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第一課時負數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內教學設計)是容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㈡ 誰有負數的認識教案
負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天氣問題。
2、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能用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1、負數的意義;
2、用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放寒假的時候,老師去哈爾濱參加了那裡的冰雪節,在那裡我拍攝了好多美景,想欣賞一下嗎?(欣賞圖片)能作出這么美的冰雕讓人欣賞並保持很長時間,你們想像一下哈爾濱的氣溫會怎麼樣?(很冷)同學們說的對,老師記錄下了哪天的氣溫,你們來看,(看課件)哪天的氣溫是2--15℃。你們認識這個數嗎?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正數負數。(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史料,進一步了解負數的歷史。(師結合課件介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
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的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的算籌表示負數。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比咱們中國晚了數百年。」
2建立正負數的概念
(1)氣溫中的正數和負數
北京的最高溫度是零上5度,北京的最低溫度是零下5度,誰能讀出其他城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這幾座城市中北京,哈爾濱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可以記作:北京-5℃和5℃
哈爾濱 -12~3 ℃.
出示表格
1提問:你知道像上面的數叫什麼?正數 +5怎麼讀? 讀作:正5
你知道像下面的數叫什麼?負數 +5怎麼讀? 讀作:負5
2請你讀讀上面各數.
問:加號、減號和過去的意義相同嗎?在這里加號叫做正號,減號叫做負號。
3為了簡單可以把+5簡寫成5。如果去掉正號,這些數你們熟悉嗎?是我們過去學的數。
負數前的負號可以去掉嗎?(不能,去掉負號,就沒辦法和正數區分了。)
(2)重點理解「0℃」。
介紹0℃的規定
科學家把水結冰的溫度定為0℃。讀作:0攝氏度。
把水沸騰時的溫度定為100℃讀作:100攝氏度.
比0℃低的溫度用帶「-」號的數表示, 如: -15℃;
比0℃高的溫度用帶「+」號的數表示, 如:+1℃(「+」號可以省略不寫)
零上的溫度用什麼表示?零下的溫度用什麼表示?
師:0正好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3認識溫度計
人們是利用什麼工具來測量溫度的呢?(溫度計)
( 1)出示各種各樣的溫度計
( 2 )讀出水銀柱所表示的溫度
( 3 )寫出水銀柱所表示的溫度
( 4) 比較兩個溫度的高低 -10℃ >-15℃
怎麼能說明-15℃比-10℃更冷了?
理由 -10℃是比零攝氏度還冷10攝氏度, - 15℃是比零攝氏度還冷15攝氏度。
-15℃在-10℃下面
4總結歸納正、負數和0的關系:
(1)廣泛舉例: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這么多的正數和負數,誰還能再說幾個?
(2)所有的正數和0相比有什麼關系?負數和0比呢? (負數<0<正數)
(3)分別圈出所有的正數和負數
(4)0算正數還是負數?(適時組織討論)
三 拓展練習
1信息交流 : 生活中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負數?
(1)、分小組交流收集的數據。
(2)、小組匯報你們調查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只是初步的認識了負數,其實負數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著廣泛的應用。希望同學們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走進生活,去發現更多更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