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表美術教案

表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5 05:47:35

❶ 人教版小學6年級的美術教案

六年級美術全冊備課

一、教學目的、要求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 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並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 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像並設計製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 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製作作品。
2. 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 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願望。
4.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並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三、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 採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四、課時安排
周次 課題 主要內容 課時
第1周 遠近的奧秘 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規律,學習平行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2 課時
第2周 風景寫生 學習利用簡單的構圖知識,並進行風景寫生,以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2 課時
第3周 心中的風景 根據記憶或者想像,表現心中的風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 課時
第3周 會動的剪影 了解皮影藝術特點,學會用卡紙製作剪影人物。 2 課時
第3周 水墨畫—動物 了解中國畫的特點,學慣用皴法來畫動物 2 課時
第6周 形體挖切 用泥在六面體或者圓柱體上進行切挖。 1課時
第7周 我們做樂器 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樂器,培養創造力和設計意識。 2課時
第9-10周 宇宙之旅 了解飛船結構,利用廢棄物製作宇宙飛船,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3課時
第11周 保護文物 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課時
第12-13周 愛護古建築 了解古建築的特點及保護古建築的意義,增強對傳承文化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3課時
第14周 電腦美術 熟練運用Wingdows繪圖板中的繪畫工具,進一步了解各種工具的使用。 1課時
第16周 中國畫與油畫 了解中國畫和油畫的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在表現方式、表現內容等方面的區別。 2課時

1、遠近的奧秘
授課班級:六年級
課業類型:造型•表現
課 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
2、學習、了解視平線和消失點的透視概念。
教學中難點:
重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於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貼近真實。
難點: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像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教學具准備:
師:范圖、教學VCD、學生作業用紙
生:繪畫工具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欣賞圖片,觀察投影片中路的寬窄、欄桿的密疏、樹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簡單的圖形在紙上表現這些事物嗎?
討論學生們的簡易畫,從中發現了什麼問題?
生:近大遠小。
2、講授新課
⑴師:是的,近大遠小,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遠近的奧秘》的基本規律。(出示課題:遠近的奧秘)
在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中,除了近大遠小的現象外,還有什麼現象? 近高遠低、近寬遠窄、近長遠短、近清晰遠模糊、近鮮明遠灰暗(色彩)
⑵什麼是透視呢?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位置上,會產生近大遠小、近高遠低、遠寬遠窄的變化,這就是透視現象。
你們的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們向遠處眺望,天與地、天與水面之間產生了一條長長的水平線,這就是視平線。
當兩邊的樹木向遠處延伸時,就慢慢地消失在視平線的一點上,這點就是消失點。
⑶說說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
⑷欣賞課本上的范圖,讓生找圖中的消失點。
⑸師示範
①先找到消失點。
②畫出主要的的透視線,如馬路。
③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好各條豎線、斜線。
④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表現出來。
3、本課練習臨摹課本上范圖
4、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5、作業展示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進行。
二、過程設計:
1、講評上節課作業
⑴透視現象是否准確
⑵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有沒有運用在畫中?
2、在繪畫上色時注意哪些問題?近的鮮明一些、遠的灰暗一些。
3、學生繼續完成作練習,教師輔導。
4、作業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
教學反思

2、風景寫生
教學目標:
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
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把透視和構圖知識運用到繪畫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10—12分鍾)
欣賞、分析課本圖例,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師:「同學們學習了基本的透視知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哪些透視方法的。」鞏固、加深對平行透視(一點透視)和成角透視(兩點透視)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他們的特點。
了解風景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欣賞課本第2頁下方的圖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師:「這些方框我們稱之為取景框,在風景寫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機的鏡頭,照出來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攝者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所以畫面的美不美和你們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師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並介紹其使用方法。同時介紹在沒有取景框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架成「口」字形進行取景。
以圖片或照片資料為例或通過對窗外景物的觀察,講解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了解風景寫生中的近景、中景、遠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構圖。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房屋的各條棱邊會有什麼變化。如何在畫面中確定「視平線」和「消失點」。欣賞一些風景畫和學生習作。
步驟:觀察——取景——構圖——描繪——修改——收拾完成
(二)發展階段(28—30分鍾)
1、取景構圖實地風景寫生
選擇操場或頂樓陽台先集中引導學生進行取景,觀察建築物的透視變化,然後以小組的形式分散開進行實地風景寫生。
老師巡視輔導,及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作業點評。
教學反思:3、心中的風景

課時:2-3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風景畫的一般特點和基本畫法,提高對色彩的運用能力,在作業過程中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色彩畫風景的作畫要求和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講授指導與學生練習來解決)。
難點:色彩的調配和著色運筆(通過示範和學生實踐來突破)。
三、教具與學具准備
教具:教材,大掛歷風景掛圖,示範用水彩畫具材料等。
學具:教材,水粉畫工具材料和8開作業紙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畫具准備情況,安定好學生精神,集中學生注意力。
(二)觀賞導人,板書課題。
1.出示觀賞風景畫作品。(可用優秀學生作業)
2.簡析畫面色彩與構圖特點。
3.提出並板書課題:用色彩畫風景。
(三)講授新課。(邊講邊示範)
1.選景構圖。
可用較大的彩色風景照片掛歷作為實景,也可將學生帶到室外,視具體情況來確定。用掛歷是方便易行且有效的辦法。告訴學生選景不可貪多,應簡單、有重點,主次得當,切不可將所見之景都畫上去。當選擇好景物之後開始勾畫草圖。可用鉛筆輕輕畫出,不要太詳細,應大方飽滿,注意取捨,可以挪動搬遷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審美需要。主要的景物應安排在畫面視覺中心,占據較大空間。

2.從遠到近或從近至遠鋪畫景物色彩。以教材上的示範步驟為例。
(1)用藍色加少許紫色大筆觸畫天空大體色彩;黃色畫地面,接畫少許藍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筆觸概括。(見步驟圖)
(2)用橘黃色畫秋樹,隨意點畫,與未乾之天空藍色相交處變黃綠,自然呈現樹葉之色 (見步驟圖)。
(3)用赭褐色加少許藍色畫樹干、樹枝和房子,房子陰暗處用淺藍色稍畫,整個畫面既有冷暖色對比,又是統一協調的,非常好看。
(4)可點畫出人物、門窗等細節,直至完成。

3.教師小結:剛才老師所畫的景物步驟是由遠至近畫出的,實際上是先畫遠景再畫中景後畫近景,同學們畫時也可由近到遠去畫。即近景一中景一遠景(天空、遠山等物)。
(四)布置學生作業,提出作業要求。
1.或參照掛歷照片(若干幅任選其一),或參照書上臨畫,或自行想像設計。
2.畫時應考慮畫面總的色彩傾向和冷暖對比,使之既生動又和諧。
3.由近至遠或由遠到近靈活進行。
4.構圖飽滿單純、主次有別,不要貪多。
(五)學生自行作業,教師指導完成。
(六)簡評作業,布置學生收拾好工具材料。宣布下課。

5水墨畫——動物

(第1-2 課時)
目標:復習、鞏固水墨畫的基礎知識。即,工具材料,用筆用墨。學習幾種動物的畫法。
重難點:訓練學生的用筆、用墨。用筆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動物的造型。
課前准備:學生准備幾張小動物的照片。准備好筆、墨、宣紙等。教師准備幾幅小動物的圖片。教師准備范圖。

教學過程:
簡要地復習國畫的基礎知識和用筆用墨等作畫技巧。
教師出示幾幅動物的水墨畫,並結合課本的范圖,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a.欣賞靈活多變的用筆,加深中鋒、側鋒以及點筆的了解。
b.欣賞用墨焦、濃、重、淡、輕五色,加深學生對墨色的了解。
c.構圖以及動物的造型。
d.欣賞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風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幾位畫壇大師,激發學生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3.教師現場示範,讓學生直觀了解作畫的全過程,並歸納出步驟:
講解歸納動物的大形體。
講述調墨、調色。
分步作畫,講解畫動物的先後順序。
修改調整完成。
4.布置作業,畫兩幅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麻雀、蝦。
5.老師巡迴指導,主要是用筆、用墨以及動物的造型。
6.徵集作業、講評,提高審美能力。
(三)課後拓展
收集徐悲鴻、齊白石等畫家的資料,了解馬和蝦的畫法。

水墨畫——動物
(第3-4 課時)
目標:復習前一課時所學畫的小動物。學習螃蟹和松鼠的畫法。
重難點:筆墨的掌握和使用小動物的造型。
課前准備:布置學生收集松鼠和螃蟹的圖片。准備作畫用的工具和材料。教師准備好范圖以及工具材料。
課堂教學
請兩位學生上台畫麻雀和蝦,老師進行講解,指出優缺點及應改正的地方。
老師現場示範講解松鼠及螃蟹的畫法,並歸納出作畫的步驟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讓學生直觀感受作畫的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布置作業,畫松鼠和螃蟹。
教師巡迴指導,主要是動物的造型及筆墨的處理。
徵集作品並講評、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後拓展
要求學生畫一幅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水墨畫。

7、我們做樂器
課時:2-3 課時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樂器及樂器的發展,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樂器。
2、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設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樂器
難點:設計樂器
教具准備:
教師:課件( 有關青銅編鍾、藏族大鼓、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學生:准備製作樂器的竹筒、鐵管、鐵盒、陶泥…… 。

教學過程:
第1-2 課時
(一)、引導階段
1、 教師播放幾段樂曲讓學生欣賞。
2、 請學生猜一猜是什麼樂器發出的樂曲,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青銅編鍾、藏族大鼓、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不同音效。
3、 請學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樂器的資料。
4、 教師出示圖片並簡要介紹樂器的發展、樂器的種類,並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樂器發出的不同的音效。
5、
原始社會(用獸骨、陶泥等製作樂器)-----奴隸社會(青銅製作精美的樂器)-----封建社會(樂器的用料、工藝更為講究,多樣如:青銅編鍾、戰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國西南(雲南、貴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寧夏、甘肅、新疆、西藏)地區一些少數民族仍舊是用手工來製作樂器。如
:藏族大鼓,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韻味。
(二)、 發展階段
1、教師出示樂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樂器的形狀及特徵。
2、教師啟發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樂器,教師講解樂器的製作方法。
3、學生思考先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並進行小組交流。
4、教師根據學生的設計構思進行啟發性的講評。

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作業:利用竹筒、鐵管、鐵盒、陶土等材料製作樂器。

交流與評價:
1、 展示學生製作的樂器並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構思及製作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問題,自己是怎樣解決的。
2、 師生交流評價。
3、 布置下節課工具。

第3課時
教學過程:
1、 教師復習上節課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從形和聲方面繼續加工樂器,讓自己的樂器更好。
2、 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3、 學生展示樂器
①讓學生分組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吹一吹自己的樂器。
② 師生交流----比一比,誰的樂器造型好,誰的樂器能發出優美的聲音。
③教師評價,小結。
4、 課後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製作樂器。

8、宇宙之旅
課時:2 -3 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
2.學習和利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宇宙飛船。
3.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養成收集有關宇宙飛船的信息與資料習慣。
2.利用各種廢棄物製作各種宇宙飛船。
教學難點:
了解和掌握飛船的主要結構。
教學用具: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上天的影片,自製宇宙飛船的教具模型、掛圖等。
課前准備:
1.引導學生多途徑搜集相關載人飛船與宇航員的知識。
2.同時並准備一些廢棄材料(塑料瓶、紙盒、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組織教學。
2.欣賞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把中國首位宇宙員楊利送上了太空後的一段影片,並講解有關「神舟五號」的發射情況。讓學生通過直觀的了解,親身感受中國人民實現了千年來的飛天夢。
3.導入課題。
4.引導學生欣賞宇宙飛船圖片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宇宙飛船的形狀特徵」。
5.鼓勵學生說說形狀特徵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飛船,你們是否還知道有關其他宇宙飛船的知識嗎?
6.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

二.發展階段
1.各組學生把各自搜集相關宇宙的各種資料及圖片進行展示然後回答。
2.師生共同找出飛船的主要結構,師邊講邊演示各種各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造型。
3.師總結學生們搜集到有關宇宙飛船的相關知識,講述宇宙的多種造型特徵與設計原理,以及有關載人飛船、載人航天器組成的知識。
4.師重點邊講邊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幾種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結構部件。
5.分組欣賞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組成部分。
6.啟發每個小組應積極動腦,有創意地並要符合宇宙飛船的基本造型特點製作一艘宇宙飛船。
7.學生分組進行繪制草圖。
8.師到各小組給予指導。
9.各組學生開始製作活動。

三、展示評價階段
1.組織學生欣賞各小組展示自己組的作品,由各組組長闡釋本組所製作宇宙飛船模型的特點與優點。
2.引導學生自評與互相評。
3.收拾與整理:學生整理桌面與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四.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有機會製作衛星城,有一定的場景,有多種形狀的衛星,並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與自然景物。

❷ 美術教案小班《蘿卜》塗鴉

【設計思路】

依據詩畫教材「手口腦並用,教學玩合一」的活動宗旨,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幼兒熟悉的音樂《拔蘿卜》作為本節課的組織課堂音樂和游戲音樂,並在分步教畫的過程中配以詩歌解說,邊誦邊畫,循序漸進地讓幼兒接受新知識,通過幼兒熟悉的兒歌《小白兔》過渡到布局畫中。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還設計了傳「蘿卜」說英語游戲和音樂游戲「拔蘿卜」,並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幼兒的互助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的互助合作意識和初步的英語語感。

【活動准備】

《拔蘿卜》音樂磁帶;紅、綠卡紙製成的蘿卜;十個「蘿卜」頭飾。

【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拔蘿卜》,組織幼兒拍手唱一唱這首熟悉的兒歌,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利於集中注意力。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以上音樂中兒歌的名字——《拔蘿卜》。出示用卡紙製成的蘿卜,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和形狀,並告訴幼兒它的漢語名字是——蘿卜,它的英語名字是——turnip,通過傳「蘿卜」說英語的游戲培養幼兒的英語語感。

3、利用教材分步教畫,在分步教畫的過程中滲透語言教育和點數教育,點數四句詩歌、四個繪畫步驟,每畫一步都配詩歌一句,引導幼兒在學畫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同時記憶繪畫步驟,然後按照步驟描繪虛線的「蘿卜」,並要求幼兒邊誦邊畫。

4、通過提問引出幼兒熟悉的兒歌: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再通過兒歌過渡到教材第十二頁的布局畫中,同時整合計算中的知識,引導幼兒在布局畫中畫出比一個多的蘿卜,點數自己畫了幾個蘿卜。

5、提出問題:如果蘿卜太大,小白兔拔不動怎麼辦?

提議大家一起幫助小白兔拔蘿卜,引出音樂游戲《拔蘿卜》,三個幼兒一組,其中一名幼兒戴上「蘿卜」頭飾扮演大蘿卜,另外兩名幼兒合作拔蘿卜,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樂於助人的精神。

【活動延伸】

表揚幼兒畫的蘿卜真好,鼓勵幼兒帶回家給爸爸媽媽看一看,並和爸爸媽媽一起給這幅畫塗上漂亮的顏色。

【活動效果】

教畫的同時配以詩歌解說,不僅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滲透雙語教育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英語語感;傳「蘿卜」說英語游戲和音樂游戲「拔蘿卜」,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興趣,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和樂於助人的精神。

❸ 幼兒園美術教案大全

歡迎看看我的空間 相冊 動手動腦畫立體 增強空間想像力 從小學習最聰明(6歲以上) 高興有趣長智力 創意美術

❹ 美術教案:快樂的音符

活動設想:
本班幼兒已經認識了五線譜表、高音譜號及音符1、2、3在五線譜表上的位置,對聽音辨音的系列活動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是在此基礎上,嘗試讓幼兒進一步認識音符5在五線譜表上的位置,通過創設音樂王國情境和各種有趣的聽音辨音游戲,在學中玩,玩中學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培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自信、大膽地表現自我的能力,體驗聽音辨音這種音樂活動的快樂,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現音符的高低,培養幼兒聽辯不同音高的能力和動作表徵能力。
2、嘗試學習互相合作編樂曲、分享合作的快樂。
3、激發幼兒學習音符的興趣,尋找音符5在五線譜上的位置,體驗聽音辯音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認識五線譜表、高音譜號及音符1、2、3在五線譜表上的位置。
2、情景設置—音樂王國。
3、教具准備:掛圖一張,高音譜表、人手一個小音符的掛飾、錄音機、磁帶、地譜(在地板上畫五線譜)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符不同的音高
1、隨著《哆來咪》音樂歡快地進場,參觀音樂王國。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向音樂王國里的小音符問好。1雙手在腳踝處,2在小肚腿處,3在膝蓋處,4雙手叉腰,5雙手交叉抱手臂,6雙手指肩,7雙手抱頭,1雙手斜上舉。
二、辨別音符不同的位置:游戲《朋友在那裡》啟發幼兒說說音樂王國里有什麼?(音符、五線譜等)並找個音符做朋友。幼兒根據自己身上掛的音符在五線譜上的位置,邊表演邊找到跟自己身上掛一樣的音符的小朋友。
三、認識5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1.出示掛圖以講故事的形式,復習音符1、2、3在五線譜表上的位置並引導探索音符5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整體認識:在音樂王國里有許多會唱歌的房子,房子里住著高音譜表,高音譜表有幾條線?(請小朋友拿出手指數一數)還有什麼譜號?(高音譜號)這時候,來了許多音符豆豆,它滾呀滾,滾到了下加一線,唱歌的房子就唱起來了:「1——」,它又滾呀滾,滾到了第一線,唱歌的房子又唱起來了:「3——」,(可以提問幼兒唱什麼音)它又滾呀滾,滾到了下加一間,唱歌的房子就唱起來了:「2——」,(可以提問幼兒唱什麼音)它又滾呀滾,滾到了第二線,唱歌的房子就唱起來了:「5——」,音符豆豆都滾到了唱歌的房子里,它們唱啊,跳啊,高興極了。
2.老師變換音符的位置,幼兒聽琴唱一唱。
四、聽音辨音游戲:
1、《音符找家》游戲:聽琴聲辨別是那個音符,跳到這個音符在地譜上的相應位置,並隨著音樂的節奏學著各種動物唱出這個音符。音符找到家後,聽老師所彈的是自己的音符就跟著節奏在地譜上跳一跳。
2、《錘子、剪刀、布》游戲:小朋友自由結伴一起玩錘子、剪刀、布的游戲,贏的小朋友唱音符,輸的小朋友就在五線譜上跳出這個音符的位置。
五、聽音樂自由表演「哆來咪」結束。

活動評析:
聽音辯音活動——指導用書「快樂的小音符」(中班)選自《福建省新編教師指導用書》。該教師是根據本班幼兒實際和班級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指導用書。教師首先以參觀音樂王國的形式把幼兒帶入充滿童趣的音樂情景,隨後展開的用身體動作表現小音符音高的游戲、聽音游戲、辨音游戲、「錘子、剪刀、布」的綜合游戲、以及在地譜上跳音符舞的游戲,無論從哪個環節看,教師都強調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自由表現的音樂活動教育。 活動中教師引進了奧爾夫體系的音樂教育思想,重視情感教育和思維靈活性的教育。從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幼兒根據自己所聽所理解想怎麼表現就可以怎麼表現,能怎麼表現就可以怎麼表現。教師巧妙的指示語和地譜游戲環節直接用示範的方式提示的方式引出新任務,引導幼兒學習和表現。
從活動目標看,該活動有三個方面的具體目標:第一,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符的高低;第二,嘗試學習互相合作編樂曲;第三,找到音符5在五線譜上的位置。這些預設目標指向性明確,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要求。同時教師能根據《綱要》精神,時代發展對藝術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活動中還注重「分享合作的快樂」和「體驗聽音辯音活動的樂趣」的藝術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始終積極參與活動的全過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與教學內容「小音符」之間產生了積極的互動,這也是這個活動最大的成功之處。

❺ 學畫鉛筆小班美術教案

幼兒園教案:鉛筆
教師:屈老師
教學目的:
1、通過鉛筆淡彩畫法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鉛筆淡彩的畫法特點並感受其明快,清新的美感。
2、提高學生明暗及色彩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學習、復習鉛筆淡彩畫知識及技法,並感受鉛筆淡彩明快、清新的美感。
教學難點: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鉛筆淡彩寫生。
學具准備:B或2B硬度的鉛筆和水彩顏料等
教具准備:范畫及示範步驟圖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及上次作業
二、導入新課小結前一段學習情況,引入今天所要學的內容
三、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開水瓶的形體特徵與結構關系
2、分析鉛筆淡彩表現靜物的特點。提問:怎樣用微笑淡彩表現靜物?小結:先用鉛筆畫出物體的大致明暗與體積,然後著上薄薄的水彩顏色。在皴鉛筆線用,要少擦橡皮,保持紙面干凈;線條不要皴得太密,最好在線條的交接中留有畫紙白底。水彩著色時,先調出物體的基本色,從主體畫起,然後畫檯面,最後畫背景;背景色可畫淡一些,使主體突出,景物的前後能有一定的層次感覺。
3、教師邊講邊示範作畫步驟:
①選景、定位。將畫面主要物象(開水瓶)的位置用線安排好,然後畫出基本形,用B或2B的鉛筆將輪廓勾出來。
②畫明暗。將已完成的輪廓稿按結構根據明暗關系畫出物體的大致明暗關系
③著色。鉛筆淡彩畫的上色要求明快清新,所以著色一定要淡而透明。著色時如果感覺顏色不夠重,待干後再進行第二遍,切不可回塗,以免將線條洗掉或弄臟畫面。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鼓勵學生大膽作畫,注意水份的掌握,另外,不要在細節上下功夫,而要掌握整體效果。
五、小結
集中學生以典型作業為例進行講評,主要從色彩,技法方面進行分析,對畫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❻ 科研紀錄表教案案例分析美術會變得圖形

活動目標:
1. 初步學習集體舞,跟隨音樂較合拍地做踏步行進、轉圈動作。
2. 探索理解圖譜內容並能在與同伴合作的基礎上遷徙經驗來學習舞蹈。
3. 探索在舞蹈中用不同的方法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准備:
1. 幼兒用書《花兒朵朵》舞蹈圖譜,黑板。
2. 幼兒分四組,分別帶上紅、黃、綠、銀四色手腕花,坐成半圓形。在半圓形前面的空地上用即時貼按幼兒人數貼成四路縱隊。
3. 音樂磁帶、錄音機,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樂曲,並探索理解圖譜所表達的內容。
1. 教師用投影放大幼兒用書《花兒朵朵》圖1:"花苞"圖,引導幼兒了解手腕花與圖譜一致的。
教師:你們手上帶著幾種顏色的手腕花?再看看幼兒用書上的圖,你發現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你做的是哪一種顏色的花?
教師:你們的顏色真好看,那就讓你們那麼多好看顏色的小花動起來吧。
幼兒嘗試動一動
2. 幼兒初步欣賞樂曲。
教師:這兒有一段音樂,說的就是小花朵的故事,我們來聽一聽。
3. 教師投影放大幼兒用書《花兒朵朵》圖2:"花朵"圖,引導幼兒比較圖譜上的"花苞"與"花朵"的不同,並請一組幼兒上來,聽著音樂,大家合作,分別用動作表現"花苞"與"花朵"。
教師:"花苞"與"花朵"有什麼不同?大家合起來做一朵"花苞"可以怎麼做?花開了又可以怎麼做?哪組小朋友想上來試一試?
教師做適時的指導。
4. 教師將剩下的兩組圖片按順序全部展示出來,逐幅探索箭頭所表達的含義。啟發同組幼兒合起來做一做。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再來看看這兩幅圖,仔細觀察圖上與前兩幅圖相比多了什麼?那麼這些箭頭分別表示什麼意思?用動作可以怎麼表示?看著第三幅圖,哪組小朋友想上來用動作合作試一試?那第四幅圖呢?
(二)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了解音樂結構。
1. 幼兒邊看圖邊完整地欣賞音樂。教師按照舞蹈的動作結構,有節奏地用手指向相應的圖,引導幼兒感受舞蹈的動作結構及音樂情緒。
2. 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跟隨音樂,在座位上用幅度較小的動作表演。
教師:現在請你們和老師一起在座位上,邊聽音樂邊用幅度較小的動作來跳舞好嗎?
(三)幼兒起立,探索舞蹈的隊形。
1.先請一組幼兒上來站點子,然後請其他三種花看一看圖,根據圖上每朵花的顏色和位置,想一想自己應該站在哪兒。
2. 幼兒站成四路縱隊的隊形後,探索盡快變成四朵花的隊形。
教師:這次我們要站著來跳這個舞蹈了,我們怎樣才能從現在的隊形變成四朵花的隊形呢?
教師放慢速度哼唱旋律,幼兒嘗試變化舞蹈的隊形。要求在最後要做個花朵的造型,事先與一排的幼兒商量,自己所在的花朵是一個怎樣的造型,在結束時擺一擺。
(四)幼兒完整地隨著音樂跳集體舞,在表演過程中探索與同伴保持協調一致。
1. 幼兒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完整地隨音樂集體舞。
2. 教師逐步退出,讓幼兒在沒有教師語言提示的情況下,嘗試自己完整地隨音樂跳集體舞。
活動延伸:
1. 區域活動:在"小舞台"提供舞蹈《花兒朵朵》的舞蹈圖譜和紅、黃、綠、銀四色腕花,讓幼兒表演給同伴看。進一步體驗與同伴共同表演舞蹈的快樂。
2. 家園共育:可以在家中共同進行集體舞表演,體驗親子交流的快樂。
3.領域滲透:集合科學活動,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花朵的生長變化過程,並在自然角放置幾盆花,引導幼兒定期給花護理,並進行"植物生長過程"的記錄,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花苞是如何變成花朵的。

❼ 七年級美術教案(人教版),上冊教案,

單元總目標:
1、
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
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麼感受?
*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麼感受?
◆分析與研究:
*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麼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准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 通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要學生注重對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談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認真觀察、思考問題。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在激流中前進》
☆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 請幾名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師歸納總結:
《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作者:杜鍵,上海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後到山西禹門口、陝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盪的河水與般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② 欣賞、評述《糧食》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糧食》(油畫)
作者:(蘇聯)雅布隆斯卡婭,衛國戰爭後著名女油畫家、基輔美術學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時期時榮獲國家獎的成名作,約4米寬的巨幅作品,表現了蘇聯集體農庄女庄員在豐收的打穀場上勞動的場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陽光下,集體農庄女庄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麥粒的打穀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女庄員們興奮的笑臉和歡快而有節奏的動作,充分顯示了經過戰爭洗禮後的蘇聯勞動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作品構圖宏偉,形象生動,主題鮮明,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③ 欣賞、評述《牛耕》,寫觀後感受交流。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
☆分組討論、寫觀後感。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牛耕》(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磚畫)
這是從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5號墓中出土的、原位於墓前室壁的一幅磚畫。我國自漢代以來,統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墓室中繪有大量的磚畫。這幅磚畫與同一墓室的其他磚畫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表現墓主生前宴歡、舞樂等享樂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現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是墓主為了祈求死後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但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明快感。再如,畫扶犁者,只寥寥幾筆,不僅生動地畫出了扶犁者的形態,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極富運動感。

④ 欣賞、評述《清明上河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自願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榮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為三段,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當時稱「上河」,此河是當時國家的漕運樞紐,南北商業交通要道)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後段為巿區街道的繁華場面。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通過虹橋。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桿和帆,一面正緊張地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地通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上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橋下發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足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從而使這一段描繪成為整個《清明上河圖》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場景。

⑤ 欣賞、評述《搗練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搗練圖》(宋代摹本,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作者:張萱,盛唐著名人物畫家,擅長畫婦女。現存的宋代摹本《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是他的代表作。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織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描寫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練拉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制練的勞動過程。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重要的價值還在於作者描繪這一勞動場面的高超技巧。這主要表現在由四個婦女組合而成的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各不相同,既統一,又富有變化。「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徵。描畫勾線工細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凈雅緻,衣服的質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課後拓展
(1)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欣賞、評述、交流,課後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2) 課余時間,多搜集優秀中外美術圖片,通過欣賞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
活動二(第二課時)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下)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准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通過進一步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拓展學生視野,體會勞動是人類最崇高的品質。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當代著名版畫家,1949年參軍,從事美術宣傳工作。1958年初,轉業黑龍江的「北大荒」。創作許多表現北大荒的版畫。

本作品描繪經過開墾的北大荒金秋時節紅高梁豐收的壯觀景色。宏偉的構圖,濃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這幅作品成為一首對自然、對勞動的贊美詩,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對這塊曾經灑下了許多汗水的土地的無比深情。在這幅作品中,寫景是為了抒情,景與情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豐收與勞動緊密相連,勞動創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題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① 欣賞、評述《倒牛奶的女傭》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倒牛奶的女傭》(油畫)
作者:(荷蘭)維米爾,十七世紀荷蘭傑出的風俗畫家,擅長表現荷蘭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內生活。繪畫風格深受科學精神的影響,以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調和諧,尤其善於表現光線和室內這空間感著稱於世。

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所呈現的是荷蘭普通巿民平時勞動的場景,在歐洲美術史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就是17世紀的荷蘭繪畫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巿民藝術。這同過去主要表現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宗教神靈的繪畫比較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而這種進步則是由於十七世紀的荷蘭,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帝王貴族和宗教將向新興資產階級政權轉化的制度。當然《倒牛奶的女傭》其重要不僅如此,還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和新的藝術成就。畫家不僅真實精確地描繪出人物所在的房間的空間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極度純凈的光線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藍色和上衣的檸檬黃色用得恰到好處,強烈的光感使這幅畫的色彩顯得特別的明凈和細膩,使人感到十分平易、親切。無怪乎有人稱維米爾是描繪光的大師。

② 欣賞、評述《播種者》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播種者》(油畫)
作者:(荷蘭)凡*高,十九世紀後印象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文森特•凡•高,1953年生於荷蘭格羅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年少時的梵谷並沒有體現出任何獨特的藝術天賦,在他16歲時,他才有機會接觸藝術,而當時也只是在佔比爾美術公司當職員。不久後,在愛情上遭受挫折的梵谷,對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投入了宗教的懷抱,決心做一個基督教牧師。可是梵谷未能熟諳深奧的教義,於是只好到比利時南部礦區波里納士去傳教。但是因為他的口才不好,最終還是未能成功。

在美術公司工作期間,梵谷喜歡在業余時間參觀一些美術館,對當時弗朗索瓦•米勒的藝術頗有興趣,同時從他的作品中有所領悟。於是,在事業和愛情上屢經失敗的梵谷,終於決定自己也當個畫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當畫商的弟弟的幫助來到巴黎,並通過弟弟的關系認識了印象派畫家,並與他們密切交往,畫風深受其影響。一年半後,他遷居到終年充滿陽光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居住,他在這里拚命作畫,主要作品都產生在這一時期。由於窮困和勞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復復,最終自己結束生命,那時才37歲。十幾年的藝術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畫。他的畫風對後來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影響很大,堪稱世界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運用對比強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獷的筆觸,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獨特感受,而不是簡單地再現客觀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油畫《播種者》,從其構圖來看,雖然帶有模仿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農民畫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跡,但卻具有凡*高特有的藝術個性。這突出地表現在色彩和筆觸的運用上。全畫以鮮明的黃色為基調和燦爛的色彩表達了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充分顯示了一種強調表現畫家主觀感受和藝術個性的新的畫風,把油畫中色彩和線條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③ 欣賞、評述《收獲》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收獲》(雕塑,青銅)
作者:(蘇聯)穆希娜,蘇聯老一輩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華和大膽創新精神的傑出藝術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蘇聯展館所創作的巨大的《工人與集體農庄女庄員》的不銹鋼雕像(高24米),使她獲得了世界性的榮譽。以後多次獲獎,對蘇聯雕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雕塑《收獲》(又稱「糧食」)是她創作的裝飾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為莫斯科河橋面設計的裝飾性組雕,1939年曾經在「食品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它表現兩個青年婦女,共同扛著一捆沉甸甸的麥子,一個向右,一個向左,通過共同扛著一捆麥子的動態。將兩個人物有機地連續在一起,在統一中求變化。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看清其中一個婦女臉部顯露出的豐收喜悅之情。作者將兩個青年婦女的形象塑成結實有力的全裸和半裸的女人體,既是為了贊美青年婦女蘊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徵蘇維埃國家的豐收景象。作者雖沒有直接表現勞動,但以勞動後的豐收表現勞動給予人們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賞、評述《紡織女》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紡織女》(油畫)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凱茲,十七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畫家。擅長肖像畫和風俗畫。雖任宮廷首席畫師,繪畫題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紡織女》,宮廷生活題材,畫面分前後兩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馬德里皇家織造廠的紡織工正在勞動的情景;後景則是宮廷貴婦們正在欣賞由皇家織造廠織造出來的壁毯。兩個場景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級,而且似乎隱含著一種對比。這不能不說是體現了畫家的一種思想傾向。加上畫家著重表現的各種勞動姿態,而且有意識地通過畫面右側白衣的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勞動婦女特有的質朴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西班牙美術史家對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這一作品在思想內容上還有更深的含義。這就是畫面後景壁毯上所表現的圖像,是以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人間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它描繪巴拉斯因比不過阿萊辛,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永遠吐絲的蜘蛛。據研究者講,前景的紡織女是為陪襯這個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從這個研究成果看,這幅畫實際上是描繪了天上人間兩個紡織世界,反成為背景,作為陪襯的人間的紡織女倒成了全畫的主角。這證明委拉斯凱茲雖然以神話為題材,但他更重視現實人間,特別是重視他在宮廷中可以經常見到的他很同情的勞動婦女。

③ 欣賞、評述《弋射收獲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弋射收獲》(東漢畫像磚,四川出土。)
畫像磚畫像石,是漢代統治階級盛行厚葬的產物。它主要用於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數地上祠堂。這是一種介於繪畫和淺浮雕之間、更多的屬於繪畫性質的藝術形式。已發現的畫像磚,主要集中在四川。本圖是其中著名的代表。整個畫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弋射圖,右為蓮池,池內浮著蓮葉,蓮蓬結實飽滿,水中有魚鴨遨遊,空中有大雁飛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部為收獲圖,一人挑擔提籃,三人俯身割草,整個畫面,簡潔分明,但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將不同的空間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所表現的勞動場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 收拾與整理
收拾課堂用品及資料。
(4) 課後拓展
提醒學生課後收集優秀中外美術作品,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欣賞、評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閱讀全文

與表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