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設計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1 18:45:06

A.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案

一、設計思想
遵循新課程標准,貫徹新課程理念,堅持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構建課程模塊。 遵循學生認識規律,主張從現有知識經驗出發,自主獲取新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用來自生活中的案例來呈現問題,提供問題發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營造和諧、民主、合作的教學氣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和諧發展。
二、教材分析
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辯證法作為世界觀,將一個生生不息的永恆運動變化的世界展現在我們面前;辯證法作為方法論,則要求我們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待周圍的世界。在此意義上,本課是第三單元的落腳點。把樹立創新意識作為第三單元的最後一課,對唯物辯證法部分具有總結的性質。
三、學情分析
根據高二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全面落實課程目標,並為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辯證否定的含義
(2)形而上學否定觀
(3)肯定一切
(4)否定一切
(5)「揚棄」的含義
(6)創新意識
◇理解
(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3)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
(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5)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分析
(1)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說明怎樣對待民族傳統文化
(2)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說明怎樣對待外來文化
(3)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說明社會主義改革
(4)運用辯證否定原理,分析說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火系
(5)結合現實例子說明創新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理解兩種不同的否定觀,提高分析比較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3)通過分析事例,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初步樹立辯證的思維觀念、反對形而上學的思維觀念
(2)初步樹立公民要為創新作努力的觀念,為民族進步而創新
(3)懂得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斷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壯大
五、重點難點
重點:辯證否定觀
難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在教學方法上,多採用創設情景、啟發式談話、分組討論方法,讓學生多發言,多思考,多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合作精神。
2、 充分運用錄像、投影等現代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開拓學生思維,激發情感體驗,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教學時數:一課時
七、課前准備
1、學生的學習准備:辯證法前一階段知識的熟悉。
2、教師的教學准備:熟悉教材,教學設計,製作課件,收集資料。
3、教學用具的設計和准備: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各位同學大家好,雖然第一次來紹興一中上課,心中總有一份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也生活在這座城市,我同大家一樣都是紹興人。說到紹興,一定要提到一個人物,那就是魯迅先生,他是我們紹興的一張名片。而魯迅故里也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標竿。同學們可曾經常去魯迅故里走走看看啊?!前幾天我去看了看,發現變化還不小。
2、圖片展示:咸亨新天地。
3、過渡語:魯迅故里留在許多紹興人心中的是石板路,老台門,河埠頭以及白牆灰瓦,經典的江南水鄉場景。新式樓房,現代化的商鋪以及國際外的品牌總讓人有種異樣的感覺。於是激興想到了幾句,在此與各位同學分享。
4、朗誦詩歌,引入課題。
追尋兒時的記憶

倘徉在小時候玩過的地方,
那是魯迅先生的故鄉。
日漸遠去的記憶,
只留下斑斑點點。

失落,傍徨
寫下一臉的惆悵。
百草園,三味書屋,
回想曾經的歲月,
依稀看見先生的臉龐。

茴香豆,臭豆腐,
躊躇在咸亨新天地
我要追尋那兒時的夢想。
為什麼會有失落和惆悵?又為什麼依稀可見舊時模樣?讓我們帶著對魯迅故里發展問題的關注來展開今天的學習。第十課第一框《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二、新課:
(一)辯證否定觀:
1、視頻介紹。設問:①就事物性質而言,如何界定「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
② 「老咸亨酒店」到「咸亨新天地」的轉變是怎麼實現的 ?
2、知識點分析:
1)「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是舊事物與新事物的區別
2)「老咸亨酒店」到「咸亨新天地」是通過辯證否定來實現的。(板書)
3)例舉:花兒被折是一種辯證否定嗎?外力的,徹底否定,發展的中斷。
花兒長成果實是一種辯證否定嗎?是的,因為是一種發展,並且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4)教師歸納:辯證否定四個點:自身的否定,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實質是揚棄。(板書)。
過渡語:從「老咸亨酒店」和「咸亨新天地」,公眾對此是否認可呢?
3、公眾觀點:觀點一:黃酒與星巴克的完美結合——記咸亨新天地
*新浪網友稱,咸亨酒店不應該被當作神靈供奉起來,在保留濃厚紹興味道的同時,讓酒店實現更好的經濟和文化價值。
*咸亨酒店提升檔次,也是為了紹興旅遊發展的大環境考慮。
*這里將實現紹興黃酒與星巴克的香味交匯融合,傳統與現代、時尚與古雅互相碰撞,猶如「上海新天地」的微縮版。
觀點二:認為《孔乙已的確已經死了》,說這是披著文化的馬甲,行商業之道,因為在利益的天平上,文化和商業誰輕誰重,幾乎是一個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
組織討論,並發言:你的觀點是什麼?為什麼?
歸納:反對:從平民化,商業化,破壞文化的繼承等角度。支持:時代、經濟、城市發展需要。文化的發展。現代人們的消費需求等角度。
結論:反對全盤肯定,全盤否定的觀點。先要肯定,咸亨新天發順應發展趨勢,從時代實際需求出發進行改造,又要指出在改造中沒有很好地繼承文化的精髓,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由此對咸亨新天地改革的評價要堅持辯證否定,一分為二的觀點,反對形而上學否定觀。
4、過渡語: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如果你是負責人,你會有什麼態度?
材料:對於來自各方的批評和指責,咸亨新天地負責人坦言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不過他表示,這些批評至少都表達了對咸亨酒店的關心和關注,他都將會把它們看作是一種監督、鞭策和提醒。當然,作為魯迅故里的旅遊配套工程,咸亨酒店的改擴建勢在必行。
上述觀點體現了決策者怎要的膽略?
結論:一味守著老本本不是出路,發展才是出路。體現了決策者創新意識,敢闖敢試的自信心,以及立志改革的堅定信念與魄力。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也要樹立革命的批判精神。
知識點:辯證否定觀點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
(二)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1、材料設問:① 「咸亨新天地」是否具有永恆的生命力?為什麼?
②由此我們該如何看待現存事物?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1)理論依據: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
解釋:任何事物都有是某一階段性的事物。老咸亨酒店在1981年建造時是新事物,有存在的理由,面對不斷發展的時代,就沒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要進行履行。同樣新天地在今天在存在的理由,以後就不具有存在的理由,就會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
2)內涵: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地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革命的批判的。
列舉:人的生命體是暫時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暫時的。一種理論也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如馬克思主義也不是永恆的。我們應該結合實際,不斷豐富、完善、發展它。由此不能盲目崇拜,而用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對待。
3、魯迅二期改造中如何做到了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呢?
材料:魯迅故里二期就是要跳出一期的形態,慢慢過渡到更符合當今現代人需求的文化經營模式,它是穿著鄉土外衣的現代城市建築與歷史文化的有機結合。
窄窄的石板路,流淌的檐頭水是一種文化,同樣新概念的茶餐廳也是一種文化。咸亨新天地就是這樣一個在建築風格上延續原來的文脈,在內容上有機地與現代時尚接軌的「駁介面」。
一味地復古,文化沒有出路,不拘泥於片書紙言,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文化的出路,特別是對於商業文化,更需要有勇氣去創新。
魯迅故里二期改造過程中,如何做到了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下劃線提示)
4、歸納小結: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論要求:(1)關注實際,突破成規陳說,破除落後觀念;不唯書,不唯上。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求,研究新情況,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 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三、小結:
這節課從辯證否定觀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兩方面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在前面的內容里也有不同體現,如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辯證法發展觀都要求我們重視創新。它在各個領域的影響也是深刻而廣泛的,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人類不會發展,民族不會發展,個人不會發展。希望同學們能認識創新的重要性,勇於創新,用創新之筆來描繪人生的美好藍圖。
四、作業
九、課後作業設計:[回歸生活,指導實踐]
魯迅故里的改造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程。作為紹興城市的未來建設者,魯迅故里的發展有你們的責任。
面對魯迅故里下一階段的改造,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 全班同學群策群力,寫一份可行性報告,交給相關部門,為構建和諧紹興出謀劃策。
十、教學反思
1、 以豐富、感性的教學情境為輔墊,以理性思考為核心,以指導實踐為根本,改變了理論知識教條掌握的常理,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關於批判性思維,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具有模糊性,也是本框難點。在上下目過渡與難點分析上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改進。
3、 課堂調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B.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反思

Happy Chinese New Year !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反思」

這是樓主質疑的問題?還是樓主想要陳述的觀點?

1、整體而言,在教學中,樹立、建立、培養、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
千真萬確、無可非議。這種說法是洪鍾大呂、振聾發聵。

2、為什麼要跟唯物辯證法聯系起來呢?
我們的唯物辯證法是帶有意識形態的辯證法,培養創新意識,跟意識形態
沒有半毛錢關系,任何一個國家,無論他們宗教信仰是什麼,無論他們的
意識形態是什麼,無論他們文化習慣、歷史傳統是什麼,他們都會竭力提
倡 creative thinking。為什麼樓主的話中要硬生生塞進辯證法呢?跟認同
唯物辯證法,不認同唯物辯證法,有必然聯系嗎

就本人極為熟悉的一些西方國家,它們是反唯物辯證法.的,尤其反歷史唯
物主義,可是他們對學生創新意識的開發,是不遺餘力的。

再拿彼岸同胞台灣人來說吧,他們的創新意識差嗎?比我們差嗎?
他們在創新時,想到了唯物辯證法嗎?是唯物辯證法在指引他們創新嗎?

3、這是你的老師的說法?還是你自己的說法?、
現在的爺爺奶奶們,問問他們年輕時,寫作文,每到十萬火急的時候,
總是想到什麼?他們會告訴你,一個偉大的聲音突然在耳邊隆隆響起,
偉大的、、、、、教導我們:、、、、、、(會洋洋灑灑地寫上一段)
、、、、、、、、、、、

為什麼現在還這么政治八股呢?
多了這幾個字,看的人,信的人,會失去絕對多數。

以上謬論,供革命青年、進步群眾大批判專用。

C.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反思

學生是初學者,許多在教師看來是「易」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卻是難點.教師要詳細記錄學回生對所傳授知識的答接受狀況,包括對所授知識的接受程度、重點難點是否已經掌握和理解、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練習和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日積月累,既豐富教學資源,課堂教學也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這些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課後利用教學反思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D.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辯證否定觀的內涵。理解辯證否定是自我否定。辯證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分析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深刻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用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初步形成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堅信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意識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辯證否定觀 難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教具准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設計思路
本課是哲學生活第十課《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第一框,設計本課時,思考將哲學原理、方法論生活化,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去理解原理,理解方法論,盡量避免將哲學內容僅僅停留到理論層面,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哲學知識能對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有啟示作用。
因此,在選材時,我盡量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材料,最後敲定三則主要材料,一是果凍的變遷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通過分析果凍的變遷,理解什麼是哲學中的辯證否定觀,二是從「發展就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學生在高一時已學過,有一定的基礎,通過分析鄧小平和胡錦濤關於發展的觀點,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革命批判精神。三是視頻材料《鷹之重生》,通過視頻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教育,達到思想上的升華,讓學生清楚,哲學對人的指導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喜之郎CICI果凍的前世今生。
2008年底,國內多家媒體相繼報道我國發生多起老人、小孩因食用果凍不當而導致呼吸道完全堵塞致窒息死亡的事件,引起了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家長的關注。各果凍廠商銷量急劇下滑,紛紛減產,部分企業甚至因此事件破產倒閉。為應對這一不利局面,以喜之郎為首的一批果凍廠商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一款新型的果凍類產品——CICI果凍系列。將傳統的固態果凍轉換為稠狀液態。產品投放市場後,因其可愛的外型、便於攜帶、安全衛生的特點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特別是青年家長的青睞,企業從此扭虧為盈,重新佔領了市場。
設問:(1)請從經濟生活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凍成功的原因?
(2)請從唯物論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凍的成功的原因?
(3)請從辯證法的角度分析喜之郎果凍成功的原因?
教師歸納:其實材料中除了涉及到今天所講到的哲學原理,還包括今天要講到了另一個原理——辯證的否定觀和創新意識
【新課教學】
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的要求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三個方面的知識,一辯證的否定觀,二、創新精神,三革命的批判精神。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個內容——辯證的否定觀
一、辯證否定觀(板書)
1.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含義。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是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教師提醒:同學們在理解本概念時,應該特別注意哲學上講的否定是事物自身作用的結果,與外力無關,特別要區分與日常生活中的否定的區別
提問分析:我踩死蟲子、風摧折莊稼是不是哲學上的否定?
得出結論:哲學上的否定必須是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過渡)作為哲學上辯證否定還應該滿足兩個基本特徵
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板書)
例證分析:從固態果凍到液態果凍的過程變化
得出結論: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
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一個特點。
(過渡)思考:固態果凍和液態果凍是不是什麼關系也沒有了
得出結論:兩者之間還存在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3.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板書)
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於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二個特點。
(過渡,出示幻燈片)提問:喜之郎CICI果凍是否完全否定了傳統果凍?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可見辯證的還否定並不是簡單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的否定一切。所以說:
4.辯證否定的實質——揚棄(板書)
那麼,如果我們一定要簡單的肯定一切,否定一切,會得出什麼結果呢
出示幻燈片:
肯定一切——事物將沒有發展,或者發展受到阻礙
否定一切——事物將失去聯系,無法實現發展
這就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它的特徵為: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
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所講的第一個內容,辯證的否定觀,作為一個哲學原理,它的方法論是什麼?
二、樹立創新意識(板書)
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教師講解:
上具體指的是權威,是專家,不唯上告誡我們不能迷信權威,縱觀人類的歷史,如果我們人類迷信權威,世界將無法發展。
例: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對牛頓「時空觀」的懷疑,就不會提出著名的「相對論」;如果沒有毛澤東對城市暴動的懷疑,就不會指出「農村包圍城市」這條正確的革命路線;如果沒有鄧小平對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情系,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
書本是傳播知識的載體,但任何書本都需要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所以要做到不唯書,
提醒:「唯」強調的是唯一性,也就是說,不要把權威、書本當作唯一,但並不代表要完全否定,我們既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又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過渡)其實在我們中國社會發展史中,就有過類似的案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了「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觀點。而如今胡錦濤同志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兩者相比,誰是正確的呢?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兩者都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之所以會有區別,就在於任何事物在它剛剛產生的一段時間內,對它賴以產生的歷史條件來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肯定的事物都會失去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失去自己存在的權力,失去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就會起來代替正在衰亡的東西。所以,辯證的否定觀還要求我們:
三、發揚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板書)
綜上所述,我們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辯證的否定觀不僅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同時也要求我們發揚革命的批判精神,那麼這兩個方法之間又有什麼具體的聯系呢?
四.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出示幻燈片:
A、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於破除落後觀念——破
B、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立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的要求,那麼我們就來總結以下,到底哲學中有哪些原理可以用來分析今天講到的創新呢
出示幻燈片
(1)辯證的否定 (2)認識的無限性和反復性 (3)發展的觀點
課堂探究活動
播放視頻《鷹之重生》,思考:
1、重生後的鷹還是不是原來的鷹?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2、重生後的鷹與原來的鷹相比是不是一種辯證的否定,其動力是什麼?
3、觀看完視頻後,對你的學習生活將會有什麼樣的啟示
結束語
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像雄鷹一樣,不滿足於現狀,要敢於不斷的自我否定自己,自已發展自己,像雄鷹一樣翱翔在藍天上。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是發展的環節
樹立創新意識
辯證的否定觀 是聯系的環節 緊密聯系
(事物自身的否定) 發揚革命批判精神
實質——揚棄

E.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案 博客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教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識記: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其方法論;理解: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基本特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學會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學習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三)價值觀目標:培養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
重點:辯證否定觀及方法論要求 難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 1、真理的特點 2、文化創新的途徑 導入新課:
通過復習回顧文化創新的途徑,引導學生分析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突出在文化創新時對傳統文化的「揚棄」。 講授新課:
探究一: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跡般地活到70歲。

然而,當一隻老鷹活到40歲左右,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張不開嘴;它的翅膀變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這時,鷹只能作出抉擇:要麼等死,要麼更新重生。
於是鷹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那裡精心地築巢。不斷地用喙擊打著岩石,原來的喙被痛苦地打掉。它等待新的喙重新長出。成熟之後,它用新長出的喙將原來的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到新指甲長出後再把老化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這個過程是150天的歷練,那是怎樣的150天!之後,老鷹可以重新獲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思考討論:
1、重生後的鷹還是不是原來的鷹?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2、重生後的鷹與原來的鷹相比是不是一種辯證的否定,其動力是什麼?
3、在探究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1)辯證否定觀的含義、特點和實質是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辨證否定觀原理
探究二:亞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稱為「最博學的人」,也被奉為物理學的絕對權威,他認為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統治了西方將近兩千年。1590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證明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進而動搖了亞里士多德長期在物理學中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結合辨證否定觀,說明如何對待書本知識和權威觀點?
學生討論,教師引用「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追求真理比佔有真理更重要---愛因斯坦」

說明辯證否定觀對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有什麼要求(辨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
探究三:試比較辨證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
學生結合資料和對辨證否定觀的理解討論比較,教師從否定的動力、肯定與否定的關系、否定與聯系和發展的關系角度引導學生分析比較。
探究四:學生思考、交流手機的發展歷程,思考: 1、手機每一次的變革是否合理?為什麼? 2、現有的手機款式和功能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嗎? 3、新款手機如何產生?
學生討論,代表展示,教師重點圍繞辯證法的本質,從「破」和「立」兩方面分析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課堂練習:《模塊測評》P64—66: 板書設計:
辨證的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
含義: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作用的結果 特徵:聯系、發展的環節 消滅、中斷 辨證的否定 實質:揚棄 肯定或否定一切 方法論:(1)(2) 創新 依據
原理內容: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方法論:
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課後思考:分析創新的哲學依據。

F.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案

一、課程標准要求

本框題的教學內容是依據課程標准3.10規定的「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而展開的。

二、教材分析

本框題包括「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兩個目題。

本框題知識內容抽象,難度較大,為了便於學生學習和理解,我對本框內容進行了整合,把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樹立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即辯證否定觀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二,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針對第一部分,首先,從自然界入手通過視頻和文字資料,從正反兩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辯證否定觀的含義及實質。然後,從人類社會切入,通過探索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歷程,理解辯證法的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針對第二部分,我主要是從學生身邊的創新案例入手,讓學生走進生活,充分體會創新就在身邊,要自覺樹立創新意識並積極參與創新實踐。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難點:辯證否定觀的含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

識記辯證否定觀的內涵,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現實問題。

二、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積極參加創新實踐。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樹立辯證的思維觀念,反對形而上學的思維觀念,用創新精神看待我國社會的發展,樹立擁護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語:在漢語中,哲學是智慧之學,它可以幫助我們探尋四方上下,追尋古往今來,並在探尋和追尋中為人類提供生活的航標,展示思維的行程,提供方法的指導。而其中的唯物辯證法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這節課我們主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為什麼要樹立創新意識,二是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唯物辯證法的知識: 1、唯物辯證法的兩大特徵.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設計意圖:哲學是一門思想深邃的科學,因此開題之初就要引導學生用哲學的思維去理解創新,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去認識創新。)

一、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過渡語:我們知道整個世界是由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三部分組成。所以我們首先從自然界入手,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請看視頻「鷹的重生」,結合文字材料,回答兩個問題。

多媒體展示:視頻「鷹的重生」

材料: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跡般的活到70歲。然而,當一隻鷹活到40歲左右,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的抓住獵物;它的喙又長又彎,幾乎觸到了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這時,鷹只能作出抉擇:要麼等死,要麼更新重生。
於是鷹必須很努力的飛到山頂,在那裡精心地築巢。不斷的用喙擊打著岩石,原來的喙被痛苦的打掉。它等待新的喙重新長出。成熟而後,它用新長出的喙將原來的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到新指甲長出後再把老化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五個月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這個過程是150天的歷練,那是怎樣的150天!之後,老鷹可以重又獲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設計意圖:辯證的否定觀在哲學中是個很難理解的概念,因此我先從自然界入手,從淺顯的知識入手讓學生能「淺入深出」。)

探究活動一:

學生分為兩組,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重生後的鷹還是不是原來的鷹?它們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2、重生後的鷹與原來的鷹相比是不是一種否定,其動力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

(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其一,它是發展的環節,即發展是通過否定實現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當它處於產生、發展過程時是有理由存在的,不能被否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事物內部的否定力量逐漸發展和壯大起來,這個事物就成為阻礙發展的事物,這時只有經過否定,舊事物才會滅亡,新事物才會產生。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飛躍,就沒有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也就沒有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其二,它又是聯系的環節,舊事物被否定,產生出新事物,新舊事物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二者又有著必然的聯系。因為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並不是完全的拋棄,是在舊事物中孕育成長起來的,只有拋棄了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因素,保留其中對新事物有益的積極因素,經過改造,加以吸收,這樣,辯證的否定就把新事物與舊事物聯系起來了。

(3)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揚棄是新事物對舊事物既變革又繼承;既克服又保留的關系。它體現了事物發展中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過渡語:

與辯證的否定相對立,有人這樣理解否定:看課本75頁內容,回答問題。

探究活動二:

1、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什麼否定觀?

2、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麼否定觀?

(設計意圖:結合課本第75頁虛線框里的問題從反面加深對辯證否定觀的理解。正反兩方面理解同一個概念,正是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

學生討論得出: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1)外力作用的結果,是發展的中斷和聯系的終止(2)要麼肯定一切,要麼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

二、感受人類社會的進步

過渡語:

領略了大自然的奧秘,讓我們再來感受人類社會的進步。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那麼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歷程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處在不同時代的人們對發展的理解並不相同,按時間順序可將發展觀分為四個階段:起初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後來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再後來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社會進步」,如今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社會進步+後代人的發展」,才是科學發展觀。

(設計意圖:科學發展觀是統領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指導思想,《十七大報告》更是把它上升到了更高的理論高度,用科學發展觀的完善歷程作案例,既能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辯證法的本質,又能加深學生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探究活動三:

學生勇於質疑,回答問題:

有人認為前三個階段的發展觀是錯誤的,科學發展觀才是永遠正確的科學理論。你怎樣認為?

討論得出:

(1)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時代和條件來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對它內部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就變成沒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是對現存事物的暫時性方面的理解。

(3)因此,從本質來說,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創新的

三、創新就在身邊

過渡語:明白了為什麼要樹立創新意識,那麼我們應怎樣樹立創新意識?其實創新並不遙遠,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你身邊有關於創新的事例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創新少年。

在2008年舉行的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張木蕃 潘聖輝 徐玉涵《氧化鋁基陶瓷復合材料生物活性研究》、唐越《新型唾液澱粉酶致變色防偽油墨的研製》及山東省實驗中學王涯哲《多功能智能護理機器人》入圍終評項目清單。

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2006年度國際中學生創新成果展中,山師附中高三學生潘立群發明的可解決交通中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工程學的一等獎「最佳國際項目獎」。

讓我們來一起了解創新少年潘立群。

(一)濟南創新少年潘立群

潘立群是個有心人,經常到馬路上觀察信號燈閃爍的規律,並查閱了大量資料,向很多老師和專家請教。他經過很多次試驗,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即通過改變電路,在紅燈中加入圖形「×」,在黃燈中加入圖形「-」,綠燈保持不變。這使得色障者也可以通過燈的閃爍和圖形識別看到紅綠燈。這個發明得到了專家的贊賞:它看似簡單,僅僅是改變了電路設計,卻很可貴,它打破了傳統思維模式,是設計思路上的創新。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創新案例入手,更能激發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的主動性和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性。)

探究活動四:

學生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樹立創新意識?

討論得出:

(1)尊重書本,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2)關注變化的實際,突破成規陳說,破除落後的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

(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 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

結合起來。

(二)參與創新

請你以身邊的這些創新少年為榜樣,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常識,製作一份科技創新案例。

結束語: 創新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當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它將深刻影響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創新,成為創新型人才,最後,讓我們用歌德的名言結束本節課:「我們必須不斷變革創新,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會變得僵化.」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中一些基本理論比較難理解,而且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因此本節課在設計時,力求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切入,由淺入深,逐層深入,並藉助於視頻、文字材料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爭辯中明了,在練習中鞏固,在實踐中運用。本節課力求做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結合,在師生合作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G.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案 博客

一、課程標准要求

本框題的教學內容是依據課程標准3.10規定的「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而展開的。

二、教材分析

本框題包括「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兩個目題。

本框題知識內容抽象,難度較大,為了便於學生學習和理解,我對本框內容進行了整合,把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樹立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即辯證否定觀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二,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針對第一部分,首先,從自然界入手通過視頻和文字資料,從正反兩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辯證否定觀的含義及實質。然後,從人類社會切入,通過探索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歷程,理解辯證法的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針對第二部分,我主要是從學生身邊的創新案例入手,讓學生走進生活,充分體會創新就在身邊,要自覺樹立創新意識並積極參與創新實踐。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難點:辯證否定觀的含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

識記辯證否定觀的內涵,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現實問題。

二、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積極參加創新實踐。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樹立辯證的思維觀念,反對形而上學的思維觀念,用創新精神看待我國社會的發展,樹立擁護改革、參與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語:在漢語中,哲學是智慧之學,它可以幫助我們探尋四方上下,追尋古往今來,並在探尋和追尋中為人類提供生活的航標,展示思維的行程,提供方法的指導。而其中的唯物辯證法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唯物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這節課我們主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為什麼要樹立創新意識,二是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唯物辯證法的知識: 1、唯物辯證法的兩大特徵.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設計意圖:哲學是一門思想深邃的科學,因此開題之初就要引導學生用哲學的思維去理解創新,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去認識創新。)

一、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過渡語:我們知道整個世界是由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三部分組成。所以我們首先從自然界入手,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請看視頻「鷹的重生」,結合文字材料,回答兩個問題。

多媒體展示:視頻「鷹的重生」

材料:老鷹是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跡般的活到70歲。然而,當一隻鷹活到40歲左右,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的抓住獵物;它的喙又長又彎,幾乎觸到了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這時,鷹只能作出抉擇:要麼等死,要麼更新重生。
於是鷹必須很努力的飛到山頂,在那裡精心地築巢。不斷的用喙擊打著岩石,原來的喙被痛苦的打掉。它等待新的喙重新長出。成熟而後,它用新長出的喙將原來的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到新指甲長出後再把老化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五個月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這個過程是150天的歷練,那是怎樣的150天!之後,老鷹可以重又獲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設計意圖:辯證的否定觀在哲學中是個很難理解的概念,因此我先從自然界入手,從淺顯的知識入手讓學生能「淺入深出」。)

探究活動一:

學生分為兩組,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重生後的鷹還是不是原來的鷹?它們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2、重生後的鷹與原來的鷹相比是不是一種否定,其動力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點撥)

(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

(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其一,它是發展的環節,即發展是通過否定實現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當它處於產生、發展過程時是有理由存在的,不能被否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事物內部的否定力量逐漸發展和壯大起來,這個事物就成為阻礙發展的事物,這時只有經過否定,舊事物才會滅亡,新事物才會產生。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飛躍,就沒有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也就沒有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其二,它又是聯系的環節,舊事物被否定,產生出新事物,新舊事物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但二者又有著必然的聯系。因為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並不是完全的拋棄,是在舊事物中孕育成長起來的,只有拋棄了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因素,保留其中對新事物有益的積極因素,經過改造,加以吸收,這樣,辯證的否定就把新事物與舊事物聯系起來了。

(3)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揚棄是新事物對舊事物既變革又繼承;既克服又保留的關系。它體現了事物發展中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過渡語:

與辯證的否定相對立,有人這樣理解否定:看課本75頁內容,回答問題。

探究活動二:

1、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什麼否定觀?

2、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麼否定觀?

(設計意圖:結合課本第75頁虛線框里的問題從反面加深對辯證否定觀的理解。正反兩方面理解同一個概念,正是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

學生討論得出: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1)外力作用的結果,是發展的中斷和聯系的終止(2)要麼肯定一切,要麼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

二、感受人類社會的進步

過渡語:

領略了大自然的奧秘,讓我們再來感受人類社會的進步。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那麼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歷程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處在不同時代的人們對發展的理解並不相同,按時間順序可將發展觀分為四個階段:起初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後來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再後來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社會進步」,如今人們認為「發展=經濟增長+結構改善+社會進步+後代人的發展」,才是科學發展觀。

(設計意圖:科學發展觀是統領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指導思想,《十七大報告》更是把它上升到了更高的理論高度,用科學發展觀的完善歷程作案例,既能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辯證法的本質,又能加深學生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探究活動三:

學生勇於質疑,回答問題:

有人認為前三個階段的發展觀是錯誤的,科學發展觀才是永遠正確的科學理論。你怎樣認為?

討論得出:

(1)任何事物對它發生的時代和條件來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對它內部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就變成沒有存在的理由了。

(2)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是對現存事物的暫時性方面的理解。

(3)因此,從本質來說,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創新的

三、創新就在身邊

過渡語:明白了為什麼要樹立創新意識,那麼我們應怎樣樹立創新意識?其實創新並不遙遠,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你身邊有關於創新的事例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創新少年。

在2008年舉行的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張木蕃 潘聖輝 徐玉涵《氧化鋁基陶瓷復合材料生物活性研究》、唐越《新型唾液澱粉酶致變色防偽油墨的研製》及山東省實驗中學王涯哲《多功能智能護理機器人》入圍終評項目清單。

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2006年度國際中學生創新成果展中,山師附中高三學生潘立群發明的可解決交通中色覺障礙的交通信號燈,獲得工程學的一等獎「最佳國際項目獎」。

讓我們來一起了解創新少年潘立群。

(一)濟南創新少年潘立群

潘立群是個有心人,經常到馬路上觀察信號燈閃爍的規律,並查閱了大量資料,向很多老師和專家請教。他經過很多次試驗,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即通過改變電路,在紅燈中加入圖形「×」,在黃燈中加入圖形「-」,綠燈保持不變。這使得色障者也可以通過燈的閃爍和圖形識別看到紅綠燈。這個發明得到了專家的贊賞:它看似簡單,僅僅是改變了電路設計,卻很可貴,它打破了傳統思維模式,是設計思路上的創新。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創新案例入手,更能激發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的主動性和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性。)

探究活動四:

學生合作探究,回答問題: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我們應如何樹立創新意識?

討論得出:

(1)尊重書本,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2)關注變化的實際,突破成規陳說,破除落後的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

(3)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 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

結合起來。

(二)參與創新

請你以身邊的這些創新少年為榜樣,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常識,製作一份科技創新案例。

結束語: 創新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當創新成為一種習慣,它將深刻影響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創新,成為創新型人才,最後,讓我們用歌德的名言結束本節課:「我們必須不斷變革創新,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會變得僵化.」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中一些基本理論比較難理解,而且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因此本節課在設計時,力求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切入,由淺入深,逐層深入,並藉助於視頻、文字材料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爭辯中明了,在練習中鞏固,在實踐中運用。本節課力求做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結合,在師生合作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H.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案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設計一等獎
2016-02-16 11:43 973次
共1課時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2003課標版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
(1)辯證否定觀的內涵。
(2)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基本特徵。
2、理解:
(1)辯證否定觀是自我否定。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3、運用:
(1)結合實例說明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理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結合實例說明為什麼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創新意識息息相關。
二、能力目標:
1、學會用辯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初步形成用辯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辯證的否定觀並不是否定一切、拋棄一切,而是既克服又保留。
2、培養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用於突破陳規舊俗,注重研究新情況,敢於提出新問題,大膽尋找新思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堅信創新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意識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和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使學生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樹立「創造偉大」的觀念。

2考情分析
1、從知識的考查看:
結合近五年高考來看,試題立足於創新意識這一主線,重點考點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次考點形而上學否定觀。其中辯證的否定觀11考、辯證否定觀的綜合考查5考、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4考。
2、從試題類型看:
主要以選擇題形式考查。試題多以現實生活中的創新事例為載體,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從備考策略看:
(1)把握兩方面知識:辯證否定、創新。
(2)關注兩類熱點材料:一是人們實踐活動中的創新事例,如科技創新等;二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及態度等。
(3)強化訓練側重點:說明類、啟示類選擇題。

3重點難點
1、辯證否定觀的內涵、特點、實質及方法論要求。(重點)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難點)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由4根筷子想到了什麼?
師:首先同學看我手裡(老師手裡拿著4根一次性筷子),你們看到了什麼?由此又想到了什麼?
生:筷子、燒香、祈福、光棍節......
師:老師還有很多一次性筷子,在課前給了各組小組長,希望大家在課上能夠認真思考,積極發言,每次精彩發言後,由組長負責拿出一根筷子放在桌子中央,到下課時,我們來比一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積攢的數量最多,還不好?這不是普通的筷子,這是積極踴躍的標志,是集體榮譽的象徵哦!
生:好。
活動2【導入】2014年「光棍節」變身「網購節」,電商再創新高
師:剛才有同學說到「光棍節」,想像力真是超豐富的,那我們就來說說「光棍節」。2014年的「光棍節」,簡直就是一個「網購節」,電子商務交易創出了歷年之新高。接下來我們一起回憶一段當時的視頻報道(略)對比電商的火爆營業額,在我們江蘇省范圍內存在數量越來越少的傳統簡易小賣部如臨生死大考。一邊是熱火朝天,一邊則是無奈冷清,可謂是「賺錢買賣在前頭,幾家歡喜幾家愁」!
活動3【活動】通過五個情境的設置,以討論的形式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知識點一:辯證否定觀
情境一:網路購物Pk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
師:同學們有沒有過網購經歷啊?
問題1:為什麼選擇網路購物?它有哪些優勢?
生:(略)
師:說得很好,請坐。這是2014年對我國南方某城市網購原因進行的不完全調查統計。正如同學們所說,相當消費者正是看中了網購的省時、價低、方便、時尚、品種豐富、不受限制等優點才選擇了網購。
那老師要問了,購物方式不同,「購」的本質是否發生根本改變?
問題2:兩種購物方式不同,但「購買商品,你交錢、我給貨」的本質是否發生變化?
生:沒有。
師:很棒,請坐。無論是網購還是傳統購物,其購買商品、你交錢,我給貨的本質始終未發生根本改變。變的只是購買方式。可見,網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我們把這叫做辯證的否定。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內容,辯證否定觀,重點。
1、含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師:傳統簡易小賣部到時尚網路購物就是辯證的否定。
師:網購因為自身的諸多優點,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有專家稱,網購將成為今後社會消費的主體。可見它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我們叫它新事物。可見,從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到時尚網購,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也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發展的實質,辯證否定觀是發展的環節。這個發展是建立在吸收、保留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的發展,因此也保持了前後事物的聯系。所以,辯證否定觀又是聯系的環節。
2、特點: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事物聯系的環節。
師:網購已越來越滲入到我們的生活,更多的消費者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性,那這是否就說明傳統簡易小賣部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可以完全被取代了呢?嗯,當然不是,盡管網路購物有其優勢,這個優勢是來彌補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缺點的,但我們要看到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也有其自身優點,因為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一下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優缺點。
問題3: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生:(略)
師:講得非常好,請坐。的確,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有著自身的缺點,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將這些缺點克服、拋棄,而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也有著時尚網購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能滿足我們對商品的體驗過程,有形商品可以試吃、試用,比如去買散稱瓜子,可以抓出幾粒嘗嘗。無形勞務如剪頭發你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通過網購來實現從長頭發變短頭發的。對於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優點,我們應該繼續保留、發揚,可見,我們保留、發揚的是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用一個字概括,「揚」,克服的是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中過時消極的因素,也用一個字概括,「棄」。所以,辯證否定觀的實質就是兩個字:「揚棄」,有揚有棄,既不是簡單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否定一切,是既保留又克服,既肯定又否定。關於揚棄的理解,在書本P76第一段上,同學們齊讀一遍。
3、實質:辯證否定觀的實質是「揚棄」。
師:揚棄不等於拋棄,二者形似但意不同。揚棄,我們剛剛讀過,拋棄,割裂了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實際上是否定了事物的發展,是否定一切的態度。如果否定一切,對一切說No,則失去了前後事物間的聯系,沒有聯系,談何發展;若肯定一切,對一切說Yes,那事物就永遠沒有突破,沒有發展。所以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都是片面看問題的觀點,我們把它叫做形而上學否定觀。這是一種片面的、僵化的思維方法,它的基本特徵在書本P76「專家點評」處,同學們關注一下。形而上學否定觀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誤的,所以我們應自覺用辯證否定的觀點來看待一切。
師:高大上的網路購物對過去的傳統簡易小賣部是一種既克服又保留的辯證的否定,是一種揚棄,一種創新。所以,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就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4、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師:以上就是第一個知識點:辯證否定觀。
知識點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情境二:阿里巴巴的成功
師:說起網購,同學們都知道哪些網?提及淘寶、天貓,我們不得不說說這位中國互聯網的傳奇人物,中國新首富----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 他創立的電子商務平台正在影響著上億人的生活。這是阿里巴巴集團2011年6月之前的子公司分屬概況,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稱三個獨立的子公司:淘寶網、一淘網、淘寶商城。以更精準和有效地服務客戶。 同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將團購業務聚劃算從淘寶網中剝離出去,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子公司。2012年1月,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這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現在的11個子公司。可以說,在馬雲這位舵手的帶領下,阿里巴巴從西湖裡的一葉小舟變成了今天一艘電子商務的大航母。
師:在外人眼裡,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已經很成功了,但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繼2007年11月在香港掛牌上市之後,2014年9月又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宣告了經過艱苦創業的阿里巴巴的成功,更宣告了第三次互聯網高潮的到來。在成功面前,馬雲卻做出了另一番解讀。請甲同學來讀一下。這個15和87,我來解釋一下。阿里巴巴創建於1999年,加上102年,到2101年,剛好跨越三個世紀,目前,在IT圈內還沒有如此長壽的企業,如能屹立102年而不倒,才算真正圓了馬雲的電子商務夢。他是要打造102年的老店的。所以他說「我們走過了15年,還有87年」。
師:說起馬雲,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富豪,他就是李嘉誠。李嘉誠從「塑料花大王」到「地產大亨」,再到「石油巨擘」,使他的商業成果得以基業長青的是他如履薄冰、舉輕若重的憂患意識,他說:「我90%的時間在考慮失敗」。他們都是成功人物,雖事業的領域不同,但在他們身上都有著相似的特質。這就是老師要給你們的一個討論話題:上述兩段話共同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問題:上述兩段話共同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生: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師:這也正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論依據。
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呢的理論依據: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
(1)任何事物對既定條件說,都有存在的理由。
(2)對更高條件說,又沒有存在的理由。
(3)不得不讓位於更高階段,更高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
師: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所以從這兩方面解讀的話,那就體現在這三個方面,存在是階段性,不存在、不斷讓位是連續性。那麼三點就體現了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
師:既然事物是不斷發展的,那我們能不能用不變的眼光看待事物或者說從永恆的方面理解事物呢?對的,不能,這才是我們正確的態度,這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內涵。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基本內涵:(1)肯定的同時包含著否定。
(2)一切都是暫時的。
(3)本質是批判的、革命和創新的。
師:既肯定又否定包含了批判、革命精神;暫時要求要有創新精神推動事物更好地發展。所以,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馬雲和他的團隊正是用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和創新意識打造了一個真實而又龐大的電商王國。在外人眼裡,更多的是關注阿里巴巴輝煌的一面,只有阿里巴巴人,才更多去體會其中的艱辛和不易。阿里巴巴模式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沒有可以模仿的樣本,所以完全靠滿腔的創新精神和不怕失敗的批判革命精神一路走到今天的。可見,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3、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關系:緊密聯系。
(1)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
(2)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
師:馬雲有一句創業語錄:「只有原創的、獨創的,才能不斷持續發展,沒有懷疑的模仿者永遠只能是二流高手。」這里的「原創的、獨創的」道出了創新精神的重要性,「沒有懷疑的模仿者永遠是二流高手」強調了革命、批判精神的可貴之處。
師:在馬雲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指導下,他制定了對阿里巴巴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的、全球互聯網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那麼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來看一看他商業模式的獨到之處。
問題:從哲學角度分析馬雲的商業模式如何暗合了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生:(略)
師:這也正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論要求。
4、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論要求:(1)關注實際,突破成規陳說,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
(2)研究新情況,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
師:第一點概括成一個字「破」,第二點就是「立」。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就是要求我們要做到破與立的統一。也就是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那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辯證否定觀一樣,都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二個知識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

活動4【 】課堂小結
師:到這兒,今天的內容就基本教授完畢了,接下來,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課堂總結。這節課主要講創新的哲學依據,從理論上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具體主要從兩方面講理論依據。辯證否定觀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發展的環節,實質是「揚棄」,要求樹立創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也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活動5【練習】我(一次性筷子)還能做些什麼?
師:同學們看看你們小組的一次性筷子有多少啊?這也是老師留給你們的一個作業:我(一次性筷子「還能做些什麼?註:給同學們展示老師自己做好的一次性筷子筆筒。老師是想給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做得更好。
要求:1、發揮你們的創新精神,充分利用和發揮一次性筷子的價值,設計出成品,與同學分享;
2、將你們的設計理念和理論依據形成相應的文字,字數在150--200字左右。將文字電子
稿發送至老師郵箱:[email protected]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由4根筷子想到了什麼?
師:首先同學看我手裡(老師手裡拿著4根一次性筷子),你們看到了什麼?由此又想到了什麼?
生:筷子、燒香、祈福、光棍節......
師:老師還有很多一次性筷子,在課前給了各組小組長,希望大家在課上能夠認真思考,積極發言,每次精彩發言後,由組長負責拿出一根筷子放在桌子中央,到下課時,我們來比一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積攢的數量最多,還不好?這不是普通的筷子,這是積極踴躍的標志,是集體榮譽的象徵哦!
生:好。
活動2【導入】2014年「光棍節」變身「網購節」,電商再創新高
師:剛才有同學說到「光棍節」,想像力真是超豐富的,那我們就來說說「光棍節」。2014年的「光棍節」,簡直就是一個「網購節」,電子商務交易創出了歷年之新高。接下來我們一起回憶一段當時的視頻報道(略)對比電商的火爆營業額,在我們江蘇省范圍內存在數量越來越少的傳統簡易小賣部如臨生死大考。一邊是熱火朝天,一邊則是無奈冷清,可謂是「賺錢買賣在前頭,幾家歡喜幾家愁」!
活動3【活動】通過五個情境的設置,以討論的形式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知識點一:辯證否定觀
情境一:網路購物Pk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
師:同學們有沒有過網購經歷啊?
問題1:為什麼選擇網路購物?它有哪些優勢?
生:(略)
師:說得很好,請坐。這是2014年對我國南方某城市網購原因進行的不完全調查統計。正如同學們所說,相當消費者正是看中了網購的省時、價低、方便、時尚、品種豐富、不受限制等優點才選擇了網購。
那老師要問了,購物方式不同,「購」的本質是否發生根本改變?
問題2:兩種購物方式不同,但「購買商品,你交錢、我給貨」的本質是否發生變化?
生:沒有。
師:很棒,請坐。無論是網購還是傳統購物,其購買商品、你交錢,我給貨的本質始終未發生根本改變。變的只是購買方式。可見,網購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我們把這叫做辯證的否定。這是本節課的第一個內容,辯證否定觀,重點。
1、含義: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師:傳統簡易小賣部到時尚網路購物就是辯證的否定。
師:網購因為自身的諸多優點,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有專家稱,網購將成為今後社會消費的主體。可見它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我們叫它新事物。可見,從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到時尚網購,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也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發展的實質,辯證否定觀是發展的環節。這個發展是建立在吸收、保留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合理成分的基礎上的發展,因此也保持了前後事物的聯系。所以,辯證否定觀又是聯系的環節。
2、特點:是事物發展的環節,是事物聯系的環節。
師:網購已越來越滲入到我們的生活,更多的消費者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它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性,那這是否就說明傳統簡易小賣部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可以完全被取代了呢?嗯,當然不是,盡管網路購物有其優勢,這個優勢是來彌補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缺點的,但我們要看到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也有其自身優點,因為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那接下來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一下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優缺點。
問題3: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生:(略)
師:講得非常好,請坐。的確,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有著自身的缺點,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將這些缺點克服、拋棄,而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也有著時尚網購所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能滿足我們對商品的體驗過程,有形商品可以試吃、試用,比如去買散稱瓜子,可以抓出幾粒嘗嘗。無形勞務如剪頭發你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通過網購來實現從長頭發變短頭發的。對於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的優點,我們應該繼續保留、發揚,可見,我們保留、發揚的是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用一個字概括,「揚」,克服的是傳統簡易小賣部購物中過時消極的因素,也用一個字概括,「棄」。所以,辯證否定觀的實質就是兩個字:「揚棄」,有揚有棄,既不是簡單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否定一切,是既保留又克服,既肯定又否定。關於揚棄的理解,在書本P76第一段上,同學們齊讀一遍。
3、實質:辯證否定觀的實質是「揚棄」。
師:揚棄不等於拋棄,二者形似但意不同。揚棄,我們剛剛讀過,拋棄,割裂了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實際上是否定了事物的發展,是否定一切的態度。如果否定一切,對一切說No,則失去了前後事物間的聯系,沒有聯系,談何發展;若肯定一切,對一切說Yes,那事物就永遠沒有突破,沒有發展。所以否定一切和肯定一切都是片面看問題的觀點,我們把它叫做形而上學否定觀。這是一種片面的、僵化的思維方法,它的基本特徵在書本P76「專家點評」處,同學們關注一下。形而上學否定觀從理論到實踐都是錯誤的,所以我們應自覺用辯證否定的觀點來看待一切。
師:高大上的網路購物對過去的傳統簡易小賣部是一種既克服又保留的辯證的否定,是一種揚棄,一種創新。所以,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就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4、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樹立創新意識。
師:以上就是第一個知識點:辯證否定觀。
知識點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情境二:阿里巴巴的成功
師:說起網購,同學們都知道哪些網?提及淘寶、天貓,我們不得不說說這位中國互聯網的傳奇人物,中國新首富----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 他創立的電子商務平台正在影響著上億人的生活。這是阿里巴巴集團2011年6月之前的子公司分屬概況,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稱三個獨立的子公司:淘寶網、一淘網、淘寶商城。以更精準和有效地服務客戶。 同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將團購業務聚劃算從淘寶網中剝離出去,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子公司。2012年1月,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這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現在的11個子公司。可以說,在馬雲這位舵手的帶領下,阿里巴巴從西湖裡的一葉小舟變成了今天一艘電子商務的大航母。
師:在外人眼裡,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已經很成功了,但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繼2007年11月在香港掛牌上市之後,2014年9月又在紐約交易所上市。宣告了經過艱苦創業的阿里巴巴的成功,更宣告了第三次互聯網高潮的到來。在成功面前,馬雲卻做出了另一番解讀。請甲同學來讀一下。這個15和87,我來解釋一下。阿里巴巴創建於1999年,加上102年,到2101年,剛好跨越三個世紀,目前,在IT圈內還沒有如此長壽的企業,如能屹立102年而不倒,才算真正圓了馬雲的電子商務夢。他是要打造102年的老店的。所以他說「我們走過了15年,還有87年」。
師:說起馬雲,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富豪,他就是李嘉誠。李嘉誠從「塑料花大王」到「地產大亨」,再到「石油巨擘」,使他的商業成果得以基業長青的是他如履薄冰、舉輕若重的憂患意識,他說:「我90%的時間在考慮失敗」。他們都是成功人物,雖事業的領域不同,但在他們身上都有著相似的特質。這就是老師要給你們的一個討論話題:上述兩段話共同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問題:上述兩段話共同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生: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師:這也正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論依據。
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呢的理論依據: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
(1)任何事物對既定條件說,都有存在的理由。
(2)對更高條件說,又沒有存在的理由。
(3)不得不讓位於更高階段,更高階段也要走向衰落和滅亡。
師: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所以從這兩方面解讀的話,那就體現在這三個方面,存在是階段性,不存在、不斷讓位是連續性。那麼三點就體現了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
師:既然事物是不斷發展的,那我們能不能用不變的眼光看待事物或者說從永恆的方面理解事物呢?對的,不能,這才是我們正確的態度,這是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內涵。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基本內涵:(1)肯定的同時包含著否定。
(2)一切都是暫時的。
(3)本質是批判的、革命和創新的。

I.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案

《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教案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識記:辯證否定觀、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其方法論;理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基本特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學會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學習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三)價值觀目標:培養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二、重點、難點
重點:辯證否定觀及方法論要求 難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法、討論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1、真理的特點 2、文化創新的途徑 導入新課:
通過復習回顧文化創新的途徑,引導學生分析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突出在文化創新時對傳統文化的「揚棄」.講授新課:
探究一: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可以奇跡般地活到70歲.
然而,當一隻老鷹活到40歲左右,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張不開嘴;它的翅膀變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這時,鷹只能作出抉擇:要麼等死,要麼更新重生.
於是鷹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那裡精心地築巢.不斷地用喙擊打著岩石,原來的喙被痛苦地打掉.它等待新的喙重新長出.成熟之後,它用新長出的喙將原來的指甲,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到新指甲長出後再把老化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這個過程是150天的歷練,那是怎樣的150天!之後,老鷹可以重新獲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思考討論:
1、重生後的鷹還是不是原來的鷹?他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2、重生後的鷹與原來的鷹相比是不是一種辯證的否定,其動力是什麼?
3、在探究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1)辯證否定觀的含義、特點和實質是什麼?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辨證否定觀原理
探究二:亞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稱為「最博學的人」,也被奉為物理學的絕對權威,他認為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統治了西方將近兩千年.1590年伽利略作了著名的比薩斜塔自由落體實驗,證明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無關,進而動搖了亞里士多德長期在物理學中的統治地位,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結合辨證否定觀,說明如何對待書本知識和權威觀點?
學生討論,教師引用「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追求真理比佔有真理更重要---愛因斯坦」
說明辯證否定觀對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有什麼要求(辨證否定觀的方法論要求).
探究三:試比較辨證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
學生結合資料和對辨證否定觀的理解討論比較,教師從否定的動力、肯定與否定的關系、否定與聯系和發展的關系角度引導學生分析比較.
探究四:學生思考、交流手機的發展歷程,思考:1、手機每一次的變革是否合理?為什麼?2、現有的手機款式和功能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嗎?3、新款手機如何產生?
學生討論,代表展示,教師重點圍繞辯證法的本質,從「破」和「立」兩方面分析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論要求.課堂練習:《模塊測評》P64—66:板書設計:
辨證的否定觀 形而上學否定觀
含義:事物自身的否定 外力作用的結果 特徵:聯系、發展的環節 消滅、中斷 辨證的否定 實質:揚棄 肯定或否定一切 方法論:(1)(2) 創新 依據
原理內容: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方法論:
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課後思考:分析創新的哲學依據.

J. 10.1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案

第十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第一框《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一、教材分析
作為世界觀,辯證法昭示我們,世界是一個永不停息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世界;作為一種思維方法,辯證法要求我們以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待周圍的世界。把握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涵,有助於我們自覺樹立創新意識,有助於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辯證否定觀的內涵,辯證法的本質;理解辨證否定是自我否定,辨證的否定觀與書本知識和權威思想的關系,辨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2、能力目標:學會用辨證否定的觀點看問題,初步形成用辨證否定觀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能力;通過學習辨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學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初步具有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堅信創新是唯物辨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意識的哲學基礎是唯物辨證法的否定觀和唯物辨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辯證否定觀
[教學難點]: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有差距。哲學是抽象的知識體系,尤其是哲學術語、今本概念、原理、方法論學生理解不透,容易混餚。哲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學生的社會生活並不豐富,只是單一的學習生活,對於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抽象的哲學術語不清楚,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講解、記憶,待學生有一定的哲學知識基礎後,需要教師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感變化並藉助哲學思維,才能有直觀的認識。總之,哲學不是靠幾個哲學術語、幾個哲學原理就能培養學生的哲學思維的。更重要的靠他自己的社會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五、教學方法
1.課前瀏覽討論法:本課的知識結構、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准備
1.學生的學習准備:預習「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初步把握辯證否定觀的原理和方法。
2.教師的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分若干組,教室內教學。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首先提問: (1)我把蟲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蟲子;大風催折了莊稼,就是風否定了莊稼? (辯證否定觀)
(2)什麼是辯證否定觀呢?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辯證否定觀。我們來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強調重難點。然後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已經布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什麼否定觀?
教師:大家提出的這些問題很好,看得出課前認真預習了。那麼我們今天主要來解決這些問題。多媒體展示教學目的。重點講解辯證否定觀原理,強調辯證否定觀與學生平常所理解的不同,辯證否定觀,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著重講解,
多媒體展示探究思考題。
探究二: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麼否定觀?(形而上學否定觀)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否定?
讓學生閱讀教材第75頁名言及虛框內的內容。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最後師生總結。(課堂實錄)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給了學生一個感性認識,通過閱讀,提高了學生分析能力,拓展了學生哲學知識,提高了學習對哲學的興趣。
探究三:為什麼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能夠突破傳統療法,提高燒傷治癒率?這說明了什麼哲學道理?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辯證否定觀,根據辯證否定觀的實質揚棄的道理)
簡單介紹哲學家別林斯基。
設計意圖:本部分知識很簡單,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知識來掌握。教師可以用教材專家點評加以總結。
探究四:有沒有永恆不變的自然和社會狀態?有沒有永恆的不再被豐富、發展的認識和真理?為什麼?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還會向前發展嗎?
學生閱讀教材第76頁虛框內容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讓學生明確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哲學原理,提高生物學的哲學素養,通過學習,具備基本的哲學觀點。
教師在學生閱讀教材第77頁第1、2段的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精講點撥。
探究五: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什麼作用?我們常說
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種什麼關系。閱讀教材第78頁相關鏈
接內容。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辯證否定觀的有關知識?知道了它的原理及其方法論(要求)。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創新的社會作用,教材從幾個角度分析的?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
(一)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
1.什麼是辯證否定觀?
2.辯證否定觀的特點
(1)自我否定(2)發展的環節(3)聯系的環節
3.辯證否定觀的實質
4.辯證否定觀的要求
(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1、哲學依據(1)(2)(3)
2、基本內涵(1)(2)(3)
3、與創新意識的相互關系
(1)創新是對既有理論、實踐的突破,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我們:密切關注┉;注重研
究┉。

閱讀全文

與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