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扇子上畫叫什麼藝術
一般的話都會選水墨畫你可以試著用別的,看看效果如果不好那就自己再選一幅喜歡的水墨畫吧
⑵ 摺扇扇面繪畫的藝術表現形式有哪些
扇畫藝術形式語言多元,或寫危崖高聳,山石崚峋,幽谷空濛,飛瀑如練;或畫老松虯曲,繁陰內如蓋,溪流潺潺,空容亭憑欄;或作漁舟泊岸,江闊帆遠,暮色蒼茫,水天相接。一派悠然自得景象,意境或清曠,或蕭寒,或淡遠。或奇花異卉,爭鮮斗艷,棲禽高鳴,秋蟲低唱。
在傳世的許多明清摺扇中,畫家們借景托物,寫心寫意,比興多方,精於此道者,燦若繁星。超然脫俗的丹青佳作,已經成為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許多經典的扇畫藝術更是後世賞習、研究、臨摹、借鑒的範式與楷模。
⑶ 小班美術美勞教案 愛心涼扇
活動設計背景
因為本班幼兒有亂撕本子和亂丟紙屑的壞習慣。
活動目標
1、結合已有經驗,使幼兒知道扇子能給人們帶來涼風。
2、學會用重疊、粘貼的方法製作扇子。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用重疊、粘貼的方法製作扇子
活動准備
各種形狀的彩紙、小木棒、油畫棒、膠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
謎語:「有風就不動, 一動就有風。你要它不動,等到起秋風.」猜猜它是什麼?(扇子)
好厲害啊,一下子就猜出來了。那誰來說說扇子有什麼用處呢?
二、探索扇子的製作方法
師: 上星期,很多小朋友帶來了扇子。今天,老師也帶來了扇子,想看嗎?
問: 老師的扇子是什麼樣的呀?扇面是什麼材料?扇柄呢?
師: 你們想不想也來做把扇子呀?猜猜老師這把扇子是怎麼做出來的?
結合幼兒的回答,邊歸納邊示範製作步驟:
(1)找兩張相同形狀的彩紙。
(2)在一張彩紙上塗滿膠水。
(3)把木棒的一半粘在彩紙上,一半露在紙外面。
(4)把另一張相同形狀的彩紙重疊粘合,注意紙型邊緣吻合。
(5)裝飾:在扇面的中間設計一個較大的圖案,周圍設計小花邊。
三、集體製作扇子
幼兒自主選擇彩紙進行製作,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第二張紙的重疊粘貼和扇面中間圖案設計要稍大些。
四、展示評價作品
教學反思
美術活動中,比較講求孩子的自主發揮。因此,在課前准備時,我將扇子做成了幾種不同的形狀,讓孩子自由選擇想要完成的作品。在裝飾扇面的環節中,由於孩子的動手能力比較差,因此,我採用了讓他們繪畫的方式裝飾扇面。我出示的樣本中,一種是橫線畫法,適合一些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其次格子畫法,再原來的層次上進了一層;最後一種畫法是自由畫,請孩子自己根據以往的作畫經驗,畫上自己願意畫的物體,人物等等。結果,效果非常明顯。像魏淋雨這樣基礎比較差的孩子選擇了橫條畫法,趙子妍這樣中等的孩子選擇了格子畫法,王雨涵這樣偏上的孩子基本上採用了外擴畫法,而、王思芸等小朋友則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作畫。韓亞頎畫了一把水果扇子,上面有各種各樣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蘿、梨等等,各種各樣的水果滿滿一扇子。看到孩子喜悅的笑臉,發現孩子們正在長大。
⑷ 怎樣做出扇子是手工製作,美術作品,小學生作品。只說材料也行。跪求,急急急急急急。
手工製作
材料;宣紙.毛筆.顏料.鐵絲。木棍。膠布
過程;1先用宣紙把鐵絲包好
2再用膠布把木棍纏在有宣紙的鐵絲上
3在宣紙上畫畫
⑸ 中國的扇子藝術是什麼,誰能介紹一下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級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桿、蒲草等也能編強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製,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一平扇(即是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疊,二摺扇可自如敞開收疊。平扇來之於"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編製成的扇子稱"竹+捷")。戰國秦漢時期,一種半規形"便面"其形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成為當時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細竹篾編形製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
西漢時期,對稱"合歡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其形尚圓,合歡扇特點是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當時以中原一帶所制紈扇最為考究,有"齊紈楚竹"之說,即指用山東絹和湖南竹製作扇面的紈扇。漢時十分流行這種紈扇,並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此種對稱式團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並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
清代時,對稱類型的扇面除圓形外,有長圓、扁圓、方圓、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馬蹄形……這些扇形突出的特點是對稱、輕 盈、工藝性強。
摺扇,古稱"聚頭扇",或稱為撒扇,或折疊扇,以其收攏時能夠二頭合並歸一而得名。南宋時,摺扇的生產已有相當規模。摺扇盛行於明代,皇帝下召命宮內工匠仿製高麗扇,吸取外來工藝製作,促進國內扇子發展。
扇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最早出現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里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綉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扇面上常綉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斗艷,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當時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百文」。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北宋時,出現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摺扇。摺扇,亦叫「聚頭扇」、「撒扇」或稱「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貴材料製成;形式有琴式、如意頭、竹節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
扇面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老舍先生平生熱衷於收藏書畫扇,幾十年來,他集得扇子有數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現代書畫家題詩作畫的扇子,亦有戲劇界名流的書畫扇。鄭逸梅先生愛扇成癖,視扇為「書畫皆絕的珍品」。他最珍愛章太炎的篆書扇和吳湖帆所繪綠梅的書畫扇。當代女作家葉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書畫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書房的書櫥中有把扇面,上有劉海粟題寫的「清風」二字;馮友蘭題寫的「明月」二字;裴艷玲書寫的「亂石崩雲」四字;華君武所繪的幽默畫,曹禺的題詩等等,葉文玲非常珍愛。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相傳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製作五明扇。殷周時期已出現了一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從這可推測,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早期的扇子並非用來納涼,而是用作統治者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我國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採用絲織的絹素,由於宮中用得多,故又稱「宮扇」,隋唐兩代,盛行於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紙扇。宋以後,摺扇漸漸流行。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摺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一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⑹ 美術摺扇子鍛煉幼兒什麼
手眼協調, 有規律的事物觀察總結, 色彩、審美的熏陶, 自信心、成就感……
⑺ 扇子在藝術表現中有哪些應用
扇子本是生活中的實用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演變成為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表現的道版具。在《春江花月夜》、《權梁祝》等舞蹈作品中,更多的是以扇子作為強調人物身份的符號或動作示意,扇子的功能從舞蹈表現的意義看並沒有得到更大的利用與開發。《扇舞丹青》以舞出水墨丹青繪畫書法之神韻為表現目的,扇子全然地融入於身體的動靜起伏、轉閃迴旋之中。扇子的開、合、盤、挑、轉、撩、繞的技法顯出眼花繚亂、龍飛鳳舞之勢。
⑻ 在扇子上畫叫什麼藝術
叫做「扇畫」,是中國畫傳統形式之一。
⑼ 扇子是藝術品嗎
扇子准確抄說是一種物件,是生襲活必備品之一,尤其是炎熱的夏季。從工藝上說,很多地區有不同的製造工藝與特點,最主要的是從民間到文人墨客的身份象徵,以及到皇權貴族的奢靡之風。從加工材料由天然木質、竹子等做扇骨到玉石貴金屬的材質變化,由紙覆面到絲綢絹帛,內容從白面(素麵)到文字繪畫等。可以說這是扇子由生活向工藝品的轉化,也是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提升,更是工藝和藝術水準的升華,扇子一旦脫離簡單方便樸素的本體,就是一種工藝品也是藝術品,如果傳承有序還可以是收藏品。總之,扇子從工藝上材質上都可以進去非遺藝術品傳承,也是藝術的再次飛躍,所以當其定位和價格上可以斷定是否符合藝術品特徵。
⑽ 摺扇上的藝術有哪些
1、摺扇書法,扇面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很多書法家都有扇面作品,有的還有存世,有的卻是史書上的一筆,晉書》記載:書聖王曦之曾為一老婦題扇,老婦每字收價百錢。這就是有名的王羲之與扇子的故事。
2、摺扇繪畫,從古至今,很多有學之士都喜歡在摺扇扇面繪畫,例如清代的七十二狀元扇就是佐證,還有很多著名的書畫家都曾經利用摺扇扇面留下許多傳世之作,如王羲之,蘇東坡,唐伯虎等。
3、摺扇詩詞,歷代文人墨客喜在摺扇上寫下詠扇詩和題扇詩,唐朝詩人杜牧有「銀燭秋光冷畫屏,清羅小扇撲流螢」的詠扇詩句、筆觸細膩,情趣橫生。
4、摺扇扇聯,扇聯是聯苑中的一朵奇葩、如「清風生掌握、爽氣滿襟懷」「舉起隨時消酷暑,動來無處不清風」「卻將妙質因風剪,為出新裁對月描」文字優美,對仗工整,音雲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5、摺扇扇謎,是謎語海洋中引人注目的浪花。如「有風不動無風動,等待梧桐落葉時,主人道我如冷宮。」「有朵花不常開,半截紙來半截柴,三冬他在櫃中放,盛夏無風手中栽」。都是較好的扇謎。
6、摺扇扇舞,有專門擺弄摺扇的舞蹈,如漢代的《巴渝舞女舞》唐代的《霓裳羽衣舞》都是摺扇舞、現代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中的《葵花向陽》的摺扇舞還有民間舞蹈《茉莉花》等都是突出的摺扇的舞姿。
7、摺扇扇戲,劇作品有《桃花扇》《沉香圖》《少奶奶的摺扇》等都有較高的造詣。扇具、摺扇在戲劇藝術中作為道具,更有表達感情的妙用。
8、摺扇扇俗,例如,在我國的江南的一些農村有著端午節贈送扇子的習俗,還有姑娘出嫁送扇子的習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