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教案
《我們周圍的空氣》教案
一. 空氣
1. 空氣是由什麼組成的
①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結論:
空氣主要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其中氧氣約佔1/5。
②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空氣成分 氮氣 氧氣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他氣體和雜質
體積分數 78% 21% 0.94% 0.03% 0.03%
2. 混合物和純凈物
(1)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是純凈物。
(2)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如空氣、海水是混合物。
【注意】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
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
(3)常考的純凈物與混合物
①純凈物:冰水混合物、乾冰、蒸餾水、五氧化二磷等具體的物質······
②混合物:空氣、自來水、礦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
3.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成分
主要性質 化學性質:供給呼吸、支持燃燒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大
氮氣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不活潑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根據化學性質不活潑常用作保護氣;醫療上用作冷凍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氣體 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惰性)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
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利用惰性作保護氣;用於航標燈、閃光燈、霓虹燈的電源;
用於激光技術,製造低溫環境
4.保護空氣
(1) 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① 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 煙塵(可吸入顆粒物)
(2)空氣污染的危害:損害人體健康,影響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3)保護空氣的措施: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改善環境狀況,使用清潔能源,
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後才能排放,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空氣質量日報、預報:根據我國空氣污染的特點和污染防治重點,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暫定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臭氧等。(注意:二氧化碳沒有在該項目內)
5.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原理:利用過量的紅磷在盛有空氣的集氣瓶中燃燒,(使集氣瓶中氣體體積減小,壓強減小),觀察集氣瓶中進水的多少,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2)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
②燒杯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里,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了約1/5體積。
(3)實驗結論: 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
(4)實驗注意事項:①裝置不能漏氣; ②紅磷要過量;③待裝置冷卻到室溫後,再打開彈簧夾。
(5)實驗探究:①液面上升小於1/5原因:
A. 紅磷量不足,使瓶內氧氣未耗盡;
B. 瓶塞未塞緊,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C. 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瓶塞,使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減少。
② 能否用鐵、鋁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鐵、鋁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不能 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貳』 我是什麼教學設計一等獎
我是什麼一等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新單詞,會寫4個單詞沖,池,浮,黑。
2、用心閱讀課文,了解雲、雨、雹、雪等自然現象都是由水的變化而形成的。
3、初步體驗了科學童話故事,作者的寫作特點准確生動。對比閱讀,感受中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閱讀其他科學童話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首先,游戲開始上課,激發進入課文的興趣
聊天導致猜謎語。談談解決難題的方法。結論:看到整個謎題。如果你能猜出一半答案,你可以從下面的例子中尋找證據,不要急於說。
2、教師和學生一起猜兩個謎語。重點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思考答案。把答案和謎底一行行地展示出來。排除錯誤的答案,得到正確的答案。
謎底一出,我是一朵小小的白花,夜裡北風處處開放。沒有根,沒有枝,沒有花,每一朵花都來自天空
謎語二,我是一個小硬球,握在手裡冷,有大有小,從天而降,動物都害怕。
3、方法總結:當我們遇到以「我」開頭的謎語時,我們可以把答案放入謎語中並閱讀,以確保我們的答案是正確的。
4、師生將「雪花」這道題的答案改為第一道謎語中的四行字,逐行驗證。
三、設計意圖猜謎像一個游戲,用進口式的二年級兒童游戲,可以拉近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這門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個童話,同時又是一個謎。學生們沒有學習猜測的方法,上了30節課,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在兩個短謎語中,讓孩子學會了簡單的猜謎語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遷移到課文中去學習。
(2)氣的激光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人教版二年級第八組首篇課文「我是什麼」是一個科學童話。本單元以科學知識為特色。科學童話又稱知識童話,它具有童話的各種特點——用純凈的文字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溫暖,構建真、善、美的境界。同時,它還具有科普文本的特點——知識正確,用詞准確。
該童話採用人格化手法,以第一人稱「我」敘事,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狀態,水會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它多變的脾氣。長文章是一個謎,文章總是不指出,「我」是水,但通過各種變化在水裡,讓讀者去猜,讓讀者通過閱讀,從每一個角度,每一層聯系這個謎題的答案,增加文章的興趣。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生動。作為一個科學的童話故事,作者寫得生動准確。同時,文章用短句和長句來寫語言的節奏在許多地方。第四段也運用對比描寫的手法來描寫水的兩面。
基於以上考慮,我將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感受科學童話語言的優美、准確的特點上,努力打造一個「注重語言特色,感受學習樂趣」的漢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