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音樂教案上學歌
網路:桃李天下,裡面很多教案課件,都是免費的。你可以去看看
2. 幼兒音樂領域年齡特點及發展目標
一、 各年齡階段幼兒音樂領域的年齡特點
(一) 幼兒音樂欣賞的年齡特點
1、小班幼兒音樂欣賞的特點:小班幼兒能初步理解他們所熟悉歌曲的歌詞內容和思想,能理解性質比較鮮明的音樂情緒等。多數小班年齡的孩子能聽音樂動起來,喜歡聽節奏鮮明、歡快的音樂,隨音樂特點做動作。但由於經驗不足,還不能隨音樂性質變化相應的動作。
2、中班幼兒音樂欣賞的特點:中班幼兒聽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細微變化。他們一般能欣賞內容較為廣泛、性質風格多樣的音樂作品,如舞曲、進行曲、搖籃曲等。對不同體裁、性質、風格樂曲的分辨能力也有很大發展;在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結構把握上,他們往往能夠通過教師組織的音樂活動,初步感受到樂曲的結構,聽出樂段、樂句之間的重復以及樂曲在情緒性質上的明顯差異;能基本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並由此產生一定的想像、聯想。
隨著幼兒思維、想像的進一步發展,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斷地發展。這種理解能力通常表現在歌曲及有標題器樂曲的理解上,幼兒已能藉助於歌詞及已有的生活經驗、音樂經驗,基本理解音樂所表達的藝術表演形象,對於較為復雜的、沒有標題的純器樂曲的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另外,他們在欣賞過程中的創造性表現能力也不斷增加。
3、大班幼兒音樂欣賞的特點: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幼兒可以把握音樂中蘊含的諸多要素,包括音樂的演奏樂器和演奏場景,音樂中的運動和張力,音樂中的情感以及音樂中的形象和情節。他們的內心世界得到了豐富和發展,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幼兒能夠准確的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並有想像的能力。
(二) 幼兒歌唱的年齡特點
1、小班幼兒歌唱的特點:小班孩子喜歡唱歌,尤其對那些富有喜劇色彩、情緒熱烈的歌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一時期的幼兒一般都會唱幾首簡單歌曲,有的甚至會即興哼唱一些自己編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己編的歌曲、曲調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合適音域一般在d′—a′的范圍,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大致能唱准旋律。
2、中班幼兒歌唱的特點: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有了一定進步,已經能夠完整的再現一些短小的歌曲,和較長歌曲中的比較完整的片段。但在歌詞的理解方面還有一定困難,會出現錯字、漏字和相似字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合適音域在c′—a′的范圍。中班年齡幼兒在唱他們所熟悉和理解的歌曲時,可以做到用速度、力度、音色的明顯變化來表現歌曲中的不同形象和情緒。
3、大班幼兒歌唱的特點:大班幼兒一般已經可以比較完整准確的再現熟悉歌曲的歌詞,唱錯字、發錯音的情況會大大減少,音域可以從c′—c②。對歌曲中由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構成的一般節奏已掌握較好,甚至也能較好的掌握帶附點的節奏和切分節奏。到了大班末期,大多數幼兒能夠比較自如的把握常見的幼兒歌曲的節奏,歌曲速度的稍快和稍慢時也不會影響他們表現節奏的准確性。
大班幼兒在音準把握能力上有了一定進步,一般都能基本唱准曲調,他們一般能夠學會呼吸時自然而迅速,不聳肩不發出很響的吸氣聲。大班幼兒對歌曲的形象內容、情感的體驗與理解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強。幼兒更加積極主動的在唱歌中用聲音變化來表達感情,還能積極爭取使自己表現更獨特和完美。一些發展好的幼兒還能夠對熟悉歌曲的節拍、節奏做出變化,甚至能夠獨立的即興哼唱出相對完整的新曲調。
(三) 幼兒韻律的年齡特點
1、小班幼兒韻律的特點:小班的大多數幼兒已經掌握了拍手、搖頭或是晃動手臂、用手指點或拍擊身體的部位、點頭或搖頭、小幅度慢速度地運動軀乾等簡單的非移動動作,但腿部力量較弱,腳掌缺乏應有的彈性、身體左右搖擺大,自控力差。
2、中班幼兒韻律的特點:中班幼兒在韻律活動中,手部動作出現頻率較高,運動路線主要以直線、曲線為主,中層次空間的動作出現頻率最多,移位式動作很少出現,多數幼兒在自由律動中會出現兩種及兩種以上動作,比較喜歡做重復動作。多數幼兒具有前奏感、節奏感,而幼兒樂段感與樂句感的發展相對滯後,幼兒很少出現與同伴合作做動作的行為,都是自己單獨做動作。
3、大班幼兒韻律的特點:大班幼兒對鮮明而有特點的節奏、音響和舞蹈律動具有濃厚的興趣,節奏性活動是幼兒階段主要的音樂活動。幼兒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在表現活動中容易添進自己的直覺和想像,她們往往會加上自己的主觀想像,喜歡誇張新奇的食物,幼兒樂於嘗試,願意表現。
大班幼兒能逐步認識到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關系和聯系,對於事件、情節的表現成為他們韻律活動中的突出特點。他們喜歡聽和講故事,聆聽和朗讀節奏鮮明、有韻律的歌謠,喜歡看情節有趣和角色色彩鮮明的動畫片、木偶劇與兒童劇,喜歡在游戲中再現和表演他們感興趣的人物表情、動作、情節和活動場面,表演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像不斷求新與創造。
(四)幼兒打擊樂的年齡特點
1、小班幼兒打擊樂的特點:小班年齡的幼兒逐步掌握了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動作來演奏的打擊樂器,最容易掌握的是鈴鼓和串鈴的演奏方法。他們在入園初期的隨樂意識和隨樂能力都很差,大多數幼兒都不能做到基本合拍地隨音樂演奏,而且還會有部分幼兒只顧玩弄樂器而忘記演奏的要求。3歲末期,不僅大多數幼兒可能做到基本合拍地隨音樂演奏,而且一般幼兒已具備了初步的隨樂意識。
2、中班班幼兒打擊樂的特點:中班年齡幼兒開展打擊樂活動時可以選擇節奏鮮明的樂曲,可以2∕4、3∕4拍樂曲為主。許多有民族風格的樂曲,如: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樂曲,節奏型都比較明顯,易於中班幼兒理解把握,同時也可以讓幼兒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由於手部動作發育的特點,可以在常見的打擊樂器如:串鈴、響板、撞鍾、三角鐵、鈴鼓、木魚、雙響筒、鑼、鼓中進行選擇。
3、大班幼兒打擊樂的特點:大班幼兒的自控能力、合作能力、願意接受挑戰、勇於探索的積極性等方面度有了很大的發展。經過小、中班系統的教育和熏陶,具有一定的音樂素質。在節奏樂活動中,他們能夠通過對音樂、樂器的直接感知以及教師合理有效的調控手段,表現出豐富的感受力和創造力。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將以前在樂器敲打的興趣上轉向為操作樂趣和效果樂趣。
二、各年齡階段幼兒音樂領域上學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幼兒音樂欣賞上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上學期音樂欣賞教學目標:
(1)對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感興趣,喜歡傾聽優美的聲音,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熟悉、喜愛的歌曲和樂曲,初步學會使用表演道具。
(2)學習感受性質鮮明單純、結構短小明晰的歌曲和有標題的器樂曲的形象、內容和情感,在感受的同時進行多種方式的創造性表達,體驗比較典型的搖籃曲、舞曲、進行曲、兒童歌曲等不同情趣。
(3)能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地傾聽或觀看自己喜歡的音樂和舞蹈表演。
2、中班幼兒上學期音樂欣賞教學目標:
(1)能在一定時間內注意力比較集中地傾聽、觀賞音樂、舞蹈作品,積極地感受音樂、舞蹈所表現的不同情緒,養成安靜傾聽、欣賞的習慣。
(2)在有對比的情況下,學習分辨音樂中差別較明顯的高低、快慢、強弱特徵和音色的變化,體驗這些變化所表達的情意。
(3)能正確區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音樂,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音樂的不同情趣。(4)在掌握前奏、間奏、尾奏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和表現樂句、樂段的開始和結束,初步了解音樂結構中的重復與變化的規律,體驗傾聽和觀賞活動的快樂。
3、大班幼兒上學期音樂欣賞教學目標:
(1)有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和情趣,能夠欣賞更多不同性質、不同風格的樂曲、歌曲和舞蹈,更加細致地感知和體驗這些音樂作品的內容和獨特風格,感受不同形式的藝術美。
(2)進一步學習使用其他各種非音樂的藝術手段,提高體驗和表達音樂情趣的能力,能用自己的喜歡的表現方式大膽表達較復雜的樂曲是如何推進情節、表達情感的。能在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恰當的用服裝、道具等多種形式表達內心的感受。
(3)就音樂形象與情節展開想像,為用音樂表演手段(如戲劇表演等)進行二度創作式的表現做准備,並在此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把握。
(二)幼兒歌唱活動上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上學期歌唱活動教學目標:
(1)喜歡參加歌唱活動,用自然地聲音歌唱,保持正確的唱歌姿態。
(2)能聽前奏整齊地開始,音域在d′—a′的范圍。
(3)初步理解和表現歌曲的形象和情感,邊唱歌邊做合乎歌曲內容的表情及簡單動作。
(4)在教師的幫助下,能為自己熟悉、多重復的簡單歌曲仿編新的歌詞。
2、中班幼兒上學期歌唱活動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知不同性質的歌曲,能夠理解歌曲的歌詞和曲調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體驗在歌唱活動中進行交流、合作的快樂。
(2)基本准確地演唱c′—a′范圍的歌曲,感受和表現不同節拍(如二拍子、三拍子)、不同內容的歌曲,初步嘗試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變化來表現歌曲的不同形象、內容和情感,且姿勢正確,吐字清楚。
(3)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學會獨立接唱並初步嘗試自然地與他人接唱和對唱,正確運用身體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往。
3、大班幼兒上學期歌唱活動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歌唱活動,樂於個人獨立歌唱和參與集體表演,享受唱歌的快樂,並能欣賞和評議同伴的表演。
(2)嘗試學唱優美、舒緩、活潑等不同性質的歌曲,能用准確的節奏和音調表現不同歌曲的情緒、情感,能夠唱八度范圍內的五聲音調和少量七聲音調的歌曲。
(3)學習使用不同咬字、吐字及氣息斷連方法表現歌曲不同意境。
(三)幼兒韻律活動上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上學期韻律活動教學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願意隨音樂做簡單律動進行自我表現,並初步體驗用目光、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交往的快樂。
(2)樂於參與音樂游戲,在教師動作的提示下,能通過韻律和模仿動作表現簡單的音樂節奏、跳簡單的集體舞蹈,體驗在音樂運動中表達、創造和交流的快樂。
(3)學習按照音樂的基本拍子自然、均勻地做上肢或下肢的簡單動作和模仿動作。
2、中班幼兒上學期韻律活動教學目標:
(1)嘗試運用有效的方法和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體驗韻律活動中合作的快樂。
(2)隨音樂的節奏嘗試按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做模仿動作、律動和簡單的舞蹈動作,動作協調,能表現出音樂的力度、速度和情感的變化。
(3)學習利用已經掌握的動作、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學習或創編新動作,初步了解一些創編韻律動作組合的規律。
3、大班幼兒上學期韻律活動教學目標:
(1)喜歡參加韻律活動,能大膽地用各種藝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2)能比較准確地按音樂節奏做各種稍微復雜的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組合,進一步豐富舞蹈動作語匯,能用已經掌握的空間知識,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能為不同的舞蹈表演選擇不同的道具和服裝,樂於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體驗交流的樂趣。
(四)幼兒打擊樂活動上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上學期打擊樂活動教學目標:
(1)樂於在集體中隨熟悉的歌曲或樂曲有節奏地進行打擊樂演奏,按要求取放、交換和收拾打擊樂器,體驗操作樂器、管理樂器的快樂。
(2)通過探索和嘗試認識幾種易於敲擊的打擊樂器,學習敲擊方法,初步養成正確使用樂器的習慣。
(3)能獨立的隨熟悉的音樂有節奏地演奏,參加兩至三種樂器的齊奏,學習看指揮開始和結束演奏。
2、中班幼兒上學期打擊樂活動教學目標:
(1)進一步養成集中注意看指揮,並對指揮的要求作出積極反應的習慣,體驗創造性參與演奏活動的快樂。養成正確使用樂器、有序收放樂器的習慣。
(2)會按簡單的固定節奏型為歌曲、樂曲、舞蹈等作即興伴奏,在集體中學會保持與音樂、與他人配合,具有初步協調的能力。
(3)學習使用木魚、鈴鼓、沙球等更多種類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為歌曲或樂曲選擇合適的音色而探索樂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3、大班幼兒上學期打擊樂活動教學目標:
(1)按簡單的節奏型進行打擊樂合奏練習和表演,具有初步的協調配合能力,集中注意看指揮,反應敏捷。
(2)學習使用更多種類的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為求得新穎的音色而探索熟悉樂器的不同演奏方法,演奏的方法正確,姿勢放鬆端正,養成樂器拿、放、管理的好習慣。
(3)嘗試自己製作打擊樂器,喜歡用自製樂器參與音樂活動,養成正確使用樂器的良好習慣。
三、各年齡階段幼兒音樂領域下學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幼兒音樂欣賞下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下學期音樂欣賞教學目標:
(1)努力聽辨音樂中差異明顯的隱去高低,力度、強弱、速度、快慢。
(2)能安靜地聽音樂,初步感受性質鮮明,結構短小清晰地歌曲和有標題的器樂曲的形象。
(3)體驗典型的歌曲,勞動音樂等不同類型音樂的特點。
(4)喜歡用自己的體態、噪音和動作參與欣賞活動,進行多種方式的創造性表達。
2、中班幼兒下學期音樂欣賞教學目標:
(1)學習劃分樂句,分辨樂句、樂段中的重復和變化。
(2)學習兩段體的曲式結構,能分辨出區別較大的兩段音樂的起始句和結束句。
(3)在感受音樂藝術美的同時,領悟其內涵,並初步學會用動作或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3、大班幼兒下學期音樂欣賞教學目標:
(1)享受藝術活動的樂趣。樂意與同伴交往,進行合作學習,有競爭意識。在藝術活動中提高藝術素養。
(2)發現和感受周圍環境中的美。喜歡欣賞不同風格特點的藝術作品,在表現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是有自己較為獨特的表現形式。
(3)能富有表情地較准確地感受性質鮮明、結構適中的進行曲、搖籃曲、舞曲等不同風格的音樂,並產生一定的聯想,能用語言、圖畫、節奏樂、動作、表情表現相應形象。能用嗓音、動作創造性地表達周圍生活中的各種聲音。
(二)幼兒歌唱活動下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下學期歌唱活動教學目標:
(1)用正確的姿勢,自然地聲音,一句一句地歌唱。
(2)在集體演唱時,會整齊地開始結束,能有控制地發出聲音。
(3)理解和表現簡單兒童歌曲的形象,內容和情感。
(4)學習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換部分歌詞,體驗創造性地參與歌唱活動的快樂。
2、中班幼兒下學期歌唱活動教學目標:
(1)會聽前奏、間奏歌唱,能整齊地開始和結束。
(2)學習在樂句結束時進行換氣,不中斷樂句隨意換氣。
(3)進一步根據歌曲的不同內容、情感,運用速度、力度和音色變化。
3、大班幼兒下學期歌唱活動教學目標:
(1)在集體歌唱活動中建立默契感,體驗配合默契的快樂。
(2)能有表情的完整的表現歌曲內容,初步學習各種演唱形式和不同風格的歌曲,積極為歌曲和樂曲創編歌詞和動作。發展幼兒運用嗓音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
(3)用正確的姿勢、自然好聽的聲音唱歌,初步學會領唱、齊唱、輪唱,能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去正確地表現歌曲的情感和風格。大膽、獨立地在集體面前唱歌、表演,並能這熟悉工整的歌曲續編歌詞。
(三)幼兒韻律活動下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下學期韻律活動教學目標:
(1)喜歡參與韻律活動,能隨音樂做簡單律動。
(2)基本能感受音樂節奏、旋律的顯著變化隨之變換動作,能用上肢、下肢等簡單的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的情感和內容。
(3)學慣用動作、表情、姿態與人溝通。
(4)能自己想出簡單的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體驗韻律活動中表達、創造和交流的快樂。
2、中班幼兒下學期韻律活動教學目標:
(1)能傾聽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變化,節拍准確地進行原地身體動作。
(2)進一步引導發現律動中的動作組合規律,嘗試進行合作創編。
(3)初步引導進行即興表演,表達情感。
3、大班幼兒下學期韻律活動教學目標:
(1)樂於參加舞蹈創編活動,能按音樂的內容、風格和節奏特點做各種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組合動作,熟悉一些民族民間舞蹈。
(2)樂於使用各種工具、根據一定的主題,能根據樂曲的內容、性質、創編不同的動作,創造性地表現角色的音樂形象。
(3)樂意與同伴一起進行娛樂、表演、創作等藝術表現活動,有一定的表現技能,並樂於交流藝術表現活動的評價。
(四)幼兒打擊樂活動下學期教學目標
1、小班幼兒下學期打擊樂活動教學目標:
(1)學習遵守演奏打擊樂的基本規則。
(2)能獨立的隨熟悉的音樂有節奏地演奏,參加兩至三種樂器的齊奏,學習看指揮開始和結束演奏。
(3)大膽的用樂器演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能嘗試床走性的變化演奏方案,體驗節奏活動的樂趣。
2、中班幼兒下學期打擊樂活動教學目標:
(1)能根據圖譜的提示准確地打擊出節奏,並學習看圖譜演奏打擊樂器。
(2)進一步練習使用已掌握的樂器進行演奏。
(3)能自主選擇樂器,為一段體結構的音樂進行即興伴奏。
3、大班幼兒下學期打擊樂活動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節奏活動,繼續學習三角鐵、雙音響筒、鈸等更多種類的打擊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用打擊樂器即興創作教師命題的音響,逐步培養按照命題進行創編的能力。
(2)學習使用為求得新穎的音色而探索熟悉樂器的不同演奏方法。
(3)學會齊奏、合奏即興伴奏,能按指揮的手勢開始、結束和變換演奏,並在音色、音量和表情上與集體相一致,有較好的音響效果
(4)能自覺遵守演奏活動中的常規,養成愛護樂器的習慣。
3. 小班奧爾夫打擊樂一起來教案
活動名稱:蟲蟲歷險記
經驗准備:幼兒已經很熟悉故事中的小動回物。 物質准備:答CD、故事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進行故事引導
冬天的天好冷啊,寶寶著涼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邊陪伴著他,寶寶想,要是這些玩具能動起來,來陪他一起玩該多好啊,想著想著寶寶睡著了,夢見一個小仙女手拿魔棒輕輕一點,哇!動物們真的動起來了。
2、聽辨音樂,感受樂曲中的音樂形象
分段放音樂(師分別一段一段放音樂,讓生感覺聽到的音樂形象是什麼動物。若幼兒聽辨有困難,師還可變化語氣,代表小動物說話,提升幼兒識別能力。由此,幼兒會知道,緩慢笨重的音樂代表的是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樂情境中是指狗熊,歡快輕巧的音樂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動物,以此種方法類推出其他五種動物形象) 你聽音樂中是哪種小動物呢?
這種動物怎樣走路?請你來學學它們的走路。 3、情景帶入
小動物好想和小朋友們做游戲,那樣一定會很開心。
給幼兒分發頭飾,請他們模仿動物走路。聽音樂,根據音樂律動。 4、活動延伸
根據聽到不同的音樂,想像出其他的動物進行模仿。
4. 幼兒園怎樣培養小班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學科,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能給人以美感,並能激發人去積極地創造美和表現美,而美感必須在感受中獲得,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控制力較差,對生活缺乏經驗,對音樂的理解更是沒有經驗,因此從一般情況看,讓幼兒長時間、積極主動去聽一首樂曲是非常困難的。幼兒的音樂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是幼兒教育總目標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教育總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呢?下面是我近幾年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從節奏入手對幼兒進行教育
小班幼兒剛入園,生活和音樂經驗極少。在教學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首先,我讓幼兒去尋找生活中各種聲音,長的,短的,粗的,細的,讓幼兒來模訪,使他們明白節奏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節奏是千變萬化的。接著,我還將歌曲、舞蹈的節奏用圖表表示出來,同時教會他們學習看圖表,讓幼兒敲擊身體的各部位,或者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示相同的節奏,例如,在做律動《拍手點頭》時,我讓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我們除了用手和頭來做這個律動外,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或者什麼模仿動作來代替先前的動作呢?並讓每個孩子都來試一下,要求和別人做的不同,結果有的孩子拍頭,有的拍臉,有的梳頭、穿衣,還有的孩子拍屁股等。有一幼兒提議用小碗和小勺來敲打,結果,效果也挺好。孩子們通過各種嘗試,玩的可開心了,下課的時候,孩子們還嚷著「再來!再來!」
到了中、大班,我的要求逐漸提高,在進行整體教學法教打擊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幼兒看指揮分兩組、三組、五組來演奏,並配上樂器演奏,幼兒由於有了基礎,所以很快的就能掌握一首新曲子的節奏了。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和知識,創設有利的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音樂氛圍,早晨幼兒一入園就能聽到優美、輕松的曲子,在這種情況下,和幼兒的交談也會變得非常的柔和富有情調。當幼兒進行自由活動時,我會播放一些歡快動聽的曲子讓小朋友欣賞,並和小朋友一起游戲舞蹈,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從不會聽音樂、不愛聽音樂直到喜歡聽音樂,為音樂教學創造了前提條件。在幼兒園,我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的同時,還和家長配合,請家長在家中為孩子創造欣賞音樂的環境和氛圍。因為幼兒感知音樂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聽—逐漸熟悉—產生興趣—感知音樂的語言、要素—學會分析、理解—促進更深入的感受—形成對音樂終身熱愛的過程。因此,為了加深印象和體驗,好的音樂作品需要反復地聆聽,目的就是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夠經常聽到音樂的環境,使幼兒熟悉音樂作品,並通過熟悉逐漸產生熱愛,從而提高幼兒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三、在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去積極的表現
採用聽覺、視覺同步開放的參與形式,讓幼兒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使音樂教學活動化、游戲化。在音樂課的教學中,我在選材時首先考慮的是幼兒的水平,盡量選一些能夠使幼兒接納,又適合表現的題材,並根據不同風格的題材進行相應的教學處理。例如,教幼兒欣賞舒曼的《夢幻曲》,由於該樂曲旋律舒緩,優美平靜,不適合表演,我於是用配樂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選擇了一首動聽美好的故事插進去,讓幼兒一邊聽音樂,一邊聽故事。由於故事的內容和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很貼近,使幼兒很容易感受到了音樂所要表現的內涵,引起了幼兒共鳴,收到了較好效果。又如,我在教幼兒聽樂曲《水族館》時,該樂曲是很明顯的二段體曲子,第一段,柔美、飄逸,第二段節奏明顯較快。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理解這個曲子,我畫了一張圖,邊指圖邊講故事,一邊還合著音樂的順序,同時還採用游戲的形式進行表演,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水草,一組扮小魚。第一段設計成水草跳舞,讓幼兒自由表演,第二段設計成小魚與水草玩捉迷藏的游戲。當我剛放第三遍音樂的時候,孩子們已經不需要老師提示,就能區別不同的兩段音樂,這節課我運用看、聽、說、動等形式進行教學,幼兒的興趣很濃。課間的時候,他們還一邊哼著曲子一邊玩游戲呢!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創作慾望,我還根據幼兒已有的水平,為他們設計了整套音樂活動,供幼兒在戶外或課間時欣賞。在這些活動中,我注意樂曲不同風格的搭配,讓幼兒的感受和表現在這些活動中得以延伸,從而使幼兒的音樂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四、在生活中尋找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事例
我還從幼兒周圍生活現象入手,貼近幼兒生活找音樂,使音樂看得見,摸得著,更具有親切感、共鳴感,更易於接受。如在教切分節奏×××時,學生總是把握不好。我無意中發現娃哈哈的電視廣告詞正是這個節奏,而且這廣告詞幼兒耳熟能詳,於是在課堂上讓幼兒念:甜甜的|酸酸的|……然後再移植到×××上來,幼兒一學就會。此後這種節奏再也不會念錯了。
五、注重培養幼兒將音樂與其他學科相貫通的能力
將音樂教學與各種學科相互滲透,相互運用,充分調動幼兒的聽、想、說、動,進行綜合教學。例如:在幼兒欣賞《化蝶》的曲子時,我讓幼兒先來聽音樂,並為這首優美的曲子配了一則美麗動人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容,啟發幼兒用簡短的語言說說他們的感受,並說出為什麼是這種感覺。然後,引導幼兒通過想像來表演這則曲子,並提示幼兒優美纏綿的部分應該怎樣表現,激烈、高昂的部分又應該怎樣表現。重點讓幼兒在表演中突出花和蝴蝶相親相愛的感情,在活動的最後,我鼓勵小朋友用自己喜愛的色彩、線條、圖形、符號等表達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畫好後再向小朋友們講述一下畫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么畫?孩子們很感興趣,這節課除了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孩子們在語言、動作、美術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 小班音樂打靶歸來打擊樂教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與技能目標:
1、認識歌曲的調號、拍子以及對詞、曲作者的了解。 2、了解歌曲的內容及風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夠在老師的引導和指揮下完整的跟伴奏唱。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演唱軍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唱出軍歌的特點,使歌曲唱的鏗鏘有力,意氣風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熟練的背唱《打靶歸來》這首歌曲。 教學難點:在老師的引導和指揮下能夠完整的跟伴奏演唱。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U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材分析】 《打靶歸來》這首歌曲,著名的歌曲是音樂家「王永泉」於1960年在部隊期間創作的。歌曲旋律的清新優美,不言而喻。創作手法也新穎別致、獨具匠心。歌中根據「旋律的音名」所加的襯詞和末尾的 「口令」 ,更充分的展現了革命戰士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戰斗風貌 和樂觀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打靶歸來》和《共青團員之歌》,請同學回答剛播放的這兩首曲子的共同點。——都是進行曲。 播放幻燈片本節課的歌名《打靶歸來》。 二、認識歌曲曲譜的基本知識
1、認識歌曲的調號、拍子以及對詞、曲作者和歌曲內容、風格的了解。 2、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指揮下有感情的跟伴奏唱歌。 三、分聲部唱歌 1、分聲部唱歌,在齊唱。 2、全班合唱。
四、表現歌曲的風格和力度。
唱出軍歌的特點,使歌曲唱的鏗鏘有力,意氣風發。 【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還有很多的紅色歌曲沒有學過,希望大家都要愛唱紅歌,因為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穿著漂亮的衣服,吃著豐盛的飯菜,是我們黨用熱血換來的,今天的安逸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時刻銘記那戰斗的歲月,我們要做好祖國的接班人多為祖國做貢獻。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
6. 幼兒園適合打擊樂的音樂活動有哪些
1、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一般是指在音樂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規則和音樂要求進行各種內動作的游戲。
2、律容動:
幼兒律動一般是指在音樂或節奏樂器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做有規律的動律性動作,幼兒律動可以是單一動作的重復,也可以是相關的幾個動作連接組合成律動組合。
3、舞蹈:
舞蹈是經過人們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並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4、打擊樂:
節奏樂又稱打擊樂,幼兒節奏樂的樂曲一般節奏性較強,由老師用琴來彈旋律,幼兒用打擊樂器敲擊節奏。
(6)小班音樂打擊樂教案擴展閱讀:
打擊樂器介紹
打擊樂器通常分為三種:金屬樂器、木製樂器、散響樂器。
金屬樂器,如撞鍾、三角鐵等,屬於高音樂器,聲音高亢、明亮。
木製樂器,如雙響筒、蛙鳴板、木魚、響板、打棍、單響筒等,屬於中音樂器,聲音清脆。
散響樂器,如鈴鼓、串鈴、手鈴、響鈴等,特點是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奏長音。
打擊樂器沒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於是聽覺藝術,其配器原則以好聽為前提,節奏歡快的適合使用串鈴敲擊,抒情的樂曲則適合使用撞鍾和三角鐵。
7. 求一首適合小班的打擊樂的音樂
Cup Song-Anna Kendrick
網路音樂的連接內:容http://music..com/song/27851998?fm=altg3
8. 適合幼兒園小班打擊樂的音樂有哪些推薦幾首吧!
這個啊,蝸牛與黃鸝鳥啊,還有幾首,不過我忘了
9.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公開課,打擊樂和歌唱活動哪個更好上
各有特色,如果是師生熟悉,有默契,建議唱歌,如果是想彰顯教師教育成果,追求新與場面熱鬧,可以選擇打擊樂,比較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