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美術欣賞活動秋天的銀杏葉
陽光灑在銀杏樹抄的葉子上,秋天的銀杏樹一身金黃,金光閃閃。銀杏葉舒展著扇形的裙擺微笑地體味迷人的秋色。不遠處,一顆槐樹原本綠色的、嫩嫩的樹葉,一半枯黃。些許秋風吹過,片片干黃的葉子,似毫無力氣的羽毛,落到了地上。干癟的葉子躺在樹下的泥土裡,暗自傷心。樹上的槐樹葉子們見狀,也各自感嘆。秋天,是它們失去姿彩,回歸自然的時節。失落、沮喪,葉子們毫無笑容的臉,讓槐樹顯得無精打采。
陽光的滋潤,讓銀杏樹的葉子們更加活力四射。它們盡力地獲取更多的陽光,黃得越發燦爛。走過銀杏樹下的人,紛紛贊嘆醉人的黃色,無不被葉子迸發的活力感染。即便是幾片飄零的葉子落地,人們也稱贊:「好美麗呀!撒在地上,像金黃色的地毯。
秋天,是銀杏樹最美的季節。葉子起初是綠中帶黃,接著變成了黃綠色,到了深秋,滿樹都變成了金黃色。黃燦燦的葉子在陽光的映照下,發出了耀眼的光芒。一陣風吹過,那光芒就在樹葉間跳躍,彷彿小精靈在歡快地玩耍。
B. 銀杏葉玫瑰花突然走紅,銀杏葉還能做出哪些好看的藝術品
秋風一至,滿樹金黃,這是在秋天才能欣賞的美景。提起秋天,大家覺得它是收獲的季節。無論是枝頭的碩果累累,還是田間地黃金遍野。可以說秋天是最幸福的時節,小時候到了秋天,家裡面總是有許多許多的好吃的。這是別的季節嘗不到的滋味。那麼滿樹的落葉,一地的金黃,也是別的季節所看不到的美景。當然,銀杏葉還可以做出其他好看的藝術品。比如銀杏樹花銀杏樹藝書書簽,也可以用銀杏樹和孩子做一些創新畫。總而言之,這個小小的葉子在我們的手中可以變成我們想要的藝術品。這也許就是秋天贈予我們最好的禮物。趁現在的秋天還在,動起手來,做一做你心中最好看的銀杏葉藝術品吧。
C. 《我印象深刻的一節美術課》六年級作文
靜靜地漫步在湖邊,這正是風和日麗的傍晚,我悠閑地欣賞著這如詩如畫的美景。
這正值四月天氣,溫暖的陽光親昵地撫摸著人們的臉,天空湛藍湛藍的,如同藍寶石一般,潔白如雪的雲朵輕盈地飄動。岸邊的小草盡情享受春姑娘的恩惠,綠油油的小腦袋在風中搖曳。冰清玉潔的玉蘭含苞欲放,欲開還羞,淡雅寧靜;金燦燦的迎春花開了,在歡迎春天的到來;桃花盛開,粉嘟嘟的,像小姑娘的紅唇,微風一吹,就有花瓣落下,這大概是桃花流下的粉淚吧!我抬眼望去,柳樹爆青了,婆娑起舞,就像少女在展示自己秀麗的身姿。偶爾,幾只燕子自由翱翔,從天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
春意盎然,一派生氣勃勃,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寶貴。心裡油然而生一種莫名的感動,一種對生命的渴望!我感動地熱淚盈眶,這美麗的景色不正如我們絢麗多姿的人生一樣嗎?生命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夕陽鍾愛地給湖面鍍上了金邊,熠熠生輝的湖面跳躍著,隨著我的心在盪漾…
生命給了我們多少的感動,多少的活力。沒有人不想擁有生命,沒有人不想讓生命延長,人活著是多好的事情,我們要好好度過一生,以報答這個世界。
感動
心中有個玻璃杯,裡面存放著大的、小的;紅的、綠的東西。那便是我酸甜苦辣的記錄晶元,從中隨意取出一小片,插入我記憶的波流中------
幼兒時的我,十分貪玩。學校附近有一條小河,那水特別得清,特別得綠。一到了夏天,河裡的魚啊,蝦啊就特別多。尤其是那大龍蝦,或微微地浮在水面上,或隱隱地藏在水草中。那大龍蝦還非常容易上鉤,一上就是兩只,三隻。看著小夥伴們一臉的神氣和喜悅,我也心癢癢了,加入到了這釣蝦的隊伍。由於我太小,一不小心踩了一個空,掉在了河裡。我在水裡撲騰著,叫喊著------正巧一位老師路過,他連忙跑下河灘,顧不得脫衣,就沖進了水中,把我拖上了岸。不知是由於落水受了驚,還是年幼無知,我望著渾身濕透的老師,我竟然沒有感動------
小學時的我,還是那麼地貪玩。白天的不知疲倦,晚上就睡得很沉很沉,早上常常起不來。為了不遲到,我也因此常常在匆忙中忘了帶飯盒。一到中午,我的肚子自然就唱起了令人難受的「空城計」,而同學們那津津有味的模樣更使我幾乎饞涎欲滴。每到此時,班主任老師總會拿出她盒中的一半飯,讓我共同分享。奇怪的是,老師總是吃得很少很少,但她總是說自己吃飽了。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望著老師那母親般的微笑,我仍然沒有感動------
中學時的我,面臨著課程的增加,學習負擔的加重,沒辦法只好跟貪玩「拜拜」了。我每天都埋頭於書海之中,沉浸於題海之內。老師們也抓的很緊,往往一個前腿進,一個後腿出。我生性好強,為了使自己的成績不過於十分難堪,我可真算是學而不厭了,問而不倦了。一有空,我就請教老師。有時甚至連老師吃飯時也要逮。老師往往馬上放下飯碗,一邊檫著額頭的汗水,一邊耐心地給我解答。或許是學習壓力過大,或許是忙於擠時間,面對老師略帶倦色的臉,我依然沒有感動------
即將參加中考的我,為了擠上重高那座獨木橋,學習是更加努力了,簡直是廢寢忘食。有一次,我竟在英語課上睡著了。令人意外的是老師居然正在我身邊,更令人驚奇的是她沒有叫醒我。下課後,她只是輕輕地說了一聲:「上課睡覺會著涼的,知道嗎?」望著微風中拂起的那幾縷劉海,我的眼中------
記憶轉輪停止轉動,我的思緒被拉回現實,臉上有一絲涼涼的咸鹹的澀澀的感覺,這是感動?!這就是感動!
翻書的時候,一片銀杏葉悄然滑落。
我彎腰,拾起,驚覺這是初中畢業時同桌送給我的,背面上寫著「珍重,朋友!」不記得當時是否有種想哭的沖動,只 是現在,枯黃的葉片上早已是滴滴淚痕。想起,這世上還有一種心情叫感動。
很長一段時間,我似乎已經忘了感動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還是我的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充斥得沒有了空間?
曾有朋友寫給我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會擦肩而過,不是因為無緣,而是我們的生活中少了兩個字——感動。」的確,我們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們不再用心收藏起身邊的一絲一毫感動,只有當我們錯過它,再回首時,才發現原來我們真的失去了很多。
總有人抱怨這世上可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少。可是,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感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讀書累了,父母為我們削個蘋果,是感動;口渴了,朋友幫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動;沮喪時,得到一句寬慰的話,是感動;高興時,有朋友與你一起分享快樂,是感動;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樹葉,也是感動……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動著!或許,有時正是由於它們的平凡才讓我們視而不見。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會感動,是因為他生活在愛之中。」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讓庸碌蒙住我們的眼睛而無法感受感動的滋味呢?
感動是什麼?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但,無論是誰,都無法對一個毫無感情的人說出感動究竟是什麼。因為感動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
感動,如沁人心脾的甘泉。暢飲甘泉,我們的內心變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動,如熏人慾醉的海風。感受海風,我們的內心變得純凈而又寬敞。
感動,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領略白雪,我們的內心變得安靜而又平和。
當這個世上已無感動的足跡的時候,那它也就隨之成了一個冰封的天地。冷酷,亦無情。
朋友,請把心從泥淖中拔出來吧!請騰出一點小小的空間來承載這足以讓我們回味一生的感動吧!
幸福的感動
有一種感覺叫做幸福,有一種幸福叫做感動。而我,正是會享受這種幸福的一個幸運女孩。
那年冬天,雪下得紛紛揚揚。除夕前那晚,我趴在窗邊看雪。燈光中滿是飛舞的雪片,彷彿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接連不斷的鞭炮聲,洋溢著春節來臨時溫暖的氣氛。一切彷彿都映在橘紅色燈光的背景里,包括父母發絲里所夾的依稀可見的幾絲銀發,在這幅冬夜畫中閃閃發亮。
我不會忘記,父母是如何把我養育成人的。他們用淳樸與善良澆灌著我,讓聰明和熱情滲透了我,使我這朵小小的花兒快樂茁壯地成長。記不清有多少次,我摔倒過,父母用鼓勵的眼神與親切的笑容,讓我振作,重新站起來;忘不了有多少夜,我在燈下溫習功課,父母也在燈下獃獃地坐著,默默地陪伴我大半夜------記不得有多少件充滿父母親愛意的小事,忘不掉有多少父母親太陽般的關懷------
驀然,感覺燈光中盛滿了愛,在雪花的飛舞中,我的臉上不知不覺濕潤了。望著這安詳的夜景,我忽然有一種感動,覺得自己應為它做點什麼,第二天我要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
第二天天剛亮,我就悄悄起床了。一整夜鵝毛般的大雪,把大地裝成了一片亮麗,連窗口射進的太陽光也是那樣的耀眼。我急忙推開房門,一推開門,我呆住了。一個雪娃娃立在我家門前,俏皮的神情,頭上扣著一頂大紅帽,揮舞著「大手」,咧著嘴兒在甜甜地笑。撲哧一聲,我也忍不住笑了。「新年快樂!」從雪娃娃後面走出兩個人,原來是爸爸媽媽,他們溫柔地望著我。我的鼻子突然間酸酸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我本想給父母親一個——
沒想到他們卻------面對父母親的笑容,我無言以對。就在那片雪地上,我拉著爸爸媽媽,深情地望了很久、很久------
記得有位詩人這樣說:「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是呀,讓我怎樣感謝你們,爸爸媽媽。你們賦予了我生命,你們賦予了我力量,你們賦予了我幸福,而我卻無以回報。有一種感覺叫做幸福,有一種幸福叫做感動。謝謝你們,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給了我幸福,謝謝你們讓我學會了感動。我明白你們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們的滿心希望,我將盡我的力量給大家幸福,讓大家學會感動!
感動是什麼?一個善意的微笑?一次愛心的援助?抑或是一場義無反顧的犧牲?
感動的概念太廣太廣:小到一個關切的眼神,大到一次生命的犧牲。有時候,一縷清晨的陽光,一聲婉轉的鳥鳴,甚至是一隻忙碌的螞蟻都能使人感動。
感動來源於人的心底,那微微盪起的波瀾、掀起的漣漪,都會使人怦然心動。其實,我是一個很容易感動的女孩。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不經意的撫摸都會使我感動不已。在經過了一夜的掙扎後,清晨的一縷陽光往往會伴著我的眼淚流下。久違了的朋友相見,一杯淡淡的清茶,往往使我內心感慨萬千:那淡淡的清香不正像是朋友給予我的微笑與關懷嗎----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感動是無所不能的,她能將冰封的心融化,將破碎的心痊癒。記得我曾看過一部科幻書籍,講的是一個女孩子從小就有特殊能力,可她從來沒有用過,因為她使用的代價是付出生命。直到有一次,女孩為了救哥哥使用了特殊功能,喚醒了被封閉起的靈魂的哥哥。她的特異功能就是——在人的靈魂封閉處找到一個小缺口,侵入這個人的內心,激發起她所有美好的回憶,使內心的小碎片開始融化,從而喚醒封閉的靈魂。的確,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我堅信那顆拯救靈魂的心是真摯的。
感動無處不在,感動力量無窮,感動催人奮進!你懷著一刻感恩的心,會發現生活處處令人感動,人間是如此美好!
翻書的時候,一片銀杏葉悄然滑落。
我彎腰,拾起,驚覺這是初中畢業時同桌送給我的,背面上寫著「珍重,朋友!」不記得當時是否有種想哭的沖動,只是現在,枯黃的葉片上早已是滴滴淚痕。想起,這世上還有一種心情叫感動。
很長一段時間,我似乎已經忘了感動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還是我的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充斥得沒有了空間?
曾有朋友寫給我這樣一句話:「我們之所以會擦肩而過,不是因為無緣,而是我們的生活中少了兩個字——感動。」的確,我們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們不再用心收藏起身邊的一絲一毫感動,只有當我們錯過它,再回首時,才發現原來我們真的失去了很多。
總有人抱怨這世上可感動的事情越來越少。可是,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感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讀書累了,父母為我們削個蘋果,是感動;口渴了,朋友幫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動;沮喪時,得到一句寬慰的話,是感動;高興時,有朋友與你一起分享快樂,是感動;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樹葉,也是感動……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動著!或許,有時正是由於它們的平凡才讓我們視而不見。有這樣一句話:「人之所以會感動,是因為他生活在愛之中。」紅塵有愛,人間有情,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讓庸碌蒙住我們的眼睛而無法感受感動的滋味呢?
感動是什麼?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但,無論是誰,都無法對一個毫無感情的人說出感動究竟是什麼。因為感動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
那目光令我感動
夕陽西下,西風漸緊。
葉落了,秋乘著疲憊的落葉來了。秋來了,人也隨著秋愁了,隨著秋瘦了。思念把枝頭的樹葉紛紛抖落。把思念掛滿樹枝,思念那落葉紛飛的秋天,思念那落葉下等待子女歸來團圓的目光。
葉依舊在落著,遠遠望去猶如一群疲憊的蝴蝶。落葉下有一個孤獨的身影,那是母親,一個向著遠方眺望等待回家的子女的母親。她目光直視著遠方的道路,那目光是那樣的堅毅。堅信自己目視的前方一定有自己子女的身影。一顆堅定的心,一雙渴望的眼,那目光太令我感動。
我嘆息,時代的發展淡去了人間的親情;我嘆息,一顆盼望的心,一雙期待的目光沒有看到期待的身影。我開始感嘆,感嘆我們有了越來越便捷的手機,卻沒有越來越多的問候;感嘆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快的交通工具,卻很少回家看望一下落葉之下母親孤獨的身影以及那令人感動的目光;感嘆我們能把衛星送到月亮上去,卻不把我們的心送到家裡去。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而人與家的距離卻越來越大。
回家,給落葉下等待子女歸來的母親一個欣喜;回家給一雙期盼的目光一絲希望;回家給孤單的心靈一份安慰。家猶如一棵樹,而遠離他鄉的遊子只是一片落葉,樹起點只有一個,而終點也只有一個,回家把你掛滿枝頭因成長而綠的家吧。母親那張望的目光是多麼的感人,她多麼希望有自己子女的問候,多麼希望子女們像她牽他們小時侯一樣,來牽著她那歷盡世間滄桑的手,來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路。
想起炊煙因遊子的歸來而晃動,對於遠在他鄉的遊子是否看到,是否使他們記得回家的路。不要讓那感人的目光,望斷遊子們的不歸路。歲月無法伸出一隻手替你抓住過往的雲煙,珍惜現在的時光,回去看一看那落葉下令人感動的目光吧!
葉,依然在落著,遠遠望去猶如一陣疲倦的蝴蝶,靜靜地收攏起她們一生的美麗。只為那一句誓言,一次問候或僅僅是那令人感動的目光。
叮零零……」,隨著一陣陣清脆的鈴聲響起,老師宣布我們下課了。並叮囑我們說:「暴風雪馬上就要來臨了,你們要趕快回家,不能在路邊逗留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和同學們聽完後馬上收拾好書包,跑出了教室。
來到路邊,我看見天空中烏雲滾滾,路上人來人往,都急著往家裡趕,我也加快了腳步。當我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突然,一位騎自行車的叔叔把一個小女孩撞倒在地,他看見沒人注意就趕快騎車溜走了。我看見那個小姑娘的腳擦破了皮,並且有血跡滲出來了,小姑娘一下子被嚇得哭了起來。路上的行人也沒有去理會她。我覺得她好可憐就連忙走過去,用媽媽給我裝在書包里的手巾紙幫她擦血跡,她一邊哭一邊叫:「疼!疼!好疼……!」我說:「你忍著點兒,擦乾凈了我就送你回家,你住在哪裡呀?」「在世紀廣場」她哽咽著說,「真巧呀!我也住在那裡。」我擦好了就扶著她一瘸一拐地回家去。
終於走到了她家門口,她告訴我到了,我幫忙敲了敲門,小姑娘的媽媽把我們迎了進去問清了原委,並連忙向我道謝,還拿出糖果和餅干給我吃,我很不好意思就趕快回家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雖然天空一片灰暗,但是我還是感到心情格外的愉快。因為我今天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同時明白了幫助他人,才能快樂自己!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獻出一點愛心,千萬不能像那位叔叔那樣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
D. 大班美術怎麼上
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在這個時期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
你可以試著引導他們,讓他們畫些有興趣和喜歡的事物,以自主動手為主,鍛煉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有意識的認識他們即將踏入小學課堂!建議可以讓他們畫彩色鉛筆畫,易修改!!然後將小朋友的作品展示出來!!應該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課堂教學之一:這一堂繪畫的題材是「拎包」,根據歷來傳統的繪畫教學模式,先出示範畫,老師引導幼兒觀察;接著老師示範講解畫法;然後由幼兒分別自己繪畫,畫前老師叮囑幼兒不要和老師畫得一樣,但結果,在幼兒的繪畫作品中很少發現自己創造性的成分,絕大多數都模仿老師的范畫,只有極個別的畫面稍有變化。根據當時統計,這堂課幼兒繪畫的表現形式合計不到3種,可以說是千篇一律。
課堂教學之二:我在繪畫課中指導幼兒「設計花布」,教學時未出現整體的范畫,教師只對主體部分的難點稍作指點,接下去就要求幼兒用各種線條或圖形如圓形、三角形等來設計、繪畫。結果這堂課幼兒的繪畫作品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全班45位幼兒,出現了100多種各不相同的表現形式,創造性成分明顯增加。
課堂教學之三:一次春遊之後,我布置幼兒畫命題畫「春天」。先啟發幼兒談談各人在春遊中的所見所聞和春遊後的感受,接著就要求幼兒能用豐富
色彩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春景畫出來。結果有的畫了花和草,有的畫了樹和小鳥,有的畫了小朋友在放風箏,有的畫了田野景色,有的畫了小朋友們手拉手春遊的場面。
每幅畫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沒有一幅畫的內容雷同,比起「課堂教學之二」來,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此外,我還曾採用不同的手工材料(如紙片、布片、樹葉等)教孩子製作樹葉粘貼畫,教師只示範用楓葉製作金魚,用銀杏葉製作蝴蝶等簡單的方法,接著就讓幼兒自由創作,結果孩子製作了各種人物、動物、交通工具,樣式達到156種之多。
又如一次教孩子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手工材料來畫螃蟹,我先分析螃蟹的形態結構特徵,然後讓大家製作繪畫,結果有的用水彩筆畫,有的用手指畫,有的用蠟筆畫,有的用火柴盒做身體,手工紙撕腿來表現,他們常常隨手拈來,即興發揮,繪畫了形態各異的螃蟹。通過以上美術課教學的比較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在不同教學的情景下,幼兒作品的創造性成分是大不相同的。下面就分別加以討論:
一、關於教師的示範畫的畫法指導。《幼兒園教育綱要》規定,幼兒以臨摹為主,要求幼兒通過范畫欣賞和模仿能力畫出「有點像」的圖畫來。在這里,范畫欣賞和教師畫法指導當然是必要的教學過程,這對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繪畫技巧肯定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從創造教育的角度來看,范畫欣賞和畫法指導又會束縛幼兒的想像能力,降低創造性成分,不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那麼應該怎樣來處理這個矛盾呢?辦法可能只有兩個。第一就是讓幼兒按統一的要求去完成作業,同時又要鼓勵他們去添加其它內容,這樣即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欣賞能力和繪畫技巧,同時又能培養幼兒的創造性。第二可以在時間上加以分工,大部分時間按臨摹畫教學的要求去做,但是可以留出一些時間來讓幼兒去自由創作。當然這個問題與幼兒的年齡有關,中班應該更多的用來臨摹,到了大班自由創作的成分和時間可以多增加一點。
二、關於繪畫題材的限制。從課堂教學一、二、三的比較中可以發現,課堂一臨摹教學題材限制最嚴,所以幼兒作品的創造性成分最少;課堂二採取用命題繪畫,對繪畫題材作了半限制,所以創造性成分就增加了不少;課堂三則採用自由畫的辦法,對題材不作限制,所以創造性成分就大大增加。
這就說明,為了提高創造教育的質量,不光是美術課教學,在其它各科教學中應該適當增加這種自由度。
三、關於繪畫(手工)工具和材料。在另外兩堂課中,由於採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結果使幼兒的創造性大大提高,這可能跟這些工具和材料的新奇有關系。大家知道,幼兒的好奇心特強,當然這種好奇心只能對新鮮、奇怪的事物才會表現出來。平時孩子們用彩色筆畫,現在突然用蠟筆、用手指蘸顏料當畫筆,用布片、樹葉當材料,自然會使幼兒感到好奇,而真是好奇心激發了幼兒的創造慾望,所以反映在他們的繪畫手工作品中,創造性成分也就增加了。
E. 紅光能使銀杏葉變紅嗎
紅光不能使銀杏葉變紅。(銀杏葉為綠色)
紅光照在銀杏葉上眼鏡看見的是黑色。
銀杏葉之所以為綠色是因為葉片中含有葉綠素。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葉綠素吸收大部分的紅光和紫光但反射綠光,所以葉綠素呈現綠色。紅光照射時,紅光被吸收,沒有色光反射,所以看到的是黑色。
三原色
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之為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顏色,而其他顏色卻不能還原出本來的色彩。我們通常說的三原色,即紅、綠、藍。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顏色,同時相加為白色。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減色法示意圖中,左圖是色光的三原色:紅(red)、綠(green)、藍(blue);右圖是色料(顏料)的三原色:黃(yellow)、品紅(magenta)、青(cyan)。
色光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三色,各自對應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光的三原色和物體的三原色是不同的。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現各種光色。根據托馬斯·楊和赫爾姆豪茲的研究結果.這三種原色確定為紅、綠、藍(相當於顏料中的大紅、中綠、群青的色彩感覺)。彩色電視屏幕就是由這紅、綠、藍三種發光的顏色小點組成的。由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顏料和其他不發光物體的三原色是品紅(相當於玫瑰紅、桃紅)、品青(相當於較深的天藍、湖藍)、淺黃(相當於檸檬黃)。由英國化學家富勃斯特(1781—1868)研究選定的這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多種多樣的顏色,不過不能調配出黑色,只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的三原色外還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顏色。[1]
在美術上又把紅、黃、藍定義為色彩三原色,但是品紅加適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適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綠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用黃、品紅、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並鮮艷。用青加黃調出的綠(綠=Y100+C100),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鮮艷,而後者調出的卻較為灰暗;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紫=C20+M80),而大紅加藍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從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都是以黃、品紅、青為其原色,色彩更為豐富、色光更為純正而鮮艷。(在3D MAX中,三原色為:紅黃藍)
色光三原色
光線會越加越亮,兩兩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間色:大紅,中綠,群青,三種等量組合可以得到白色。
補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種顏色,紅和綠混合成黃色,因為完全不含藍色,所以黃色就是藍色的補色。紅色與綠色經過一定比例混合後就是黃色了。所以黃色不能稱之為三原色 。
在法國19世紀印象主義畫派出現以前,人們大都習慣的認為物體的顏色是固定不變的,這就是所謂物體的「固有色」。後來印象派畫家大膽的提出不存在固有色,物體的顏色是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的,從而否定了固有色。有人提出不應當否定固有色,認為許多繪畫就是根據固有色來著色的,固有色在繪畫中有存在的價值。那麼怎麼看待「固有色」呢?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是不存在固有色的,因為物體只有固定的物理結構,具有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長光線的能力,但是顯示什麼顏色還是要決定於什麼樣光線的照射。
在同樣的白光下,消色物體中,吸收全部色光的物體呈現黑色,反射全部色光的呈現白色。某些物體由於它們結構的特點不能分解白光,但是它吸收部分白光同時又反射部分白光,因而列入從淺灰、灰到深灰等不同消色系列,這些顏色都是物體對白光非選擇性吸收的結果。
當白光照射在有色物體上時,這些物體對白光有選擇的吸收和反射,反射出來的光譜成分也各不相同,這時人們就會看到不同色彩的物體。例如紅花吸收白光中的黃、青、綠、藍、紫等色光,而反射紅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所以說人們看到的物體色,就是物體不吸收或少吸收而反射出來的不同顏色。 當不同的光色映照物體時,它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日光下消色的物體也會變成有色物體。日光下呈現綠色的布料在紅光下會變成黑色,因為綠布只反射綠光,而在紅光下無綠光可反射所以呈現黑色。又如一張白紙,在白光下是白色,在紅光下現紅色,綠光下呈現綠色,如果同時打上紅、綠兩種色光,就會呈現黃色。只有發光體才具有其自己的固定不變顏色,不受其他光和周圍環境反光顏色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發光的物體是不存在「固有色」的,其色彩是由其自身的物理結構和周圍的光線條件所決定的,所以稱之為條件色。我們在色彩畫寫生時,首先要認識並注意表現條件色。
顏料三原色
彩色印刷的油墨調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產、彩色列印機設計以及實際應用,都是黃、品紅、青為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黃、品紅、青三種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機的印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層乳劑層分別為:底層為黃色、中層為品紅,上層為青色。各品牌彩色噴墨列印機也都是以黃、品紅、青加黑墨盒列印彩色圖片的。按照定義,原色應該能調制出絕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他色都調不出原色。
美術實踐證明,品紅加少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少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白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
三原色配色表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
(紅)+(綠)=(黃)
(藍)+(綠)=(青)
(紅)+(藍)=(品紅)
(綠)+(藍)+(紅)=(白)
印刷/顏料三原色(減色法)
(青)+(品紅)=(藍)
(品紅)+(黃)=(紅)
(黃)+(青)=(綠)
(青)+(品紅)+(黃)=(黑)
F. 小班教案上冊樹葉寶盒上課視頻
活動目標:
1、學習按ABAB模式排列樹葉。
2、體驗用樹葉裝飾物品的美感。
活動准備:
教具:教師精心裝飾的紙盒範例1個,在長條紙上粘貼樹葉製作成的裝飾模板(參考教參P122)
學具:幼兒每人撿拾大小相近的兩種樹葉,將其小心壓平,放到自己的紙盒裡;幼兒每人一個紙盒蓋,膠水,《數學》P10,樹葉貼紙,筆
活動過程:
一、樹葉收藏盒
1、師出示自己設計的寶盒:「猜猜裡面藏著什麼?怎麼猜出來的?」(裡面裝著樹葉,因為盒子上裝飾著樹葉)
2、「你覺得這個盒子裝飾得漂亮嗎?你知道它是怎麼裝飾的嗎?上面有幾種樹葉?它們是怎樣排隊的?」(一片紅葉,一片綠葉)
3、「讓我們打開盒子,看看裡面收藏的樹葉。」(驚喜地)「原來這個樹葉寶盒收藏的就是(盒子外面裝飾的)這兩種樹葉。」
4、出示一些不同樹葉交替裝飾的範例:「看看這些樹葉是怎樣排隊的。」
5、小結:原來樹葉的排列很有意思,兩種葉子交替排列。一片大葉子,一片小葉子;一片楓葉,一片銀杏葉……
二、裝飾樹葉寶盒
1、如果你來裝飾,會怎麼給樹葉排隊?
2、現在我們按照「一片黃葉子,一片紅葉子」的規律來幫樹葉排隊吧。師邊排列邊引導幼兒說出這些葉子的顏色。提示「下一個應該排什麼?」
3、幼兒操作,師個別指導。強調先讓樹葉在桌子上排好隊,排列正確後,再在每片樹葉背面蘸一點膠水把樹葉粘到盒蓋的邊緣。
三、美化活動室
1、請幼兒把自製的寶盒展示在一個角落裡以美化活動室,傍晚離園時帶回家收藏。
2、請幼兒想想剩下的樹葉還可以裝飾什麼。(裝飾窗簾或玻璃窗)
四、延伸活動
完成《數學》P10的操作練習
G. 怎樣才能上好幼兒園中班課
1.仔細看其他老師怎樣上課的,先看一下教案,想一想如果是你自己上的話,應該怎麼講。 2.一定要多練習,先模仿,等熟悉以後可以有自己的風格 3.上完一節課總結一下,哪裡上的不好,可以請其他老師給你意見。
H. 小班科學美麗的銀杏樹教案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專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屬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