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班音樂教案流行歌曲小蘋果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並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改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准備:
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二、初步理解,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為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 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為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以上內容源自小精靈兒童網站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三、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為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為「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
「這么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為手裡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說給客人們聽。
五、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嘗蘋果。
㈡ 魔方略系列答案,課程標准教案
教材版本:自組教材教學對象:九年級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通俗歌曲因其大眾化、全民化的特點,得到許多中學生的喜愛。把流行歌曲引進課堂——這是課堂設置中的挑戰,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本節課選擇了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欣賞通俗歌曲。通過介紹通俗歌曲的特點以及我國不同時期通俗歌曲的風格,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表達見解,使學生多角度、客觀地評價和欣賞不同類別的通俗歌曲。教學內容一、音樂知識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點二、作品欣賞1.《何日君再來》2.《外婆的澎湖灣》3.《小城故事》4.《黃土高坡》5.《天堂》三、探索與討論教學目標1.了解通俗歌曲的特點,對「通俗歌曲」這種音樂形式有一定的認識和鑒別能力,並能主動參與討論。2.能夠充分感受、體驗通俗歌曲中所表現的音樂情緒 , 理解音樂內容及意境。教學重點、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多角度、客觀地評價鑒賞不同時期、不同類別的通俗歌曲。教學方法講解、演示、列舉、分析、討論及學生相關的參與活動教具:CAI課件 音樂設備 電腦 黑板等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1.老師分別用三種唱法(美聲、民族、通俗)演唱三首歌曲。①《你再不要去做情郎》(選自《費加羅的婚禮》,藝術歌曲,美聲唱法)②《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民歌,民族唱法)③《彎彎的月亮》(通俗歌曲,通俗唱法)2.老師小結導入課題老師剛才分別用三種唱法演唱了一首藝術歌曲、一首民歌、一首通俗歌曲,不同演唱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同一首歌曲也可能用不同的演唱方法來表現。對同學們而言,最為熟悉和喜歡的是用通俗唱法演唱的通俗歌曲。這節課我想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我國通俗歌曲的藝術殿堂,共同去感受它的魅力。(揭示課題)二、通俗歌曲的概念及特點1.什麼是通俗歌曲?展示:通俗歌曲亦稱流行歌曲,主要是指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各國發展起來的適合一般市民群眾愛好的,輕松活潑、易學易唱的、便於流傳的歌曲。它是與藝術歌曲、民歌相對而言的夢內容大多取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以愛情主題居多;也有描寫人生、倫理、敘說理想、生活、抒發思念之情等。2.通俗歌曲的主要特點?展示:通俗歌曲的主要特點是短小精練,旋律流暢、口語化較強、易學易唱,流傳范圍廣泛,富於時代性。各個時代的通俗歌曲具有各自的特點,歌曲常使用一個固定的節拍或固定的節奏型等,樂隊一般用電聲樂隊演奏。三、我國通俗歌曲的幾個發展時期我國通俗歌曲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起源):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港台歌曲和校園民謠);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西北風」時期);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成熟期、形式多樣化)。四、感受與體驗導語:我國通俗歌曲從起源到今天的日趨成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那麼究竟我國各個時期通俗歌曲有什麼特點呢?是不是所有的通俗歌曲都適合中學生演唱呢?通俗歌曲到底可不可以進入我們的課堂呢?這些正是我想在這節課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的問題,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幾首我國各個時期的有代表性的通俗歌曲:1.「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賞(1)欣賞《何日君再來》(2)師總結並簡介時代背景: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一方面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革命者正在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另一方面反動統治者置國家民族利益不顧,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這首歌正是這部分人生活的真實寫照。(3)當時通俗歌曲的特點:格調低下,情緒消沉,低級庸俗,在唱法上賣弄風情。2.「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通俗歌曲代表作品欣賞導語: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的通俗歌曲沉寂了三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末才開始復甦,而這時的歌曲主要是港台歌曲和校園民謠,如:《童年》、《三月里的小雨》、《龍的傳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時期的兩首歌曲。(1)欣賞由鄧麗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分析其特點:優美的旋
㈢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是家長公開日,要互動性多點的,歌曲簡單通俗一點,有游戲和唱歌一起,急求,謝
《小兔和狼》的音樂也可以啊,請男女分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