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必修三知識框架 記住是框架 不是知識點
保證全是框架啊 優點是較為簡潔 嗯...有一些太簡潔,你適當補充一下就行了。不過全部要點裡面都有了,還算全吧。望採納!
專題一
② 歷史必修三課題與小標題
必修一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二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三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四 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學習與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一 列強入浸與民族危機
二 中國軍民維護舊家主權的斗爭
三 偉大的抗日戰爭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國運動
二 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一 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
二 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
三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實踐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二 外交關系的突破
三 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二 卓爾不群的雅典
三 羅馬人的法律
學習與探究之二 模擬古羅馬法庭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一 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
二 美國 1787 年憲法
三 民主政治的擴展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二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三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 美蘇爭鋒
二 新興力量的崛起
三 走向多極化
必修二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
一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二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
三 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
四 古代中國的經濟制度
專題二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二 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三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一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二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三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專題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
三 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
專題五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一 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
二 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
三 「蒸汽」的力量
四 走向整體的世界
專題六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一 「自由放任」的美國
二 羅斯福新政
三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四 戰後的西歐和日本
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一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三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專題八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一 歐洲的聯合
二 發展的亞太
三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學習與探究
圖說中國經濟的發展
對社區居民生活方式變遷的調查
為哥倫布領航
必修三
•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 1、百家爭鳴
• 2、儒學的興起
• 3、宋明理學
•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
• 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 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
• 2、中國的古代藝術
• 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
• 專題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 1、「順乎世界之潮流」
• 2、新文化運動
•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
• 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 1、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
•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 1、文化事業的曲折發展
• 2、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
• 3、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 1、「人是萬物的尺度」
• 2、人性的復甦
• 3、理性與自由的啟蒙
• 4、主權在民的政治啟蒙
•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 1、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
• 2、追尋生命的起源
• 3、人類文明的引擎
• 4、向「距離」挑戰
• 專題八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 1、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
• 2、碰撞與沖突
• 3、打破隔離的堅冰
• 4、與時俱進的文學藝術
學習與探究
學習與探究之一:科舉制度的利與弊
學習與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訪談錄
學習與探究之三:藝術中的歷史
③ 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時間軸
如圖所示∶
④ 歷史必修三課本的內容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分封制的基本內容(存在的朝代、目的、對象、受封者的權利和義務、影響、崩潰)
2、宗法制的基本內容:(朝代、核心內容、紐帶、宗法等級、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1、秦的統一(時間、過程、意義)
2、皇帝制度的創立:(創立者、特點)
3、中央集權制度(中央機構、地方機構、制度對歷史產生的影響)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1、中央機構:(漢、唐、宋、元如何解決君相矛盾)
2、監察機構:(秦、漢、元監察機構、評價)
3、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4、地方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目的、概況、影響)
5、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1、內閣制形成(背景、形成、性質、特點、影響)
2、清朝的軍機處(目的、皇帝、性質、特點、作用)
3、密折制(皇帝、目的、作用)
4、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1、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主要侵華戰爭(參考P24「知識鏈接」)
2、《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簽訂時間,內容、影響)
3、瓜分狂潮(直接原因,瓜分開端,形式,門戶開放)
4、列強侵華的幾種形式:
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三元里抗英(意義)
2、左宗棠收復新疆(重要時間、事件)
3、黃海海戰和反割台斗爭(時間,人物,事件)
4、義和團運動:(背景,清政府態度變化,主要斗爭,失敗原因,意義)
三、偉大的抗日戰爭
1、侵華日軍的罪行(原因,罪行)
2、關內關外的局部抗日(共產黨、東北人民、國民黨、工人學生)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4、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
5、抗日戰爭的勝利(背景,時間,根本原因,意義)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過程,革命綱領,意義,失敗原因或教訓)
二、辛亥革命(准備,爆發,成立政權,頒布憲法,歷史功績)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
1、五四運動:(原因,過程,性質,歷史意義)
2、中國共產黨成立(歷史條件,一大,二大)
3、國民革命(開始標志,過程,失敗,教訓)
4、「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重要事件)
5、解放戰爭(爆發,反攻,決戰)
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一、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條件,標志,意義)
2、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二、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
1、曲折歷程:(「文化大革命」導火線,標志,對民主法制的踐踏)
2、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內容,意義)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三、「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
1、「一國兩制」的構想(形成過程)
2、實踐(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3、台灣問題(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兩岸關系的發展進程)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方針,外交成就)
二、外交關系的突破
(恢復聯合國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1、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背景,時間,意義)
2、中美關系正常化(重要過程)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標志)
2、外交成就:
三、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中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活動)
1、外交政策:(不結盟,對外開放,五項原則)
2、外交成就:(聯合國,區域性國際組織)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1、古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環境,影響)
2、古代希臘城邦(城邦出現,城邦特點)
二、卓爾不群的雅典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三次改革的內容,意義)
2、雅典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羅馬人的法律(羅馬法主要內容,作用)
1、主要內容:(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
2、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一、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
1、《權利法案》:(背景,制定時間機構,內容,目的,意義)
2、責任內閣制形成:(過程,結果,影響)
3、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二、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意義,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異同)
1、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
2、1787年憲法頒布的意義:
3、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異同、代議製作用)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
2、《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通過,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P116)
3、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4、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主要內容,意義)
1、《共產黨宣言》(1848年發表)的主要內容:(P124-125)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意義:(P122課前提示)
二、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1、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革命時間,政權建立,革命措施)
2、巴黎公社革命的經驗教訓:
三、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史實(二月革命,四月提綱,七月事件,十月革命,政權建立,頒布法令)
2、歷史意義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兩極格局形成(冷戰局面)(背景,揭開序幕,冷戰表現,冷戰的影響)
1、背景:
2、揭開序幕:丘吉爾「鐵幕」演說(時間,內容,標志)
3、冷戰表現:(政治,經濟,軍事)
4、冷戰局面下的國際關系(冷戰的影響)
二、新興力量的崛起
1、歐洲共同體的形成:(過程)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興起的原因,發展表現,經濟地位)
3、中國:(建設成就,國際地位)
4、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不結盟概念,興起標志,主張,影響)
三、走向多極化
1、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兩極結束標志,多極化表現)
2、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⑤ 您好,您是否有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6專題到第9專題的教學設計若有的話,能否發我一份。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課題
一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教學目標
古希臘地理特徵及其影響;古希臘城邦、公民的主要特徵及形成這些特徵的主要原因;根據古希臘地理、城邦制度和古希臘公民的相關內容,歸納出希臘文明的主要表現;
重點難點
古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城邦民主制度產生的歷史作用;
西方的民主政治濫觴於古希臘的歷史條件;
教學方法
閱讀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法與學法
導入:
至今為止,西方人對古希臘羅馬文明都懷有一種無法釋懷的感情,他們將古希臘羅馬文明奉為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臘羅馬文明光輝燦爛,一直影響到現在。大家非常熟悉的古典文學《荷馬史詩》,風靡一時的《聖鬥士星失》,年輕人津津樂道的十二星座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古希臘文明的衍生物。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一片大地孕育了如此偉大的文明?又是在一種怎樣的政治制度下,古希臘羅馬文明會有如此燦爛的發展?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
【課前預習】
1,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對古希臘文明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海洋是希臘人聯系____________的大通道,是維系__________的生命線;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古希臘形成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並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觀念。
4,______________往往是以一個城市為心,人口不過數萬,始終保持著小國寡民的規模。它是孕育古希臘__________________的搖籃。
5,除了民主政治以外,希臘城邦的特色還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是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民主政治產生的基本歷史條件。
一 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了解一下:那何為民主呢?大家討論。
古希臘語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權力。
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與專制相對立,少數服從多數的人民(或公民)當家作主的一種政治模式。
民主意味著在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
教學:
一、蔚藍色的希臘;
1、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地處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大洲要沖。
它的地理范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
(被地中海、愛琴海包圍,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
2、古希臘的自然環境:山多將陸地隔成小塊,但是海岸曲折,綠島相連,港灣眾多,地中海式氣候溫和宜人,海洋資源條件得天獨厚。
3、古希臘的生產生活:耕地缺乏和土地貧瘠限制了糧食生產;冬季多雨、夏季乾熱的季風氣候有利於葡萄和橄欖的生長;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為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殖民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4、古希臘的政治特點:形成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較早地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觀念——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
【問題探究】
自然地理環境與世界各地區文明有何關系?前者與後者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嗎?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看法。
分析:
①根據馬克思唯物主義史觀,地理環境不僅可以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的進程,有的時候甚至決定社會發展的類型。要從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中考察歷史的復雜性。
②肯定地理環境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人類一切事物都受制於自然。人總是在不斷的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在依靠自然的基礎上,人可以一定程度地擺脫自然制約。
1)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很大,例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最主要的是收益於尼羅河。這條大河一方面給予古希臘充分的水源,另一方面也沖擊出了廣闊肥沃的平原,所以才造就了光輝燦爛的古埃及文明。
2)但我們肯定地理環境作用並不意味著人類一切事物都受制於自然。就如同古埃及人能創造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主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過渡:不管如何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忽略的,有時甚至是無與倫比的。
二、充滿活力的城市國家;
1、城邦:城邦往往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的一些村落,轄地不過百里,人口不過數萬,始終保持著小國寡民的規模。
古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雅典。
2、希臘城邦的建立:公元前8世紀左右。
3、希臘城邦的特色:
1)構成上:數量眾多,始終保持著小國寡民的規模。
2)政治上:相對獨立,盛行民主政治;
(城邦十分珍視獨立自治,城邦內部普遍實行共和政體,王權日漸衰微,君主專制沒有形成。)
3)經濟上:商品經濟發達,希臘城邦之間和城邦與海外城邦之間的貿易十分活躍。
4)文化上:在文化上保持認同,他們通過共同的語言、風俗、信仰、文字等因素組成統一的希臘世界,因此要注意希臘城邦與希臘世界這種多元一體化的特色。(「希臘人」)同時,保持繁榮的思想文化。
【問題探究】
古希臘的城邦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有什麼不同?
①希臘城邦始終以獨立的政治單位獨立於希臘世界;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有一個統管它們的宗主,這些諸侯國最終逐漸走向統一的帝國。
②希臘城邦商品經濟比較發達,農、工、商並重;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家則大多以農為本,重農抑商。
③希臘城邦普遍實行共和政體,王權衰微,有的城邦甚至建立了比較發達的民主政治;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王權日益強大,最後發展成為君主專制制度。
過渡:剛才我們具體分析了古希臘城邦的大體情況,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公民的具體情況。
三、希臘的公民;
1、公民:由一個城邦的成年男子組成。
不包括奴隸、婦女、未成年人和流落他鄉的外邦人。
2、公民的地位:是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3、公民的權利:公民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有資格參加各種公共活動,有權利參與城邦行政與司法事務。
城邦公民從小接受系統訓練, 以使身心全面發展。既要頭腦靈活,又要四肢發達,身體健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城邦教育的目的就在於培養這樣合格的公民。
4、古希臘公民的公民素質:
1)能力上:公民珍視個人自由,敢於表現個性,不屈從於權威;
2)政治上:善於從事政治和文化藝術活動,追求智慧與平等;
他們出入會堂、廣場、劇院、法庭等公共場所,傾聽演說,發表政見,參與表決,觀看錶演,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城邦事務中。
3)另外還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那些為自己城邦贏得榮譽的人被視為英雄,而背叛者將被予以重罰。
【問題探究】
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動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①這里的人主要指希臘城邦中的公民。公民是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②城邦是一個公民集團,公民只有生活在公民群體即城邦中才具有意義,離開了城邦這個公民群體,公民也就不成其為公民了。外邦人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參加城邦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命高於一切。
③在有多個城邦參與的希臘世界集會上,公民的公眾形象代表他所在的城邦,各城邦對自己公民的表現也十分在意。
小結:
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古希臘文明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便利的經濟文化交往,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平等互利的觀念,是民主政治產生的基本歷史條件。
思考問題:古代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古代希臘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
1)政治方面:為關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塊平原,有助於形成古代希臘天然的政治單位——小國寡民的城邦,正是這種小國寡民的城邦才有條件建立那種公民直接參與的民主政治,而且極不容易形成專制。
2)經濟方面:平原少,土地貧瘠,只利於種植葡萄、橄欖等經濟作物,糧食不能自給,這就刺激了古代希臘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尤其是海外貿易的發達,也使希臘的農業和工商業都具有面向市場的特點。
3)價值觀念方面:商品經濟必須以平等作為交換原則,商業貿易的進行與發展亦要求有相應自由的環境以及顧及商業貿易者整體利益的政策。這一切都有助於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民族精神方面:小國寡民的城邦一旦由於人口的增長而無法負荷時,希臘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優遇的航海條件為這些海外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使希臘人形成勇於探索、開拓的民族精神。
可以通過課件展示一系列圖片,加深認識。
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天然物質條件就是自然地理環境。人類早期的歷史活動更是受到各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
城邦即城市國家,是古希臘基本的政治單位。
大家要注意古希臘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這片土地是由大大小小的城邦組成的。
多媒體顯示:
1)什麼是城邦?
2)城邦的特點有那些?
史料鏈接:例如史詩《荷馬史詩》,出現了各類雕塑作品,此外數學家歐幾里德、阿基米德、泰勒斯,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都生活在這一時期創造了令人矚目而且一直影響到現在的哲學、數學成就。
思考:古希臘的城邦制與民主政治、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間呈現什麼關系?
一方面,城邦制度為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客觀條件,有利於古希臘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繁榮;
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發展和繁榮的文化又進一步加強了城邦制度。
閱讀P92這部分內容思考:
1)什麼是公民?
2)公民的地位如何?
3)公民具備哪些權利?
4)公民的基本素質?
延伸:一個現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道德意識、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
要尊老愛幼,愛護公物,不損害他人利益;做一個合法公民,做到有法必依;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以集體利益為重等等。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課題
二卓爾不群的雅典
教學目標
1、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歷史條件,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過程;
2、識記梭倫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理解梭倫改革的背景,正確評價這兩場改革;
3、理解希波戰爭對雅典民主政治進程的推進作用,了解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發展的表現;
4、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價值與歷史局限。
重點難點
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
教學方法
閱讀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法與學法
導入:
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雅典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
①自然條件: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
A、地理位置:提供通向外部條件;便於汲取亞非文明營養;
B、地理環境:多山使其出現眾多「蕞爾小國」;
②歷史條件:城邦的形成;
③經濟條件:商品經濟發達(奴隸勞動提供物質保證);
④思想條件:平等互利的觀念;
⑤政治條件:改革家的推動;
俊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廢除貴族專權,建立民主政治)
【課前預習】
1, ,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2, ,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3, 堪稱古代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範。
4,公元前594年,雅典進行了 改革。
5,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標志是 。
6, 是對希臘城邦制度和雅典近百年來民主改革成果的一次檢驗。它開啟了希臘文明史上最為鼎盛的「 」。
7,伯里克利時代的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 , ,
和 ,為明 治確立的標志是
二 卓爾不群的雅典
——雅典是希臘最負盛名的城邦之一。「全希臘的學校」。
(發達的商品經濟、健全的民主政治和輝煌的古典文化)
教學: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過程);
1,雅典民主制的確立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它是平民與貴族反復斗爭的結果。
2,背景:公元前6世紀初,工商業者們不滿貴族專權,要求發展城邦民主政治,促進工商業的繁榮。
3,過程:
1)梭倫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公元前594年)
①目的:緩和社會矛盾;
②內容:
A、經濟上:
a、頒布「解負令」——使受貴族盤剝而淪為債務奴隸的人重獲自由;
b、實行一系列措施——促進工商業發展。
B、政治上:
a、按財產多寡,將雅典自由民分為四個等級;
b、組成「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
c、設立最高法院——陪審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訴。
③評價:
a、歷史局限性:既不遷就貴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級不享有基本參政權利,這種中立政策實際上不能徹底化解社會矛盾。
b、歷史進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貴族專權的局面,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2)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公元前506年)
①內容:
a、重新劃定以地域為基礎的10個行政選區;
b、建立「五百人會議」,代表原來的「四百人會議」:
c、設立「十將軍委員會」,每部落各選一名;
d、制定陶片放逐法。(實質:以民主方式反對民主敵人的有效方法。)
②評價:
a、以新的行政選區制度,打破了部落貴族勢力對政權的控制 雅典國家最終形成。
b、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國家政治事務 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二,「黃金時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時代民主政治的表現);
1,背景: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的希臘城邦與波斯帝國的戰爭。
——思考:希波戰爭對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影響?
①它是對希臘城邦制度和雅典近百年來民主改革成果的一次檢驗;
②戰爭的勝利,使希臘免受波斯帝國的統治,從而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種,同時也開啟了希臘文明上最為鼎盛的「古典時代」;
③使雅典民主政治取得新的進展,僱工貧農踴躍參戰,政治地位也隨之提高,由平民和工商業者組成的民主派十分活躍。
2,伯里克利的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鼎盛;
1)時間:前443年至前429年,民主派領袖伯里克利任首席將軍。
2)內容:(伯里克利時代民主政治的表現)
①各級官職:除十將軍外,向所有公民開放,並都以抽簽方式產生;
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公民大會」、「五百人會議」、「陪審法庭」;
——擁有最充分的權力。
③為保證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級公民能積極按時參加國家的政治事務,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城邦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和津貼。
④原有貴族會議的權力幾乎喪失殆盡,只處理一些與宗教有關的事務。
3)作用:
貴族的政治權力被大大削弱,雅典的民主制度發展到頂峰。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與失(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1,歷史進步性(得);
①在政治制度上:開西方民主政治先河,在專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民主制度。
②對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促進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③對文化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榮發展。
2、歷史局限性(失);
1)從民主的范圍看,雅典公民權利是建立在對廣大奴隸專政的基礎上的,婦女和外邦人也沒有資格得到公民的權力。
2)從民主的性質看,雅典民主是一種頗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適合小國寡民的城邦。
3)從參政的方式看,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意味著素養不同的人享有相同的國家管理權,很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誤用。
4)從歷史事實看,雅典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之後盛極而衰,導致了雅典的混亂和內耗。
【問題探究1】雅典民主政治實施的主要機構有哪些?
機構
性質和職能
公民大會
最高權力機構
五百人會議
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閉會期間處理日常事務
陪審法庭
最高司法機關
十將軍委員會
輪流統帥軍隊,首席將軍執掌軍政大權
拓展:克利斯提尼民主改革中的「五百人會議」與梭倫時期的「四百人會議」比較具有哪些發展?(了解一下)
①以新的行政選區制進一步削弱了部落貴族對政權的控制;
②具有更大的權力,相當於國家元首的每日輪值主席也從中產生;
③對所有等級的公民開放,使所有公民都有機會參與國家政治事務。
【問題探究2】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重要特點?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實質又是什麼?
1)特點:全體公民是統治者,參與政治,集體掌握國家最高權力;公民集體內部相對平等;法律至上。(民主性)
2)實質: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是少數人的民主。
(有限性)
小結:
經濟:發達的商品經濟 梭倫改革
形成過程
克里斯提尼改革
政治:健全的民主政治 主要表現——伯里克利執政時
歷史價值
得與失
歷史局限
文化:輝煌的古典文化
⑥ 歷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目錄,復慣用,課文標題裡面的小標題也要。好像是人教版的。(急)
【歷史】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教材目錄(全)
【學習】高一 2010-08-22 07:05:46 閱讀303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必修一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二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三 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四 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學習與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一 列強入浸與民族危機
二 中國軍民維護舊家主權的斗爭
三 偉大的抗日戰爭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國運動
二 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一 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
二 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
三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實踐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二 外交關系的突破
三 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二 卓爾不群的雅典
三 羅馬人的法律
學習與探究之二 模擬古羅馬法庭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一 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
二 美國 1787 年憲法
三 民主政治的擴展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二 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三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 美蘇爭鋒
二 新興力量的崛起
三 走向多極化
必修二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
一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
二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
三 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
四 古代中國的經濟制度
專題二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一 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
二 民國年間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三 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一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二 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三 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專題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
三 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
專題五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一 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
二 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
三 「蒸汽」的力量
四 走向整體的世界
專題六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一 「自由放任」的美國
二 羅斯福新政
三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四 戰後的西歐和日本
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一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三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
專題八 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一 歐洲的聯合
二 發展的亞太
三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
學習與探究
圖說中國經濟的發展
對社區居民生活方式變遷的調查
為哥倫布領航
必修三
•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 1、百家爭鳴
• 2、儒學的興起
• 3、宋明理學
•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
• 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 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
• 2、中國的古代藝術
• 3、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
• 專題三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 1、「順乎世界之潮流」
• 2、新文化運動
•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
• 專題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 1、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
•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文化與科技
• 1、文化事業的曲折發展
• 2、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
• 3、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 專題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 1、「人是萬物的尺度」
• 2、人性的復甦
• 3、理性與自由的啟蒙
• 4、主權在民的政治啟蒙
•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 1、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
• 2、追尋生命的起源
• 3、人類文明的引擎
• 4、向「距離」挑戰
• 專題八 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
• 1、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
• 2、碰撞與沖突
• 3、打破隔離的堅冰
• 4、與時俱進的文學藝術
學習與探究
學習與探究之一:科舉制度的利與弊
學習與探究之二:「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訪談錄
學習與探究之三:藝術中的歷史
⑦ 誰能告訴我新中國成立以來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
1、建國初期,建立來其三大制度:(1)人自民代表大會制度,奠定了政治建設的基礎,規范了政府與人民的關系,昭示了權力屬於人民。(2)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調動了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熱情,開創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設國家的新局面。(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滿足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願望,實現了民族平等與團結,保證了祖國統一,調動了各族人民建設社會。2、文革期間,民主政治建設中斷,歷經曲折;3、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重建和完善三大制度,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基層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