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

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

發布時間:2020-12-15 10:29:52

Ⅰ 中班健康教案水果爺爺去旅遊

活動內容: 《食物旅行記》 活動目標:初步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活動重、難點: 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幼兒用書、掛圖一張、食物(加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定幼兒情緒。

2.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讓幼兒猜猜他們每天吃得加餐哪裡去了?

二、基本部分:

1.讓幼兒體驗食物在口腔中初步被磨碎的過程,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體會下咽的感覺。

2.讓幼兒討論他們每天吃的食物到哪裡去了,教師總結:大部分營養被人體吸收,剩餘的被人體排出體外。

3.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掛圖,並提出問題。食物進入人體後,都經過哪些器官?器官都有哪些作用?教師總結:食物要經過口腔、胃、小腸、大腸。口腔是粉碎食物,胃食物進一步粉碎,小腸吸收大部分營養,大腸吸收營養並把廢物排出體外。

4.讓幼兒談談如何保護這些人體器官,幼兒回答。教師總結: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不要吃的太多;不要太餓;不吃不幹不凈的食物;少喝冷飲;多喝水;多吃蔬菜。

三、結束部分:

幼兒互相說說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

效果檢查:

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通過師生探討、交流,孩子們都能夠決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Ⅱ 胡羅蘿卜的旅行 教案

大班語言:胡蘿卜的旅行
教材分析
根據《新綱要》健康領域的要求,我選的這節大班健康領域的活動,名稱為《胡蘿卜的旅行》,在選這節活動課之前我發現幼兒對自己的消化器官及系統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活動及延伸來使孩子加以理解同時告訴他們那些是健康食品對生體有好處,哪些沒好處。這節活動主要以故事開頭,從而引出胡蘿卜在消化過程中所經過的個個消化器官以及消化器官的名稱,通過這節活動課讓孩子掌握個消化器官的名稱,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同時讓孩子通過游戲的方式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也享受到集體游戲的樂趣。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的規定,幼兒健康關繫到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在這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稱和作用。提高幼兒對食物消化的興趣,從而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 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稱
2. 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3. 發揮想像力和合作精神
4. 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1. 消化器官圖卡
2. 人體的掛圖
3. 人體消化器官透視圖
4. 玩具胡蘿卜、盤子
5. 錄音機、磁帶和消化器官圖頭飾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
師:出示實物胡蘿卜,請幼兒品嘗,引出故事情節。
二、提問故事情節
師:老師把故事講完了,現在我要請大家想一想故事中的小白兔最愛吃什麼?
幼兒:胡蘿卜
師:大家說的非常對,那在請大家想一想什麼東西把胡蘿卜弄的癢癢的?
幼兒:舌頭
師:胡蘿卜都去過那些地方?
幼兒:嘴、食道、胃、小腸、大腸、
師:最後胡蘿卜變成了什麼東西,又到了哪去?
幼兒:胡蘿卜最後變成了大便,進了廁所里。
教師強調上完廁所要沖水,還要洗洗小手,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三、出示人體大掛圖
(一)、出示消化器官圖卡,以我認識新朋友的游戲組織孩子認識器官名稱。
教師把消化器官圖卡藏在身後,作神秘狀拿出圖卡。
教師帶領幼兒按消化圖回憶故事,同時引導幼兒能和老師一起說出胡蘿卜在旅行過程中都去國那些地方。(加深幼兒對器官名稱的了解)
(二)、出示人體大掛圖組織孩子把器官圖卡按順序貼在大掛圖上。 師:大家剛才都和這些器官寶寶交了好朋友,那現在它們有一點困難了,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麼辦啊?
幼兒:我們來把他送回家吧。
師:好,現在我們就幫忙把它們送回家,但是大家一定要想好在我剛才將的故事裡它們的鄰居都是誰,千萬不能送錯啊。
教師選幾個幼兒來完成這項活動。
(三)教師組織幼兒每人一份來完成貼圖。
四、組織游戲,體驗樂趣
師:在大家的努力下,器官寶寶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它們非常高興想和大家來玩游
戲,一會我們就變成器官寶寶來找自己的家。
把幼兒分成五組,每組幼兒分別扮演牙齒、胃、小腸、大腸和食物,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按消化系統順序排成兩排,剩下的幼兒和教師一起扮演胡蘿卜在器官中隨音樂做動作,在音樂中結束。
活動延伸:安排一次美術活動課教師組織幼兒把器官消化圖能按自己的理解完整的畫出來。並且在以後還要進一步讓孩子了解各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讓他們知道應該多吃那些食物才會對身體有好處,並教育孩子不挑食,做個健康寶寶。

Ⅲ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是怎樣在人體旅行的

活動目標:
()了解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2)養成講衛生的習慣;
(3)初步了解人體奧妙,對人體感興趣。
活動准備:ppt圖片
活動過程:
Ⅰ導入(1)提問導入,引入討論話題。
提問:①"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那麼吃下去的食物到哪裡去了呢?"②"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教師重點引導幼兒對情景表演的興趣。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體的奧妙。
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裡,再經過哪裡,最後經過哪裡?"教師重點指導幼兒了解人體的奧妙,對人體感興趣。
(3)再次逐步觀察課件,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
提問:"①食物旅行的第一站是什麼地方?
②牙齒的作用真大,我們應該怎樣來保護牙齒?
③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裡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裡的?
④食物在胃裡,會發生什麼變化?怎麼會的呀?
⑤剛才食物的旅行經過了口腔、食管、胃、它又要旅行了,下一站是哪裡呢?
⑥最後食物要到哪裡去旅行呢?"教師重點引導幼兒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及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
Ⅳ幼兒再次操作
(4)與幼兒討論,了解如何保護我們的腸胃。
提問:"小朋友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裡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會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才能保護我們的胃部健康。
活動延伸: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秘密。

Ⅳ 大班主題教案 吃進去的東西哪兒去了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各種器官的作用。
2. 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3.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三、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食品、開水、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 活動過程:
(一)、誘導入境:
以旅行為話題,導入新課。
(二)、主動探究:
1.親身體會一次「饅頭」的「旅行」。
2.學生邊吃饅頭,邊感受「饅頭」的「旅行」。
3.教師采訪學生的「旅行感受」:你們能說說饅頭的『旅行
路線』嗎?
4.小組代表交流。
5.教師引領:我們把饅頭旅途中經過的器官叫做消化系統。
6.看課件感受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7.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裡,再經過哪裡,最後經過哪裡?
(第二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8.通過課件局部演示,進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A 旅行地點大回放:
(引導學生在吃食品的過程中,相互觀察感受)
B 引出話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感受牙齒的作用)
C 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裡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裡的?(引導學生在喝水的過程中,感覺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來)
D 食物在胃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小結:胃就像一個口袋,胃的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裡食物磨得更細, 更爛,便於人體消化。
E 引出話題: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裡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回事?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
F 學生交流:生活中胃不舒服的事例。
G 引導學生明確: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
H 繼續通過旅行路線(引導學生了解小腸的作用)
小結: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食物的營養都吸收了。
I 最後引導學生了解大腸的作用
小結: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排出人體。
(三)、實驗操作
1.引出話題:想一想食物在口腔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吃到嘴裡嚼一嚼就有了味道呢?(建議學生將饅頭放入嘴中,慢慢嚼,然後體驗味道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變甜了?)
2.介紹實驗器材,准備實驗。
3.小組討論交流。
4.教師引領:創造一個類似口腔的環境。
5.學生實驗,發現現象。
6.小組交流:加入唾液的試管不變色,沒加入唾液的試管變藍。
(四)、聯系生活:保護消化系統
先學生交流,然後教師網上提供事例。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拓展:激發學生愛科學,長大探索科學的慾望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秘密。
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用品,結合以往學習的知識,讓孩子通過這種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找到實驗方法。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范圍,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人格,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進行操作,全班展示幾個小組的實驗成果,並根據其中的問題討論優化的方案,最後老師再展示科學的實驗過程,這樣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有了這樣的體驗,會比直接告訴他們如何操作要好得多。

Ⅳ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是怎樣在人體旅行的

教案的形式不拘抄一樣襲,內容詳略也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課題(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主要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10)課後分析及教學參考資料.

Ⅵ 食物到哪裡去了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各種器官的作用。
2. 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
3.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2.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三、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食品、開水、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四、 活動過程:
(一)、誘導入境:
以旅行為話題,導入新課。
(二)、主動探究:
1.親身體會一次「饅頭」的「旅行」。
2.學生邊吃饅頭,邊感受「饅頭」的「旅行」。
3.教師采訪學生的「旅行感受」:你們能說說饅頭的『旅行
路線』嗎?
4.小組代表交流。
5.教師引領:我們把饅頭旅途中經過的器官叫做消化系統。
6.看課件感受食物在人體中是怎樣旅行的,經過了哪些地方?
(第一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7.提問:食物的旅行,先經過哪裡,再經過哪裡,最後經過哪裡?
(第二次完整地看課件整體演示)
8.通過課件局部演示,進一步知道食物旅行的過程,並初步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A 旅行地點大回放:
(引導學生在吃食品的過程中,相互觀察感受)
B 引出話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感受牙齒的作用)
C 經過口腔後,食物到哪裡去旅行了,它是通過什麼到胃裡的?(引導學生在喝水的過程中,感覺食管的作用以及在人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大屏幕上指出來)
D 食物在胃裡,會發生什麼變化?
小結:胃就像一個口袋,胃的蠕動是為了把口袋裡食物磨得更細, 更爛,便於人體消化。
E 引出話題: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這個口袋裡裝的食物太多了,會有什麼後果呢?你以前有沒有遇到過胃不舒服呀,怎麼回事?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些什麼?怎樣來保護胃?
F 學生交流:生活中胃不舒服的事例。
G 引導學生明確: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吃飯要定時定量,飯前飯後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食品的種類也要豐富,還不能吃太多的冷飲和零食等等。
H 繼續通過旅行路線(引導學生了解小腸的作用)
小結:小腸就像一個加工廠,把食物的營養都吸收了。
I 最後引導學生了解大腸的作用
小結:食物廢渣進入大腸,最後排出人體。
(三)、實驗操作
1.引出話題:想一想食物在口腔里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吃到嘴裡嚼一嚼就有了味道呢?(建議學生將饅頭放入嘴中,慢慢嚼,然後體驗味道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變甜了?)
2.介紹實驗器材,准備實驗。
3.小組討論交流。
4.教師引領:創造一個類似口腔的環境。
5.學生實驗,發現現象。
6.小組交流:加入唾液的試管不變色,沒加入唾液的試管變藍。
(四)、聯系生活:保護消化系統
先學生交流,然後教師網上提供事例。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五、拓展:激發學生愛科學,長大探索科學的慾望
在我們人體,除了食物的旅行,還有許多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本領,長大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人體秘密。
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孩子根據老師提供的實驗用品,結合以往學習的知識,讓孩子通過這種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找到實驗方法。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范圍,又培養了學生的良好人格,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進行操作,全班展示幾個小組的實驗成果,並根據其中的問題討論優化的方案,最後老師再展示科學的實驗過程,這樣讓學生經歷了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有了這樣的體驗,會比直接告訴他們如何操作要好得多。
教學資源:
1、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xMTcwNDIw.html
2、童年網「食在童年」—— 兒童早餐很重要一周早餐食譜

Ⅶ 食物party大班健康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遊,每次旅遊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老師、小夥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 這一主題。隨著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現」:食物在肚子里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著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為體現新課改精神,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為使活動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採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現——食物在人體里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圖)等等。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製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為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2、學習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難點:知道人體消化器官的順序及功能保護。

活動准備

(1)Flash課件《食物的旅行》以及相關的故事。

(2)音樂:《幸福拍手歌》

(3)人體消化系統圖,即時貼消化系統卡片圖,小蛋糕,小餅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行吧?旅行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什麼有趣的事呢?

2、出示 小蛋糕,「看,這是誰?」(小蛋糕)小蛋糕它也到了一個特殊的地方去旅行了,今天,小蛋糕也要把它的旅行故事講給大家聽,小朋友想聽嗎?

3、播放課件,講述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故事:《小蛋糕的旅行》 小朋友最喜歡吃小蛋糕了,小朋友把我放到嘴裡,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里,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里,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著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里,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里,在這我的營養都被吸收掉了,最後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Ⅷ 大班健康教案:食物旅行記課後反思

作為一個老師,課堂上不應該生氣。 學習耐心,你會成長起來的。

閱讀全文

與健康教案食物的旅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