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彩色的非洲課文的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2%CA%C9%AB%B5%C4%B7%C7%D6%DE&in=2&cl=2&cm=1&sc=0&lm=-1&pn=1&rn=1
『貳』 彩色的非洲
彩色的非洲 教案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為什麼說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2.了解課文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寫法,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並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學習重難點
豐富對非洲風情的感受及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A案
教前准備
1.預習課文。
2.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非洲的資料。
3.課件准備(非洲風情錄像片斷)。
4.設計學生的學習單和書面練習。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鍾:音樂聲中以課件的形式翻閱非洲風光、非洲動物、非洲人的生活及非洲藝術的相關圖片。
一、導入新課,質疑文題
1.導語:同學們,17世紀英國名作家湯瑪斯布朗曾經寫道:「人類總是向外追尋那原本就隱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奧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蘊藏著非洲的原始與神秘。」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片神秘的土地。
2.資料交流:通過課前的查閱資料,你對非洲有哪些了解?
3.出示課題「彩色的非洲」。針對課題質疑。如:為什麼說非洲是彩色的?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瀏覽課文,找出文中三個直接說明非洲是彩色的感嘆句。生感情讀這三句子:
「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藍天、驕陽、綠樹、紅土、鮮花,以及皮膚油黑發亮的非洲人,構成了七彩的非洲!」
「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次瀏覽課文,想一想:「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把課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啟下的關鍵句勾畫出來。
交流:植物、動物、生活、藝術。
關鍵句: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藝術也是彩色的。
三、合作交流,深悟文情
(一)初悟非洲風情。
1.導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孕育了這樣一個彩色的世界?
2.學生齊讀課文的第三小節。
3.教師激情引導:如果你剛踏上非洲這片神秘的土地,沐浴在這樣明亮的陽光之下,看到的是藍得如此單純的浩瀚天穹,感受到的是這種熾熱的原始。你想對非洲說什麼?
4.指名朗讀這一段,其他同學體會之後,互評,在評論的基礎上再朗讀。
5.師:是的,一踏上非洲的這片神秘的土地,撲面而來的就是一種原始、強悍、粗獷而熱烈的氣息。請同學們再次朗讀這一小節,再次感受這種不同尋常的美麗!
6.學生再次朗讀第三小節。
(二)深悟非洲風情。
學生交流匯報剛才的學習情況。
彩色的植物世界:
1.你從哪裡看出這片藍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
2.交流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好在何處,並感情朗讀。
在交流的過程中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下句子:
(1)充沛的陽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錦,綠海盪波,到處是綠色,處處是花海。
(2)芒果樹開的是星星點點的白花,仙人樹開的是金燦燦的黃花,玉蘭樹高擎著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樹綻放的花朵比綠葉還要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
(3)到了開花季節,一條條街道,都成了彩色的成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於花海深處。
(4)還有一種叫做花樹的樹,更是妙不可言。遠遠望去,樹上像是開滿了五彩繽紛的花,非常壯觀;走近一看,卻是滿樹的彩葉,紫的、黃的、綠的、紅的,像含情脈脈的少女,向人們頻頻點頭。
3.教師小結: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許多樹也開花」這一特點,寫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斕。
彩色的動物世界:
1.導語: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在非洲彩色的動物世界這一部分內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為什麼?
3.在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引導朗讀以下句子:
其顏色不僅有赤橙黃綠青藍紫,而且在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發出贊嘆。這還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產蝴蝶的剛果奧旺多省,置身於五彩繽紛的蝴蝶世界,細細聆聽這彩色小天使飛翔的輕微音韻,簡直如同步入仙境。
4.資料交流:說說你所知道的非洲彩色的動物世界。
5.引語:人們曾說:非洲是上帝創造的伊甸園,這里是植物的樂園,也是動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園,就在非洲!
6.課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動物。
7.小結:非洲的動物多種多樣,作者無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來寫,詳略得當,寫出了非洲動物世界的色彩斑斕。
彩色的日常生活:
1.導語:非洲的自然景觀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
2.學生交流讀書方法,如:(1)抓關鍵詞理解;(2)找出寫得最美的句子進行體會;(3)給自己提問題而後找答案等。
3.相機引導:作者通過花花綠綠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綠樹紅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顏六色的賓館,來體現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4.在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引導感情朗讀以下句子:
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歡穿花衣服,婦女則更講究顏色的搭配,喜歡顏色有較大的反差,那些藍底白花、黃底紅花、紅綠相間的大花布,最為暢銷。你在節日的市場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綠綠的衣服交匯成的彩色河流。
5.資料交流:你還知道非洲哪些彩色的日常生活嗎?
引語:熾熱的赤道驕陽孕育了這一方皮膚油黑發亮的非洲人,他們以自己的熱情奔放營造了七彩的生活。
6.課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普通三輪車夫艷麗的衣著及市場人群多、食物多樣化,突出其五彩繽紛)
彩色的藝術:
1.導語: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藝術。
2.學生交流最令自己感興趣的句子,並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從彩色的繪畫、彩色的工藝品、彩色的音樂、舞蹈,來體現非洲的藝術也是彩色的。
3.資料交流: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非洲的工藝品嗎?能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非洲舞蹈嗎?
4.引語:人們常說,非洲舞蹈是非洲藝術的靈魂,非洲的舞蹈質朴、清純、火熱。請同學們朗讀這句話,一起來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5.學生朗讀:「如果你有幸參加他們的篝火晚會,那熊熊燃燒的火焰旁那穿著花衣裙歡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動的、五彩的旋律,你就會更深地領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動與無限的活力。」
6.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課件展示非洲舞蹈的錄像片斷。
7.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讓人激情洋溢,熱情似火。請同學們再讀這句話,共同傳遞這份豪爽,這份激情!
8.學生再次感情朗讀這句話。
(三)總結風情感悟。
1.導語:這激情洋溢的舞蹈,來自舞者的心靈。它訴說著非洲的原始與神秘,訴說非洲的熱烈與奔放。難怪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2.學生朗讀這兩個感嘆句:「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師點題:是啊!說非洲是彩色的在於它的色彩斑斕,更在於它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再一次贊嘆這彩色的非洲吧!
學生再次感情朗讀這兩個感嘆句。
4.學生自找答案:回到課前學生的質疑,如:為什麼說非洲是彩色的?為什麼課文要以「彩色的非洲」為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答案。
四、作業
推薦閱讀:《非洲地理雜志》、《非洲之旅》等。
(福建省廈門市英才學校 黃麗雲)
B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自由談談對非洲的印象。
2.出示課題:「彩色的非洲」。
二、整體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讀課文,讀准生字新詞,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
(1)理解「色彩斑斕」的意思。
(2)朗讀句子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非洲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4.課堂交流,引導學生概括:
(1)非洲的藍天、驕陽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4)非洲的藝術是彩色的。
5.課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這些內容連接起來?找出這些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三、深入閱讀,體驗「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斕的非洲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再仔細地朗讀課文,劃一劃:非洲的哪一處地方最讓你心動,讀一讀,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隨機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寫出了花之多,花之艷?
①出示句子:「芒果樹開的是星星點點的白花,仙人樹開的是金燦燦的黃花,玉蘭樹高擎著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樹綻開的花朵比綠葉還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綻開」兩個詞妙在哪裡?「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寫出了什麼?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出示句子:「還有一種叫做花樹的樹,更是妙不可言,遠遠望去,樹上像是開滿五彩繽紛的花,非常壯觀。走近一看,卻是滿樹的彩葉,紫的、黃的、綠的、紅的,好似含情脈脈的少女,向人們頻頻點頭。」
花樹的「妙不可言」妙在哪裡?這樣的樹你看到過嗎?你彷彿聽到這位「含情脈脈的少女」在對你說些什麼?此時,你會做什麼?你想說什麼?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2)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最難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經過防腐處理,製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其顏色不僅有赤橙黃綠青藍紫,而且在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變成了工藝品,它們彼此的顏色怎麼還會「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呢?「目不暇接」是什麼意思?我們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會「目不暇接」?
小結:當無數的色彩斑斕的蝴蝶一下子全部呈現在你眼前時,燈光、蝴蝶的色彩,交相輝映,紛紛映入你的眼簾,你一會兒看這朵,一會兒又看那隻,眼花繚亂,所以種種色彩就「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了。
②有感情朗讀,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繚亂表現出來。
(3)自由讀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樂、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麼也會是彩色的呢?
①展示非洲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印象。
②強悍而熱情的非洲人用他們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們說著什麼?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四、創設情境,介紹「非洲的色彩」
1.自主作業:
(1)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斕;
(2)摘抄描寫非洲的優美的文句。
(3)請你當一回導游,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介紹非洲。
2.總結:非洲是一方熱土,他古樸、自然、美麗;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喚人們對和平的心態對待這片淳樸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誼之手,共同保護這片奇異的土地。
『叄』 彩色的非洲(資料)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南部,赤道橫穿大陸。西北部有部分地區以及島嶼伸入西半球。面
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大洲。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赫勒拿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海岸線平直(與歐洲相比,非洲面積是歐洲的三倍,而海岸線還不如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海灣
極少。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
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橫盤整
個大陸,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1/3。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東非大裂谷是
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
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
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我又
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埃塞俄比
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氣候高溫、少雨、乾燥,因此,非洲有「熱帶大陸」的稱號。但少數地區,如某些地中海沿岸地區、
高原地區氣候冰爽,甚至四季如春。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
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
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
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
分豐富的。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中,非洲國家佔了絕大
多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絕大多數國家是農業國。農業中經濟作物如咖啡、可可、甘蔗、棉花、花
生、油棕、腰果、劍麻等的種植佔有相當比重。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
態。
非洲是古老的,又是年輕的。說它古老,是由於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非洲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
明。在200萬年以前,南部非洲和東非的「南猿」即開始使用石器工具。不少地區紀元前就建立了治理完好
的奴隸制國家。大河流域,如尼羅河流域、尼日河流域,形成了自己輝煌的古代文明。紀元後,絕大多數
地區都相繼建立部族國家。可嘆的是,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地
位,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個多世界。所以,當人們打開50年代地圖時會發現,當時的非洲沒有幾個獨立的國
家。絕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它們建國還不到40年。從這一意義上講,非洲是一個年輕的大
陸。
60年代在非洲大陸興起的民族獨立運動,是本世界最偉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最後沖垮了西方的殖民統
治,對人類的進步事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非洲人口74800萬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大陸。
非洲的民族問題十分復雜。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之多,非洲可稱世界之最。有的資料說非
洲的部族數量可達3000個,最保守的數字也有250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數字差別,是因為一些部族之間區
別不大,既可分為多個部族,又可視為一個部族。每個部族都有各自的特徵,包括風俗習慣。
總體講,各部族都有自己傳統的「領地」,彼此之間可以友好相處,至少可以做到和平共處。但也有少數
地區,部族之間矛盾根源很深,彼此勢不兩立,沖突和格鬥不斷,有時上升到部族戰爭,雙方死傷以萬人
『肆』 "彩色的非洲"課文資料
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又被稱為非洲傳統音樂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用於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徵,或用來傳遞各種信息,即所謂「會說話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無論是制鼓的材料、形狀和演奏技巧都是獨特的。
一般說來,在非洲存在幾十種基本鼓型和數百種鼓的變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狀既有陀螺形、圓錐形、台柱形、正方形的,還有各種飛禽走獸形的,甚至還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還畫上各種幾何圖形,雕刻花草、人獸,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種多樣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還採用豹皮、斑馬皮、蜥蜴皮、鱷魚皮,甚至還有大象的耳朵。在非洲鼓上還常常增加一些裝置,以獲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內裝一些珠子或乾的植物種子,或將金屬片、貝殼,色彩斑爛的串珠裝在鼓邊上,當鼓手擊鼓時,就會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樣,把鼓置放在兩腿中間很常見,有時也把鼓夾在腋下,或掛在頸上,挎在肩上。擊鼓的手法也很多,人們在鼓的各種部位用拳頭、手掌拍打,甚至還有用腳後跟擊鼓,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也有用鼓錘敲擊的,過去曾經用象牙、人骨做過鼓錘。還有一種用小棍子磨擦噴有某種粉末的鼓皮而發聲的磨擦鼓。在奈及利亞有一種夾在腋下演奏的小鼓,隨著手臂對鼓身皮條的壓力大小,鼓的音高可以隨時變化。
鼓的演奏方式有獨奏、重奏和合奏。獨奏和重奏鼓的節奏復雜多變,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集體擊鼓或一個人同時擊多隻鼓時,鼓聲氣勢磅礴,有如萬馬奔騰,雄壯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離不開鼓。在東非的斯瓦希里語中,「鼓」和「舞」是同一個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動中,何時奏樂,何時起舞,以至於節奏的快慢、旋律的進行都要聽從大鼓的指揮。茅利塔尼亞的的女鼓手則是邊舞邊擊鼓,她們時而用手指輕彈鼓皮,如行雲流水,時而猛烈敲擊,如江河奔騰。她們一面擊鼓,一面用雙手輪流拍打臂、腿,作出各種姿態,非常動人。又如在蒲隆地,10名男舞蹈演員頭頂大鼓,邊敲邊上場,圍成半圓形,然後演員們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圓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員們輪流上前擊奏。他們時而凌空跳躍,時而旋轉舞蹈,並且伴以歌唱,強烈的節奏、密集的鼓點、熱烈狂歡的場面,十分精彩。 鼓在非洲常常還作為國家、民族的象徵。如在烏干達的國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種古老的傳統。因為烏干達在成為共和國前,為四個王國,每個王國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稱和音色。這種鼓只有王室的婚喪嫁娶、新王登基、對外宣戰時的隆重場合才能使用。對屬於不同權力等級的人來說,鼓的數字是有規定的,在原布干達王國,巨大的儀式性的鼓,國王有93個,各級酋長依此遞減,在換鼓皮時還要用人或動物作犧牲。這種鼓是當作神物來尊崇的。
非洲鼓還常用來傳遞信息和語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能發出各種不同的音響,加上急緩有別的節奏,形成各種各樣的鼓點,作為一種信號語言,來傳送各種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較安靜的時刻,鼓聲可以傳到15公里以外,鼓手們一個接一個地重復著鼓聲,這樣可以用驚人的速度准確地傳「話」--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點可以在兩小時內達到。過去,當奴隸販子捕捉黑人時,非洲人就通過鼓語通知人們迅速逃離,使奴隸販子一無所獲。鼓語還常常用來號召人民參加公益勞動、抵禦敵人來犯、報告火警等。
非洲人還常用鼓勵來表達不便用語言表達的事物,如迦納的阿肯人,丈夫習慣在舞會上用鼓語贊美自己的妻子,鼓語還可用來宣布一個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
在非洲的許多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舉行一次評選鼓手的集會。在迦納舉行的「賽鼓會」上,鼓手們分為兩組擂鼓對陣。先用明快、熱烈的鼓聲頌揚酋長的美德、功績,然後用徐緩、清新的鼓點敘述遠古的神話、傳說,接著又用急驟的鼓點宣布族內的新聞趣事。鼓聲中復雜多變的節奏表達出人們各種不同的感情,時而使人悲憤填膺,時而引人開懷大笑,人們屏息凝神,就怕漏聽一個鼓點。「賽鼓會」的高潮是「斗鼓」。先由一組鼓手提出問題,另一組必須用鼓點回答並提出反問,否則就算輸。觀眾們則圍在鼓手旁幫助出謀劃策,參戰助威,想方設法擊敗對方。
總之,非洲音樂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節奏,鼓正是非洲音樂節奏的基礎及表達音樂語言的一種最重要樂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擬的。
在非洲的各種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種被稱為達姆達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於雙腿中間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近年來,非洲鼓也已進入了專業音樂創作領域。非洲辛巴威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馬拉里在1990年創作的「諾茲波媽媽」就是用非洲鼓與弦樂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諾斯四重奏組演出,效果很好。
習俗:
1.打招呼的方式
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舉起右手、手掌向著對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並沒有握石頭。」顯然,它是在表明:「沒有武器」這個習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採用,只不過樣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說是友好的象徵。
2.negro和black是禁句
美國黑人對Black一詞並沒有抗拒心理。可是,一聽到有人呼他Negro(黑人之意,尤其指原藉非洲,被販賣到美國做奴隸的黑人及其子孫),就勃然大怒。非洲人對Negro、Black二詞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認它的含意。強調膚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
稱呼非洲人,最好照他們的國籍來稱呼。非洲人一般說來國家意識相當強烈,直呼其國名,他們聽來就很受用。
3.African的稱呼有特定對象
稱非洲黑人為African可犯了嚴重的錯誤。在非洲,所謂的African並非泛指所有非洲人,而是指特定的一群人,那就是:南非共和國荷裔白人。因此,那些非洲土著,碰到別人稱他們為African,就露骨地表示厭惡。
4.莫拍落後鏡頭
任何國家都有骯臟透頂、窮人群集的地區,世界首富的美國,亦不例外。你若在那些臟亂地區興致淋漓的拍照,跟你同行的當地人就會提出抗議,甚至不肯當你的向導。
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最不喜歡自尊心受損,這是身為觀光客務必認清的事實。一見落後的景象就想拍照留念,這無異在找人家的渣兒,如此欠考慮的行為,還是不做為妙。
5.莫瞪眼看對方
古時候的衣索比亞,侍者是背對主人(或客人)來服務的。衣索比亞有個迷信,那就是:有人瞪你看時,被瞪看的人不是災禍必至,就是死神要找上他。在這個國家,跟當地人交談或碰面的時候,可不能目不轉睛地瞪看對方,這么做,對方一定大感不悅。
6.用力握手是善意的表示
在非洲,握手時如果握得有氣無力,被稱為是「禮貌不周」。握手有氣無力,表示虛與委蛇,毫無誠心,他們會生氣的。尤其在阿爾及利亞,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他們認為,用力的程度跟對方好意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最好握得他們手都感到麻木叫痛。
7.女性只限於逛店購物
在阿爾及利亞,女性獨行被列為禁例,唯有逛店購物的時候,才可以私自行動。他們認為,一個女人獨自亂走,是一種喪失「品格」的行為,身為淑女,絕不能幹這種事。當然,她們想獨自進入餐廳、戲院也是免談。
8.從事狩獵旅行時要嚴守規定
想要進行狩獵旅行(Safari),東非可說是最理想的地方。狩獵旅行的禁忌頗多:不能嘰嘰喳喳說話。因為,動物的聽覺敏銳異常;不能任意走出車外。你以為安全無慮,其實,旁邊就有猛獸在虎視耽耽,你卻看不出來;不能任意點火,有人曾經點了煙之後,把火柴隨意一丟,引起一場森林大火。
9.留下一點點
在奈及利亞的西部地方,有個特別的吃飯方式:不能吃得一物不剩,客人至少要留一片東西在碟子上。更怪的是,他們把那一片東西留到第二天,才將它丟入垃圾箱。他們相箱:聖靈會來吃那一片東西。在這個國家,旅客千萬不能為了菜的美味可口,把碟子上的肉或湯,吃得一干二凈。
10.斗篷、白衣可以避險
在阿爾及利亞和幾內亞,常常可以看到穿古時候那種白衣和斗篷的女性。這些白衣、斗篷,是貞節、純潔的象徵。對這一身打扮的異性,無不敬重有加,就是說,視她們為值得尊敬的女性。女性觀光客如果以這種打扮到處走動,保證暢行無阻,又不會遭到任何危險。
11.鏡頭如槍口
非洲人普遍認為相機對准某物,拍下鏡頭,某物的「精氣」就給吸收殆盡,此事自是非同小可。人、房屋、家畜一律不準拍攝。觀光客如想拍攝,之前最好向對方先打個招呼,獲得同意之後再行動,以免被投石、被吊或挨一頓揍。
非洲有一個食人族,在他們部落的人死後大多都會被吃掉的,特別是那些身體強壯沒有疾病的人,比如把眼睛給獵人吃,把腦子給笨孩子吃,把生殖器給性方面有病的人吃等等,他們深知吃什麼被什麼的道理.對於入侵的外人,他們也會把他抓住吃掉,不過有一點,他們只吃身體正常的,如果說是一個殘疾人,那麼他們是不會吃的,但是他們會把這個人處死.
『伍』 彩色的非洲還有那些彩色的地方
28、彩色的非洲:
知識與能力:.了解課文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寫法,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並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豐富對非洲風情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為什麼說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學習重難點
豐富對非洲風情的感受及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自由談談對非洲的印象。
2.出示課題:「彩色的非洲」。
二、整體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讀課文,讀准生字新詞,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
(1)理解「色彩斑斕」的意思。
(2)朗讀句子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非洲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4.課堂交流,引導學生概括:
(1)非洲的藍天、驕陽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4)非洲的藝術是彩色的。
5.課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這些內容連接起來?找出這些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三、深入閱讀,體驗「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斕的非洲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再仔細地朗讀課文,劃一劃:非洲的哪一處地方最讓你心動,讀一讀,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隨機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寫出了花之多,花之艷?
①出示句子:「芒果樹開的是星星點點的白花,仙人樹開的是金燦燦的黃花,玉蘭樹高擎著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樹綻開的花朵比綠葉還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綻開」兩個詞妙在哪裡?「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寫出了什麼?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出示句子:「還有一種叫做花樹的樹,更是妙不可言,遠遠望去,樹上像是開滿五彩繽紛的花,非常壯觀。走近一看,卻是滿樹的彩葉,紫的、黃的、綠的、紅的,好似含情脈脈的少女,向人們頻頻點頭。」
花樹的「妙不可言」妙在哪裡?這樣的樹你看到過嗎?你彷彿聽到這位「含情脈脈的少女」在對你說些什麼?此時,你會做什麼?你想說什麼?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2)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最難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經過防腐處理,製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其顏色不僅有赤橙黃綠青藍紫,而且在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變成了工藝品,它們彼此的顏色怎麼還會「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呢?「目不暇接」是什麼意思?我們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會「目不暇接」?
小結:當無數的色彩斑斕的蝴蝶一下子全部呈現在你眼前時,燈光、蝴蝶的色彩,交相輝映,紛紛映入你的眼簾,你一會兒看這朵,一會兒又看那隻,眼花繚亂,所以種種色彩就「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了。
②有感情朗讀,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繚亂表現出來。
(3)自由讀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樂、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麼也會是彩色的呢?
①展示非洲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印象。
②強悍而熱情的非洲人用他們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們說著什麼?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四、創設情境,介紹「非洲的色彩」
1.自主作業:
(1)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斕;
(2)摘抄描寫非洲的優美的文句。
(3)請你當一回導游,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介紹非洲。
2.總結:非洲是一方熱土,他古樸、自然、美麗;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喚人們對和平的心態對待這片淳樸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誼之手,共同保護這片奇異的土地。
『陸』 《彩色的非洲》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非洲的
《彩色的非洲》運用的寫作手法有:
1. 全文採用了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的結構方式.
2. 每段開頭用了過渡句,過渡自然、承上啟下.
3. 前後(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