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湘教版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課目
第 2 課 蒼松翠柏
年級
8 年級上冊
執教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第一課時)
欣賞作品:《松石圖》
1. 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潘天壽的《松石圖》。(約5分鍾)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點及畫面情境,教學中對比加入另一幅風格差異明顯的松石圖,宜簡潔。)
教師設問:對比一下,兩幅作品的畫面在意境上給你什麼明顯不同的感受?
分析一下,為什麼兩幅作品會給你這種感受上較大的差異呢?
你覺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與畫面的特定意境有什麼內在聯系嗎?
(教師及時總結歸納學生看法,引出中國傳統繪畫以獨特的筆墨技巧表現對象,傳達不同精神寓意的特點。)
對比展示兩幅寫意松樹作品。(可以局部放大)
學生自主欣賞松樹作品
2. 學生嘗試自主欣賞松樹作品。(約5分鍾)
(展現兩幅松樹為主的畫面,注意作品技法風格與畫面意境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展示兩幅松樹寫意作品。
師生一起分析范畫
3. 師生一起分析一幅松樹范畫的特點、臨摹步驟與技法要領。(約5分鍾)
(注意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學生分析的具體方向與角度。)
展示一幅松樹范畫。
學生臨摹范畫局部
4. 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臨摹范畫的局部。(約5分鍾)
(強調鍛煉學生自己體會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5. 教師及時總結學生在試畫過程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針對性提出改進的具體方法及要點。(約5分鍾)
學生臨摹松樹范畫
6. 學生正式對一幅自己較為喜愛的松樹范畫進行臨摹練習。(約15分鍾)
教師出示三張不同風格與不同技巧難度的松樹臨摹作品,都不宜偏難。
紙張建議選用毛邊紙,四開大小。
(建議部分學生畫完一張後,教師在積極肯定與提出改進意見的同時,再發一張毛邊紙,鼓勵學生的繪畫積極性。教師及時根據班級練習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輔導中的動態提示與補充。)
展示三幅松樹臨摹范畫。
作業展示
7. 部分學生優秀作業展示與教學小結。
投影儀配合展示。
(第二課時)
試畫出三棵松樹的組合
1. 布置學生先用毛筆工具在八開毛邊紙上試畫出三棵松樹的組合變化。(約5分鍾)
在復習上一課時教學內容的同時,引入新課的教學內容,及時與真實掌握學生對組合變化的已有認識水平與運用程度。
觀察、歸納作品中樹木組合的特點與規律
2. 教師出示兩張示範作品,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作品中樹木組合的特點與規律。(約5分鍾)
注意結合示意圖來強化學生對樹木組合基本特點的把握,同時提示學生養成良好的構圖步驟習慣。
展示樹木組合的示範作品。
學生分析試畫作業
3. 教師出示幾張樹木組合變化的示意圖,結合前面學生的試畫作業,讓學生嘗試分析作業中組合變化的優劣。(約5分鍾)
了解畫山石的用筆、用墨與結構變化特點
4. 觀察山石示範作品,讓學生初步了解畫山石的基本用筆、用墨與結構要點,了解山石組合大小、聚散等變化特點。(約5分鍾)
松、石水墨畫創作
5. 學生嘗試以松、石為主體,創作水墨畫。(約20分鍾)
紙張選用毛邊紙,四開大小。
教師出示幾張適於初學者直接借鑒的松石小品范畫。
(建議部分學生畫完一張後,教師在積極肯定與提出改進意見的同時,再發一張毛邊紙,鼓勵學生的繪畫積極性。教師及時根據班級練習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輔導中的動態提示與補充。)
展示三幅松石臨摹范畫。
作業展示
6. 部分學生優秀作業展示與教學小結。教學評議可採用師評、自評、互評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適時舉行小畫展的辦法,展示學生作業,激勵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