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物質的奧秘分子原子教學設計

物質的奧秘分子原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4 05:22:32

1. 原子內部有何奧秘教案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回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答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2. 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

(1)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離子;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它的內部相對有很大的空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其中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故答案為:物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沒有發現帶正電荷的原子核;
(2)①由於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所以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原子核帶正電,α粒子途經金原子核附近時,受到斥力而改變了運動方向,所以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③金原子核質量比α粒子大很多,當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彈了回來,所以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故答案為:①由於原子核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②原子核帶正電,α粒子途經金原子核附近時,受到斥力而改變了運動方向③金原子核質量比α粒子大很多,當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彈了回來(3)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科學是不斷地發展的,科學發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有它的局限性.故答案為:科學是不斷地發展的,科學發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有它的局限性.

3. 探索原子構建物質的奧秘

關於離子鍵和共價鍵異同,可以這樣來理解:
離子鍵相當與男人和女人的關專系,共價鍵相當於女屬人和女人或男人和男人之間的關系。我們用「重色輕友」四個字就能很方便地知道離子鍵強度和共價鍵強度之間的關系。在這里我們假定男女之間的吸引力純粹是一種原始的生理上的吸引,而同性之間的吸引是一種純精神曾面的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交流。可見這兩種關系是十分理想化的,在現實中是很少的見。
於是,對「離子鍵與共價鍵之間可能無絕對界限」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不論是夫妻,情人還是紅顏知己,雙方不可能只因為「性」而在一起,一定在其他方面有互相吸引和贊許的地方,即所謂的感情(否則取老婆的錢不如去嫖娼)。同性之間的相處也一樣,多多少少有一點」合作「的意味,說得難聽了就是利益交換。
可以想像,原子之間的關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非彼即此,而是處在兩種極限情況之間的一種狀況。

4. 《物質構成的奧秘》(分子、原子、離子)答案

1.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相同質量的液態水和氣態水所佔體積不同.(2012大連中考題)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靜置一段時間,最終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2012大連中考題)

2. 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向氣象氣球中充入氫氣,隨著氣球的上升,其體積逐漸變大。

(2)貯存氣體的容器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不滲漏,而貯存氫氣的容器要達到這一條件卻非常困難。

3. 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均含有氧元素,氧氣可供人呼吸,但一氧化碳卻有毒,說明 ;
(3)水通電後生成氫氣和氧氣 .
4.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將密封有乙醇(酒精)的透明塑料袋放入85℃以上的熱水裡,看到塑料袋逐漸鼓起,最後液體乙醇消失,塑料袋中看不到任何物質(註:乙醇的沸點為78℃)。

(2)酒中含有乙醇(C2H5OH),過量飲酒有害於身體健康。人過量飲酒會麻醉神經而神志不清,乙醇在體內與氧氣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後,人才能重新清醒過來。

5. (3分)用右圖實驗裝置進行氯化氫氣體與氨氣的反應。甲、乙兩燒杯里分別盛放濃鹽酸和濃氨水,可看到容器中有白煙產生。
(1)產生白煙的化學方程式 。
(2)盛有濃鹽酸的滴管附近白煙更濃,解釋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

6.如果不小心打破水銀(汞)溫度計,散落的水銀會在空氣中慢慢揮發,汞蒸氣會侵害人體。處理措施之一是迅速在水銀上撒硫粉,使汞與硫(S8分子)反應生成硫化汞分子,以消除對環境的污染。

7.用分子和原子觀點解釋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時汞柱上升的原因。

8.從冰箱冷藏室中剛取出的果醬瓶,要立即擰開感覺很費力。要想輕松擰開,可以採用什麼辦法?

9偉大的科學家瓦特從看到用水壺燒水時,水燒開了會把壺蓋頂起的現象受到時啟發,後來他發明了蒸汽機。請你從微觀角度解釋水加熱到時沸騰會把壺蓋頂起的原因。

10用微粒的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 1滴水中大約 有1.67×1021個水分子,是因為分子 ;
(2)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混合分解過程中,不變的微粒是 ;
(3)用濕抹布擦過的桌面,一段時間後變乾的原因是 ;
(4)一定質量的水蒸氣冷凝成水時,其體積變小的原因是 。
11.請用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的相關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總質量不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別加熱高錳酸鉀、氯酸鉀或電解水,都能生成氧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物理性質有很大的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鈉原子和鈉離子屬於同種元素。
12.下列現象或事實說明了分子的哪些性質:
(1)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後,體積小於200ml ;
(2)打氣筒能將空氣壓入足球內 ;
(3)水在通電的條件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
(4)加熱過氧化氫能製取氧氣,加熱水則不能
13.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空氣是一種混合物。(2013大連中考題)
(2)取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塊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記號,冰糖完全溶解後液面低於記號。(2013大連中考題)

14.(1)家用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等物質)往往加入少量有特殊氣味的物質(如二硫醇),請用分子觀點解釋下列問題:
①25m3的石油氣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
②液化石油氣泄漏時,能嗅到特殊的氣味。
③液化石油氣燃燒時,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5由分子的角度研究發現,蒼蠅體內能產生抗細菌感染的過氧化氫(H2O2)。試比較過氧化氫與水的元素組成和分子構成,並說明它們化學性質不同的原因。
16.舉例說明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稍難)
17.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在一首詩中表達了物質不滅的觀點:「無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東西也不會消滅。看起來萬物是死了,但是實則猶生:正如一場春雨落地,霎時失去蹤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長成花葉果實,依然欣欣向榮。請你從分子和原子的點,說明物質不滅的原因。
18.加油站里的汽油已放人貯氣罐中貯存好了,但為什麼在離油罐一定距離內,仍要「嚴禁煙火」?
19.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為什麼人們常把濕衣服要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
20.試用分子的觀點解釋酒精溶液加熱揮發成酒精蒸氣,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兩個不同變化的實質
21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溫度的高低對微粒間的間隔有何影響。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溫度的高低對微粒運動的影響。
22.微粒間為什麼不是緊密地靠在一起,而是存在著一定的間隔?

23.長期堆放煤球的地面泥土為什麼會變成黑色?
24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覺十分涼爽,試解釋其中的原因。
25.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下列問題:
(1)氫氣球升空到一定高度會爆炸,火葯在一定條件下也會爆炸,他們有什麼不同?
(2)打開酒精瓶,會嗅到一股特殊的氣味,為什麼?
(3)有時向冷的玻璃杯中倒開水,玻璃杯會破碎,為什麼?
(4)白糖放到水中後逐漸會消失,為什麼?
26(1)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說明構成物質的微粒間有空隙。(舉三例)(3分)
(2)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質固、液、氣三態的密度不同。(3分)
27.盛有冷水的燒杯中放入少量品紅,一段時間後,燒杯中的水逐漸變為紅色,而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則迅速變紅,這是因為 。
28.用微觀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方法。試根據以下材料,結合你所學知識,簡要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滴水裡大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裡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鍾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 大多數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⑴材料一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材料二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請談談你對「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這句話的認識
29.流感發生時,可用醋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為了迅速增加室內空氣中醋的含量,常採用給醋加熱的方法。
(1)通過對上述事例的分析,關於溫度與分子運動速率的關系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2)請你從生活或生產實際中,再舉出一個符合上述結論的事例。
30.酒精是純凈物,白酒是混合物(2014普蘭店期末)
31.水的蒸發和水的通電分解本質上有何不同?(酒精揮發和酒精燃燒本質上為什麼不同?)
32.以前中醫「拔火罐」時,是將點燃的酒精棉深入玻璃罐內又迅速拿出,立即將罐口扣到皮膚上,玻璃罐被緊緊吸住罐內的皮膚凸起,(2014大連一模)
33、在大連的冬季,一些鐵質的管道有時會發生斷裂現象,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

34、(1)少量白磷(由P4分子構成)露置在空氣中很快自燃並冒白煙(由P2O5分子構成)。
(2)在空氣中打開裝有乾冰的容器,容器口有大量白霧產生。
35、貯存和運輸氧氣時,要在高壓下將氧氣變成液體裝入藍色鋼瓶中
36、(1)現在服裝乾洗劑的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C2C14 ,它是一種極易揮發,可致癌的有毒物質),乾洗後的衣服剛取回時需要掛在室外通風處一段時間,請用微粒的觀點解釋這樣做的原因。
(2)有些乾洗店用裝有活性炭的新型乾洗機取代舊款的乾洗機可將有毒物質大約降到原來的三十分之一,這一做法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7、(1)向容積為250mL的細頸玻璃儀器A中加水至虛線處,再滴幾滴紅墨水,一段時間後,A中的現象是 ,說明
(2)繼續向體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處正好與刻線相切。塞緊玻璃塞,將A中液體倒轉搖勻,重復2次。靜置一段時間後,A中的現象為____ ,說明 。儀器A細頸部分的作用是____

38、實驗室在製取氣體時,必須首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圖所示.如果裝置不漏氣導管口就會有氣泡冒出.用分子觀點解釋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39、氣密性良好的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兩只,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針孔末端的小孔,將栓慢慢推入(如圖所示),哪一隻針筒里的物質______(填空氣或水)容易被壓縮.原因是______ .

答案:
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著火點低很多(1分),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白磷和紅磷,隨著氧氣的量逐漸減少,燃燒逐漸減弱,產生的熱量逐漸減弱,容器內的溫度更容易降到紅磷的著火點以下(1分),此時紅磷熄滅,白磷還在燃燒,因此,和紅磷相比,白磷消耗氧氣多一些(1分)
1、(1)分子之間有間隔,質量一定時,雖然液態水和氣態水分子個數相同但分子間隔不同,所以體積不同。(2)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間有間隔(1分)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斷運動,均勻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間(1分)
2、(1)氫分子間有間隔(1分),向氣象氣球中充入氫氣,隨著氣球上升,大氣壓力減小,氣球中的氫氣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使得氫氣體積逐漸變大,所以氣球變大。(1分)
(2)相比其他氣體,氫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均很小(1分),運動速率最快(1分),所以氫氣極易通過很小的空隙逸散。
3、(1)分子在不停地運動.(2)不同的分子其組成和結構不同,性質也不相同. (3)略
4.(1)答:分子在不斷運動,分子間有間隔。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且間隔增大(1分)放入85℃的熱水中,乙醇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分子間間隔變大,乙醇氣化,袋內氣體體積逐漸增大而鼓起(1分),由於乙醇分子很小,氣化後形成肉眼看不到的的乙醇分子,所以塑料袋看不到任何物質(1分)。
(2)乙醇分子與氧氣發生反應後,乙醇分子分解成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這些原子重新組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乙醇分子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
5.(1)HCl+NH3=NH4Cl 。
(2)分子在不斷運動,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的運動速率越慢,HCl相對分子質量比NH3的相對分子質量大,運動速率慢,因此在盛有濃鹽酸的滴管附近白煙更濃。
6.汞原子在不斷運動,汞原子有毒。硫分子分解成硫原子,硫原子與汞原子重新組合成硫化汞分子。
7.汞是由汞原子構成,受熱後,汞原子之間間隔增大,體積膨脹,汞柱上升。
8. 冰箱冷藏室中的溫度低,分子運動速率減慢,氣體分子間間隔縮小,瓶內壓強減小,瓶外大氣壓使瓶塞不易打開。
9.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分子不斷運動,分子間有間隔(1分)水燒開時溫度升高,水分子運動速度加快,水分子間隔變大(1分)水的體積膨脹(1分)所以把壺蓋頂開。
10.(1) 很小 (2)氫原子和氧原子 (3)分子在不斷運動 (4)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了
11. 1)在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種類不變,原子個數不變,原子質量不變(2)三種物質中都含有氧元素(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核內質子 數相同(或核電荷數相同)
13. ⑴ 不同種分子構成的是混合物(1分)空氣中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等多種分子,所以是混合物(1分)⑵分子間有間隔(1分),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 分子不斷運動,彼此進入對方的間隔當中,使總體積減小,液面低於記號。
14.【解答】①由於分子間有間隔,受壓時,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所以,25m3的石油氣可以裝入0.024m3的鋼瓶中;②由於分子是運動的,當液化石油氣泄漏時,有特殊氣味的物質的分子通過運動分散到周圍的空氣中.所以,能聞到特殊的氣味;③略
15過氧化氫與水都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但由於每個過氧化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的,而每個水分子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
16. 水蒸發發生物理變化時,水分子沒有變成其他分子,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1分)水通電發生化學變化時,水分子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氫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1分)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17. (物質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在物理變化中,構成物質的原子、分子本身不變。在化學變化中,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都不改變。所以物質不滅)
18.因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汽油分子易擴散到空氣中,且其易燃,所以要「嚴禁煙火」
19. 因為太陽曬著的地方,溫度較高,水分子獲得的能量較大,運動速率較快,分子之間的間隔也增大,水就容易變為氣態而擴散到空氣中,所以濕衣服在太陽曬著的地方容易干
20. 酒精加熱揮發成酒精蒸氣時,酒精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分子間距離變大,酒精分子未變,是物理變化;酒精燃燒時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分子改變了,有新物質的分子生成,是化學變化
21. 實驗操作:在室溫下,用一注射器吸入5 mL的空氣,封住口,對它升溫至60 ℃,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活塞的刻度向外移動,氣體體積變大。結論:溫度升高,微粒間的間隔也變大。答案:實驗操作:分別取相同質量的80 ℃的熱水和20 ℃的水,向其中同時放入相同質量的蔗糖。實驗現象:在熱水中,蔗糖溶解得快。結論:溫度越高,微粒的運動就越快。
22. 微粒間存在著一定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所以微粒之間總保持一定的距離。當距離太靠近時,排斥力大於吸引力,距離變大;當距離太遠時,吸引力大於排斥力,距離就變小
23. 微粒在不斷運動,構成煤球的微粒擴散到了地面上,使泥土變黑
24.微粒在不斷運動,酒精具有揮發性,氣化的過程中需要熱量,酒精由液體變為氣體擴散到空氣的過程中,從手臂上吸收熱量,從而使人感覺到十分涼爽。
25. ⑴氫氣球爆炸是因為上升至高空後,外界的大氣壓強減小,氣體的微粒間隙逐漸增大,氣體體積增大,氣球最終無法承受壓力而爆炸,該過程屬於物理變化過程;而火葯爆炸則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微粒與氧分子發生了化學變化,在有限的空間內產生了大量的熱和氣體,該過程屬於化學變化過程。
⑵微粒在不斷運動,酒精易揮發,打開瓶蓋後,構成酒精的微粒擴散到空氣中
⑶微粒間存在間隙,溫度升高,間隙增大。向冷的玻璃杯中倒開水,使玻璃的溫度驟然升高,構成玻璃杯的微粒之間的間隙驟然增大而無法承受,從而使之破裂。
⑷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構成的,白糖放入水中後,白糖微粒就被分散到水的間隙中。
26. (1)空氣可以被壓縮;物體受熱時體積會膨脹,遇冷時體積會收縮;水結成冰;食鹽放入水中,能逐漸溶解而消失等(合理均得分)
(2)由於在一定條件下,同一物質在固態、液態、氣態情況下微粒間的距離不同,所以等質量情況下同一物質在固態、液態、氣態所佔有的體積也不同,因此,物質固、液、氣三態的密度不同。
27.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速率越快
28.(1)分子很小,但真實存在。 (2)分子之間有間隔。
要點: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29. (1)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5. 初中化學物質構成的奧秘中怎麼區分分子、原子、元素這三個的用法主要是選擇題的題目要怎麼來判斷

原子構成分子,分子構成元素。原子是化學中最小的不能再分了。

閱讀全文

與物質的奧秘分子原子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