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濟南的春天教學設計

濟南的春天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2 23:53:16

1. 濟南的冬天---老舍教案

12 濟南的冬天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冬天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是個「寶地」,贊揚了濟南獨具一格的風貌。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第二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文章緊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

第五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語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較好地向讀者展示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風貌。



文章較多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先直接把雪說成是「白花」,順勢把「頂著一髻兒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把無生命的雪、靜止的松樹都寫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緩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像人一樣能說話,有感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花衣還能動,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作者卻用生花妙筆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擬人,不僅貼切,而且給人以美感。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好的寫景散文總是景中有情,情與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寫濟南的冬景,卻處處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贊美之情。在文字表達上,有時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一段,通過三個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二是創設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曬」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贊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感情。



本文語言清新朴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作者寫濟南是個寶地,是陽光下曬著的小城,寫雪後的山,寫獨特的水,娓娓道來,不虛情,不矯飾。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段話,把濟南冬季水溫適宜,綠萍、水藻之類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的情況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語言是那麼清新朴實,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讀起來琅琅上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同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講究,值得我們仔細玩味。比如同樣是寫雪,落在樹尖上是「頂」,落在山尖上是「鑲」,山坡上的則用「穿」,山腰上的則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點,又避免了用詞的重復。特別是「卧」字的使用,說「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兩個「卧」字,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又巧妙地照應了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真的有一字傳神之效。此外,文中還使用了不少兒化詞語,如「缺著點口兒」,「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黃」,「被風兒吹動」,「天兒越晴」「在水裡照個影兒」等,表現了北京口語的特色。

關於練習

一、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這一題主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從三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像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意。

二、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裡。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3.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

兩個「卧」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三、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後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現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後的小山,有很多准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於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四、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教學建議

一、這是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幾遍,或者聽朗讀錄音。朗讀時注意下邊的字詞和思考題。

注音:濟(jǐ)南 倫敦(dūn)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解詞: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題:

1.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讀了課文,是不是覺得濟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說,是「暖和安適」的?為什麼?

二、教學本文,可以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首先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大體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可結合練習二,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是怎樣精心選詞造句的。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仔細研讀寫雪後小山的一段,看看語言運用好在哪裡。

三、結合課文,選取適當的例子,進一步講講比喻和擬人的知識。可以採用替換法,將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句改為一般的表達,比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教學時可選用下邊的例子:

第一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第二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第三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學本文,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前一課學了《春》,學生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體會。閱讀這篇課文,宜引導學生自己理解,並可做些提示:寫景的文章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絕不是東一個比喻,西一個擬人,或使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堆積而成的。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與情的緊密結合,寫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學時,可預先將練習四的練筆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邊學課文,邊加深對這個寫作特點的理解,同時,也可有意識地積累合適的材料,為最後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備。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現有《老舍文集》行世。

二、《濟南的冬天》的出處及創作時間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青回憶,老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偽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齊大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2. 作者對冬天的濟南又怎樣的感情

呵呵,自己看啊。。
描寫濟南的山、水等景物。描寫景物,表達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突出共同特點是溫晴。表達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
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
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
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1)濟南冬天的「溫晴」。(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
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捨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
因此。
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
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
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
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
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
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
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
先寫水藻之綠。
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像。
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
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充滿贊美之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
描水色。
寓情於景。
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
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5.表情朗讀。
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
可愛似少女。
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五、精彩語段研習。
鑒賞景物描述方法1.齊聲誦讀第3語段。
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
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
這些景物是:(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
如:(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
如:(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 山尖 草色 陽光(4)樹尖用「頂」。
山尖用「鑲」。
山坡用「穿」。
山腰用「露」。
幾個字各得其所。(5)青黑。
白。
藍。
銀。
暗黃。
微黃。
粉色。(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7)主要是擬人。
文中的三個「好像」。
並不都表示比喻。(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
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
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
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
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
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
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
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
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
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
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
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
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
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
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3.吟詠體味第3語段。六、課堂練習閱讀課文第4、5語段。
完成下列題目。投影:(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
它的特點是( )a.朦朧 b.淡雅 c.古樸 d.靈秀(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 b.綠 c.清 d.亮(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 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c.溫晴的氣候特點 d.景色優美。
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
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七、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8題。2.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
積累語言材料。3.文章本是有情物。
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
得益於先生朴實親切的文風。
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
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
像我……」。
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
又顯得語意懇切。
為全文「一錘定音」。●○板書設計 季節特徵(溫情--------寶地)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搖籃)濟南的冬天 景物特點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淡雅------小水墨畫) 暖而綠的河水(清亮、藍汪汪----藍水晶)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
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
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2.「真的。
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
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
令人如同身臨其境。4.「就是下小雪吧。
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
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
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5.「對。
這是張小水墨畫。
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
又是猜測。
又是同讀者的商討。6.「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
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二、揣摩優美語句。
品析寫景藝術。
領悟思想感情1.默讀全文。
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
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
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
看錶達效果的不同。(投影顯示)如:(1)組: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
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說:「你們放心吧。
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
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2)組: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
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薄雪露出點粉色。(3)組:甲: 天兒越晴。
水藻越綠。
就憑這些綠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凍上。
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
水藻越綠。
水也不結冰。
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教師點撥、明確:(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
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
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
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
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
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
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
情態可掬。
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
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
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
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
為了水藻的綠。
為了垂柳的倒影。
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
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2.訓練聯想能力。
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提示:文學需要聯想。
聯想對於散文尤為重要。
本文不僅聯想豐富。
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
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
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
展開豐富的聯想。
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3.本文語言朴實清新。
娓娓道來。
情懇辭切。
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
值得仔細玩味。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
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這里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
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
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
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
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與文章基調相調諧。
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
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
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
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三、對比閱讀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
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
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
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四、課堂練習(分發列印好的講義資料)閱讀《濟南的秋天》。
完成下列題目。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
那河。
那古路。
那山影。
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可是。
加上濟南的秋色。
濟南由古樸的畫鏡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
把春天的賜給西湖。
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
秋熟睡了一點便是冬。
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
所以作個整人情。
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末。
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
方向不同。
高矮不同的山。
在秋天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
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
加上秋陽的斜照。
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
比黑色淺的顏色。
把旁邊的黃色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腳是鑲著各色絛子的。
一層層的。
有的黃。
有的灰。
有的綠。
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
山腰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
特別是在秋天。
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
這個變動並不激烈。
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
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黃色更真一些。
忽然又暗了一些。
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滾動。
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和著顏色。
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
再配上那藍的天。
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有藍變綠了。
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
可是有點涼風。
正像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
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
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稜角曲線在晴空中更真了。
更分明了。
更瘦硬了 。看山頂上那個塔!再看水。以量說。
以質說。
以形式說。
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
有湖。
這是從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
全是那麼清。
全是那麼甜。
哎呀。
濟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蓮花。
城河的綠柳。
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
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
又有秋水。
這個秋才算個秋。
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用說別的。
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
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
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全偕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
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
這綠藻是自己享受那兒的甜美呢。
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
它們終年在吻著水皮。
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
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
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要這個。
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在秋天。
水和藍天一樣的清涼。天上微微有些白雲。
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
全是清明。
溫暖的空氣。
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的吻著。山兒不動。
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
帶著這片秋色秋聲。
是濟南。
是詩。注釋: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鑲( ) 絛( ) 調( )和 燥( ) 浣( )女2.為什麼說上帝把「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3.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濟南的「山」。
作者寫濟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點?4.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水」的什麼特點?5.文章的結尾從人的感覺角度具體展現了「詩境」的含義。
是哪幾種感覺?說說這樣的結尾有什麼作用?五、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
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
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戛然而止。
似乎意猶未盡。
話猶未了。
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
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
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
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3. 濟南的冬天 教案學案 答案 急急急!

濟南的冬天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掌握重音和停連的要領;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比擬的修辭手法。
情感目標,體會景物描寫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1課時

1.整體感知內容,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重點)
2.領會自然之美,體會寫景技巧。(重難點)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夏天是熱情奔放的,秋天是收獲幸福的。談到冬天,大家常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望而卻步,然而北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倒是那麼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濟南冬天特有的溫馨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體感知內容
1.文章按照怎樣的結構寫濟南的冬天?
明確:總——分——總。總寫「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分寫部分,圍繞山和水展開,寫了陽光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照應開頭。
2.這篇散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確:陽光、山、雪、水。
3.課文一共有幾個段落?哪些段落是寫山?哪些段落是寫水?
明確:一共有六個自然段,其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寫山;第六自然段寫水。
4.課文寫了哪些狀態下的山?各有什麼特點?寫水又有什麼特點?
明確:①陽光照耀下的山:舒適溫暖。②白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③城外遠山:素淡雅緻、安適寧靜。④濟南的冬水:暖綠、清亮。
5.作者為什麼把山、水作為描寫重點?
明確:(1)這是濟南的代表景物,是濟南的魅力所在。
(2)濟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譽。古人曾經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在濟南的南面,距市中心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濟南的天然屏障。
目標導學二:體會寫景技巧
1.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麼寫作手法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有何好處?
明確: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
2.第四自然段描寫薄雪覆蓋下的山,運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請你簡要分析。
明確:作者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從山上的矮松寫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態逐步展現在讀者面前,表現濟南冬天的秀美。
3.最後一個自然段描寫水色,運用了哪些手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1)襯托手法: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
(2)聯想手法: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3)擬人修辭:運用擬人修辭,寫水藻「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寫「水也不忍得凍上」,突出水清、水暖的特點。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1.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重點)
2.品味准確的用詞,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景方法。(難點)

一、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修辭之美
課文中多處用到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請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明確:用了比喻、擬人手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同時賦予小山以人的情感,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寫出這一圈小山的可愛。

明確:「好像日本看護婦」這個比喻形象而貼切地描繪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態。
3.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明確:「帶水紋的花衣」這個比喻傳神地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滿了動態的美。
4.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明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
5.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明確: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出了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目標導學二:品味用詞之美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用詞很是講究,請仔細閱讀全文,完成下列各題。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明確: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兒雪」這里為什麼用「卧」字?
明確: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和諧,有一字傳神之效。
3.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請你指出並具體分析。
明確:「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矮松與白雪相互映襯,在白雪的映襯下,矮松越發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白雪與藍天相互映襯。「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草的暗黃色和雪的白色相映襯。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等。從視覺方面形象真切描繪出濟南冬天的景物之美,讓讀者能更直觀感受出濟南冬天之美。
目標導學三:領會情感之美
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探究一: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面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
探究二: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目標導學四:寫法探究運用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並不帶有感情色彩,可是一被寫進作品,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表現出鮮明的感情色彩,此即古人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山山水水無不表現出他對濟南的喜愛之情,這就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請你借鑒本文,描寫一處或幾處景物,要求使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不少於300字。
示例:天氣新晴,料峭的嚴寒,抖落在黃昏里,仍然有沁骨的涼意。夕陽,掛在脫盡了葉子的梧桐樹梢上,許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緣故,光線里已經沒有了熱力,卻充滿了夢幻的色彩。整個曬谷場上,黃澄澄、亮晶晶的,宛如撒上一層金沙似的。天空中每一個粒子都染上顏色,流動著,跳躍著,一眨眼間便有種種奇妙的變化。神秘的紫色、鮮明的橙色、華麗的金色,酡醉的紅色……從夕陽的中心向四周盪漾開,幻化成一片絢麗的異彩。但是,每一種顏色都帶著黃蒙蒙的底子,這種黃像秋葉一般冷艷,也像秋葉一般渲染著濃郁的落寞,整個宇宙都籠罩在這奇瑰的光之網里。
二、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本教學設計根據文章的特點,從工具性出發,如體會優美的語句,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而在字里行間感受濟南的「溫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則,即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基礎上,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最終完成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不足之處,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對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

4. 濟南的冬天 教案

教材處理:
《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描寫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讀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徵。該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並作適當的摘錄。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准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
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文的教學目的定在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教學重點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設想:
[教法]一是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引發學生思維、討論,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課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三是拓展比較閱讀。本文和其姊妹篇《濟南的秋天》,是作者寫於同一時期的優美散文,描寫不同季節的濟南,傳達出同樣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學法]根據教法安排,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宜結合老師的指點引導,仔細閱讀,認真思考,開展討論,從而感受濟南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鍾愛之情,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藝術,獲得應有的啟發。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能力訓練。
[時間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探究獲取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並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鑒賞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
②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
③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
2.能力目標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
③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 教學難點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 課時安排
兩課時
●○ 課前准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②多媒體CAI課件、配樂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膠片。

第一課時
●○ 教學內容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說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栗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蘊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須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說: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戶戶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湧出,噴涌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台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 鑲(xiāng) 水藻(zǎo) 貯蓄(zhù)
發髻(jì) 澄清(chéng) 著落(zhuó) 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文中指天氣晴朗、燥熱。
設若:假若。
秀氣:文雅,不粗俗。
貯蓄:儲存積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靈:清凈透明。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閱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溫晴」。
(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捨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贊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5.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鑒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
A.朦朧 B.淡雅 C.古樸 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
A.暖 B.綠 C.清 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 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溫晴的氣候特點 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七、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8題。
2.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於先生朴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板書設計
季節特徵(溫情--------寶地)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搖籃)
濟南的冬天
景物特點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淡雅------小水墨畫)

暖而綠的河水(清亮、藍汪汪----藍水晶)

5. 濟南的冬天---老舍教案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幾點:

文章布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裡孕育著的朦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遣詞造句非常精妙。還有關聯詞的運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里「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說的意思。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冬天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是個「寶地」,贊揚了濟南獨具一格的風貌。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第二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文章緊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

第五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語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較好地向讀者展示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風貌。



文章較多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先直接把雪說成是「白花」,順勢把「頂著一髻兒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把無生命的雪、靜止的松樹都寫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緩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像人一樣能說話,有感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花衣還能動,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作者卻用生花妙筆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擬人,不僅貼切,而且給人以美感。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好的寫景散文總是景中有情,情與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寫濟南的冬景,卻處處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贊美之情。在文字表達上,有時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一段,通過三個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二是創設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曬」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贊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感情。



本文語言清新朴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作者寫濟南是個寶地,是陽光下曬著的小城,寫雪後的山,寫獨特的水,娓娓道來,不虛情,不矯飾。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段話,把濟南冬季水溫適宜,綠萍、水藻之類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的情況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語言是那麼清新朴實,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讀起來琅琅上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同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非常講究,值得我們仔細玩味。比如同樣是寫雪,落在樹尖上是「頂」,落在山尖上是「鑲」,山坡上的則用「穿」,山腰上的則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點,又避免了用詞的重復。特別是「卧」字的使用,說「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兩個「卧」字,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又巧妙地照應了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真的有一字傳神之效。此外,文中還使用了不少兒化詞語,如「缺著點口兒」,「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黃」,「被風兒吹動」,「天兒越晴」「在水裡照個影兒」等,表現了北京口語的特色。

關於練習

一、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這一題主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從三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像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意。

二、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裡。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3.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

兩個「卧」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三、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後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現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後的小山,有很多准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於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四、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教學建議

一、這是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幾遍,或者聽朗讀錄音。朗讀時注意下邊的字詞和思考題。

注音:濟(jǐ)南 倫敦(dūn)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解詞: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題:

1.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讀了課文,是不是覺得濟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說,是「暖和安適」的?為什麼?

二、教學本文,可以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首先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大體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可結合練習二,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是怎樣精心選詞造句的。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仔細研讀寫雪後小山的一段,看看語言運用好在哪裡。

三、結合課文,選取適當的例子,進一步講講比喻和擬人的知識。可以採用替換法,將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句改為一般的表達,比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教學時可選用下邊的例子:

第一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第二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第三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學本文,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前一課學了《春》,學生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體會。閱讀這篇課文,宜引導學生自己理解,並可做些提示:寫景的文章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絕不是東一個比喻,西一個擬人,或使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堆積而成的。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與情的緊密結合,寫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學時,可預先將練習四的練筆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邊學課文,邊加深對這個寫作特點的理解,同時,也可有意識地積累合適的材料,為最後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備。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寫了20多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現有《老舍文集》行世。

二、《濟南的冬天》的出處及創作時間

老舍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據老舍夫人胡青回憶,老捨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從婚後到抗戰爆發,在山東度過的那幾年」。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一系列直接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節(第一節《濟南的馬車》、第二節《濟南偽洋車》、第三節《濟南的大蔥》、第四節《濟南的秋天》、第六節《齊大的校園》、第七節是全文的結語),發表在《齊大月刊》歐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雖系節選,但能獨立成篇。

6. 濟南的冬天各段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

描寫濟南的山、水等景物。描寫景物,表達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突出共同特點是溫晴。表達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
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
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
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1)濟南冬天的「溫晴」。(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
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捨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
因此。
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
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
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
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
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
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
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
先寫水藻之綠。
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像。
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
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充滿贊美之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
描水色。
寓情於景。
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
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5.表情朗讀。
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
可愛似少女。
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五、精彩語段研習。
鑒賞景物描述方法1.齊聲誦讀第3語段。
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
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
這些景物是:(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
如:(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
如:(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 山尖 草色 陽光(4)樹尖用「頂」。
山尖用「鑲」。
山坡用「穿」。
山腰用「露」。
幾個字各得其所。(5)青黑。
白。
藍。
銀。
暗黃。
微黃。
粉色。(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7)主要是擬人。
文中的三個「好像」。
並不都表示比喻。(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
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
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
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
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
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
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
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
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
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
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
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
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
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
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3.吟詠體味第3語段。六、課堂練習閱讀課文第4、5語段。
完成下列題目。投影:(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
它的特點是( )a.朦朧 b.淡雅 c.古樸 d.靈秀(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 b.綠 c.清 d.亮(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 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c.溫晴的氣候特點 d.景色優美。
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
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七、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8題。2.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
積累語言材料。3.文章本是有情物。
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
得益於先生朴實親切的文風。
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
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
像我……」。
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
又顯得語意懇切。
為全文「一錘定音」。●○板書設計 季節特徵(溫情--------寶地)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搖籃)濟南的冬天 景物特點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淡雅------小水墨畫) 暖而綠的河水(清亮、藍汪汪----藍水晶)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
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
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2.「真的。
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
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
令人如同身臨其境。4.「就是下小雪吧。
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
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
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5.「對。
這是張小水墨畫。
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
又是猜測。
又是同讀者的商討。6.「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
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二、揣摩優美語句。
品析寫景藝術。
領悟思想感情1.默讀全文。
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
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
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
看錶達效果的不同。(投影顯示)如:(1)組: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
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說:「你們放心吧。
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
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2)組: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
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薄雪露出點粉色。(3)組:甲: 天兒越晴。
水藻越綠。
就憑這些綠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凍上。
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
水藻越綠。
水也不結冰。
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教師點撥、明確:(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
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
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
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
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
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
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
情態可掬。
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
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
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
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
為了水藻的綠。
為了垂柳的倒影。
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
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2.訓練聯想能力。
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提示:文學需要聯想。
聯想對於散文尤為重要。
本文不僅聯想豐富。
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
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
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
展開豐富的聯想。
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3.本文語言朴實清新。
娓娓道來。
情懇辭切。
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
值得仔細玩味。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
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這里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
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
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
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
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與文章基調相調諧。
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
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
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
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三、對比閱讀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
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
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
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四、課堂練習(分發列印好的講義資料)閱讀《濟南的秋天》。
完成下列題目。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
那河。
那古路。
那山影。
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可是。
加上濟南的秋色。
濟南由古樸的畫鏡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
把春天的賜給西湖。
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
秋熟睡了一點便是冬。
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
所以作個整人情。
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末。
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
方向不同。
高矮不同的山。
在秋天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
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
加上秋陽的斜照。
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
比黑色淺的顏色。
把旁邊的黃色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腳是鑲著各色絛子的。
一層層的。
有的黃。
有的灰。
有的綠。
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
山腰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
特別是在秋天。
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
這個變動並不激烈。
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
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黃色更真一些。
忽然又暗了一些。
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滾動。
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和著顏色。
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
再配上那藍的天。
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有藍變綠了。
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
可是有點涼風。
正像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
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
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稜角曲線在晴空中更真了。
更分明了。
更瘦硬了 。看山頂上那個塔!再看水。以量說。
以質說。
以形式說。
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
有湖。
這是從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
全是那麼清。
全是那麼甜。
哎呀。
濟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蓮花。
城河的綠柳。
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
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
又有秋水。
這個秋才算個秋。
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用說別的。
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
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
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全偕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
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
這綠藻是自己享受那兒的甜美呢。
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
它們終年在吻著水皮。
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
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
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要這個。
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在秋天。
水和藍天一樣的清涼。天上微微有些白雲。
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
全是清明。
溫暖的空氣。
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的吻著。山兒不動。
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
帶著這片秋色秋聲。
是濟南。
是詩。注釋: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鑲( ) 絛( ) 調( )和 燥( ) 浣( )女2.為什麼說上帝把「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3.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濟南的「山」。
作者寫濟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點?4.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水」的什麼特點?5.文章的結尾從人的感覺角度具體展現了「詩境」的含義。
是哪幾種感覺?說說這樣的結尾有什麼作用?五、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
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
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戛然而止。
似乎意猶未盡。
話猶未了。
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
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
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
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 教材處理:《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描寫四季景物的散文。
向讀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徵。該單元總的教學目的。
是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
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
並作適當的摘錄。《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
語言准確生動。
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
融情於景。
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
非同一般。
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
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
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
富有感染力。基於這樣的認識。
本文的教學目的定在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上。
教學重點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感情的抒發。●○教學設想:[教法]一是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一系列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
引發學生思維、討論。
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課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三是拓展比較閱讀。本文和其姊妹篇《濟南的秋天》。
是作者寫於同一時期的優美散文。
描寫不同季節的濟南。
傳達出同樣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學法]根據教法安排。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
學生宜結合老師的指點引導。
仔細閱讀。
認真思考。
開展討論。
從而感受濟南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鍾愛之情。
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藝術。
獲得應有的啟發。拓展閱讀。
加強讀、寫能力訓練。[時間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
知識具體。
內容充實。
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
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
因此。
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
探究獲取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
並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
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
鑒賞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
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②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③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境中的作用。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2.能力目標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
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②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③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 教學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准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7. 哪個給我《濟南的冬天》的教學方案 搞快!!急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倫敦 寬敞 水藻 濟南 貯蓄 鑲 響晴 溫晴 安適 秀氣

綠萍 澄清 空靈 水墨畫 藍汪汪

2.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響晴 喚醒 空靈 境界 慈善 貯蓄 狹窄 澄清 設若 寬敞 著落

二、能力目標

1.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述的方法。

2.體會本文准確、生動的語言特點。

三、情感目標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老舍先生對濟南山山水水的一片深情。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思路結構

《濟南的冬天》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先通過對比,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揚濟南是個「寶地」。然後用了三段文字寫濟南的山,由濟南的地理環境想像小山充滿溫情,再寫到雪後的山景等。最後寫濟南的水,緊扣「暖」字來寫,寫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滿贊美之情。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概括以上所寫,與開頭「寶地」相呼應並扣題。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1)寫濟南的天氣。第二部分(2-結尾)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第二段為過渡段。

三、情景交融的寫法

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

作者對濟南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一方面描寫景物時做到了情景交融,另一方面,有時又直接抒發感情。閱讀時應當細心揣摩,體會意境,並注意那些直接抒發感情的語句。如: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結尾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無限情意。

還有一些虛實結合的句子,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著作者的喜愛之情,閱讀時也要注意體會。

四、清新朴實的語言

本文語言清新朴實,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風格。

文中詞語的運用十分講究,如寫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說濟南的山坡上有小村莊用的是「卧」一詞,恰當地渲染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寫「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一個「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語言是那麼清新朴實,好似拉家常一般,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但又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而文中使用了大量口語,如「準保暖和」、「著落」、「幹啥」等,富有生活氣息,並且帶有老北京的語言色彩。

五、比喻與擬人手法的運用

文章較多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寄寓了作者的贊美之情。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六、預習指導教學方法建議

可以採用「畫面再現法」。很多文質兼美的選文如畫一般,預習時可讓學生用畫筆再現課文的內容。若能畫出來,學生對課文也就理解了。預習《濟南的冬天》,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畫出「小山雪景」。

七、誦讀訓練教學方法建議

在誦讀訓練中,要指導學生把握好語勢。語勢是聲情表達時的自然態度的流露,有時還伴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肢體語言,具有渲染氣氛、強化語感色彩功用。在課堂上要多進行情境描繪,把學生帶入濟南的冬天「溫晴」的境界中,啟發他們體會感情,再指導表情朗讀,更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創意說明: 古人雲: 學貴有疑。
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有研究,才會有答案。能提出問題,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語文課,就應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應是展示學生個性的平台。由於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教師可先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然後提取有價值的問題經過討論而逐個突破。
教學步驟:
一、導語(配樂,顯示相關圖片)
濟南的美麗來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還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繞郭。
若是講富麗堂皇,濟南遠不及北京;講山海名勝,也比不上青島;況且,它雖然是個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與漢口那樣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穩立在中國文化之上,一個不以跳舞和開香檳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這里,自自然然會感到一些平淡和可愛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東任教達7 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稱山東為「第二故鄉」,他曾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濟南的冬天》。今天,讓我們走進《濟南的冬天》( 屏顯標題) 。
二、聽錄音,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 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 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於哪個方面?
4. 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請你各用一個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顯示: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晴———有山有水( 理想境界) :
山:山形( 小搖籃) ; 山色( 花衣) ;城外遠山(水墨畫) 。
水:暖、綠、清。
總結:老舍先生寫濟南,未寫眾多的風景名勝,而是緊緊抓住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去寫山、寫水。
三、自由朗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四、學生提出質疑,教師歸類整理,重點討論以下可能提到的問題:
1. 為什麼拿「倫敦」「北平」與「濟南」相比? 2.「濟南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 3. 為什麼把小山比作「小搖籃」? 4. 為什麼說冬天是「慈善」的? 5.「最妙的是下
點小雪呀」, 「妙」在哪裡? 為什麼是下小雪? 6. 為什麼把城外遠山比作「小水墨畫」? 7. 結尾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與題目「濟南的冬天」的說法不一致?
五、課堂討論。
六、語言品析:
1. 再次朗讀課文,點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要求讀出感情,並說明為什麼喜歡?
2.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
結束語:冬去春來,大自然總是向人們展示她無窮的魅力,願同學們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身邊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圍繞「朗讀—品讀—背讀」三個環節設計。沒有充分朗讀,便品不出味道;品不出味道,背誦也便成了死記硬背,成了學生的負擔。這個教案,教學流程簡單,內涵豐富。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法,不如說是一種閱讀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一點閱讀方法比教學知識重要得多。
教學步驟: (說明:上課之前,可預先讓同學們通過圖書、網路等查找資料,了解有關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
一、導入:
1. 請同學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 老師從網上下載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聽錄音,要求: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明白文章蘊含的感情。
三、跟讀,朗讀,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四、交流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 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 是個寶地。(足見對其珍愛)
2.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溫馨感躍然紙上)
3.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帶水紋的花衣。
4. 那些小山太秀氣!
(以上3 、4 兩句,嬌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種喜愛不言自明。)
5. 這是一張小水墨畫! (簡單的色彩, 深厚的意蘊, 在作者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富於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 水也不忍得凍上。(「以我觀物,萬物皆著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 自上而下, 全是那麼清亮..藍水晶! (水天一色, 晶瑩剔透,充滿生機!)
8.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點題,但卻讓人體會出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感覺,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回味。)
五、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是從陸軍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讀〈濟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啟示。換一種讀法,讓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體會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悅。這種方式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再創造的快樂。
教學步驟:
一、在充分預習、朗讀之後,緊扣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特點來梳理文章。文章寫濟南,未寫一處有名的景點,而是通過三個畫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邊讀邊討論,完成:
小山搖籃圖:
1. 理想的境界。
2. 山們:低聲地說。(慈善如娘親)
3. 人們:臉上含笑。
雪後初晴圖:
1. 矮松:好像日本看護婦。
2. 山們:穿上花衣。(可愛似少女)
3. 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
空靈水晶圖:
1. 水藻:終身貯著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2. 水:不忍得凍上。
3. 垂柳:照個影兒。
4. 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藍汪汪。
除此以外,你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整理課文內容結構嗎?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 學著課文的寫法,將你感受最深的特點描述出來。
[資料整合平台]
1. 作者簡介:老捨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37 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極大的國際影響。1946 年赴美講學。1949 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他勤奮創作,不僅有長篇小說,還寫了大量的戲劇、散文、詩歌、曲藝作品, 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 年被迫害致死。
2. 冬 天
我們很喜歡,我們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橋。溪岸邊有梅樹,有桃樹。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魚,結成一群一群,游來游去。我們很喜歡,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
現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積雪。松樹林的松枝上,有積雪。村莊的屋頂,鋪著雪,村邊的稻草垛上,鋪著雪。
溪上的橋,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橋。溪中的石,好像一塊一塊白玉堆疊在那裡。站在橋上,站在岸邊,看見我們村裡溪流,有多麼好看。呵,溪水中照著山的雪影,樹的雪影,橋的雪影;溪水中照著村莊的雪影, 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著一個雪的世界。
使用建議: 可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閱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思考:
1. 本文多次用到「反復」的修辭手法,請舉出一例,說說運用反復這一修辭手法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2. 本文寫的也是冬天,但在寫法上與《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創意說明: 古人雲: 學貴有疑。
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有研究,才會有答案。能提出問題,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的觀點。語文課,就應讓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應是展示學生個性的平台。由於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教師可先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然後提取有價值的問題經過討論而逐個突破。
教學步驟:
一、導語(配樂,顯示相關圖片)
濟南的美麗來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還有七十二名泉,泉水成溪,穿城繞郭。
若是講富麗堂皇,濟南遠不及北京;講山海名勝,也比不上青島;況且,它雖然是個大城市,可是不像上海與漢口那樣完全洋化。它似乎真的是穩立在中國文化之上,一個不以跳舞和開香檳為理想生活的人,到了這里,自自然然會感到一些平淡和可愛的滋味。
老舍先生曾在山東任教達7 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稱山東為「第二故鄉」,他曾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濟南的冬天》。今天,讓我們走進《濟南的冬天》( 屏顯標題) 。
二、聽錄音,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嗎?
2. 濟南不僅是個「寶地」,更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境界」,作者理想的境界是怎樣的?
3. 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每一段各側重於哪個方面?
4. 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請你各用一個字加以概括。
屏幕依次顯示:濟南的冬天
老舍
溫晴———有山有水( 理想境界) :
山:山形( 小搖籃) ; 山色( 花衣) ;城外遠山(水墨畫) 。
水:暖、綠、清。
總結:老舍先生寫濟南,未寫眾多的風景名勝,而是緊緊抓住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去寫山、寫水。
三、自由朗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四、學生提出質疑,教師歸類整理,重點討論以下可能提到的問題:
1. 為什麼拿「倫敦」「北平」與「濟南」相比? 2.「濟南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 3. 為什麼把小山比作「小搖籃」? 4. 為什麼說冬天是「慈善」的? 5.「最妙的是下
點小雪呀」, 「妙」在哪裡? 為什麼是下小雪? 6. 為什麼把城外遠山比作「小水墨畫」? 7. 結尾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與題目「濟南的冬天」的說法不一致?
五、課堂討論。
六、語言品析:
1. 再次朗讀課文,點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要求讀出感情,並說明為什麼喜歡?
2.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齊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
結束語:冬去春來,大自然總是向人們展示她無窮的魅力,願同學們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身邊的美景。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圍繞「朗讀—品讀—背讀」三個環節設計。沒有充分朗讀,便品不出味道;品不出味道,背誦也便成了死記硬背,成了學生的負擔。這個教案,教學流程簡單,內涵豐富。與其說是一種教學法,不如說是一種閱讀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生一點閱讀方法比教學知識重要得多。
教學步驟: (說明:上課之前,可預先讓同學們通過圖書、網路等查找資料,了解有關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
一、導入:
1. 請同學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 老師從網上下載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
二、聽錄音,要求: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明白文章蘊含的感情。
三、跟讀,朗讀,讀出層次,讀出感情。
四、交流討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 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 是個寶地。(足見對其珍愛)
2.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溫馨感躍然紙上)
3. 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帶水紋的花衣。
4. 那些小山太秀氣!
(以上3 、4 兩句,嬌小的小姑娘穿上花衣,那種喜愛不言自明。)
5. 這是一張小水墨畫! (簡單的色彩, 深厚的意蘊, 在作者的眼裡,一草一木都富於情感,一切都是美的!)
6. 水也不忍得凍上。(「以我觀物,萬物皆著以色彩」,用多情的眼睛看水,水也有了感情!)
7. 自上而下, 全是那麼清亮..藍水晶! (水天一色, 晶瑩剔透,充滿生機!)
8.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點題,但卻讓人體會出欲罷不能、欲說還休的感覺,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回味。)
五、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這個教案是從陸軍先生的《慈善的冬天———品讀〈濟南的冬天〉》里得到的啟示。換一種讀法,讓人耳目一新。真正使人體會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愉悅。這種方式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再創造的快樂。
教學步驟:
一、在充分預習、朗讀之後,緊扣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特點來梳理文章。文章寫濟南,未寫一處有名的景點,而是通過三個畫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邊讀邊討論,完成:
小山搖籃圖:
1. 理想的境界。
2. 山們:低聲地說。(慈善如娘親)
3. 人們:臉上含笑。
雪後初晴圖:
1. 矮松:好像日本看護婦。
2. 山們:穿上花衣。(可愛似少女)
3. 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
空靈水晶圖:
1. 水藻:終身貯著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2. 水:不忍得凍上。
3. 垂柳:照個影兒。
4. 空中、半空中、天上:清亮、藍汪汪。
除此以外,你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整理課文內容結構嗎?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你家鄉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 學著課文的寫法,將你感受最深的特點描述出來。
[資料整合平台]
1. 作者簡介:老捨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37 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極大的國際影響。1946 年赴美講學。1949 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他勤奮創作,不僅有長篇小說,還寫了大量的戲劇、散文、詩歌、曲藝作品, 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 年被迫害致死。
2. 冬 天
我們很喜歡,我們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溪上有一座石橋。溪岸邊有梅樹,有桃樹。水底有彩色的溪卵石。水中有彩色的溪魚,結成一群一群,游來游去。我們很喜歡,村裡有一條美麗的山溪。
現在是冬天。下雪了。四面的山,有積雪。松樹林的松枝上,有積雪。村莊的屋頂,鋪著雪,村邊的稻草垛上,鋪著雪。
溪上的橋,好像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橋。溪中的石,好像一塊一塊白玉堆疊在那裡。站在橋上,站在岸邊,看見我們村裡溪流,有多麼好看。呵,溪水中照著山的雪影,樹的雪影,橋的雪影;溪水中照著村莊的雪影, 稻草垛的雪影。溪水中照著一個雪的世界。
使用建議: 可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閱讀。在朗讀的基礎上思考:
1. 本文多次用到「反復」的修辭手法,請舉出一例,說說運用反復這一修辭手法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2. 本文寫的也是冬天,但在寫法上與《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教學目標 :
1、流暢、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形象化語言描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准備 :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初步疏通字詞,較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藉助網路和一切資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了解濟南的基本情況。
3、准備朗讀錄音磁帶和幻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到冬天,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凜冽的北風,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肅殺的氣象;說到冬天,大家又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想起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總而言之,冬天給我們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國的濟南,由於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沒有一副嚴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親、笑容可掬。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溫馨,欣賞那秀氣的山,澄綠的水
二、朗讀感知。
出示課題及教學目標。
1、播放范讀錄音 要求:
1)聽准字音
2)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組朗讀課文
其餘小組學生冥想(盡可能多的根據朗讀再現畫面)。
3、討論,感知全文
1)濟南為何「真是算個寶地」?
明確:濟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與北平的朔風、倫敦的重霧、熱帶的毒日相比較後,給人感受是:無風、響晴和溫晴,天氣暖和安適,三面環山,山是溫靜、雋秀的;水是綠色、澄澈的。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確: 陽光朗照 溫靜
冬天的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綠 清澄
3)你是否覺得濟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適」的?請講述理由。
明確:暖和安適:
a. 濟南三面環山,
b.「放在小搖籃里」
c. 山是陽光朗照,薄雪覆蓋
d.水是不結冰的,清澈透明
e.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及心情說明濟南的「溫晴」
4)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明確: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繪山景、描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著老舍的喜愛、贊美之情。
四、自由朗讀課文(或課文部分章節)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老舍先生為了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精心設計了景物構圖,通過形象的語言,層層展現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讀課文第3節——5節
思考: 這3小節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順序布局構圖的?
2、朗讀下面的語句並比較它們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乙:山坡上,小雪覆蓋不勻,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點粉色。
C. 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了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3、讀下面的語句,揣摩紅色字詞的妙處。
山坡上卧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
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4、小結:我們繪景時,要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合理的順序(角度),通過極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修飾語、限制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來狀寫客觀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認真思考,對客觀之景要經過內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觀的情感,使客觀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著重強調寫景時不能修辭、詞藻等簡單堆積)。
5、朗讀第3——5小節
6、從3——5節中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仿寫它。
7、小結仿寫的注意點:
a、符合句式要求,
b、運用相同修辭手法
c、盡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寫出來
8、片段練習:描寫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寫的五個注意點。
二、比較閱讀
1、 比較《春》和《濟南的冬天》的異同
同:抓住特徵,安排較好的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異:《春》還從多種角度來描寫, 另描寫的內容不同
2、 比較《濟南的冬天》與賈平凹的《冬景》異同
同:抓住冬天季節的特徵,營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寫。
異:《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合。《冬影》多細節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
三、作業
鑒賞自讀課文37課《雪》第5節,分析作者如何構圖和描寫冬景的。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 舍
總特點 溫暖安適
無風 北平朔風(寒)
響晴 倫敦重霧(暗)
溫晴 熱帶毒日(熱)
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 溫靜
山 薄雪覆蓋 秀氣
城外遠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綠 清澄

閱讀全文

與濟南的春天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