫過程中,讓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材料作畫,有的幼兒沒有一排緊挨一排的作畫,而是把孔雀的整個尾巴都裝飾滿了,我對他們的作品也表示了肯定,這樣,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作用。

㈤ 創意美術孔雀開屏手掌畫教案

活動目標:來
自1、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徵,初步探索雙手重疊按印出螃蟹。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
ppt手影螃蟹,范畫螃蟹,顏料(黑、紅、黃),幼兒作畫紙,人手毛巾一條。
活動過程:
一、觀察螃蟹,引起幼兒的作畫的心趣。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這兒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小朋友猜猜它是誰?(出示手影螃蟹)今天他把他的朋友們也帶來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是誰?(螃蟹)誰來說說螃蟹長的什麼樣?(幼兒自由回答) 螃蟹的身體是什麼形狀的?(橢圓形)它有幾只腳?(八隻腳)還有兩只什麼?(大鉗子)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螯,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閱讀全文

與孔雀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