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小班魚兒游主題反思
活動反思: 一、活動設計的整合性 活動設計中我整合了科學和藝術目標,讓幼兒通過觀察魚的不同外形特徵、不同數量進行分類,嘗試隨著音樂旋律做魚兒游的各種動作,體驗學魚游的樂趣。同時注意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性的發展。 二、活動過程的游戲性 活動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方式貫穿整個過程,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以魚媽媽帶寶寶去找魚朋友的游戲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再以「魚寶寶學本領"和「小貓捉魚」的游戲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情緒飽滿,對活動十分感興趣,學得很開心,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活動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如自由觀察、自由交流討論、自由創編魚游的動作等,鼓勵幼兒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發現幼兒的閃光點,當幼兒在活動中敢於表現時,教師能及 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進步的機會,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② 剪紙:快樂的小魚反思:大班剪紙活動(快樂的小魚)課後反思
針對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的特點,在經歷了看看、說說、之後再專進行玩玩,能屬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再次興奮起來。游戲「小魚游」的創設,既與主題相符,又調節了幼兒的注意,同時,在小魚回家(看圖形找家)的過程中,幼兒再次鞏固了對三個基本圖形的知識,讓幼兒知道要按照自己身上的標記找到正確的家,整個活動顯得比較愉快、輕松。在剛開始的導入環節中,幼兒的回答並不在我的預想之內,我對幼兒的回答給於了否定,是反應能力不足導致的,而在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小魚寶寶的過程中,並沒有考慮到每一個幼兒,可以多請幾個幼兒說一說,也盡可能的避免了在小魚找家環節中出現錯誤的幾率。
③ 幼兒園大班科學課教案魚兒的妙錦囊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普遍的熱門話題,美化環境、保護環境、創設環境成為人們共同的責任。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一名教師,從小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培養幼兒環保意識。開展了此次活動《奇妙的商店》。旨在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不隨便扔垃圾的社會公德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活動目標:1、根據廢物的外形特徵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大膽想像,並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2、培養小朋友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做個環保小衛士。活動准備:1、將幼兒用書中《奇妙的商店》故事畫面一一繪畫成八幅圖,故事磁帶。2、故事中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3、廢舊物品若干。活動過程:1、以「奇妙的商店」導入活動。師:老師不小心把廢物弄了一地,小朋友你們看見地上有了廢物,該怎樣做呢?生:撿起來,仍進垃圾桶里。師:這幾天,森林裡的地面很臟很臟,小動物們把廢物仍的到處都是,可是有一位大象伯伯可能幹了,它決定在森林裡開一家「商店」,宗旨是「奇妙商店真奇妙,能把廢物變成寶」。它把小動物們仍掉的廢物都變成一件件漂亮的禮物送給它們。小朋友們想聽大象伯伯變廢為寶的故事嗎?生:想聽。2、請聽故事《奇妙的商店》。3、邊聽故事邊出示自繪圖畫。4、教師再次有表情地復述故事內容,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理解故事的內容。5、讓幼兒觀察畫面上小動物們出場的順序。提問: 師:小朋友們聽了一個什麼故事?生:「奇妙的商店」。師:為什麼說商店是「奇妙」的呢?生:因為它能把廢物變成寶。師:「奇妙的商店」是誰開的?生:大象伯伯開的。師: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生:大象伯伯、小猴、小豬、小貓、狐狸、小雞小馬。師:誰第一個來到大象伯伯的商店的?它對大象伯伯說了什麼?生:活潑頑皮的小猴第一個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說大象伯伯我的桃核能變成什麼禮物?師:接著又有誰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它又是怎樣和大象伯伯說的?生:胖嘟嘟的小豬又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說「大象伯伯我的西瓜皮能變成禮物嗎?」大象伯伯說:「我能給你變成一頂漂亮的西瓜帽」。緊接著小貓把吃剩下的魚骨頭、狐狸拿來了葡萄籽、小雞也拿來了廢紙來到了大象伯伯的商店裡,要大象伯伯幫它們變漂亮的禮物。師: 小馬是怎樣問大象伯伯的?生:它不解的問:「大象伯伯你為什麼開不賺錢的商店?你用漂亮禮物換取一堆廢物值得嗎?」師:大象伯伯的是怎樣對小馬說的?生:大象伯伯說:「我只不過動動手罷了,在說亂扔廢物不但污染環境,影響交通,還會傳播病菌,給大家帶來痛苦,我這樣做,不是做了件大好事嗎?師:你喜歡大象伯伯嗎?為什麼?生:喜歡。因為大象伯伯很能幹,既講清潔,又講衛生,還能把廢物變成漂亮的禮物。師:那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大象伯伯開」商店「的游戲好嗎?生:好呀,太好了。師:老師來扮演大象伯伯,誰來當活潑的小猴、胖嘟嘟的小豬、可愛的小花貓、還有聰明的狐狸誰來演、還有小雞小馬、各請一位小朋友來演。表演完畢老師及時鼓勵。總結:在生活中,我們只要肯動腦筋,都可以把廢物變成有用的東西,還做個環保小衛士。老師展示用廢物做成的物品,請小朋友觀察。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一些廢紙,讓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一做,把他做好的作品送給他最愛的人。活動延伸:1、在語言角提供各種小動物頭飾,讓幼兒盡情表演。2、讓幼兒把自己設計的故事情節添加進去,創編新的「奇妙的商店」。教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幼兒對故事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有了一定的環保意識,培養了孩子們在熟悉故事的基礎上,用完整連貫的語句進行講述,故事創編新內容。通過學習。使小朋友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把可利用的廢物變成有用的東西,還可以做個環保小衛士。教學反思:幼兒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因而,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活動中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及情節都已掌握的很好,但在自己動手去操作時做的還不夠熟練,以後在教學中要多給孩子留些空間,要讓他們多想、多動惱,尤其是幼兒的「環保」意識還不夠強,還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注意「環保」。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強化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培養孩子們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懷,低碳生活。
④ 大班環保活動《魚兒在我家》教學反思
通過來學習,孩子們都自說了我們要保護環境,要去跟工廠的叔叔阿姨說,叫他們不要污染環境等等。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我不能夠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資源,比如給每組的孩子提供鯽魚,還有提供不同水質的水,這樣可以
讓孩子跟直接地觀察和發現了。
根據兩種不同水質的水,讓孩子們通過感官,感受水的質量和魚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並通過記錄,讓孩子們更加具體形象的了解不同環境帶給小魚的變化。給小魚想一想解決辦法,從而引導孩子們思考,從魚身上你發現了什麼,環境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孩子們,我們應該愛護好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媽媽,使孩子們真正意識到擁有清新的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
⑤ 《長大以後做什麼》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
繪本故事《長大以後做什麼》簡單卻富有意蘊,用童謠般活潑流暢的語言、彩虹般豐富絢麗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蒲公英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可以在森林裡保護小動物們;小魚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大藍鯨,在藍藍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小蠟筆想把自己變成一片大森林,樹上結滿了五顏六色的蠟筆……
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我採用觀察講述的方法,貫穿教學過程,使孩子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欣賞、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大聲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願。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小朋友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我們的小朋友中:有的想成為一名演員,穿上美麗的裙子在舞台上為大家表演;有的想變成一頭大獅子,保護媽媽;有的則想當一名小博士,自己在房間里做實驗……
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小朋友把自己的「理想」和「願望」畫出來,一是強化記憶、便於保存;二是鍛煉小朋友的動手實施能力,培養「想做就做」的勇氣。孩子們畫的非常認真。
為了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我盡量創設機會讓幼兒回答,並及時的進行鼓勵,但是卻忽略了對孩子們進行有效的個別提問,個別孩子回答的機會較少。大部分的孩子非常活躍,爭先舉手回答,導致認真傾聽的行為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我們要求大班的幼兒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我盡量創設機會讓幼兒回答,並及時的進行鼓勵,但是卻忽略了對孩子們進行有效的個別提問,個別孩子回答的機會較少。大部分的孩子非常活躍,爭先舉手回答,導致認真傾聽的行為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童年,每個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美好心願:長大以後做什麼?也許有人已經忘了,或是沒有勇氣再提起,但孩子們純真質朴的語言告訴我們:不管年齡有多大,只要你有夢想,有熱情,有行動,就會擁有無限的可能,未來就會對你敞開。
⑥ 大班語言 快樂是什麼 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繪本故事《長大以後做什麼》簡單卻富有意蘊,用童謠般活潑流暢的語言、彩虹般豐富絢麗的色彩,把孩子心中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大家的眼前。蒲公英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威武又善良的大獅子,可以在森林裡保護小動物們;小魚的夢想是成為一頭大藍鯨,在藍藍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小蠟筆想把自己變成一片大森林,樹上結滿了五顏六色的蠟筆……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我採用觀察講述的方法,貫穿教學過程,使孩子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欣賞、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力,大聲喊出自己不平凡的心願。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小朋友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理想」和「願望」。我們的小朋友中:有的想成為一名演員,穿上美麗的裙子在舞台上為大家表演;有的想變成一頭大獅子,保護媽媽;有的則想當一名小博士,自己在房間里做實驗……通過繪畫的形式讓小朋友把自己的「理想」和「願望」畫出來,一是強化記憶、便於保存;二是鍛煉小朋友的動手實施能力,培養「想做就做」的勇氣。孩子們畫的非常認真。
⑦ 幼兒小班海底的小魚反思
小班小魚游活動反思 在我們進行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常會目睹這樣的情景:老師一遍一遍的唱,要求孩子一遍一遍的跟,當孩子的聲音越來越輕的時候,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是:「唱的重一點!」老師的激勵立竿見影,孩子們的聲音頓時變得響亮,扯著脖子,漲紅了小臉。這是老師也立馬感覺到這樣的歌聲「不動聽」,會補一句:「...孩子們要用好聽的聲音唱。」何為「好聽的聲音?」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老師累,孩子也累,帶來的只會讓孩子對音樂活動的厭煩。我們要倡導的是有效的教學活動,就得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來設計教學過程,由「要我學」變「我要學」、「我愛學」。 在本月的期中檢查中,園里安排了命題式的教學活動展示。我加入了小班組的研討,內容是音樂活動《小魚游》,要進行自主創編教案。我們進行了設計、研討、試教和反思,這樣的一個動態磨課的過程。在一次次的磨課過程中,設計了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撇去以往枯燥、單板的教學方法,以游戲情景串聯的方式設計了這堂音樂教學活動。 《小魚游》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描述了小魚在大海里自由自在游來游去找朋友的情景。 一、如何讓孩子去主動投入到音樂游戲情景 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在第一研的設計中,是讓孩子聽這首歌學小魚游的動作,學唱小魚的歌,整個模式讓孩子處於了被動的狀態。所以我們在第二研中進行重新的設計,播放《水族館》音樂,以「魚媽媽帶魚寶寶去遊玩」的情景,讓孩子由「學小魚」變「我是小魚」,角色的轉變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更能投入到活動中。 二、如何創設有效的音樂游戲場景 音樂教學不僅需要最優化的課堂音樂,更需要創設一個好的音樂環境。音樂環境也包括對音樂場景的布置,在《小魚游》的環境准備中,我們就創設出一個「海底世界」,把彩虹傘比作了五彩繽紛的海洋,用綠色的卡紙剪成一條條的水草,在周圍還裝飾出一塊塊的「五彩石頭」。材料簡單,卻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身臨其境的音樂環境。在創設音樂場景時除了考慮音樂氛圍外,也因考慮是否會阻礙孩子的活動。因為在我們預先設計的「彩虹傘海洋」,一直都是我們三個老師互相之間在試教,所以導致第一堂吳老師上課時,彩虹傘反而阻礙了孩子的動作,「小魚在游來游去」的時候,彩虹傘不貼地面孩子容易絆倒,存在了安全隱患,所以在我和周老師上課的時候把彩虹傘拿掉,本身教室地面上也有各色的地磚鋪成,也呈現出一個「五彩繽紛海洋」的情景。所以在今後進行場景布置時除了考慮音樂氛圍外,更應考慮到孩子的安全。 三、如何將音樂游戲情景貫串始終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第三研,在起初的設計中,孩子們扮演魚寶寶在大海里游來游去,跟這兩條可愛的「指偶小魚」唱著快樂歌曲。為了更加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在最後一個環節中設計了「大鯊魚來了」的環節。魚媽媽說:「在大海里有一條又大又兇猛的大鯊魚吶,它來的時候會把海水弄的嘩嘩響。」這個時候配班老師在鋼琴上彈滑音,「嘩……」音效恰當好處,孩子們這時已經安全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游戲中,紛紛躲到「水草」和「石頭」後面,當滑音消失後,魚媽媽說:「魚寶寶們,大鯊魚沒發現我們,我們快到大海里快樂的唱歌找朋友吧!」……情景游戲環節的加入,升華了孩子們的興趣,也使整個音樂教學活動更加的豐富飽滿。 幼兒的生活是游戲的生活,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只有在游戲活動中才能得到最大的調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繼續將游戲化教學運用到音樂活動中,讓更多幼兒積極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讓孩子們快樂的體驗音樂的魅力。
⑧ 藝術領域教案中班《魚兒的一家》
《魚兒抄的一家》引領學襲生通過觀察小魚去體驗和自行發現魚兒的家,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意識到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教案如下:
教學反思:
課一開始,先通過觀察小魚創設情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看到了什麼,發現了哪些問題,並嘗試怎樣解決,之後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用什麼樣的方法。這樣教學,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