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班音樂八月十五是中秋教案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准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2.家長幫助孩子搜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為孩子准備一塊月餅;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嘗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常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後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後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葯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B. 家庭稱呼歌中班音樂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熟記長輩的稱呼並理解這些長輩和自己的關系。
2、和同伴分享自回己關於稱呼的答經驗。
3、懂得見到長輩要禮貌稱呼並問好。
活動准備:
掛圖60-6、磁帶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稱呼的含義。
1、教師:小朋友的家裡都有誰?你們怎麼稱呼?你們怎麼稱呼?(幼兒與同伴自由交流後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小結:小朋友說的都是對家裡長輩的稱呼,稱呼是人們對他人的一種禮貌的稱謂。
3、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稱呼歌》,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兒歌里說了哪些稱呼?
二、學習兒歌《稱呼歌》。
1、播放磁帶,請幼兒認真傾聽。
2、提問:
兒歌的名字叫什麼?
兒歌里說了哪些稱呼?
3、結合掛圖,幫助幼兒理解。
這些稱呼你們都聽過嗎?知道是什麼意思稱呼誰的嗎?
4、請幼兒輕聲地跟著老師學念兒歌兩遍。
5、請幼兒嘗試獨立朗誦兒歌。
三、游戲:看誰說得對。
1、教師說出前面的提示,幼兒很快地回答出正確的稱呼,看誰說得快又對。
2、教師說出稱呼,幼兒回答他是誰。
C.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大全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版:教案(教學設計)權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D. 中班音樂我幾歲教案結束部分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體會兒歌段落停頓與壓韻的感覺。
2、知道一年中有12個月的含版義,初步獲得年與權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齡,並能用相似的數來表徵。
活動准備:掛圖一張
活動過程:
1、幼兒看掛圖,提問:
(1) 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
(2) 有沒有看見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動作?
小結:這些小朋友的五根指頭排排站。
2、師用輕快的語調念「兒歌:《我幾歲》」 聽一聽,你在兒歌中聽見了什麼?
3、問問幼兒幾歲。請幼兒學念時,根據各自的年齡做出手勢。
4、大家一起念兒歌,把手舉高,看看大家是幾歲(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內容)。
5、請幼兒上來朗誦。
E.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大全《鴨媽媽和雞阿姨》
鴨媽媽和雞阿姨(音樂)
目標
讓幼兒嘗試創作不同的節奏,掌握幾種節奏型,培養其節奏感。
准備
鴨子、母雞、小鴨、河水及鴨子馱母雞的教具。舞板、碰鍾、三角鐵、鋁板琴或木琴。
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鴨媽媽和雞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見後)。請幼兒說一說故事裡有誰?學一學小河流水的聲音。
2.請幼兒嘗試自編節奏來表演這個故事。
① 啟發幼兒分別編出故事中角色、情節的節奏。 (見附圖)
②請幼兒學拍以上節奏型。學會後,自己選擇角色,按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先後及情節進行表演。熟練後,角色可互換。
3.讓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節奏樂器表現合適。選擇與角色相符的打擊樂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鴨媽媽和雞阿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內容和節奏,有表情地進行演唱。幼兒可用打擊樂器齊奏給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鴨媽媽帶著一群小鴨出門,路上遇到了雞阿姨,它們一起高高興興地走著、說著。沒走多久,遇上了一條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著。雞阿姨不會游水,怎麼辦呢?她心裡非常著急。鴨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幫助雞阿姨過河的辦法。最後,鴨媽媽當小船馱著雞阿姨,由小鴨們護送著游過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興啊!
建議
1.教師講故事時,可邊講邊出現圖片,幫助幼兒記住角色、情節。
2.用節奏樂器伴奏可以增強節奏感。如:鴨子選用舞板,母雞選用碰鍾,小鴨選用三角鐵,河水則用鋁板琴或木琴刮奏從而打出相應的節奏型。所選的樂器應在讓幼兒比較音色,討論哪種樂器適應故事中的角色後進行確定。
F.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這是什麼》
這是一首歌 感化心靈的歌 這是一個世界 一個感官的世界
G.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這是什麼樂器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圖片、故事等多種途徑來充分感受音樂,並通過聲音、動作等來表現音樂。 2、發展幼兒的音樂節奏感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3、培養幼兒隨音樂節奏做動作的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1、熱鬧的森林圖片一張;小提琴、笛子、大鼓、鋼琴、沙錘、鈴鼓、碰鈴等多種樂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鳥、小狐狸頭飾各一,並布置於教室四周。 2、幼兒熟悉小提琴、鋼琴、長笛、大鼓等多種樂器。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小提琴、鋼琴、長笛、大鼓四種樂器,引導幼兒討論喜歡的樂器。 指導語: (1)今天,森林裡的小動物要請我們開個小小音樂會。你們看,我帶來了什麼? (2)你們會演奏這些樂器嗎?上來試試。 (3)還有誰會演奏別的樂器? 2、引導幼兒傾聽音樂,理解歌詞內容。 (1)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音樂。 指導語:在熱鬧的森林裡,住著一群音樂家,我們聽聽他們的演奏。 (2)請幼兒說說歌曲里說了什麼,並談談自己對音樂的感覺。 (3)教師出示熱鬧的森林圖片,帶領幼兒按歌曲節奏念歌詞。 3、引導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注意聽樂曲中四種樂器音色的變化,並在此間奏處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 4、啟發幼兒分角色表演音樂。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導語:森林音樂會就要開始了,現在我們來邀請一些山上的音樂家。(教師介紹四個音樂家的位置) (2)教師當指揮家,引導幼兒分角色表演音樂。 5、帶領幼兒召開班級小小音樂會,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樂器表演音樂。 6、教師小結。 指導語:森林音樂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6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教案:八隻小狗抬花轎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做動作,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初步了解我國民間婚禮習俗--坐花轎。 3,學會演唱歌曲。 活動准備: 紅紗巾、紅蓋頭、音樂磁帶活動過程: 一、馬蘭開花"的游戲。 二、導入課題: 出示紗巾蓋頭上提問,我成什麼了?你從哪裡看見新娘子是這樣的?新娘子結婚要坐什麼? 三、學習游戲"抬花轎"。 (一)分段練習動作。 1、抬轎子一步一蹲穩穩地走。 2、往前沖(碎步向前快走3步)、往後退(碎步向後快退3步)。 3、顛轎(走兩步,扭一扭)。 4、看新娘子(快跑4步,做兩個開心的動作)。 5、下轎(做邀請的動作)。 (二)、配音樂進行游戲。 1、完整聽音樂。 2、隨音樂做動作。 3、聽音樂完整游戲。 四、分組游戲。 1、老師扮新娘子,幼兒集體抬花轎。 2、請個別幼兒扮新娘子,集體抬花轎。 五、幼兒自主游戲。 三人一組,幼兒自由組合,一人扮新娘,兩人一前一後抬花轎。 7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動目標: 1、 能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張望的動作,較形象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 2、 把積累的生活動作變做律動動作時,需要誇張。 3、 做較大動作時,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響別人。 活動准備: 1、 音樂磁帶 2、 事先玩國泡泡糖,對泡泡糖有感性的認識。 活動過程: 1、 聽故事,按故事情節做動作。 (1)老師講小老鼠的故事: 有一隻小老鼠,在媽媽睡午覺的時候,悄悄的溜出去玩。他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幾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粘呼呼的東西。它不知道這是泡泡糖,趕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受上手上了,它用另一隻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隻手上,拽來拽去,泡泡糖象根繩子一樣,把小老鼠捆了起來。一隻大貓沖了過來,小老鼠象個雪球似的飛快的滾回家。 (2)按故事情節做玩泡泡糖的動作2、幼兒聽音樂,按故事情節做動作。 (1)教師:"現在我請你們聽音樂,這段音樂就是告訴我們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請你們用動作在位置上按故事情節作動作。 (2)幼兒在座位上做動作,教師用小幅度的動作提示。在b段音樂開始處用語言對幼兒進行提示。 (3)玩游戲第一遍游戲:幼兒與教師一同聽音樂做動作第一遍游戲: 用教師的律動動作與幼兒生活動作相比較來提示幼兒注意誇張。 第二遍游戲:教師提醒幼兒一同聽音樂做動作。提醒幼兒在游戲中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各個不同的部位! (4)聽音樂,按故事的情節完整的做小老鼠很泡泡糖的游戲。
H.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大家跳舞真快樂
目標: 1、通過學習邀請舞,體會和同伴一起舞蹈的快樂,並能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 2、鼓勵孩子大膽邀請同伴跳舞,並敢於表現自己。 准備:第二節課後換衣服,在老師帶領下進教室,按自己的位置抱腿坐下,等待教師喊起立後正式上課。 一:基本站姿練習。 1教師指導語「比比看誰站的最好看,...最漂亮.,注意挺胸抬頭」。 二:熱身活動。 1:教師:「天氣漸漸涼了我們先活動身體跟著動感音樂跳起來,動起來吧。」教師示範並提醒孩子注意音樂的節奏,動作要有力度。 2: 芭蕾手位的練習。 教師:做芭蕾手位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學生:腳站成小八字,手臂要圓,眼隨手動—— 教師:「對,我們的朋友都說的很對,做到這些動作就會更漂亮。現在就請你們跟著音樂來跳。教師指導語「小八字位,提醒孩子注意手的位置,手指的形狀手臂端起來,胳膊肘要圓,眼隨手動,面帶微笑。 三;地面基本訓練。 教師:「現在來活動一下我們的小腳尖?(綳腳壓腿組合,斜坐) 教師表揚作的好的朋友「某某真不錯,背可直了非常精神,」「某某腿真漂亮,因為他綳了腳腿顯得特別長等。 教師:「老師考考你們,看我做的是什麼。」 學生:「波浪」。 教師:「做波浪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學生:「手慢起慢下,手腕放鬆,眼隨手動 隨音樂舞蹈。 四:舞蹈「大家一起恰恰恰」 教師:「吿訴你們一件高興得事今天我們要開一個舞會,(現在了我想邀請你們先跟我一起來跳,跳會了就來開舞會啦)的爸爸媽媽一起來舞蹈。不過,看誰最先學會,學會了就可以邀請你們的爸爸媽媽。(孩子雙腿抱坐) 1、教師示範完整動作。「請大家看仔細老師的手是怎麽拍的?「剛才我的手是怎麽拍的,請一個朋友來試一試」。「現在請大家一起來拍一拍」。 2、我們一起來跳舞,教師講解分解動作。 3、教師:現在我要邀請一個朋友做我的舞伴來表演怎樣跳邀請舞。誰願意?「現在請你們和朋友面對面的站,一起跳」。 4、鼓勵孩子兩倆組合,大膽邀請朋友跳「邀請舞」。教師:「我們的舞還可以跳得更好玩,在音樂沒有唱歌的地方還可以走到你喜歡的朋友面前邀請他來跳,但是必須注意在間奏結束時找到你的舞伴。 5、邀請家長跳:「邀請你爸爸媽媽來跳舞,」「看誰最先教會你的爸爸媽媽」,大家四散隨意站一起隨音樂舞蹈。 五:評價總結。教師「今天大家跳的很盡興,沒跳夠回家以後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接著跳。」
I. 急需一篇中班音樂欣賞教案,最好帶音樂,,,,
您好,很高興幫您解決這個問題。
中班的小孩對童話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例如這首歌《小兔子乖乖》。可以讓孩子們邊做邊演。
1、首先唱一遍給孩子們聽
2、分角色
小兔子乖乖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
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紅眼睛,一個叫長耳朵,一個叫短尾巴。
一天,兔媽媽對孩子們說:「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你們好好看著家,把門關好,誰來叫門都別開,等媽媽回來了再開。」
兔媽媽拎著籃子,到地里去了。小兔子們記住媽媽的話,把門關得牢牢的。
過了一會兒,大灰狼來了,他想闖進小兔子的家,可是小兔子把門關得緊緊的,進不去啊!
大灰狼坐在小兔子家門口,眯著眼睛,在想壞主意,突然看見兔媽媽回來了,他連忙跑到一棵大樹後面躲起來。
兔媽媽走到家門口,推了推門,門關得緊緊的,就一邊敲門,一邊唱: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小兔子一聽是媽媽的聲音,一齊叫起來:
「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他們給媽媽開門,搶著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拔了這么多紅蘿卜!
兔媽媽親親紅眼睛,親親長耳朵,又親親短尾巴,誇他們是好孩子。
那隻大灰狼躲在大樹後面,偷偷地把兔媽媽唱的歌記住了。他得意地想,這回我有辦法了。
第二天,兔媽媽到樹林子里去采蘑菇,小兔子們把門關好,等媽媽回來。過了一會兒,大灰狼又來了。他一邊敲門,一邊捏著鼻子唱: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紅眼睛一聽,以為媽媽回來了,高興地叫著:「媽媽回來啦,媽媽回來啦!」
短尾巴也以為媽媽回來了,一邊跑,一邊說:「快給媽媽開門,快給媽媽開門!」
長耳朵拉住紅眼睛和短尾巴說:「不對,不對!這不是媽媽的聲音。」
紅眼睛和短尾巴往門縫里一看:「不對,不對!不是媽媽,是大灰狼。」
小兔子們一齊說: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
誰來也不開。」
大灰狼著急了說:「我是你們的媽媽,我是你們的媽媽!」
「我們不信,我們不信!要不,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一瞧。」
「好啦,我就把尾巴伸進去,讓你們瞧一瞧。」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把門打開一點兒,大灰狼就把自己的尾巴伸了進來。嘿,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一,二,三,嘭——小兔子一齊使勁,把門關得緊緊的,大灰狼的尾巴給夾住了。
大灰狼疼得哇哇叫:「哎喲,哎喲,疼死我了。放了我,放了我!」
這時候,兔媽媽回來了,她放下籃子,撿起一根木棍,朝大灰狼的腦袋狠狠地打。
大灰狼受不了啦,使勁一掙,把尾巴掙斷了。他拖著半截尾巴逃到山裡去了。
兔媽媽這才鬆了一口氣,扔下木棍,拎起籃子,一邊敲門,一邊唱: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小兔子們聽見媽媽的聲音,搶著給媽媽開門,搶著幫媽媽拎籃子。嗬,媽媽采來了這么多蘑菇!
歌詞大概是這樣的: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小兔子乖乖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
就開就開,我就開,
媽媽回來了,我就把門開。
J. 中班音樂教案看星詳案
活動目標:1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歌曲《看星》,並能夠隨著音樂做相應的啞語動作內。 2 在理解容動作含義的同時掌握歌曲。 3 理解聾啞人,樂意關心並幫助殘疾人。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學做啞語動作,理解動作的含義
·教師做動作,幼兒欣賞
指導語:請你們仔細看老師做的動作,猜一猜做的是什麼?
·幼兒學做動作
指導語:你們想學這些動作嗎?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2 幼兒學唱歌曲
· ·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幼兒欣賞
指導語:老師剛才所表演的動作其實是一首歌曲里的,仔細聽! smtxjs.com
歌曲里唱了什麼?
·教師講解,讓幼兒了解殘疾人
殘疾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非常的不容易,我們可以用動作幫助聾啞人指導發生了什麼事,其他的殘疾人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幫助,我們全世界的人都要來幫助他們,讓他們也過幸福的生活。
·幼兒演唱歌曲
指導語:你們想學這首歌曲嗎?那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幼兒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指導語:真能幹!這次我們來邊唱歌邊做動作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