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柳樹在唐詩宋詞意蘊
唐宋復兩朝,我國詩歌迎來黃金時制代,楊柳意象也急速膨脹,成為古詩中內涵最豐富的審美意象之一。「柳眼春相繼」——嫩芽乍吐,那是春回大地;「寒食春風御柳斜」——柔條輕拂,那是春風送暖;「春盡絮飛留不得」——白絮漫吹,那是春天在告別人間。多情的詩人在它身上看到了整個春天的歷程。在眾多樹木中,詩人只選中楊柳,捧為春天使者。
然而楊柳的動人之處,還在於它能體會人世間的別離之苦。柳者,留也。「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一濫觴於《詩經》的楊柳意象,在唐詩宋詞中終於定型。「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柳條新葉,傳遞著知心好友的惜別之意。「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陌頭柳色,勾起閨中少婦的盼夫之情。親友折柳送別:「征鞍發,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又折柳盼歸:「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Ⅱ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案《柳樹醒了》教學後記,誰能幫找個詳細的
一看到《柳樹醒了》這個課題,我就忍不住地喜歡它——多麼有詩意,透出清新的春的氣息。的確,春雷跟柳樹說話、春雨給柳樹洗澡、春風給柳樹梳頭、春燕和柳樹捉迷藏、孩子們和柳樹玩耍……於是,柳樹醒了,柳枝軟了,柳梢綠了,柳絮飛了……加上呀、喲、啊等氣助詞,整首詩琅琅上口,意境優美,不僅我喜歡,學生也明顯受到了感染,把整篇課文讀得表情十足,讓我忍俊不禁。最讓我有意外驚喜的是在課後的問題提問上,問題是:「說說看,春天裡還有什麼醒了?」一時間,答案五花八門,精彩迭起。
生1:小草醒了。
生2:小花醒了。
生3:青蛙和蛇醒了。(哦,他知識真豐富,想到冬眠動物了)
生4乾脆總結:動物和植物都醒了!
還有學生說:「冬天的時候,小河睡了,結冰了,春天來了,冰化了,水醒了。」——「水醒了」,這不正是一句詩嗎?還有學生說:「冬天我們放假了,我們都在睡覺,現在春天了,我們就醒了。」——敢情他整個寒假都在睡覺呀?!真讓我們感受到那份童真的美好!
後來,我又讓他們畫畫「春天」,這下就更熱鬧了,孩子紛紛用繽紛的色彩畫出了五顏六色的「春天」,有的黑得像烏鴉的「燕子」、有的漂亮形象的「柳樹」……我欣賞之餘,不禁佩服起這些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時,一個學生的畫吸引了我,他的畫紙上有一個碩大的綠色太陽,我看看四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畫紅色的太陽,他為什麼畫的是綠色的呢?我問了這個可愛的孩子。他靦腆地說:「春天看上去都是綠色的,我想春天的太陽公公如果也是綠色的,那就有更多的小草變綠了。」——多美的想法!不知是不是自己審美觀的原因,我一直鼓勵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特別是美的想法。我想起一則案例:是在一節美術課上,一個同學畫了一個紅色的梨。老師同樣不解地問了他。他說:「以前,我吃到的梨都是黃色的,後來,我在奶奶家吃到了一種褐色的梨。今年,我又吃到了綠色的梨。我想,以後肯定也會有紅色的梨的。」那位老師聽了之後,給這個學生打了「優」。想到這,我笑了笑,拿出喜羊羊圖片,獎勵了他。孩子開心地笑了——還有什麼比看到一顆美好的心靈更值得高興的呢?
這篇課文是一首童話詩,可我的學生用他們的童心和智慧譜寫出了另一篇、屬於自己的作品——《春天的童話》!
《柳樹醒了》課堂實錄1
【教學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2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朗讀。
【教學目標】
一、談話導入,學習生字「醒」
師:小朋友們,老師先考考你們,看看哪個小朋友最勇敢,能大膽舉起小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你們知道冬天過去是什麼季節嗎?
(春天)
師:對了,那麼誰知道春天是什麼樣的嗎?
(桃花開了,燕子飛回來了,小草、小樹發芽了)
師:小朋友眼中的春天可真美呀!瞧,春姑娘來了,她閃耀著明麗的色彩,跳動著輕快的音符,悄悄地向我們走來了。聽到春姑娘的腳步聲,桃花開了,小草、小樹也悄悄地探出頭來了,燕子飛回來了,萬物都蘇醒了。河邊的小柳樹也醒來了!
師(指著板書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柳樹醒了」。誰願意來讀一讀課題?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多高興啊!來,自己高興地讀一讀,讀得親切一點。
(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生字
1、師配樂朗讀課文,生聆聽感受:
師:小柳樹睡了整整一個冬天,他終於睡醒了,你聽,他和他的好夥伴玩得多開心呀!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來感受一下吧!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
2、反饋:
師:睜開眼睛吧,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小樹、春雷、春風、春雨……)
3、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師:小朋友看到這么多美麗的景物,想知道它們在干什麼嗎?自己來讀讀課文。用筆圈出你認為難讀的字,多讀兩遍。
4、詞卡認字。
師:這些生字寶寶很想和大家交朋友,我們一起來跟它們打聲招呼吧!
⑴帶拼音的生字卡片,集體認讀──指名認讀──同桌認讀。
⑵去拼音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怎麼來記,找朋友)
5、游戲鞏固:
師: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魔方,我們要來做「玩魔方」的游戲,老師拋魔方,拋到哪一面,大家就大聲地把這一面的生字讀出來。
三、初讀課文
1、自由練讀:
師:這些生字寶寶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戲,它們就藏在課文里,你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把他們讀准嗎?自己讀讀課文吧。在讀之前你想對自己提什麼要求嗎?
(指名回答:讀准字音、認清字形、讀通課文、有感情地讀……小朋友提的要求都很好,老師再補充一點「課文很美,可以配上動作」)
2、指名讀:
⑴師:誰願意給大家讀讀第一節?
評價:你們認為他讀得怎麼樣啊?
⑵師:誰來讀讀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第五節?
3、繼續指名讀:
師:老師想請五對同桌來讀一讀,比一比哪對同桌讀得最棒!
4、齊讀:
師:這么美的詩,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四、課間操
五、學習課文第一節
1、師:春天來了,小柳樹醒了,它是怎麼醒來的呀?趕快來讀一讀第一節吧!
(春雷和柳樹說話了,春雷把它喚醒了。)
2、師:春雷會跟柳樹說些什麼呀?(如果你是春雷,你會跟柳樹說些什麼話呢?)
(小柳樹呀,快醒來吧!春天來了,外面的 世界多美呀!)
3、師:是呀!小柳樹聽到春雷的呼喚,慢慢地張開了眼睛,伸了個懶腰,醒了。它呀,也有話要和春雷說呢?猜猜,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春雷哥哥,謝謝你把我叫醒,外面的世界太美了。)
4、師:他們倆說著悄悄話,我們也來慢慢地、輕輕地讀一讀課文吧!
(自由讀、配上動作讀、指名讀、齊讀)
六、學習第二節
1、師:看到春雷哥哥和小柳樹說悄悄話,春雨妹妹也來了,她和小柳樹做什麼呢?誰來讀一讀第二節?
2、反饋。
3、師:誰願意來當春雨、柳樹,當小演員表演。春雨給柳樹洗澡的時候,會說些什麼呢?你可以邊做動作邊說話。誇誇(2組)
4、師:春雨給柳樹洗澡,洗著洗著,柳枝變得那麼柔軟,那麼嫵媚動人了。我們一起柔柔地讀一讀吧!
5、師:柳樹醒了,春雷把她從沉睡中叫醒了,他睜開眼,春雨給她洗澡了,小柳樹多舒服呀!我們一起美美地讀讀第一、二節吧!
七、書寫指導
1、師:小朋友這兩節讀得真美,還有下面的三節相信大家還能讀的更好,下節課我們來比一比。接下來,我們來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我們就來學寫「說」和「話」這兩個字!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什麼了嗎?
(都有一個「訁」)
師:這兩個字都和語言有關,你看,兩個字都有「口」字。
2、師:對了,你能不能說說怎樣寫好「訁」呢?看看它的橫、豎和我們平常寫得一樣嗎?
(橫要斜,折向左歪)
3、師:除了這些,你覺得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麼寫呢?
(左窄右寬)
4、師范寫。(一個個范寫)
5、師:在寫字之前我們先來背寫字姿勢歌。(生描紅,臨寫,老師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柳樹醒了》教學反思2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下面這一語言活動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思想:
《柳樹醒了》是一首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兒童詩。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把柳樹寫成嫵媚動人的春姑娘,同時也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都賦予了生命的活力。這些事物和孩子們一起構成了美麗的春之景。內容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的課堂,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進行語言訓練,豐富孩子們的語言,發展語言,打開孩子們想像的大門,相信他們眼中折射的畫面,比詩更蘊涵深意。
師:讀了這首詩歌,你們喜歡嗎?為什麼?
生:喜歡。因為它寫出的春天真美。
生: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
……
師:把你喜歡的部分讀讀,爭取讀出美的韻味來。
(學生自由讀文後指名讀)
師:春天在你們的朗讀聲中更美了!春天這么美,我們也來仿照課文作詩,好嗎?
生:好!
老師出示句式:春天跟________說話了,說著說著,________。
生1:春天跟大地說話了,說著說著,大地喲,醒了。
生2:春風跟桃花說話了,說著說著,桃花喲,紅了。
師:這首詩更美!說出了桃花顏色嬌艷美麗。
生3:春雨跟小草說話了,說著說著,小草喲,綠了。
生4:春天跟風兒說話了,說著說著,風兒喲,暖了。
生5:春風跟小燕子說話了,說著說著,小燕子喲,從南方飛回來了。
生6:春雷跟小蛇說話了,說著說著,小蛇喲,醒了。
生7:春風跟小河說話了,說著說著,小河裡的冰喲,化了。
生:老師,我能不能說夏天?
師:(滿含鼓勵地)當然可以呀!
生:夏天跟荷花說話了,說著說著,荷花喲,開了。
生:秋風跟葡萄說話了,說著說著,葡萄喲,紫了。
生:秋天跟高粱說話了,說著說著,高粱喲,紅了。
生:冬天跟北風說話了。說著說著,雪花喲,飄了。
……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多豐富啊!你們的詩和課文做得一樣好。將來你們一定能寫出比課文更美的詩歌來。
(此時,學生顯得很興奮。)
生:我可以用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美麗嗎?
師:可以呀!
(此刻,學生顯得更興奮)
於是,同學們又動手畫起來,有的還在畫的旁邊加上相應的文字加以描述。這一張張美麗的四季圖,牽動著孩子們美好的心靈,寄託著他們無限的憧憬。
【反思】
這一課,學生們真的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讓我驚訝於他們語言的美麗,心靈的美好,思維的活躍,想像的廣闊。
1、善於模仿令人喜悅:
在設計這次語言實踐活動時,還在擔心學生是否有困難。可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真的令人吃驚,從他們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詩的語言源源流淌。不僅語句優美,而且與課文格調一致,這真是難得。
2、意境可深入令人驚喜:
真沒想到,孩子們不僅詩模仿的好,而且,思維能更深一層,讓人驚訝不已,學生能夠抓住季節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說出它們的特點,而且用詞准確,不僅如此,學生還能從花草樹木想到動物、自然現象,一句「小蛇喲,醒了」就讓人真切的感受到春天已經在我們身邊了。「……小河裡的冰喲,化了」,「……風兒喲,暖了」……真不敢相信,這一句句富有詩意的話,竟出自一年級小學生的口中。著實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
3、思維的飛揚實在可喜:
你瞧,「……葡萄紫了」,「……高粱紅了」,「……雪花飄了」……多麼有想像力的語言!此刻,學生的思維就好象插上了翅膀,飛得更高更遠,雖稚嫩,但美好。
4、錦上添「畫」,喜出望外:
更令人震驚的是,孩子們不僅心中有春天,而且,畫筆下的春天更加艷麗多彩。
他們用童心去描繪自然,歌唱生活。孩子的心就是一篇最美的童話。學生帶給我的一次次驚喜,讓我感到,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廣大的,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把善於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就能去喚醒孩子個性創造的潛意識。必然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生,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21世紀的教育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當為學生創造展開靈性雙翼的機會。
Ⅲ 柳樹的詩歌怎麼寫
1、《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專剪刀。
2、《青門屬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3、《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
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4、《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
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飢。
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Ⅳ 關於柳樹的詩歌
柳樹的枝條是春天抄長長的襲柔發,在春風中飄揚
柳樹的枝條
是春天長長的柔發,
在春風中飄揚。
柳樹的綠葉
是春天輕盈的翅膀,
在陽光下蘇醒。
柳樹的樹干
是春天美妙的身姿,
挺拔而又嬌嫩。
柳樹的樹根
是春天慈祥的母親,
孕育無限生機。
柳樹有無私的奉獻精神,
柳樹有頑強的生命力,
柳樹是春天的美景,
柳樹更是春天的根源
Ⅳ 歌頌柳樹的詩歌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Ⅵ 到底誰最可愛——《小柳樹和小棗樹》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具有寓言性質的文章,課文為我們描述了美麗但驕傲的小柳樹,還介紹了能結果實並且很謙虛的小棗樹。這篇文章在備課的時候,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喜歡誰?為什麼?應該說初步接觸到這篇文章,從我們以往思考問題的習慣來說,我們都會認為,可愛的應該是既能結果實,有很謙虛的小棗樹。但是再讀文章,我們會發現,作者在文中對小柳樹的美麗的描寫中,也是充滿了喜愛之情。這是為什麼呢?作者有什麼意圖呢?備課中,我想:其實作者是想通過這篇文章讓學生初步了解看待事物不能是單一的,而應是多方面去看,既要看到優點,也要看到不足。 於是,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劃出描寫小柳樹的句子,再畫一畫描寫小棗樹的句子,然後談談感受。孩子們說,小柳樹很美麗,但它驕傲;小棗樹不美,但它能結果子,而且很謙虛。我設計了表格,小柳樹的優點是什麼?不足是什麼?小棗樹的優點是什麼?不足是什麼?當我們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後,我請學生談一談,小柳樹和小棗樹你喜歡誰?為什麼?孩子們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大部分孩子說雖然小棗樹不美,但我依然喜歡她,可是也有孩子說,小柳樹很美麗,雖然開始他很驕傲,但是後來他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他也很可愛,也很喜歡她。我請孩子孩子們回憶一下,我們這個單元開篇學習的成語,那一句形容他們兩個最合適呢?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也進一步理解了這組成語的含義,可謂一舉兩得。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全面的理解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科學看待事物的態度,應該說是成功的。
Ⅶ 幼兒園托班藝術《柳樹媽媽穿新衣 》教學反思
來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自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Ⅷ 柳樹變綠了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爛漫、愛玩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上總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習的特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而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動」起來,調動每個學生的感性經驗。教師的任務則是設計富有情趣的、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情境中教學問題,組織他們參與活動、參與學習。
《柳樹醒了》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中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著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奮進的。在教學這一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觀察觀察柳樹,把觀察到的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爸爸媽媽記錄下來,第二天帶到學校來。這樣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對柳樹的生長過程已經掌握一二,在上課時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讓我感覺心頭一陣喜悅。隨後在讓學生感悟課文大意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學生讀文後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我非常注重孩子理解、想像和說話練習。我跟學生說: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或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你喜歡扮演誰呢?請你先仔細讀一讀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讀完後再請你在老師發下來的紙上畫一畫。於是學生興趣十足地讀起課文來了。不一會兒學生便紛紛舉手要上台表現自己了。表現時學生非常地逼真,比如扮演春雷的他就在柳枝上畫了幾棵嫩芽,問他原因時,他便說因為春雷喚醒了柳樹,柳樹剛剛醒來,所以才長出幾個嫩芽。多精彩的表現呀!尋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師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後,生生動起來了,課堂效果相當不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為放得太多,還沒有及時地收回,所以課堂上稍顯得亂了一些,這是我應該注意的。
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他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盡可能讓學生有實踐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