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學常規讀後感
[教學常規讀後感]
走上教師這個崗位幾個月來,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雖然沒有系統地研究過所謂的「教學常規」,但是我們工作的中心儼然已經圍繞著「教學常規」這幾個字有序地進行,教學常規讀後感。
開會的時候,領導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完整的課堂結構是保證課堂課堂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前,教師需要充分地備課;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把導入、新課講授、課堂練習、小結、作業等等有機地結合並演繹;在課後認真地輔導學生,批改作業並寫好教學後記。總的來說,備課是教學五環節的首要環節,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上課是教學五環節的核心,是教學有效性的實施和體現的過程。作業絕不是學生的事情,作業是師生共同的作業,讀後感《教學常規讀後感》。個別輔導或全體輔導是對前幾個環節的拾遺補缺,是整個教學有效性的完善。課後檢測是前四個環節有效性測評的一種手段,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標桿性。
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除了緊緊抓住教學五環節,還要注重教學反思的記錄。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此言極其實在,其用意在於鼓勵老師珍惜反思,注重反思。教學反思不在於它如何精闢,如何與眾不同,而是貴在及時,貴在堅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堅持則可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效。
常規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對教學常規工作,把常規工作落到實處,能夠一件件事地干,一項項地做,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落實,我們的工作成效就會越來越明顯。
每一次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會有一些促進,我們力爭一如既往地把常規工作做好,使我們的教學質量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教學常規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