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怎樣才能省力教案
怎樣才能省力
一、教學目標:
1、能設計並說明用簡單工具是如何方便、省力的.
2、能從生活實際中找到使用簡單機械方便、省力的現象.
3、與同學交流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簡單機械方便、省力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認識使用簡單機械會提高工作效率.
2、生活中使用簡單機械的例子.
三、教學材料准備:
木板1快、圖釘5個、長短不同的鐵片(每組各一份)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許多像搬運東西之類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會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這些工作,比如課本給我們提供的各個時期人們從事的勞動場面圖片中,他們在用不同的方法搬運石頭,這些方法有什麼不同呢?
指導學生看圖:人們在不同時期搬運重物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明確:在遠古時期,人們只用人的肢體搬運重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勞動中不斷發現:使用工具可以省力.到了現代社會,人們把簡單機械組合起來,製造出現代化的大機械來搬運重物.人們真是越來越聰明!
(二)探究體驗:
1、我們看了圖片,了解了藉助工具可以省力,有的同學可能不大相信,是嗎?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小游戲.每組桌面上都擺放著一塊木板,上面釘著5個圖釘,請每組的同學各自採用不同的方法選用不同的工具拔下一個圖釘,看一看誰先把圖釘拔下來,然後把自己的感受與本組其他同學交流.注意體驗用力感受,還要注意不要被圖釘扎了手喲.
(1)學生分組活動:拔圖釘比賽.
(2)交流感受.
明確:使用工具可以省力.
2、既然我沒已經體驗到使用工具可以省力,下面,就請同學根據你自己已有的經驗用你的聰明的小腦瓜來想出巧妙的辦法完成圖中提供的任務吧!
(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一些生活現象有所了解,並掌握了一些經驗,但是這些現象和經驗對於小學生來說只停留在表面想像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科學的思想上來.從生活中來,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將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2.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什麼叫機械教案
我算極愛戳老傢伙姥姥
3.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怎樣才能省力教案
導學目標
1、設計3種以上拔圖釘的省力方法。
2、初步認識簡單機械的類型(杠桿、斜面、滑輪軸)及工作方式。
3、在生活環境中找到動物省力的行為。蜘蛛絲:滑輪;啄木鳥嘴巴:杠桿;老虎爪斜面
4、能舉出2個以上使用簡單機械提高工作效率的實例。。
導學重點
難點
1、指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對簡單機械有一個初步了解。
2、綜合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對簡單機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具應用
木板、圖釘(5-7顆)、磁鐵、線繩、鐵片;模擬實驗課件(教材P3下組圖)。
教案學法選擇
對簇學習、學簇合作學習
前置作業
導學過程
創設情景、問題導入:
1組織學生認識人類使用工具的歷史過程。
師:同桌看教材P2前「巧妙的用力」四幅簡圖。
說說:要搬動一塊大石頭,不同時期的人們採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呢?
生:對簇交流談話。
生:全班交流。
肢體勞動(費力費時)——撬棍(省力省時)——斜面(省力省時)——吊車(省力省時)
師小結:工具是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發明的。人類使用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
指導自學、合作探究:
★活動1:拔圖釘比賽
1、生:自讀活動1內容。
生:小組互動描述4種以上使用工具拔圖釘的方法。(磁鐵、小鐵片、鋼板尺、大釘子、鉗子)
師:請一名同學上台實際操作用肢體和其他一種機械拔圖釘。
(!安全提示:小心圖釘或其他銳利物品刺傷手或眼。)
生:談體驗:使用機械省時省力,使用肢體費時費力。
2、生:自讀滑鼠博士圖文:當小鐵片被用來撬圖釘時,它就成了一種簡單機械。
師:看教材P2,人們還使用哪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呢?
生:鉗子、吊車等。
★ 活動2:簡單機械的應用
1、出示八種物品:油桶、泥桶、磨盤、繩子、木棍、鋼板、木板。
生:說名稱。討論交流:怎樣才能輕松省力地完成下面的任務?
2、師小結:介紹簡單機械名稱
①撬油桶蓋用鋼板,叫杠桿。
②木棍和磨盤相結合的簡單機械,叫輪軸。
③架在台階上的木板組成簡單機械,叫斜面。
④繩子與樹干組合成簡單機械,叫滑輪。
生:讀畫教材P2文字: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都是常見的簡單機械。
3、生:看教材P3八組圖片,小組討論交流。
找一找,人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簡單機械?利用了哪些簡單機械?
歸納概括、提升認識:
生:常見的簡單機械有杠桿、斜面、滑輪、輪軸等
基礎知識、達標訓練:
⑴填空。
1、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⑵連線。
抽水泵、吊車 ————杠桿
轆轤井、升國旗————滑輪
車輪、方向盤 ————輪軸
撬鐵釘、電梯 ————斜面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師:看教材P3動物的省力「工具」,四幅圖片。動物哪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作用?
生小組交流:
啄木鳥——嘴巴又尖又長、舌頭帶鉤子——杠桿、斜面
老虎——齒、爪——斜面
作業布置、分層訓練: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這四種簡單機械?(各舉兩例)
板書設計:
第一課 怎樣才能省力
肢體勞動:費力費時
簡單機械:省力省時
簡單機械的類型:杠桿、斜面、滑輪、輪軸
4.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怎樣移動重物教案
授課題目:怎樣移動重物
課時目標:1、知道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利用杠桿可以省力。
2、懂得杠桿的特點,了解杠桿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教學重點:研究杠桿的功能與作用。
教學難點: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教具及實驗儀器:教師——鐵棒,剪刀,開瓶器,鑷子。
分組——尺子,硬幣,橡皮。剪刀,開瓶器,鑷子。
教 學 步 驟
二次備課
復習提問:1、機械有什麼作用?
導言:1、出示課題,並齊讀。
2、用什麼方法能移動笨的大石頭、衣櫃等重物呢?
3、分組討論。
4、匯報方法(有的學生會提出多幾個人抬,也有很多學生會提出用杠桿)。
5、談話:剛才有的組提出用一根幫子就可以抬高講台,怎麼做?你們能用簡圖表示嗎?
新課內容:
1、認識杠桿及作用
(1)(展示示意圖)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棍子叫做杠桿。
(2)提問:現在能說說杠桿這種機械有什麼用?(省力)
(3)認識力點、重點
2、研究杠桿省力的原理
(1)提問:杠桿由支點、力點、重點三部分組成。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了?讓我們繼續研究。
(2)實驗研究
①要求每個小組有一把尺子、一支鉛筆和一些硬幣。把鉛筆(支點)放在尺子的中間刻度下方。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幣,觀察發現了什麼。
②提問:你能有幾種擺法使木尺平衡?
③分組實驗,並認真做好記錄。(強調不改變固定硬幣的位置)
④匯報方法,教師在黑板上做記錄
(3)討論:通過實驗,你們有什麼發現?(在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從重點到支點與從支點到力點的長度不同造成不同結果。)
5.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3.《我是怎樣出生的》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知道人類是通過兩性結合繁殖自己的後代。
【教學難點】版
了解胎兒形權成的過程,把重物綁在身上的體驗活動。
【教學准備】
教師:《我是怎樣出生的》問卷調查表、視頻資料、記錄單。
學生: 裝滿書的書包、絲帶。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圖片,激發問題
1、談話: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
2、他們可愛嗎?其實你們小時候也是這么可愛的,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可愛的寶寶和我們是怎樣出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一同來探討「我是怎樣出生的」。(板書課題)
二、合作研討,集體交流
1、談話:前幾節我們已經了解動物和植物的繁殖過程,那麼人類的繁殖過程是如何呢?同學們,你回家向媽媽了解自己小時候的事情了嗎?你們一定有很多的收獲,願意和大家交流、共享嗎?
6.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國旗怎樣升上去教案
2.會做滑輪的實驗,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能夠識別動滑輪和定滑輪專: 1(一)過程與方法.知道滑屬輪的結構特徵及其分類: 1。 (三)情感.知道兩種滑輪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並通過數據分析.能夠通過觀察,體驗和感受科學數據的重要意義。 2。 (二)知識與技能,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2。 3、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就兩種滑輪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設並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4.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建立一種物體可以有多種用途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