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美術教案 「會跳舞的繩子」(添畫)
活動目標 感知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游戲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 能給我一份詳細的「跳舞的繩子 教案 美術 大班」的。謝謝
設計理念: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以教師的引導,採用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發展學生敢於動腦,大膽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
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興趣,喜歡學習別人的運動技巧。自信心強,但有時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還存在著任性,嬌氣、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他們團體意識逐漸加深,除對個人的競爭有興趣外,對團體競爭也發生濃厚興趣。開始注意教師和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靈活的安排多樣的跳法練習,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氛圍,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活動天地,讓學生在學習和觀察思考中得到啟示,得到鍛煉。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益於各層次學生得到提高。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成功感,給學生帶來以下心理體驗:學會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悅,獲勝了的開心和自豪。
教材分析: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它是一種以下肢運動為主,結合上肢協調配合的一種身體活動,它可以通過控制動作的繁簡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達到調節運動量的目的,適合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由於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是小學體育教材中較好的內容。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於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可促進少兒智力、身高的增長,增強少兒心肺功能和胃腸功能。
學習目標:
1、在跳繩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並懂得一根跳繩能有多中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煉。
2、了解並掌握跳繩的一些基本玩法及創新玩法,80~90%以上的學生對跳繩會兩種以上的玩法。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
3、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培養創新意識。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方法:講解示範法、糾錯法、合作練習法、比賽法等。
教學重點:雙人同時搖繩和起跳時機的配合,並創想多種花樣
難點:配合時,節奏與手腳配合一致
教學流程:
教
材
1、 花樣跳繩
2、 游戲:跑,加三次跳繩動作接力
重點:雙人同時搖繩和起跳時機的配合,並創想多種花樣
難點:配合時,節奏與手腳配合一致
教
學
目
標
1、在跳繩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並懂得一根跳繩能有多中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煉。
2、了解並掌握跳繩的一些基本玩法及創新玩法,80~90%以上的學生對跳繩會兩種以上的玩法。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
3、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培養創新意識。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師 活 動
時
間
分鍾
學 生 活 動
練習
次數
開
始
部
分
2
1、師生問好
2、介紹課的內容和要求。
3、教師強調運動安全問題
1、教師儀表端正、語言親和。
2、講解清楚、聲音宏亮。
2
1、學生成四列橫隊,面向教師站立,跳繩拿於手中:
♀♀♀♀♀♀♀♀
♀♀♀♀♀♀♀♀
♀♀♀♀♀♀♀♀
♀♀♀♀♀♀♀♀
♀
2、注意力集中,關注教師。
3、能有一種良好的參與慾望。
1
准
備
部
分
6
二、准備活動
活動前准備熱身。
聽音樂,做繩操。
1組織學生活動各個關節。
隊形如下:
€
2組織學生做繩操。
6
1在教師的帶領下熱身。
2學生隨著教師的口令活動身體各關節。
1
4×8
基
本
部
分
6
一、單人多樣跳繩活動
1、學生自己跳繩,互相說說怎樣跳。
2、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誰跳的方式多?
3、通過思考、實踐,創編多種個人跳繩方式。
4、分個人,小組展示。
5、評價,老師同學互評。
6
1、積極進行准備活動的練習。
2、積極思考,敢於創新。
3、學生自由發揮,力爭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拿手的跳繩方式充分地展現出來。
4、勇於挑戰、展示高難度動作。
2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師 活 動
時
間
學 生 活 動
練習
次數
基
本
部
分
16
二、雙人花樣跳繩
1、兩人搖一
根繩子、兩根
繩
重點: 兩個
人搖繩和起跳時機的配合,節奏一致
難點: 輕松協調,動作連貫
三、拓展多人跳
1、提出問題,兩人合作跳繩,你們想不想試試?討論有哪些方式
2、嘗試用不同方式兩人合作跳繩。
3、學生展示,並交流介紹不同方式的雙人花樣跳繩。
4、教師點評,並講解動作要領
5、指導學生再練習(按學生學習情況)
6、集體展示
1、 同心跳(教師與學生同示範)
2、 講解動作方法
3、 學生練習一次
4、 請一組同學展示
5、 布置課後任務(課間練習)
12
4
1、積極參與討論,
2、兩人一組組進行創編練習。
3、 積極思考,想出多種集體跳繩花式,並向同學展示。
4、 認真聽老師講解動作方法
5、 用總結出得方法再次練習
分組練習
好:練習兩個
人同時搖
跳繩。
差:一個人跳
一個人搖
6、 積極展示自己學會的花樣
1、 認真觀察老師示範
2、 仔細聽老師講解,並思考動作方法
3、 體會練習
4、
3~5
2
基
本
部
分
8
游戲:
「加三次跳繩動作接力」
1、 組織學生游戲。
要求了解游戲的方法
和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教育學生注意安全。
8
1、認真聽講,明白游戲方法和規則。
2、學生游戲。
(游戲時注意安全)
1
1~2
結
束
部
分
3
小 結
一、放鬆;
二、總結講評本課學習情況。
三、師生再見。
四、收還器材。
3』
一、進行放鬆活動。
二、積極參與總結和評價。
4×8
實
施
情
況
記
載
班級
1
2
3
4
預計
負荷
密度40%左右
130±5次/分鍾
日期
3. 美術教案《小樹葉來跳舞》教案
一、目標預設
1.在情境中能用簡單地線條來表現樹葉跳舞的各種姿態。
2.大膽添畫,感受畫面的動感美。
二、活動重點、難點
1.用單線條的不同方向來表現樹葉的手腳,表現出樹葉飛舞時的不同姿態。
2.在感受樹葉飛舞時的歡快情境中為小樹葉添畫上開心的表情。
三、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師:前兩天我們在散步的時候,看見小樹葉都離開了大樹媽媽,現在仔細聽聽這段音樂,猜猜小樹葉在空中可能會做什麼?
(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
2.跟音樂來表現小樹葉歡快舞蹈
師:請你們也來做小樹葉,跟著音樂一起跳舞,想想你會怎麼跳,音樂停止時請擺一個你覺得最好看的動作。
3.教師示範:給小樹葉來拍個照
師:小樹葉們的舞蹈真優美,我要給大家拍個照。(請一個孩子擺好造型,其他幼兒仔細觀察手和腳的動作)
師:這片小樹葉的手是往哪裡的?腳呢?(邊引導幼兒說,老師邊在樹葉上用筆畫出手和腳相應的線條來表現樹葉跳舞的姿態)
照片拍好了,看看和這片小樹葉跳的舞一樣嗎?
4.請能力強的幼兒來給小樹葉拍照。
師:誰也想來給其他的小樹葉拍個照呢?拍照的時候要仔細看好小樹葉的手和腳是什麼樣子的。
5.幼兒繪畫,嘗試用簡單地線條來表現樹葉跳舞的樣子。
師:還有很多的小樹葉都想拍跳舞的照片,你們願意去幫助它們嗎?想想小樹葉在跳舞的時候它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呢?對了,笑起來拍出來的照片會漂亮哦!
6.展示欣賞作品
(播放背景音樂,請幼兒把拍好的照片展示在大樹林背景圖中)
你的小樹葉是怎麼跳舞的?你最喜歡那片小樹葉跳的舞呢?
我們一起來跟著小樹葉跳一個舞吧!
4. 小班藝術穿報紙跳舞教案
1、經驗交流來。
師:「在自來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PPT出示「樹」,「今天我們來討論樹,哪裡有樹?」引導孩子交流對樹的位置的經驗影像,促進孩子對新經驗的建構。
2、大膽說出樹好在哪裡?並通過教師的回應提升,了解樹木能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功能,引發孩子的情感同時引出孩子們對樹的熱愛。
5. 跳舞的小海豚中班美術教案
活動目標:1、嘗試用比較流暢的線條表現海豚的不同姿態。2、了解海豚的本領,喜歡海豚。活動准備:海豚ppt、海豚圖片、大的海報背景、淡藍色的色紙、炫彩棒活動過程:一、激趣導入(價值取向:用海豚求助的情景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師:最近海豚明星有一件很著急的事,表演就要開始了,小朋友們卻還不知道,沒有觀眾,我們幫它想個辦法吧!二、觀察體驗(價值取向:通過觀察海豚表演的圖片,發現海豚的不同姿態)1、海豚長什麼樣?小結:身體像月芽、尾巴像橢圓,魚鰭像三角,小海豚真可愛,大家都喜歡。 2、它會表演什麼節目?(圖片展示,學一學感受肢體動作)小結:小海豚,水裡游,表演節目真是逗!頂氣球,拋綵球,骨碌骨碌翻筋斗;鑽火圈、躥得快,聰明伶俐真可愛。3、看看海豚身體姿態有什麼不同?(用符號、手來感受動態)小結:原來,身體、尾巴和嘴巴的方向變一變,海豚就能表演不一樣的節目了。三、繪畫表現(價值取向:用比較流暢的線條自由表現海豚的不同姿態)1、自由想像表現海豚不同的節目。2、孩子畫好後將作品貼在大大的海報上。四、交流分享(價值取向:樂意用較完整的語言來介紹自己的作品,了解海豚的本領,喜歡海豚。)1、看看海報,為大家介紹海豚在表演什麼節目。2、延伸:和孩子們一起欣賞更多海豚、海獅表演的視頻。
6.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會跳舞的繩子」(添畫) 急需用,麻煩各位大神幫幫忙,謝謝
活動目標:1.觀察、交流綵帶的色彩及飛舞時的姿態,感受揮舞綵帶時的快樂及集體舞動綵帶所產生的美感。2.嘗試用直線、曲線等不規則的線條和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現舞動的絲帶。3.知道水粉筆的基本使用方法,願意用水粉筆大膽創作。 活動准備 1.音樂磁帶。 2.水粉筆、白紙、廣告色、各色綵帶。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選絲帶。 ① 今天老師要變魔術了,猜猜看我能變出什麼? ② 請你們選擇一根你喜歡的綵帶,跟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2.幼兒玩綵帶,交流綵帶舞動時的樣子。 ① 幼兒自由玩綵帶,教師注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交流綵帶飛舞時的樣子。 ② 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綵帶的玩法。 3.利用肢體動作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線,加深他們對曲線的認識。 4.學畫曲線 ① 新「角色」的加入提升幼兒的興趣,使活動自然而然的銜接到下一個環節——示範環節。 ② 老師用邊畫邊說的游戲性語言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動作要領。 5.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① 在幼兒操作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像。 ②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顏色的搭配。這時,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③ 督促幼兒在畫畫時講究衛生,保持地面干凈。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 把幼兒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上。 6.「歡樂舞」結束。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跳舞,拉近老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緩和剛才動手動腦操作的氣氛,給幼兒緊張的大腦和身體一次放鬆的機會。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各種繩子並交流玩的經驗,如:「你是怎麼玩的?」、「你看到什麼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講解示範法和指導法,來適應教學內容傳遞的需要和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進行教學。通過操作與語言的緊密結合來突出重點,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生疏為熟悉的辦法來突破難點。用簡潔的、游戲化的語言進行演示與講解,使作畫的每一個步驟和要求形象化、具體化,易為幼兒所理解與掌握。同時,從幼兒出發,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節發展,邊演示邊以游戲口吻強化:「先把我的嘴巴抹一抹,我再來橫著扭一扭」等。從而避免說教式的提要求和示範。 通過教師的演示,游戲化的強化,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邊聽邊看,不知不覺領會了要領,在邊說邊操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繪畫的技巧,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會跳舞的綵帶」為中心主題,我積極的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 活動流程是: 以「綵帶舞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的四個主要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7. 小班美術教案愛跳舞的繩子中的音樂
活動目標:1.觀察、交流綵帶的色彩及飛舞時的姿態,感受揮舞綵帶時的快樂及集體舞動綵帶所產生的美感。2.嘗試用直線、曲線等不規則的線條和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現舞動的絲帶。3.知道水粉筆的基本使用方法,願意用水粉筆大膽創作。
活動准備
1.音樂磁帶。
2.水粉筆、白紙、廣告色、各色綵帶。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選絲帶。
① 今天老師要變魔術了,猜猜看我能變出什麼?
② 請你們選擇一根你喜歡的綵帶,跟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2.幼兒玩綵帶,交流綵帶舞動時的樣子。
① 幼兒自由玩綵帶,教師注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交流綵帶飛舞時的樣子。
② 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綵帶的玩法。
3.利用肢體動作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線,加深他們對曲線的認識。
4.學畫曲線
① 新「角色」的加入提升幼兒的興趣,使活動自然而然的銜接到下一個環節——示範環節。
② 老師用邊畫邊說的游戲性語言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動作要領。
5.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① 在幼兒操作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像。
②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顏色的搭配。這時,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③ 督促幼兒在畫畫時講究衛生,保持地面干凈。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
把幼兒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上。
6.「歡樂舞」結束。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跳舞,拉近老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緩和剛才動手動腦操作的氣氛,給幼兒緊張的大腦和身體一次放鬆的機會。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各種繩子並交流玩的經驗,如:「你是怎麼玩的?」、「你看到什麼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講解示範法和指導法,來適應教學內容傳遞的需要和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進行教學。通過操作與語言的緊密結合來突出重點,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生疏為熟悉的辦法來突破難點。用簡潔的、游戲化的語言進行演示與講解,使作畫的每一個步驟和要求形象化、具體化,易為幼兒所理解與掌握。同時,從幼兒出發,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節發展,邊演示邊以游戲口吻強化:「先把我的嘴巴抹一抹,我再來橫著扭一扭」等。從而避免說教式的提要求和示範。
通過教師的演示,游戲化的強化,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邊聽邊看,不知不覺領會了要領,在邊說邊操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繪畫的技巧,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會跳舞的綵帶」為中心主題,我積極的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
活動流程是: 以「綵帶舞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的四個主要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具體活動程序如下:
1.幼兒自由選絲帶。
今天老師要變魔術了,猜猜看我能變出什麼?
用情境性的表演和開放 性的問題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興奮度,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2.幼兒玩綵帶。
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積極用動作模仿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慾望。而且活動中也證實,孩子們對於動作的模仿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體現幼兒對游戲的迫切性。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讓幼兒進一步體驗揮舞綵帶產生的各種線條。
3.用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方向的曲線。
師:綵帶會跳舞,我們的小手指也來跳一跳。
再次的模仿,使幼兒又興奮起來,老師明確的提出了要求:從手臂的模仿——手指的模仿,從橫著扭動——豎著扭動,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了不同的曲線,加深了他們對曲線的認識,為進入下一個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
4.學畫曲線
新「角色」(水粉筆)的加入又提升了幼兒的興趣,而且也使活動自然而然的銜接到下一個環節——示範環節。這一環節老師邊畫邊說的游戲性語言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動作要領。
5.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1)以「請筆寶寶跳扭扭舞」的游戲形式引入操作,孩子們的情緒高昂,有些迫不及待了。
(2)看!這里有白紙,筆寶寶,等會兒,你想請哪個筆寶寶跳舞就去找它,讓它在你的紙上跳,好嗎?跳的時候想一想,它是怎麼跳的?它跳的扭扭舞像什麼?
生動有趣的游戲性語言讓幼兒很快了解了繪畫時的要求。自由選擇不同顏色的筆寶寶,使幼兒根據顏色不斷拓展自己的想像空間,讓他們在作畫的同時有所思考,不斷的思考,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
把幼兒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上。)
6.「歡樂舞」結束。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跳舞,可以拉近老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緩和剛才動手動腦操作的氣氛,使幼兒緊張的大腦和身體一次放鬆的機會,而且孩子們在這樣歡快的音樂聲中愉快的結束活動,可以使他們更喜歡參加美術活動,不斷提高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活動游戲性、趣味性極強,進一步促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發展。
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想像力豐富,思維活躍、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效果較好,縱觀全過程,有以下特點:
1.本次活動的內容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尤其是在幼兒已經對曲線產生興趣並有了初步的體驗後,所以此次活動正好投其所好,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了曲線美的同時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這也正好符合了《大綱》中藝術領域的目標要求。
2.此活動擺脫了那種一筆一筆教畫的方式.首先讓幼兒觀察"曲線"(此曲線則用跳舞的綵帶代替),這樣就會很生動.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曲線,觀察曲線.然後讓幼兒在觀察跳舞的綵帶的同時,想像它"跳舞"的樣子象什麼?這便能讓幼兒發揮其想像力,在模仿綵帶"跳舞"的同時,又學會了曲線的畫法.
3.活動中,我積極的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以「綵帶舞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的四個主要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使幼兒在各種感官的刺激下,逐漸學會畫曲線的技能,並能積極作畫,大膽的想像。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
4.在用小手到手指的模仿中,練習畫曲線的感覺,
5.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主要表現在講評活動中,老師能積極的鼓勵幼兒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以「畫的像不像?對不對。」來評價每位幼兒的作品。老師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尊重他們的選擇並欣賞和鼓勵他們。」(教育家蒙台梭利)
6.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積極創設輕松、愉快的活動情境,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發展,充分體現了小班幼兒美術活動游戲化的特點。
其不足之處,就是在讓幼兒想像「曲線」象什麼的時候,如教師引導方式再生動一些,讓幼兒的想像更豐富,效果會更好
8. 小班繪畫《小章魚跳舞》教案
活動來目標:
1、了解曲折源線、波浪線、彈簧線等幾種常見線條的名稱及繪畫技巧。
2、激發幼兒大膽創作,積極參與活動。
3、感受色彩的美麗,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准備:
1、油畫棒人手一盒。
2、各色顏料、毛筆。
三、活動過程:
1、欣賞作品,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1) 出示作品讓幼兒自由欣賞。
(2) 提問:「作品上面都畫了些什麼?」
「你認識哪些線條寶寶?」
(3) 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一示範不同線條的畫法。
(4) 幼兒跟教師徒手練習畫不同的線條寶寶。
2、教師示範完整作畫。
(1) 用自己喜歡的蠟筆畫不同顏色的線條寶寶
(2) 強調使用顏料的時候先讓刷子先生喝點水,舔舔毛,從一頭刷向另一頭。
3、幼兒作畫,家長適當參與。
4、評價作品
(1)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2) 教師評價幼兒的作品。
9. 小班藝術《穿報紙跳舞》教案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引出今回天的話題《好朋友》。
二答、展開
1、教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外貌特徵。
(1)啟發幼兒說說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2)教師出示圖片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3)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徵,請幼兒猜一猜他是誰。
2、引導幼兒在感受、講述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好朋友的含義,進一步激發對好朋友的友愛之情。
(1)教師有感情地講述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幼兒感受朋友之間的關心和照顧。
(2)引導幼兒互相說說與好朋友之間的故事。
你為什麼喜歡和他做好朋友?你和好朋友之間是怎樣做的?
好朋友生氣、生病、吵架了怎麼辦?怎樣做兩人會成為好朋友?
小結:喜歡在一起、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謙讓的人會成為好朋友。
3、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加深對好朋友的理解。
(1)教師以圖示形式介紹自己好朋友的愛好。
(2)引導幼兒介紹好朋友的愛好。
三、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故事《我們都是好朋友》。使幼兒知道只有遇到困難相互幫助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