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我的故事教學設計

我的故事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3 06:32:10

㈠ 求《我的故事以及背後的中國夢》的教案

課題 《我的故事以及背後的中國夢》 課時 第1(共1) 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

技能 知識目標:1、了解作者,了解演講稿的基本特點

2、把握作者成長故事背後的特殊含義,從中獲取教益

3、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夢想並擁有去實現夢想的勇氣與毅力;正確看待中美之間的關系,建立積極健康的世界觀

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主閱讀,提取文中關鍵信息,探究文本背後的特殊含義,教師引導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夢想並擁有去實現夢想的勇氣與毅力;正確看待中美之間的關系,建立積極健康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 把握作者成長故事背後的特殊含義,從中獲取教益

教學難點 建立夢想,實現夢想;了解「中國夢」的內涵

教學方法 採用分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教師作一般性的引導

教學過程:

一、走近名人,引入新課

央視四大名嘴之一的「白岩松」給人不苟言笑的嚴肅感,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海拉爾市,他的主持節目風格深刻而不呆板,活潑而不媚俗,告別了簡單播報與表演形式,成為新一代電視人的代表之一

白岩松朴實的外表,內心深處則是一身正氣決不嘩眾取寵,他的座右銘是「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二、我閱讀 我了解(分組討論發言)

1、本文是一篇演講稿,我們先了解一下演講稿的相關知識

演講稿也叫演說辭,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所發表的講話文稿,是演講者就人們普遍關注的某種有意義的事物或問題,通過口頭語言面對一定場合的聽眾,直接發表意見的一種社會活動

演講稿的特點:

1、針對性(提出的問題是公眾關心的問題;為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2、可講性

3、鼓動性(如課文中的細節描寫,在於使演講稿生動形象;以及文中和現場聽眾交流的文字)

演講稿的結構分開頭、主體、結尾三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本文是節選,演講稿的結尾被刪除了)

三、整體閱讀,提取信息

1、本篇演講稿給我們提供了什麼能吸引人的話題,你從哪兒獲取這個信息的 ?

——課文第二段,「接下來就進入我們這個主題,或許要起個題目的話應該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後的中國夢》

2、那麼課文的第一段,也就是演講稿的開頭說了什麼,作用是什麼?

——說了中國和美國打交道,實際是和耶魯大學的畢業生在打交道

作用是:提出耶魯大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引起關注,拉近距離

【相關信息介紹】:

在學風開放的耶魯,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世界各地學者、政要以及各界精英的演講但耶魯校方顯然對這次演講給予了「精心」的安排,把演講的地點定在以耶魯畢業生亨利&8226;盧斯(Henry Luce)名字命名的盧斯禮堂(Luce Hall)亨利&8226;盧斯是《時代》周刊創始人,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新聞人之一,而盧斯禮堂也第一次迎來了中國的新聞人演講現場的火爆超乎攝制組的想像,不僅過道上擠滿了師生,還有一些人因為晚到而被校園主辦方婉拒在門外因為耶魯學生向來以個性和尖銳著稱,甚至有時還會有些「傲慢」,岩松顯然事先就做好了「挨磚」的准備,他還和學生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歡迎大家扔鞋,但最好是兩只,請記得我的鞋號是43號」

(演講稿的開頭,通常有以下幾種:1)開門見山,揭示主題;如宋慶齡《在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儀式上的講話》的開頭:我為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感到榮幸2)說明情況,介紹背景;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開頭:三月十四日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但已經永遠的睡著了)

3、快速閱讀課文的主體部分,根據作者所講的5個年份,提取相關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的故事 中國夢的崛起 中美關系

1968年 出生

我不知道有夢想 沒有夢想 世界非常亂;「我有一個夢想」在美國站起來了

1978年 依然生活在小村莊,爺爺去世,生活艱苦,對於「夢想」,「我從來不會去想它」 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開始 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

1988年 來到北京,成為大學生,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開始嘗試放開很多商品的價格,中國離市場經濟越來越近 當然,這個時候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家,它變得很具體,第一次地嘗試過可口可樂,覺得中美兩個國家真的是如此接近

1998年 成為中央電視台的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經成為一個一歲孩子的父親;直播主持柯林頓訪華活動;我開上了我人生的第一輛車 美國需要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時候要從語言開始,而對於中美這兩個國家來說,面對面永遠要好過背對背;中國人有一天也可以開自己的車 柯林頓「訪華」

2008年 在北京奧運會直播間度過自己40歲的生日 「中國夢」盛開 很多美國人在講「我有一個夢想

四、思考 探究(分組討論發言)

1、白岩松的成長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示?

——從一個邊遠小城的絕望孩子,成長為見證無數重要時刻的新聞人他依靠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國的發展也給這些沒有夢想的邊城孩子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個人的發展又促進了中國的進步

2、中國的夢想是什麼,實現這一夢想的條件是什麼?

參考答案:中國夢: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變得繁榮、富強、團結、和平

(這道題關鍵在於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如第二段:「因為當時中國人,每一個個人很難說擁有自己的夢想」;第三段:「歷史,兩個偉大的國家,一個非常可憐的家庭,就如此戲劇性地交織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還是大的國家,其實當時誰都沒有把握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第五段:「那一年中國開始嘗試放開很多商品的價格這在你們覺得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在中國當時是一個很大的邁進,因為過去的價格都是由政府來決定的」;第七段:「「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讓人覺得極其有價值一樣,更多的中國人也明白了,夢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最後一段:「因為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四十歲,讓我意識到了我的故事背後的中國夢」)

總結: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為開始,講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個年份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邊遠小城的絕望孩子,成長為見證無數重要時刻的新聞人,並以個人命運為線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關系發生的深刻變化這樣,使「中國夢」的盛開和中美關系的變化在形象可感,輕松可近的氣氛感染聽眾

五、我閱讀 我領悟(課後交流)

你是怎麼看待中美關系的這些微妙變化的,請你課後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和感受(可以寫在課外練筆上)

六、 我閱讀 我積累(學後筆記知識積累)

㈡ 幼兒園這是我的故事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樂器音色,為「我的故事」選配樂器合作。 2.創編簡單的節奏,並能邊講述邊操作樂器。 活動准備 1.幼兒熟悉的若干樂器。 2.幼兒自己畫「我的故事」。 3.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用樂器創編故事「我的故事」 1.老師的故事。 (1)教師講述「寶貝睡著了」,請幼兒注意聽創編故事配音中的各種聲音。 (2)幼兒交流各自聽到的聲音,想像這些聲音表示什麼? 2.樂器配音。 (1)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樂器替代這種聲音?用怎樣的節奏? (2)個別表述自己的看法,並做相應的操作。 (3)分配角色——幼兒分做講故事的人以及操作相應樂器的人。 (4)用樂器來幫老師講述「寶貝睡著了」的故事。 二、嘗試用樂器編講幼兒自己的故事 1.談論:我們平時做哪些事情也會發出聲音? 2.思考這些聲音可用什麼樂器替代?會發出怎樣的節奏? 3.嘗試由一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用樂器有節奏地配音。 三、想像創編 1.二到三人結伴共同編講故事,使故事有趣。 2.選擇一位同伴的故事,尋找故事中的聲音和對應的樂器。 3.嘗試分工:一人講述故事,其他人操作樂器。 四、演示交流 1.分組在集體中表演。 2.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記錄提升。 (1)故事中對應的樂器。 (2)樂器節奏的變化。 (3)觀看記錄歸納:「我的故事」中用到了哪些樂器和節奏,分別操作證實。

閱讀全文

與我的故事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