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理來念是一個自動態過程,就是要把教師創造性突顯出來。因為,教學設計理念是指導教學設計的,是要把教學看作備課、上課、課後反思等一連串的動態過程,要看到在整個過程中老師的創造性勞動,惟其如此,教師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教學,理解教育。
說教學設計理念還意味著,一個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教學設計理念是一個學術概念,教學設計理念也是活生生的實踐,與教師的創造勞動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教學設計理念就有了豐富的意義。一個優秀的教師,他不斷地學習教學理論,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設計。
Ⅱ 議論文如何進行分論點教案教學設計
給你篇範文開卷有益開卷有益。讀書使人胸襟開闊,豁達曉暢;讀書使人目光遠大,志存高遠;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談吐不凡;讀書使人心曠神怡,如沐春風;讀書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展開花蕾。有人說,讀書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千鍾栗、有車如簇。誠然,名利聲色確實是吸引了不少沽名釣譽之輩,但書中還是有著一種魔力,吸引著廣大的莘莘學子。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量。宋濂愛讀書,家中貧苦,向別人借書,手自筆錄,計日以還。蔡元培愛讀書,六十年如一日,幾乎沒有一日不讀書。愛迪生愛讀書,讀書通宵達旦,以書為枕。試想,若宋濂不愛讀書,又怎麼有「開國第一文臣」的美名?試想,若蔡元培不愛讀書,又怎麼會被譽為「學界泰斗」?試想,若愛迪生不愛讀書,又何談「發明大王」?讀書,你可以體會戰場上的「馬作飛快,弓如霹靂玄驚」的宏大;你可以體會大草原上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黃昏下「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傷;你可以體會到臨行前「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豈不是富蘭克林在美國獨立後的高呼。讀書,豈不是高爾基在寫完《海燕》後的激昂。讀書,豈不是顧炎武在高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後的奮發。讀書,誘發了人們的思緒,使想像超越時空;讀書豐富了人的思想,是思想思緒萬千;讀書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麗。讀書是一種美德。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豁然開朗,柳暗花明;讀書使人博學多識,學富五車。讀書使人無憂無慮,回味無窮;讀書,使人思想插上翅膀,讓感情綻放花蕾,向成功更進一步。你想讓人生更加美麗嗎?你想讓思緒柳暗花明嗎?你想讓精神更加豐富嗎?那就讀書吧。因為書是人類精神食糧;因為書是人生進步的階梯;因為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
Ⅲ 闡述教學設計的含義,說明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的異同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ID)也稱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傳播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是將學和教的原理轉化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方案的系統化過程,是一種教學問題求解,側重與問題求解中方案的尋找和決策的過程。 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即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序。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案是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設想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 教材是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 」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 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 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 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1、課件的概念 課件(courseware)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製作的課程軟體。它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系。 2、課件的長度 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可多可少、一個大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包括一門完整的課程內容,可運行幾十課時;小的只運行10-30分鍾,也可能更少時間。 3、多媒體課件 所謂多媒體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教學設計,並以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和超文本結構製作而成的課程軟體。 4、常用製作方式 現在應用最廣泛的多媒體課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製作的幻燈片),由於它編輯、播放,各種操作簡單易學,而且能夠很方便地找到資源,並且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改善和加工,對技術的要求相對不高,並且多加鑽研也可以有反復多彩的效果,能滿足許多需要,因此廣受歡迎。 其他應用較廣的還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幾何畫板(數學老師常用)等等,它們更加強大的功能,尤其是在動畫方面更為精彩的表現能力十分吸引。只是對製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學習和練習,另外從網上找到的這一類資源雖然廣泛,但是因為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二次編輯,因此有一點點制約性。不過其豐富表現力仍然使它們應用廣泛,只要刻苦鑽研,就能利用多種手段,製作出精良的課件。 網上也有許多現成的課件資源,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尋找利用,不過最精良的資源往往是收費的。 課件現在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應用的專有名詞,它也被廣泛的應用到企業和政府的培訓中,成為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無論應用在何處,只有能產生學習的吸引力,能透徹地講解學習內容,能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的課件才是有價值的課件。 有價值的課件必須具備以下要素,也就是優秀課件的評價標准: 1、教學設計 精心的設計是優秀結果的保證,沒有正確完整的設計後續一切都象散沙一樣無法凝聚,缺少靈魂。 2、生 動 性 把教學內容的重點和多媒體手段充分地結合起來,帶給學生最易理解的方式。 3、交 互 性 讓學習者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加深理解和記憶。 4、方 便 性 好的導航可以掃除非教學因素的學習障礙,不讓學習者迷失在技術障礙中,始終能便捷地訪問。 5、自 由 性 自由學習是課件的一大特色,學員任何時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位置和進度,控制自己的學習進程。 6、個性化學習 提供多種模式和習慣的選擇,讓每門課給每個學習者帶來最貼心的學習感受。 7、評 估 檢查學習效果是必須的手段,沒有評估可能會很容易放棄學習。 更重要的是,一個優秀的課件,採用的形式其產生的效果應該是高於傳統教材的,也就是說,如果連傳統教材的效果都沒有達到,那也就沒有必要做成課件了。
Ⅳ 如何做好數學概念教學設計
數學概念是數學教材結構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種法則、公式、定理,也就不能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抓好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由於年齡、生活經驗和智力發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況且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去分析事物的本質特徵,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確定義,缺乏生動的講解和形象的比喻,對某些概念講解不夠透徹,使得一些學生對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無法對概念正確地理解、記憶和應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數學概念的教學工作談幾點體會.
1.運用具體實物或模型,形象地講述新概念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例如,在講解「梯形」的概念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梯形的典型實例(如梯子、堤壩的橫截面等),再畫出梯形的標准圖形,讓學生獲得梯形的感性知識.這種形象的講述符合認識規律,學生容易理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2.利用學生原有的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新概念
教學中許多新的數學概念,都可以從學生原有的概念中導出.例如,在學生已經學了平行四邊形概念的基礎上引入矩形、菱形的概念,就不必再從實物、實例引入,學生原有的平行四邊形概念(種概念)與新概念(屬概念)的聯系十分緊密,教師只需抓住它們的本質作簡要說明,就可以使學生建立起新的概念,在此基礎上通過講解例題便可以使新概念獲得鞏固.
3.利用概念中的關鍵字、詞,幫助學生掌握概念
數學概念中的某些字、詞的含義,為我們提供了記憶概念本質屬性的直觀材料,強調概念中具有這種特徵的字和詞,能有效地理解和記憶概念的本質特徵.例如,「一元二次方程」這個概念本身具有「一元」、「二次」、「方程」3個關鍵詞,抓住這3個特徵,學生自然也就掌握了這個概念.又如三角形的內切圓、外接圓中的「內」、「外」分別指出了圓在三角形內部、外部;「切」、「接」分別指出了圓與三角形的3條邊相切,圓與三角形的3個頂點相接.教學中著重強調這些字詞,使學生一看到這一概念,就會聯想到這一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4.合理運用變式突出概念的本質特徵,使學生准確理解概念
「變式」是指從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變換事物呈現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例如,在講解初二幾何中三角形的高這一概念時,就可運用變式提供給學生各種典型的直觀材料,或者不斷變換高所呈現的形式,通過不同的形式反映其本質屬性.通過多種形式的變換,三角形各邊的高是「對角的頂點向這邊作垂線」這一本質屬性就被正確地揭示出來了,這樣能使學生獲得的概念更精確.在幾何概念的教學中,課本中表示概念的圖形往往是常規的,如不考慮變式,學生的辨圖識圖能力將受到限制,表現為擴大或縮小概念的處延.通過變式,可使圖形的本質屬性保持恆在,非本質特徵得到變異,有利於學生對事物的本質特徵的把握.
5.通過比較,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概念
如果說變式是從材料方面促進學生的理解,比較則是從方法方面促進學生的理解.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過比較可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使其本質特徵更清晰例如,在講解梯形的概念時,可要求學生比較梯形與平行四邊形兩種圖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通過比較和總結不難得出,兩種圖形的相同點是:它們都是四邊形,都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不同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都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通過比較這兩個概念的異同點,學生很容易抓住它們的本質屬性,促進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6.在應用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總之,數學概念的教學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正確地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教師只有把數學概念講清楚、講准確,讓學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准確掌握概念的外延,才能使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Ⅳ 教學設計的概念是啥
一、教學設計的概念
什麼是教學設計?回答這個問題,屬於學科本體論研究范圍,目的是正本清源,避免概念上的岐義,帶來研究上的困惑。教學設計本是教學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學開發運動深入發展,推動了教學設計的研究,「自60年代以來,已逐漸發展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的一門獨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概念本應有比較一致的認識,實則不然,從已經出版的教學設計著作和已發表的有關文章中,可以看出對其概念的界定,不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存在差別。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一些說法:一是「計劃」說。把教學設計界定為是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研究解決問題途徑,評價教學結果的計劃過程或系統規劃。這種論點的代表當推美國學者肯普,他給教學設計下的定義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部分的問題和需求。在連續模式中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步驟,然後評價教學成果的系統計劃過程。二是「方法」說。把教學設計看作是一種「研究教學系統、教學過程和制定教學計劃的系統方法」。而這種方法與過去的教學計劃不同,其區別就在於「現在說的教學設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著眼於激發、促進、輔助學生的學習,並以幫助每個學生的學習為目的。」三是「技術」說。鮑嶸在《教學設計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認為,教學設計是一種「旨在促進教學活動程序化,精確化和合理化的現代教學技術。」四是「方案」說。認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這種觀點在我國有較大的影響面,代表人物是烏美娜。五是「操作程序」說。認為「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和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
可見,關於教學概念的界說觀點並不一致。造成這種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關注的視角和取向的不同。通過對國內外教學設計概念界定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人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界定教學設計的:一是從教學設計的形態描述來界定,如「計劃」與「方案」說。二是從教學設計的功能來界定,如「方法」與「操作程序」說。三是從揭示教學設計本質來界定,如「技術」說。確切地說,從某一方面、某一視角出發,研究教學設計的理論,所 構建的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教學設計概念。任何事物都是通過概念來揭示它的本質,規定它的內涵,反映它的規律的。教學設計作為一門學科的概念,關繫到研究對象、理論基礎和學科體系的建設,有必要在對教學設計概念梳理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界定。所謂科學界定,就是要遵循定義的科學性、嚴格性、邏輯性、高度概括性、理論抽象性和陳述的簡明性原則,給教學設計一個准確、恰當的定義。在沒有界定這前,我們還了解什麼是教學和設計。美國教育學家史密斯(P·L·Smirch)和拉根(T·J·raglan)認為,教學就是信息的傳遞及促進學生到達預定、專門學習目標的活動。包括學習、訓練和講授等活動。所謂設計就是指在進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統的計劃過程或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實施的計劃。韋斯特(Charles·K·West)等人則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探討教學設計,他們認為,教學就是以系統的方式傳授知識,是關於技術程序綱要或指南的實施。設計是計劃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種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結構方式。從上述關於教學和設計的界定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一點是教學是一個有目標的活動;另一點是「設計就是為實現某一目標所進行的決策活動」。掌握了這兩點,就可以給教學設計下定義了。我們認為,教學設計是研究教學目標、制定決策計劃的教學技術學科。這一定義下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換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過程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Ⅵ 如何從材料中准確提煉論點教學設計
先看一則敘事性的材料: 戰國時期,秦、趙兩國軍隊對峙長平。趙國任用老將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無計可使。於是秦國派間諜前往趙國首都邯鄲,散布謠言:「秦國只害怕趙括,不害怕廉頗」
Ⅶ 數學中概念性知識的教學設計有什麼要求
數學概念是進行數學推理、判斷的依據,是建立數學定理、法則、公式的基礎,也是形成內數學思想方法的出容發點。因此學好數學的基礎關鍵是數學概念的學習,數學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課程改革以後,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的呈現方式發生了變化,有的概念以描述性的語言呈現,如最簡分數、公因數和公倍數等概念;有的概念則根本不再出現,如一些計演算法則。這樣的編排方式,是為了改變過去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所以,概念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讓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而不是死記硬背概念的定義。教學時,教師要通過各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概念,進而理解概念。
Ⅷ 有關教學設計的基本觀點
教學設計是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專的教學理念屬、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規劃、安排與決策.教學設計特點——學習與創造.教學設計的特點 1. 問題情境體現文化底蘊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體現各學科在實踐中的巨大作用;通過深層次的歷史文化背景的展示,體現各學科學習對自然、歷史文化及人類自身的關注和熱愛;通過各學科故事或各學科史的講述,培養學生對各學科學習的興趣;通過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各學科研究工作中的偉大人物介紹,幫助學生形成堅強的個性.; 2. 教學設計體現現代教育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帶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為其他教育規律的基礎規律和基本觀點.在反映各學科教學觀念的案例中,執教者抓住其中能說明問題的「亮點」展開,並加以分析,進行教學設計.
Ⅸ 作文教案:如何確立文章的論點
一、訓練目標: 3.學習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的方法。4.學寫論點明確的簡單的議論文。 二、指導過程: (一)復習議論文有關知識: 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4.示例: 常言道:勤能補拙。(論點) 居里夫人法國讀書時,每天早晨,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每天晚上,幾乎都在圖書館度過。圖書館在10點鍾就關門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裡,在煤油燈下讀書常常到深夜。(論據) 如果她不是惜時如金,能取得後來的成功嗎?(論證) (二)議論文的觀點的提煉有四個要求:正確 新穎 深刻 集中 ⑴要分析題目中所關聯的事物的特徵和性質。 ⑵要理解題目的隱含意義。 訓練:劉備臨終前告誡兒子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這句話為論題提煉一個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訓練:牽牛花是必須憑借其他的物體才能往上爬的,以牽牛花為論題提煉一個新穎的論點。 訓練:閱讀下面一則材料,從不同方面提煉較為深刻的論點,寫一篇議論文。 走在大街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關減肥瘦身的廣告。確實愛美是人的天性,我們有必要清除身體中過多的脂肪。但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說,在這個喧囂的文化迷亂的時代,各種價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觀念和人生追求不斷泛濫,這種「精神脂肪」的堆積也在影響著個體的身心健康,因而,我們更有必要關注這種「精神脂肪」的危害。在這個意義上,有人說得很好:「物質的脂肪臃腫著我們的身體,精神的脂肪誘蝕著我們的靈魂。」 在一篇議論文中,只能提出一個中心論點,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論點展開論述,把道理說深說透,解決問題。 (如《談骨氣》) (四)作文實戰演練: 請以「說勤」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1.論點明確;2.論據典型;3.學習運用例證、引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4.字數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