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蘇教版早教學設計

蘇教版早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6 14:52:42

① 蘇教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數學六上:《圓的周長》教案 數學六上:《圓的周長》教案 【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將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中,體驗 化曲為直 的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從事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討論探索的空間,培養學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圓的周長》教學實錄 《圓的周長》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的周長,能用滾動、線繞等方法測量圓的周長。 2、在測量活動中探索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用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能運用圓的周長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圓的周長》說課稿 《圓的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內容。 圓的周長 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 圓的認識 的深化,是後面學習 圓的面積 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人教新課標:《圓的周長(2)》教案 人教新課標:《圓的周長(2)》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嬰兒游戲:這些都是圓的 1歲3個月親子游戲:這些都是圓的 游戲目的: 認識基本形狀 圓形 ,並能說出 圓 這個詞。 游戲內容: 准備一些圓形物體,像氣球、鍾表、小球、圓形鏡子、棋子等。媽媽抱著寶寶,指著這些圓形的物品說: 寶寶快來看,這些東西都是圓形的。

② 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哪版好

人教的出版社最好!例如草蟲的村落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想像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2、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3、學會6個會認字,並能按要求進行詞語積累。教學重點: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想像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學習過了《貓》、《珍珠鳥》和《海豚救人》這三篇課文後,越發感到了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夥伴。其實在動物界不僅僅是這些哺乳動物非常可愛,就連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蟲子也別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蟲子的家去感受這份快樂,那裡就是?(學生齊說課題,教師板書)(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自由朗讀課文,要做到正確、流利。注意將自己在預習時自學到的生字新詞讀准確。2、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是否正確,反饋預習情況。3、默讀全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之後學生可簡單談談,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也可用自己的話。(三)默讀課文,把握內容: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在「草蟲的村落」中看到了什麼,畫一畫你是從那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豐富想像和獨特感受的?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3、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撥:(1)從「歸來的游俠」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雖然迷了路,但仍有著傲然的氣勢。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於走出了一條路。」追問:作者為什麼要把黑甲蟲稱作「游俠」呢?小結:從這位勇敢的游俠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它是快樂的,作者看到了它,並做了合理豐富的想像,也感到了快樂。(2)從「村民和諧生活」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可抓住「駐足痴望」、「攀談得很投機似的」等關鍵詞句,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友好,和異類的關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他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我敢說,它們的音樂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學生可以通過「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4)從「村民的勤勉勞動」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是什麼力量使一隻只小蟲們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自己家的責任感,促使甲蟲們如此勤勉的工作著。大家各司其職,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四)情感升華,感受寫法:1、我們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可大家想一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將日常見到的小蟲子寫成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討論討論。2、師生交流:(1)認真觀察事物,特別是觀察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小生靈,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視角;(2)能豐富的聯想與想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3)喜愛小昆蟲,有一顆關愛小動物的善良的心;(4)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實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們來一起對讀一下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讀出作者這份情懷。(五)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摘錄在採集本上。《觀潮》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順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體會本文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摹狀的寫景方法。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的弄潮兒。【教學重點】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教學難點】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摹狀的寫景方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流程】一、激情導入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涌潮」(課件展示「錢江涌潮」及觀潮盛況)。同學們,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前後,海寧涌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雲移至岸,浪卷轟雷,捲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讓我們去感受錢江涌潮吧!二、介紹作者和背景1.請學生介紹作者,教師補充。周密(1232—約1298)南宋文學家。家公謹,號草窗、四水潛夫等,原籍濟南,後為吳興(今屬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宋亡不仕,以歌詠著述自娛。其詞講求格律,與吳文英(夢窗)並稱「二窗」。他工詩能文,亦善書畫。著有《草窗韻語》、《草窗詞》、《武林舊事》、《癸辛雜識》等。此篇選自《武林舊事》。《武林舊事》一書寫於宋亡之後,書中緬懷先朝舊事,感慨世事盛衰無常,記載南宋歲時風俗、市井娛樂與游觀之盛。2.介紹背景。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人們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三、初讀,整體感知,通文意1.請同學聽配樂朗讀。聽准字音和節奏,初步感知語言美,感受錢塘江大潮的氣勢。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3.四人一小組,將自己不會翻譯的詞、句在小組內討論、探究,仍解決不了的可等會兒再提出。4.全班范圍內提出在翻譯課文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5.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繪了什麼畫面?給它們起個名字。明確:作者描繪的四幅畫面分別是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四、研讀,合作探究,知內涵1.課件展示研讀目標。(1)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形、繪色地描寫了這一壯美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頤和園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學習生字詞,認識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欄桿、佛香閣、金壁輝煌、宮殿、朱紅、痕跡、堤岸、玩賞」等詞語。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教學重點: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頤和園的美麗。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教學難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並充分領略作者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教學准備:收集頤和園有關的資料及圖片教學步驟一、檢查預習導入1、頤和園在什麼地方?(在北京西郊)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准平舌音(栽zāi,蔥cōng)翹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後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蔥cōng)。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的地方。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1、默讀課文,弄清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麼?2、學生自學,師生交流。3、討論分段,並指導概括段意。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第三段(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三、學習詞語1、指導分段朗讀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⑴講解詞義琉璃瓦、橫檻、宮殿、畫舫。⑵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清爽:清潔,涼爽。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蔥綠:(草木)青翠。金碧輝煌:形容建築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形態各異:形狀各不相同。(四)布置作業1、抄寫生字詞。2、正確、流利和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難點:學習隨著觀察位置的變化有順序地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教學准備:教科書、多媒體課件、相關補充材料教學步驟(一)、理清脈絡,把握順序1、欣賞頤和園課件填空:頤和園是一個()的公園。2、今天作者會帶我們去游覽公園的哪些景點呢?默讀課文(2—5)小節,用--------畫出表示作者游覽路線的句子,並把線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3、生上台交流游覽線路圖。並完成板畫。(1)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2)通過線路圖你知道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嗎?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後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換景,也叫作地點轉換順序或游覽順序。(二)、講練結合,細品韻味1、作者是如何把這些地方的景物描寫具體的呢?在聽讀課文、欣賞畫面的基礎上,你對哪個景點最感興趣?自己再去細細品味。(用「」畫出景物,抓住景物特點)▲長廊(1)小導游講解長廊。(邊講邊演示圖片)(2)其他學生對導游的解說進行評價。(3)長廊的長和美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通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分成273間。)學習作者用數字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這種方法的用處。(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長廊的長嗎?(……)(5)如果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長廊的一頭,會看到什麼?(用向前看……向上看……向兩旁看……的句式說一說)(6)漫步長廊,欣賞著五彩的廊畫,聞著微風送來的淡淡花香,你會說:長廊真是世界上最廊▲佛香閣和排雲殿(1)請學生介紹佛香閣和排雲殿。(2)聽完講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閣和排雲殿的特點嗎(雄偉高大,金壁輝煌)(3)這些特點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聳立、金壁輝煌、一排排)(4)指導朗讀,讀出氣勢。▲昆明湖(1)導游講解昆明湖。(2)昆明湖可是鑲嵌在頤和園的一塊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現的呢(打比方)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3)品讀句子,理解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練習:昆明湖真美呀,。昆明湖的水真綠呀,。(4)換詞法體會「滑」字。(通過滑——劃的互換,體會昆明湖的靜,遊船,畫舫的慢,間接表現昆明湖的美)(5)背一背這句話。▲十七孔橋(1)導游講解十七孔橋。(2)發散思維:十七孔橋上的獅子有哪些形態呢?(出示練習題: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子,柱子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有的()、有的()……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這17孔橋真()!(3)師小結: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三)讀寫結合,臨摹章法1、一篇文章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叫敘述順序。2、分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聯系剛才我們學過的內容,想想這篇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名答,歸納小結板書)3、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作者按地點變換的順序敘述、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四)布置作業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模仿《頤和園》的描寫手法進行小練筆,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板書設計:18、頤和園美麗的大公園

③ 蘇教版科學《雨下得有多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嘗試根據空氣的溫度推測會不會下雨。
知道下雨前空氣溫度會增加。
知道用專測量的方法可以明確空屬氣的溫度和降水的多少。
知道計量標準的統一,才能得到正確的雨量測量效果。
教學准備
釘子、大頭針、木板、長頭發、硬紙板、紐扣、線軸、小錘、膠水、兩粒小珠、彩筆。
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復習引入。
自主學習
下雨前,空氣的濕度會變大。我們通過觀測空氣的濕度變化,就可以判斷會不會下雨。
做個頭發濕度計。
小組合作來完成。
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
師生小結。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
活動時要注意安全。
分小組進行測量。小組匯報。
比較各小組測得的數據,大家測量的雨量一樣嗎?說說這是為什麼?
教師小結。
課後作業:寫幾個描寫雨的成語。

④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乙比丙多(87.5x2-80x2=)15分,所以丙的考分為([69.5x2-15]÷2=)62分,所以乙為62+15=77分,甲為80X2-62=98分。

⑤ 求助: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

陳俊學校六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教案(上冊)

年 級

主備人
陳 俊
復備人

單 元

課 題
6.最後的姿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課後3)

4.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准備
收集汶川地震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復備修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初入情境

1.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請學生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兩個)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先請學生講,教師補充。教參57頁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2.初讀課文,讀完後思考: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 」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2)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詞語解釋見教參57頁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 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作業:

1.高質量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抄寫文中的詞語2遍。摘抄文中的成語。

3.《補充習題》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關注寫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2.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找找他是個怎樣的老師?

(根據找到的信息板書:橫著寫普通、愛與責任 豎著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

(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系,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圈畫批註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畫出語言,用「~~~~~」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註。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4.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恆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為什麼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後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贊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親切—痛苦—贊頌

2.課後3(教參56頁)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倘若請你把題目中的「最後」換成文中另外的詞語,你會換成什麼?

(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 /英雄的姿勢 師德的姿勢/千秋的姿勢/)

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的第2.3題,記住答案的要點。

2. 完成《補充習題》剩下作業。

3.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優生用演講的方式誦讀。

板書: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憶地震中相關感人故事導入

鍛煉語言概括能力

初步體會寫作方法

體會譚老師的人物品質特點

自主閱讀感悟

語言***

教後

反思

⑥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全套

在博庫書城網上新華書店買,到本地新華書店拿,便宜多了。

閱讀全文

與蘇教版早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