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年級反思上課怎麼上
一定要認真聽從老師講課,絕不遛號,也不能私自在下面搞小動作。更專不能養成惰性十足的學生屬。回家要認真對待作業並預習明天所學習的內容,上課積極發言,並且把不會的知識點用彩色的筆做好標記,下課問老師,做一個積極陽光向上的好少年。(共110字,請借鑒)
㈡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習中的計算能力的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准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回教師在教答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
因此,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准確找出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葯,確保教學質量。
㈢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的計算素養,提高計算準確率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提高小學生綜合能力的首要前提。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計算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計算能力的提高,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准確率不高原因分析
1、粗心大意、書寫潦草沒看清題目。
在做計算題時 ,一些學生態度輕視,計算題並不是不會做,而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一些學生書寫潦草看不清題。比如:把「5」寫成「3」,將「6」寫成「0」;把「+」寫成「×」等。在很多時候,脫式計算中上一行的數字到下一行就寫錯了,或者將不同的數字寫成同一個數字。有時乾脆漏掉一個數字。
2、概念不清,運算順序掌握不好。
有些學生平時知道運算順序先算乘除再算加減,而類似7.89-6.89×1.5時,有的學生就會先減後乘。尤其是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將運算順序搞錯。比如在進行小數簡算的過程中,(0.4+0.12)÷0.4可以簡算成0.4÷0.4+0.12÷0.4而在做0.4÷(0.4+0.12)時就沒有簡算方法
3、多受負遷移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已學知識的影響,即學習中的遷移。如果已學的知識促進知識的掌握,就是正遷移,反之即負遷移。計算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干擾,影響計算的准確性。比如:計算小數乘法的時候,不少的孩子就經常會把小數點對齊,出現小數加法時的計算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應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1.端正學習態度,抓好書寫。
學生的板演,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確保不漏數,不抄錯題。比如在學習小數的乘除法,就要求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特別是商中間有零的。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
方法一:打草稿的習慣。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有的直介面算,有的在書上、桌子上甚至在手心裡,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大多數的計算題,除了少數學生確實能夠直介面算出結果以外,大多數學生恐怕沒有這個能力。針對這一情況,要求學生在上課前要准備好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
方法二: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方法是:先驗算。經過驗算就能確定題是否做錯。如果有錯再檢查題目是否抄錯,題目沒錯再檢查方法。驗算是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準確率的一個法寶,老師一定要讓學生用好這個法寶。
方法三:理解算理,優化演算法。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例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老師先教學乘法分配律的公式(a+b)×c=a×c+b×c,再講明算理:用括弧裡面的數分別和括弧外面的數相乘,再相加。學生明白了算理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12.5×(0.8+4) =12.5×0.8+4,學生就明白怎樣的題可以做簡便運算,怎樣的不可以做簡便運算。
3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1)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每天利用課堂三分鍾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題是很有必要的。這些口算題可以是卡片、聽算。然後任意抽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答完計時,看哪組學生答完十道題用時最少。
(2)筆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筆算是計算重點,本學期主要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和簡算,這部分一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打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等這些錯誤。針對這一問題,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二查符號是否准確;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
(3)簡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簡算是依據算理,演算法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化、簡潔的計算方法。在本段數學教學里,主要運用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等進行簡算,而乘法分配律學生出錯的機率更大。因此,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些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並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4)估算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的數的大致取值范圍,為計算的准確性創造條件
4、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症下葯
一般地說,學生在練習時產生的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師指導下,有些比較容易糾正和克服,有些則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這種錯誤在頭腦中已經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學中善於及時了解、收集筆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預見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於那些形近而易錯的試題,則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糾錯題型上的練習我通常這樣設計對學生的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總結出預防同類錯誤的方法。在練習形式上安排有多種形式:可做單項練習,如判斷題、找出各題錯誤處、改錯題等練習;也可以做綜合練習;可以把各類錯題印在作業紙上,課上發給學生改,也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業本、錯題本,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重新分析訂正等.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認真鑽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㈣ 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是蘇教版數學課本第二冊的內容。學生在本節課通過具體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發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即兩數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及能用學到的本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探究出結果,我在例題教學前增加了一個准備環節:比較兩種圖形的多少,向學生滲透「一一對應」這一思想。初步例題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兩堆亂放的花片(紅花片13個和藍花片8個),提問:「怎樣可以清楚地看出哪種花片多?」學生隨即回答:「排一排」。通過學生操作,很快解決了這一問題,並且我發現學生對「一一對應」的思想掌握很好。隨即我又追問:「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是哪一部分?為什麼不是前面一部分?」進一步鞏固了「一一對應」的作用,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搭建了腳手架。在學生通過「排一排」順利解決問題後,我拓展花片數量:如果紅花片和藍花片都有很多很多時,再用「排一排」的方法來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方便嗎?又該怎樣解決問題呢?為學生設置了學習障礙,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順利引入通過「計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在學生已經通過計算得知紅花片比藍花片多5個後,我馬上追問:那麼你知道「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為什麼也是5個?」讓學生理解這兩個問題雖然問法不一樣,但意思是一樣的。並通過比較統一認識:求兩數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此外在後面的練習中我也特別注重讓學生換個問法說一說。
㈤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習中的計算能力的教學反思
一、存在的現象 在一節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的復習課上,我共讓8位學生上台板演,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8位學生式子全部正確,但有7位學生的計算結果錯了,而且這7位學生根本不是學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事後我與辦公室的同事聊起了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現在學生的計算能力的確差多了。在參加區教研室組織的新教材研討會時,與會的許多教師都談到類似的問題。由此看來,學生的計算能力薄弱,不僅僅是我所遇到的困難,或許是整個數學教學中的普遍現象。 二、思考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將「合理、准確、迅速的運算能力」作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鮮明地提出來。由此不難看出運算能力在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養學生准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 因此,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准確找出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葯,確保教學質量。 三、調查 經過一個月的校內調查,在同事的協助下,我們總結出學生的計算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習慣不好,粗心大意 (1)題目抄錯。如將「÷」看成「+」;將「0.93」寫成「0.98」;將「645」誤寫成「654」等。 (2)答案抄錯。如把驗算的結果抄寫成計算的結果,或者算對了結果卻寫錯了等。 還有的學生書寫不規范,導致數字變形,就把變形了的數字看成其他數字,以致出錯。 2.口算不強,基礎較弱 如20以內加減口算不熟練,造成在完成進位加和退位減時出錯較多。有些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能熟練背誦,導致試商出錯。 3.算理模糊,張冠李戴 如:857-298=857-300-2=557-2=555,已經從 857 中多減2了,應該加上2;再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常強調小數點要對齊,但學生在學習小數乘法時,常常就把末位對齊變成小數點對齊了。 4.態度不端正,求快出錯 部分學生由於懶惰,只求完成任務,不仔細審題,從而造成錯誤,如單位未統一、用錯公式或未挖掘題意中的隱含條件等。另有部分學生一味求快,急於求成,導致運算錯誤。 四、對策 我們根據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以對症下葯,解決實際問題。 1.興趣引路,提升計算慾望 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於計算。我以介紹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開展計算比賽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改善評價的方法,像分小組競賽、個人加分、評選計算標兵、計算不出錯的免去當天晚上的家庭作業等方法,也確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感受。當計算出現錯誤時,學生會產生自責感;當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時,他們會有喜悅感;當計算正確時,他們會產生成功感;當連續幾次正確率在100%時,他們會產生自豪感……這些不同的感受都會從他們的言行中表現出來,更加增強了他們正確計算的慾望。 2.訓練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口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口算的速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我們在練口算時,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堅持做到「節節有口算,天天練口算」,使學生逐步達到熟練的程度。我們在每次訓練中都有明確的目的、恰當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樣性,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練口算的積極性。 3.優化策略,強化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範。首先要弄清算理。計算教學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不僅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後融會貫通。其次,要培養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能提高計算的准確率。訓練時,我讓學生看題目,想演算法,選擇正確科學的計算方法;做完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並給予及時糾正和補充,從而讓學生學會科學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將計算題型進行歸類,讓學生一天練一個類型,隔天鞏固練一題。這樣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利於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 4.日常入手,培養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教師要教育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對計算的結果自覺檢查。必須注意,課堂計算時,教師絕對不要提「看誰算得快」的要求;否則,學生往往是只圖快,不求對,久而久之,容易養成不良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做好表率。平時板書、批改作業時,字跡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三,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發動家長做好配合。如在家庭作業中,發現孩子有錯題,可讓家長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再訂正到糾錯本上。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們善於做計算教學的有心人,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