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錢志亮教授《有效課堂哪裡來》有感
柿子園中學 王增福寒假期間,聽從學校統一部署,在家收聽收看了錢志亮教授關於有效課堂的轉題講座。錢志亮教授的講座分為了五個部分。一、有效課堂的概念。錢教授科學地闡釋了有效課堂的概念,他認為,單位時間內高效、高質完成教學任務的課堂叫有效課堂。二、有效課堂的前提。錢教授認為,有效課堂的前提是教師的專業化。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職業理想、教育觀念、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德育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和教學科研的意思和能力。三、有效課堂的條件。錢教授說,精心的備課,是有效課堂的條件。而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心境、備學生、備導入、備方法、備設問、備層次、備訓練、備語言、備板書、備課件、備小結。四、有效課堂的實施。實施有效課堂,必須優化教學過程,確保學生的視覺、聽覺通道順暢,巧用維持課堂秩序的策略,分析課堂死沉的原因,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五、有效課堂的評價。錢教授採用4I標准評價標准來評價一堂課。他認為一節好課應該做到:飽滿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熱情的關注、親切的語言、豐富的體語、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淺出的講授、恰到好處的點撥、游刃有餘的教材駕馭、收放得體的課堂調控、緊張有序的分層遞進…… 錢教授《有效課堂哪裡來?》的精彩報告,他從不同視角為我們剖析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規律。聽後有豁然開朗的欣喜。雖然講座進行了好幾個小時,雖然看的還只是錄象光碟,但中途離開,也沒有多少倦意。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錢教授生動的講解中,我一直都在體驗著愉悅的熏陶和進行著智慧的反思,而每一次的思考,都能讓我的心靈走遠一點。當然也有許多搞笑的幽默。 從錢教授的報告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了:無數細節決定了教學行為的好壞、優劣。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往往很多時候都忽略了教學的細節,往往只是為了教而教。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眼光投入到教學細節上來。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要善於發現細節、處理細節、研究細節。從細節入手,揣摩數學教學的一言一語,追求教學的合理化、精確化,使教學充滿人文合一的活力。 特別是備課環節,我的感受最深:備課是有效課堂、成功教學的基礎。初次聽到「備課」二字,我以為是「背課」。想想也是,如果教師不對所執教的內容和環節熟記於心,怎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所謂「備」,即准備,也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對所執教的內容進行閱讀、思考、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等一系列的准備工作。備課,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 錢教授介紹備課要吃准教材,並總結了備課中12點必備,即:備教材、備心境、備學生、備導入、備方法、備設問、備層次、備訓練、備語言、備板書、備課件,教具、備小結。 然而,聯系自己的備課過程,發現自己的備課確實少了點准備。常常只是拿起教材、備課本、教學參考資料瀏覽幾遍,把重點標記在課本上,就算是完成了與教材的對話。這樣的對話當然是粗淺的。教師對教材缺少較多感悟的過程,因而不能引導學生充分的與教材對話,所以,教師要備課,先要背課,即備教材。 錢教授講述,備課時還應注意備方法、備層次、備訓練等。的確,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講究策略性和靈活性。新課改特別強調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這樣很可能打亂教師頭腦中固有的思路,課堂教學有可能不按照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因此需要教師隨著學生的課堂表現來靈活調整教學步驟。這就要求我們備課的教學設計應在深刻挖掘學科教材,追求知識深度的基礎上盡量儲備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拓寬知識的外延度,預防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同時教學設計應是豐富的,多變的,多樣的,以便根據課堂情況靈活調整。總之,我感到作為教師,語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而語言的技巧不是想說就能做得到的,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的教學語言修養,博覽群書,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遺餘力地完善自己,向書本學、同專家學、向他人學、向社會學,吸取教育教學理論精華。並結合自己的語言,提高自己駕馭語言的能力,用教師大方得體、富有感召力的舉止言行感染學生,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