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上好初中美術手工課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前准備的充分與否與手工課的成敗密切相關,所以課前准備對於手工課來說尤為重要。只有作好了充分的准備,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工作。
1、教師的准備: (1)、教師自身方法和技能准備。教師平時應多收集一些手工製作的創意和製作方法,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教師課前也應做好樣品、范作等,通過製作,能提高教師操作的基本功,掌握操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了解操作中應注意的地方,預測學生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尋找製作中的難點,找到解決難點的有效方法,這樣有助於教師示範動作規范、熟練,指導到位。(2)、教師在課前必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本課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如果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不但會影響本課的教學進程,更不利於學生完成技能學習目標。
2、學生的准備: 手工的對象十分豐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材料,培養他們尋找發現材料的能力,讓他們在周圍的世界中找到用於創作表現的各種材料,例如:各種紙張(包括廢舊的報紙 掛歷紙 畫報 廣告紙等等)、樹頁 、蛋殼、 羽毛、廢舊的瓶子 、瓶蓋、 紙盒 、紙杯 、廢舊的電線 、鐵絲……這些材料經過學生自己去收集,去發現,不但能使學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創造,還能培養學生自己愛物惜物的好品質。課前材料准備充分,課上製作才能得心應手。
二、課堂教學重啟發創新:
在傳統的手工製作課中,教師一般只注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里,讓學生學會怎麼做成一個手工作品,照著教師或課本上的樣子來做,這樣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創意。其實手工課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折」、「剪」、「刻」、「縫」、「染」、「綉」、「鏤」、「撕」等,這些技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基本掌握。而對初中學生來說,最困難的是製作創意。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學生通過想像將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質及能力。藝術貴在創新,因此在有限的初中美術課堂時間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偏重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技法的講述和演示時間可適當減少。例如,教學《紙板的聯想-坐椅的設計》,我先展示一些製作好地有創意的作品激發學生興趣,再花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從字母,花,小動物等等形象開聯想,啟發他們打破對椅子的固有思維,設計有創意椅子。而對技法的講解,只花較少的時間提示學生回憶上學期《紙浮雕》《紙雕塑》兩課時用過的技法,或一邊講解一邊做一些簡單的演示,並在學生的製作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就可以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製作的作品才會豐富多彩,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創作能力, 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獨特風格,才能達到創新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幻燈、投影儀等各種電教媒體步入課堂,電教媒體在信息傳遞中具有迅速性、直觀性、感染性和再現性,在導入新課、引導啟發、示範指導、創設情境、反饋評價等教學環節都有重要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手工製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特別是一些細小、復雜、時間較長示範環節,應用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擴大能見度,還可以節省示範時間。另外,還可用視頻展示儀來展示學生的剪紙、手工作品等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反饋。
四、手工課存在的問題和策略:
1、材料帶不齊: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前一個星期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提前預習教材,明白下節課要帶的材料有哪些,提前通知他們帶齊工具材料。材料盡量用到學生身邊有的,比較容易找的,如廢紙杯、飲料瓶等,這樣學生不會為找不到材料而失去興趣,再則又進行了環保宣傳,變廢為寶。還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沒帶材料的學生和材料帶齊的學生組成一小組,共同使用材料,並完成手工創作。這樣不但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喜歡照葫蘆畫瓢:手工課的創作過程中,經常看到有的學生模仿書中的范作製作手工。結果,完成的作業有一半左右是大同小異的。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多啟發學生創新,讓學生欣賞范作,以此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特別是同齡人的作品,他們會更感興趣,並對有創意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總之,手工製作課作為初中美術課的重要課型,只要充分做好課前准備,注意興趣導入,努力做好示範講解,正確指導學生想像創造、仔細操作,就能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所形成。
㈡ 如何上好初中美術手工課
手工課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在初中美術教材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它體現了美術新課標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大方面。手工製作是一種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工活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也是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對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上好美術手工課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在初中的美術教學中,手工製作課往往不被教師重視,原因是美術手工課的材料學生難以准備,教師的范樣製作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教學時很費精神。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深化,改變這些現象勢在必行。作為美術教師就應該踐行教師職業,深入研究,努力做好教學工作。這里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談談我對如何上好初中手工製作課的一些想法。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前准備的充分與否與手工課的成敗密切相關,所以課前准備對於手工課來說尤為重要。只有作好了充分的准備,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工作。
1、教師的准備:(1)、教師自身方法和技能准備。教師平時應多收集一些手工製作的創意和製作方法,了解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教師課前也應做好樣品、范作等,通過製作,能提高教師操作的基本功,掌握操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了解操作中應注意的地方,預測學生在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尋找製作中的難點,找到解決難點的有效方法,這樣有助於教師示範動作規范、熟練,指導到位。(2)、教師在課前必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本課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如果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不但會影響本課的教學進程,更不利於學生完成技能學習目標。
2、學生的准備: 手工的對象十分豐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材料,培養他們尋找發現材料的能力,讓他們在周圍的世界中找到用於創作表現的各種材料,例如:各種紙張(包括廢舊的報紙 掛歷紙 畫報 廣告紙等等)、樹頁 、蛋殼、 羽毛、廢舊的瓶子 、瓶蓋、 紙盒 、紙杯 、廢舊的電線 、鐵絲……這些材料經過學生自己去收集,去發現,不但能使學生懂得材料的再利用再創造,還能培養學生自己愛物惜物的好品質。課前材料准備充分,課上製作才能得心應手。
二、課堂教學重啟發創新: 在傳統的手工製作課中,教師一般只注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里,讓學生學會怎麼做成一個手工作品,照著教師或課本上的樣子來做,這樣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創意。其實手工課上常用的手工基本技法:「折」、「剪」、「刻」、「縫」、「染」、「綉」、「鏤」、「撕」等,這些技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基本掌握。而對初中學生來說,最困難的是製作創意。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學生通過想像將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綜合、加工、改造、創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質及能力。藝術貴在創新,因此在有限的初中美術課堂時間里,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偏重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技法的講述和演示時間可適當減少。例如,教學《紙板的聯想-坐椅的設計》,我先展示一些製作好地有創意的作品激發學生興趣,再花比較多的時間引導學生從字母,花,小動物等等形象開聯想,啟發他們打破對椅子的固有思維,設計有創意椅子。而對技法的講解,只花較少的時間提示學生回憶上學期《紙浮雕》《紙雕塑》兩課時用過的技法,或一邊講解一邊做一些簡單的演示,並在學生的製作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就可以了。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製作的作品才會豐富多彩,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創作能力, 使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獨特風格,才能達到創新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幻燈、投影儀等各種電教媒體步入課堂,電教媒體在信息傳遞中具有迅速性、直觀性、感染性和再現性,在導入新課、引導啟發、示範指導、創設情境、反饋評價等教學環節都有重要作用,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手工製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特別是一些細小、復雜、時間較長示範環節,應用電教媒體不僅可以擴大能見度,還可以節省示範時間。另外,還可用視頻展示儀來展示學生的剪紙、手工作品等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反饋。 四、手工課存在的問題和策略: 1、材料帶不齊: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前一個星期可以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提前預習教材,明白下節課要帶的材料有哪些,提前通知他們帶齊工具材料。材料盡量用到學生身邊有的,比較容易找的,如廢紙杯、飲料瓶等,這樣學生不會為找不到材料而失去興趣,再則又進行了環保宣傳,變廢為寶。還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沒帶材料的學生和材料帶齊的學生組成一小組,共同使用材料,並完成手工創作。這樣不但能增進同學間的友誼,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喜歡照葫蘆畫瓢:手工課的創作過程中,經常看到有的學生模仿書中的范作製作手工。結果,完成的作業有一半左右是大同小異的。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就要多啟發學生創新,讓學生欣賞范作,以此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特別是同齡人的作品,他們會更感興趣,並對有創意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㈢ 如何做美術製作和手工作品
1,先做好准備工作,避免在製作時,缺少工具和材料,影響製作。工具有一張紙、一把剪刀、一個紙杯、六隻彩色鉛筆、一個透明膠、一個雙面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