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班我就是我美術教案
我認為應該注意教案內容的靈活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內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容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B.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我的假期》
目標:
1、能愉快地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2、能大方地在同伴內面前進行講述。
3、具容有儀表端莊、聲音適量的講述習慣。
談話:我的假期
活動過程:
1、展示幼兒帶回的假期活動照片。
2、讓幼兒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假期活動。
3、進行總結。
活動指導:
1、幼兒能大方地在同伴面前講述,聲音適量,講述流暢,沒有小動作。
2、能根據主題有條理完整地講述一件事。
3、懂得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是一件高興的事。
C. 中班美術手工教案大全
活動目標
1、 給紙杯塗色,鍛煉幼兒的塗色能力。
2、 按規律給紙杯剪"花瓣",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粘貼眼睛、嘴巴等器官,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4、 培養幼兒廢物利用的意識。
5、 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准備
紙杯、蠟筆、剪刀、膠棒若干,即可貼(眼睛、嘴巴若干) ,音樂磁帶《我是一朵小花》,"太陽花" 作品一幅 ,背景圖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請幼兒欣賞作品,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畫面內容: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太陽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還有粉的。[.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提問:花朵好看嗎?你們知道那麼漂亮花朵是怎麼做的嗎?
小結:我們要善於發現周圍許多廢物都有再利用的價值。
二、幼兒操作,教師講解示範。
1、 小朋友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紙杯給它塗上顏色。
2、 在紙杯上剪出各種有規律的圖案。如:長條、尖條、圓條等。
3、 把剪好的紙杯放在桌上打開就變成一朵美麗的"太陽花"了。
4、 給紙杯花貼上眼睛和嘴巴就變成可愛的"太陽花娃娃"了。
小結:注意不要剪斜、剪斷,要按照一定的規律剪。剪下的材料要及時收拾清理。
三、展示背景圖畫,請幼兒把做好的"太陽花"粘到上面。
1、幼兒共同欣賞,相互評價。
2、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小結:請小朋友們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廢物。如:紙盒、飲料瓶、塑料袋等。
活動結束
大家把美麗的"太陽花"作品貼到牆上展覽,裝飾班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
D. 中班美術教案:畫蘋果
要想吸引幼兒,那得從幼兒的思想出發,蘋果是一種可以吃的東西,而且營養成分也很好.最好能拿實物來.先讓幼兒看,告訴他們蘋果的好處.
E. 中班美術教案《圓圓的月亮》
設計意圖
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幼兒繪畫的源泉,來自於生活中各種物體在頭腦中的影像,讓幼兒動手學畫,首先要給幼兒提供繪畫內容的相關資料,實物、圖片或是錄影帶等,為幼兒提供切實的生活體驗。因此,設計了美術活動《爬到月亮上》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發揮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動腦、動手去製作,創造出多姿多彩畫面。通過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學習去感受美、欣賞美並創造美的情趣。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橫禍經驗,感受作品表達的內容。
2、能自由想像和創作「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
教學准備:
1、掛圖。
2、《美工》第9頁。
教學過程:
一、爬樓梯
談談爬樓梯的經驗
1、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爬樓梯呢?樓梯是什麼樣子的?你怎麼爬的?
2、還有什麼好辦法爬樓梯?一次爬幾個台階?你覺得爬樓梯像什麼?
二、爬到月亮上去
1、創造情境
我們前面聽過一首歌,再聽聽好嗎?月亮爬到了天空中,我們一爬到月亮上去吧。但是我們沒有翅膀,不會飛,我們的飛機也飛不了那麼高。還是讓我們做一把梯子吧。大家想一想,要多高的梯子才能到月亮上去呢?
2、欣賞米羅的作品《犬吠月》
(1)我們來看看藝術家做了一把怎樣的梯子。這個梯子有多高?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畫里的人到月亮上了嗎?
(2)畫畫上什麼地方最明亮?什麼地方最暗?你覺得畫家為什麼要畫成這樣?你最喜歡畫里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3、幼兒自由想像和創作「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
三、作品欣賞和交流
1.分享成果:請每個小朋友將作品放於桌子中間,小朋友之間相互之間欣賞作品。
2.幼兒評價哪個小朋友做的最漂亮。
3.教師總結評價。
活動反思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該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學習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作力。大膽地按自己的意願畫畫。相信通過這樣踏實的實踐,孩子們的美術能力會更好。
美術創作是一個極端個別化的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構想與表現,但個人的思路畢竟是有限的。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介紹個別幼兒的創作思路和獨特表現,既不會對集體產生干擾,也不會限制其他幼兒的創造。相反,我認為是對幼兒創造的推動。但如果把這種介紹交流推遲到幼兒作品完成以後,幼兒再想學習、創造、超越的契機已經錯過了,其意義就非常小。
我堅信,只要不斷地引導幼兒感知、欣賞他人的作品、激發幼兒美感和創造興趣,他們的繪畫水平、鑒賞水平都會有質的變化。假如一味的急於求成,埋怨孩子,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他們的作畫興趣,扼殺他們的創作慾望。
F. 中班美術教案:畫蘋果
沒人發一個蘋果,畫好的有得吃,不畫好沒得吃!!哈哈···
G. 中班美術教案紅紅的辣椒
一、活動目標
1、學慣用蔬菜壓印的方法,大膽選擇相應的顏色、材料進行壓印。
2、合理布局畫面,具有初淺的色彩搭配意識,體驗玩色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幼兒用:圓形的紙盤(橙色)、顏料+海綿(綠、白、紅)、橫切面的藕、青、紅辣椒若干,報紙每人一份。
2、娃娃一個,三張桌子拼成大桌子一張,模擬水果六盤,模擬蛋糕一個。
3、示範的紙盤、報紙、磁鐵、顏料、藕、青、紅椒各一份。
3、音樂"平湖秋月""生日歌"。
三、活動重點:學習蔬菜壓印的方法,會大膽的選擇相應的顏色、材料進行壓印。
四、活動難點:嘗試顏色的搭配,合理布局畫面。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好!我叫玲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請了好多朋友來做客,朋友快來了,可是我的辣椒炒藕還沒燒好呢,怎麼辦呢?你們願意幫助我嗎?
(二)基本部分:
1、認識作畫材料,感知色彩。
師:剛才玲玲叫我們燒什麼?(辣椒炒藕)
師:我們來看看她給我們准備了些什麼材料?它是什麼顏色的?(分別出示藕、青椒、盤子)白色的藕、有綠色的辣椒、有紅色的辣椒。還有紅顏色、白顏色、綠顏色的調料。還有橙色的盤子,邊上有花紋的。
2、引導幼兒學習壓印的方法。
師:我們怎麼燒呢?先看老師來炒一盤。
(1)(邊示範邊講述)我先用辣椒來裝飾盤子,在盤子的邊上有個圓,我們沿著圓圈炒菜,拿住辣椒的中間,(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
(2)再炒一個綠辣椒,(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綠辣椒印好了放在綠調料盤里。
(3)換一個紅辣椒,(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再換個綠辣椒,兩種顏色在一起,顏色真好看。紅、綠,紅綠,接下來炒什麼呢、誰來試一試?辣椒炒好了,圍成一圈,還有規律的呢!
(4)辣椒炒好了還要放一些藕,在盤子的中間空白的地方炒藕,藕是白色的,找一找白顏料,(輕輕蘸一蘸、輕輕提起來,用力按、提起來,放回去。)我們可以在空的地方多炒幾個。"辣椒炒藕"炒好了,顏料用的不多也不少,多的話會滴下來,少的話會看不出,菜炒得不多也不少,太多了吃不下,太少了吃不飽,
(5)玲玲也炒了幾盤辣椒炒藕,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炒的。
A、出示(兩個紅兩個綠、中間藕片的範例)提問:玲玲炒的菜是怎樣的、和老師炒的什麼地方不一樣?它的顏色是怎麼搭配的?
B、出示(邊上一圈藕片,中間一圈紅辣椒、一圈綠辣椒的範例)提問:這盤菜又是什麼樣的呢?它的顏色是怎麼搭配的?
C、出示(邊上一個藕片一個綠辣椒的範例)提問:這盤菜又是什麼樣的呢?它的顏色是怎麼搭配的?
小結:玲玲真聰明,炒出了這么漂亮的菜,我們准備炒一盤什麼樣的菜呢?盤子邊上用什麼炒?盤子中間用什麼炒?(個別提問)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
3、幼兒壓印繪畫,教師指導。
師:我們也來炒一盤"辣椒炒藕"好嗎?炒的時候注意:先炒盤子邊上的菜,再炒中間的菜。調料不能炒到盤子外面、不能炒到桌子上。菜要炒得不多也不少,多了吃不掉,少了又不夠吃。可以和老師、玲玲炒一樣的菜,也可以炒出和老師玲玲不一樣的菜,看看誰炒的菜顏色搭配得最漂亮、最干凈、最好吃。小朋友椅子不要搬去幫玲玲炒菜吧。找有盤子的地方炒菜。
4、幼兒炒菜,教師巡迴輔導,放音樂。
5、師:請小朋友炒好菜後,把菜端到後面桌子上,幫玲玲過生日咯。
(三)講評。(過生日)
(1)師:我們的菜都燒好了,你們看看,誰炒的菜有規律的,誰燒的菜不多也不少?誰用的顏料不多也不少?誰的菜最漂亮?誰的菜最干凈?
(2)(出示玲玲):"好香啊!小朋友燒的真好!***炒的真漂亮!我最喜歡吃。***炒的菜有規律的,真好看!謝謝你們!
(3)我們一起為玲玲唱生日歌。播放"生日歌"齊唱。我們一起吃菜吧,吃完菜再吃水果和蛋糕,可以邀請客人老師也來吃。菜這么多吃不完,我們打包回去帶給班級的其他小朋友吃,好嗎?幼兒端著盤子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