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初二上冊物理光學內容的一課時教學設計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特點、地位及作用:
本課的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材第四章光現象,第一節光的直線傳播。
物理課程標准把光學的內容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重要內容。《光的直線傳播》是本冊教材第四章光現象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對光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光學的基礎知識即光的直線傳播,使學生對光的直線傳播規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光學的興趣,為光學的兩大重點內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學習奠定基礎,而且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關源和人造光源兩類;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過程與方法: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實的科學態度;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後續學習打基礎;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於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
難點: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思考、猜想、探究的過程,總結光的直線傳播的規律。
(四)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鐳射筆、滴少許牛奶的水、空氣清新劑、果凍、蠟燭、白紙等。
二、教學方法:
教法:考慮到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接觸物理學的八年級學生,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好動、愛說,所以在教學中,我給他們充分的動手和表達的時間和空間,並且新課標還強調,要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究,從探究中總結物理規律。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探究實驗教學法、活動教學法等來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建構。
學法: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為一體,我注重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設計情境:投影幾組調兵山美麗景色的圖片,我們能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從而引出光現象的教學。
學生欣賞圖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介紹光源的概念,引導學生把光源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學生列舉生活中能發光的物體,排除疑義,並把它們分分類。投影幾種天然光源的圖片(出示幻燈片)。
問:教室的屏幕是不是光源?誰是光源?投影儀發出的光是沿什麼路徑傳到屏幕上的?
出示幾張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請同學們猜想光是怎麼樣傳播的?
學生思考,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猜想。
問:你在生活中看到過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嗎?
學生舉例,想辦法如何能看到光的徑跡。
演示:讓光照到牆上,看到一個亮點,看不到光的傳播徑跡,向光照射的方向噴水霧。
問:光在介質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嗎?
出示探究過程:
1、讓光從直吸管的一端射入,觀察另一端白紙上的現象,讓光從彎吸管的一端射入,觀察另一端白紙上的現象。
2、讓光射入滴有少量牛奶的水中,觀察光的傳播路徑。
3、讓光射入果凍中,觀察光的傳播路徑。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總結規律。
提出疑問: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出示圖片,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現象。播放視頻:光在不均勻介質中的傳播情況。
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描述現象,總結光沿直線傳播要在同種均勻介質中。
問:如何把光的傳播徑跡在紙上畫來呢?例如畫一太陽光芒四射,讓學生試著畫。引出光線的概念。
播放視頻:手影表演。問:你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影子是怎麼形成的嗎?動畫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過程。
觀看,思考,解釋影子的形成原因。討論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生活中還有更意想不到的現象,出示小孔成像器材,讓學生猜想白紙上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出示樹蔭下的光斑,問是什麼形狀?是誰的像?引導學生區分影子和小孔成的像。
學生分組操作,描述現象,並用畫圖的方法解釋小孔成像現象。
介紹激光準直,播放動畫。
講台上放置點亮的蠟燭,每個學生兩只手各拿一張帶有小孔的紙,讓眼睛通過小孔觀察光源,在什麼情況下,你能通過小孔看到蠟燭的燭焰?
學生操作並回答:當眼睛、小孔、燭焰在一條直線上時。
問:由此,你會聯想到哪些生活中的情景呢?學生列舉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
問:下雨天雷聲和閃電同時同地發生,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出示表格和數據。
學生分析光速大於聲速,學生閱讀教材,填表。
(三)歸納概括
讓學生進行總結,互相補充,完善知識體系。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加深印象。
(四)鞏固應用
投影出示,學生思考,回答
(五)拓展延伸
如果沒有了光,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光不再沿直線傳播,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展開想像,深化理解。
(六)板書設計:
第四章第一節光的直線傳播
天然 條件
現象
光源 直線傳播 應用
人造 光速
四、教學反思
在《光的直線傳播》一節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成功的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1、在以往的對本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或略做演示了事。但在本節的教學中,我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動腦設計,經歷實驗過程,並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光的傳播特點。通過實驗探究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將對學生今後的實驗研究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學生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自己在思考之後,自己選取儀器,設計實驗,並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法,說明只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起他們的創新潛力。
㈡ 關於科學
<b>教學建議</b><P><b>教材分析</b></P><P> 本課在知識方面屬於「宇宙」教學單元,指導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在能力培養方面,屬於「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的系列。本課的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認識日食的成因。教學難點:根據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分析、推理、想像,並進行模擬實驗,從而認識日食的形成原因;然後組織學生根據日食的成因,並參考月食成因示意圖,推想月食是怎樣形成的;最後向學生介紹人們對日食和月食的探索和有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日食和月食是自然現象,一些關於日食和月食的迷信說法是錯誤的,不能相信。</P><P><B>教法建議</B></P><P> 1、新課開始時,以「你們見過月球和太陽在短時間內發生圓缺的現象嗎?」這一問題直接引入,開門見山。 由於科學知識的普及,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多數學生會知道這種現象是日食和月食。但學生缺乏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或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P><P> 2、進行日食模擬實驗時,教師要努力創設情景,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日食成因形成的過程,可以提出一個探究任務,讓學生有目的的探究。在實驗中,教師要為學生准備好實驗材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實驗,也可以倆人結伴進行合作實驗,並將實驗的發現記錄下來。</P><P> 3、為了研究月食是怎樣形成的,教師要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自己去學習新的知識,從而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P>
2005-7-13 19:35 webson
<b><FONT face=宋體>教學設計示例</FONT></b><P align=center><b>14、日食和月食</b></P><P> 教學目標</P><P> 知識:</P><P> 認識日食和月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P><P> 能力:</P><P>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P><P> 情感、態度、價值觀:</P><P> 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價值觀的教育。</P><P> 教學重點:認識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P><P> 教學難點:根據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P><P> 教學准備:</P><P> 電燈、小皮球,日食和月食的投影片、視頻、動畫</P><P> 教學課時:1課時</P><P> 教學過程:</P><P> 一、教學引入</P><P> 1、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太陽發生過圓缺現象嗎?</P><P> 2、學生質疑、分析、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多數學生知道這種現象是日食現象。(此時教師適時加以追問:關於日食你有什麼問題嗎?學生會提出要研究的問題。如:日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會有日食現象……)揭示課題。</P><P> 二、學習新課</P><P> 1、認識日食的成因</P><P> (1)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關於日食的錄像。(<FONT color=#ff0000>播放「日食」錄像</FONT>) <a href="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kjzs/rishi.avi"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下載</FONT></A></P><P> (2)談話:根據剛才的錄像,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麼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組的小夥伴一起說一說。</P><P> (3)學生小組活動,討論日食的形成,匯報討論結果。(根據學生的討論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學生可能對日食的形成原因一些淺顯的認識,對此,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P><P> (4)談話:那麼,日食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發生日食現象是太陽本身在一段時間內變黑了,還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你認為哪種可能性大?(最有可能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P><P> (5)講述:如果是某種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可能是哪個天體?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討論幾個問題:</P><P> (6)學生分組討論回答三個問題:(顯示日食形成過程圖和討論的問題)</P><P> ①太陽被遮擋的部分邊緣是什麼樣的?(弧形)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什麼樣的?(圓的)</P><P> ②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有多大?(與太陽一般大小)哪個天體可能是這樣的?(月球)</P><P> ③太陽被遮擋的部分從哪邊開始,向哪邊移動?(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哪個天體是這樣運動的?(月球)</P><P> (7)問:綜合以上分析,你認為可能是哪個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月球)</P><P> (8)談話:為了證實你的想法對不對,我們來做個實驗。</P><P> (9)學生利用實驗用具,自己設計實驗證明推斷的正誤,並匯報結果。</P><P> ①利用燈當作太陽,皮球當作月球,甲同學的頭當作地球。</P><P> ②讓乙同學拿著「月球」圍繞著「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讓甲同學再看「太陽」,還能看見「太陽「嗎? </P><P> ③當「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是否重新看見了「太陽」?</P><P> ④請你想想:日食是怎樣形成的?</P><P> (10)<FONT color=#ff0000>演示日食形成的錄像</FONT> <a href="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kjzs/rishi.as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下載</FONT></A></P><P> (11)現在你知道日食的成因了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看。</P><P> (12)小結日食的成因。</P><P> 2、認識月食的成因</P><P> (1)問:既然有日食現象,會不會有月食現象呢?(<FONT color=#ff0000>演示月食過程圖</FONT>)請你說一說你對月食的了解。<FONT color=#ff0000> 演示月食1</FONT> <a href="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kjzs/yue1.as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下載</FONT></A> <FONT color=#ff0000> 演示月食2</FONT> <a href="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kjzs/yue2.as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下載</FONT></A></P><P> (2)<FONT color=#ff0000>演示月食圖 <a href="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kjzs/yue.avi"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下載</FONT></A></FONT></P><P> (3)討論: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呢?請你根據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食是怎樣形成的?</P><P> (4)學生小組匯報討論結果。</P><P> (5)<FONT color=#ff0000>演示月食的錄像 <a href="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kjzs/yue.asf"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下載</FONT></A></FONT></P><P> (6)師生共同小結月食的成因。</P><P> 3、了解人類對日食和月食的探索。</P><P> 講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日食的國家,《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的一次日食,是我國最早的可靠日食記載,比西歐最早的可靠日食記錄要早191年。</P><P> 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外國有人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沖突。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個牆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懂點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了月光。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干戈為玉帛。</P><P> 三、鞏固應用</P><P> 1、教師概述本課。</P><P> 2、問:</P><P> (1)日食是怎樣形成的?日食形成過程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從哪邊開始,向哪邊移動的?</P><P> (2)月食是怎樣形成的?月食形成過程中,月球被遮擋的部分從哪邊開始,向哪邊移動的?</P><P> 板書:</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resource.tengtu.kme.net/statics/jspx/xxpd/xkjx/x6zr/x6zr31/02/jxsj/001.jpg"></P>
㈢ 光是怎樣傳播的的教案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測要有依據;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重、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三、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實驗:課件,鐳射筆 。
學生分組實驗:手電筒、3塊帶孔塑料板、白屏。
自選活動材料:空心塑料管、吸管等。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清晨,太陽冉冉升起,萬丈光芒映紅了朵朵朝霞,給大地帶來了光明和色彩,夜晚,華燈齊放,世界依然是奼紫嫣紅,五彩繽紛。這樣多姿多彩的美麗世界,是誰的傑作呢?(光)課件出示圖片
嗯!我們要看清這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麼,光 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呢?
2、同學們說得真好。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從光源發出的光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課題:光是怎樣傳播的)
(二)、提取生活經驗:
1、教師 :悄悄打開鐳射筆,光斑落在黑板中間,問:仔細觀察,現在的黑板與往常有什麼不同嗎?
生觀察到光斑,馬上會意識到老師手中有鐳射筆(學生俗稱激光筆),課堂氣氛開始活躍起來。
老師手中的鐳射筆發出的光,是怎麼照到黑板上的呢?誰能上前來演示一下?
導:這位同學認為這條路線是直的,大家同意嗎?(你說,) 那也許它是弧線形,或者是S形、螺旋形的呢?(教師在此用手輔之以弧線形、S形、螺旋形動作)
2、你們認為光可能是沿直線傳播的,那你看到的平常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能支持你的想法呀?
學生自由發表。
3、師:剛才幾個同學說的很有道理,老師也找了些圖片,我們現在一起來看看。(出示幻燈片)
生討論
(三)、自主設計實驗驗證:
1、師:實踐出真知。今天,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眼睛直對很亮的光源,不然會對眼睛有傷害哦!
2、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實驗設想,(教師適時出示彎管和直管,請學生來證實光是直線傳播的。)
展示實驗成果。
(四)、深入探究過程
1、現在讓我們當一次小科學家,研究一下,怎樣能讓光通過三個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老師在這里也為大家准備了一組材料(教師隨機出示,分別是一個手電筒,三張有小孔的紙,一張沒有小孔的紙。)分小組討論,隨時整理實驗記錄單。當音樂停止時,停下來,准備匯報。
2、實驗:出示幻燈片:你能完成挑戰嗎:讓光通過三個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
小組匯報。初步得知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進一步驗證:當三個小孔對齊時能在屏上看到手電筒的光斑時,移動第二張或第三張紙,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進一步說明了什麼呢?(光斑相應的出現在第二張或第三紙上,原因是光是直線傳播的,當它被移動的紙擋住時,就無法照到屏上,因為它不會拐彎。當紙繼續移動,不再遮擋光線時,光又透過兩張紙的小孔,照在最後的屏上。)
師:通過我們的再次實驗,我們能進一步證明什麼?(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通過這么多實驗的證實我們終於能把我們的猜想上升為結論了,今天我們學到的結論是?(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意圖:通過這一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光是直線傳播這一規律的理解。並使學生明白:一個結論的得出應該通過反復驗證,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4、大家的表現真是精彩。為了獎勵大家的表現,老師也設計了一個實驗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但是需要一位同學上來幫幫忙。
做小孔成像的試驗。
你們看到了什麼,這又一次證明了什麼呀?----我們看到了---證明了---
(五)、實踐應用
1、猜謎語:一個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說話。是什麼呀?
它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
那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麼嗎?說說你的理由吧!
從光源發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後方形成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
2、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運用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你們仔細想想看。 幻燈出示激光準直
3、日食和月食。(幻燈片出示)
這也是關於光沿直線傳播的實例。
4、現在我們知道光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你知道光傳播的速度是多少嗎?
我們再來看一段資料,相信同學們會對光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幻燈片出示)看後,發表感想。
六、總結
這節課,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和探究,懂得了很多知識,誰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和快樂呢?
學生總結
作業:
解決問題:老師很喜歡在陽台上種一些花花草草,可是老師家裡的陽台採光不好,他們經常曬不到太陽,你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七、板書設計
3、光是怎樣傳播的
猜想 → 實驗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㈣ 急求小學科學課優質教案
你可以去小學科學輔導網
㈤ 小學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千年夢圓在今朝的教案
《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學設計(A、B案)
A案
學習目標
1.認識」瑰麗、嘗試、火箭、捆綁、探索、慘重、穿越、振奮、規模、協作、精細、宛若、概括、評價、魄力、嫦娥奔月、炎黃子孫、積勞成疾、風華正茂」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中國以及世界載人航天飛行的有關資料。
2.製作多媒體課件:「神州五號」、「神州六號」在人飛船發射的有關情景。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激情導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點,在我國九泉衛星發射中心,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我國自行研製的「神州五號」飛船被送上太空。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一瞬間的改變,一瞬間的飛躍,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2.同學們,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
3.學生自由發言。
4.教師小結:現在讓我們跨越歷史的長河,沿著時間的隧道,乘上時空飛船,一起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定目標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結合本單元學習重點和課文前的提示,自己來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全班交流,確定本節課的共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自讀自悟,合作交流
1.自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學習目標。
2.小組合作,互檢互評自學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輪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2)交流載人航天夢想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順勢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行文線索,教師相機板書:
古人的奇妙想像——美好的夢想
↓
萬戶的火箭飛行——大膽的嘗試
↓
人造衛星的發射——突破性進展
↓
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艱苦的努力
↓
「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達方法上(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之處。
四、拓展讀寫,升華情感
1.「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並結合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談一談「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的歷史意義。
3.「千年夢圓在今朝」,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並結合課文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神州五號」 飛行成功僅僅三年,「神州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又飛上了太空。(播放多媒體課件)同學們,請你來為本文作者填補這一空白:把「神州六號」 載人航天飛船的成功也寫進課文中,加在你認為合適的地方。
5.請2~3名學生讀一讀自己寫下的文字,互相評議。
B案
課前准備
1.教師准備「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生交流「神舟五號」有關資料,課件出示「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像。
2.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追尋奮斗者的足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探求去思考。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看看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哪些閱讀建議。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三、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1.學生圍繞閱讀提示中的思考題「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是怎樣變為現實的,在說說自己從中感悟到了什麼?」來自主學習。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四、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學習體會,教師組織學生就重點內容進行全班交流與研討。
1.關注追尋飛天夢的人們帶給我們的思索和啟示。
2.關注語言,句式,具體的數字。
3.關注文章的敘述順序,文章的詳略。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獲,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
2.搜集資料,辦一張關於「以中國航天事業」為主題的手抄報。
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有夢嗎?老師指著黑板中的一個「夢」字問?
(1)你們一定有很多夢,你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圓了哪些夢嗎?(教師板書:圓)
(2)神州五號飛天,征服珠穆朗馬峰、申奧成功……
2.今天我們就來回顧我們的飛天之夢
(1)讓我們激動地告訴全世界……(學生讀課題:夢圓飛天)
讓我們自豪地告訴全世界……(學生讀課題:夢圓飛天)
讓我們驕傲地告訴全世界……(學生讀課題:夢圓飛天)
【讓學生在教學開始就了解自我閱讀課文的習慣、方法。同時也從各個角度去感受朗讀給自己帶來的收獲與體驗。】
(2)這篇課題究竟是什麼意思嗎?老師相信大家讀了課文一定能夠明白的。請大家大聲地讀讀課文,第一遍讀很重要,請大家好好地讀,爭取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3)學生讀
二、新授
1.指名讀生字詞
乳白色 執行 滑坡 控制 僑胞 邊緣
2.齊讀生字詞
3.我們再把這些生字寫正確。再看看這幾個生字,想寫哪個就寫哪幾個?先好好地觀察一下,不要急著動筆。
4.學生描紅
5.指名問貳為什麼要描「緣」這個字呢?(學生說)是的,老師和你有同感,和老師一起寫這個字。教師黑板范寫,學生書空。
(1)猜猜這個「緣」是什麼意思?
(2)「緣份」:是啊,今天老師和大家在一起學習,也真一種「緣份吶」!
(3)你想到了我們文章的一個詞語
【教師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這也是我們在小學階段的一個教育重點。特別是讓學生讀好書,寫好字的能力的培養在本課堂教學開始更為突出。】
6.請大家再拿起你的閱讀材料,把你覺得難讀的地方,再讀一遍。
(1)學生讀
(2)大家讀得很認真,請你把覺得難讀的部分讀一遍
(3)指名學生讀:(讀得真好,請他掌聲)
(4)再指名讀(你讀的時候,老師閉著眼睛在聽,真是太美了)
(5)再指名讀
【讀通語句是本次教學中教師緊抓的又一個重點。讀准字音,讀通語句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前提。通過扎實的訓練,學生在朗讀上有了明顯的進步與到位。】
7.聽了這遍讀書之後,你們知道夢圓飛天的意思了嗎?
(1)指名說。中國人民做了幾千年飛天夢終於實現了。
(2)誰圓了誰的什麼夢?(學生說)
【此處教師還注意了讓學生說話的准確性。】
(3)文中有一句話准確地表明的題目的意思,請大家把他找出來。
學生說:中華民族……
電腦出示: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今朝終於成真了!(學生讀)注意最後一個標點,再讀一遍,(學生讀)
讀了這樣的一句話,有什麼感受?
學生說:我很驕傲,也自豪,我們應該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了。
【因為感動而激動,因為激動而感動。所以教師在這里讓學生從內心先行湧起自豪的情愫,為下文的學習作一個鋪墊。】
8.這篇課文就是寫楊利偉叔叔實現飛天夢想的,請大家好好讀讀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場面找出來,好好地讀讀。
(1)學生讀
(2)把你們的感受寫下來。(學生寫閱讀感受)
【有讀有悟,隨文記錄,這是讀書的一個習慣。】
9.師生交流
(1)學生說:我找的是第12自然段,(學生讀),我彷彿是看見神州五號被托入了太空。
學生2:我感到十分感動,我從發射的一剎那間,我覺得祖國十分強大……我覺得人們發射前十分緊張,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值得高興的。
你們想看看這幅場面嗎?
播放課件,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看到這樣的場面還想讀讀這段話嗎?(學生讀烈焰升騰……直指蒼穹。)
(2)學生2:我覺得從倒計時的地方可以感覺特別緊張。
你能把這種感覺給我們讀出來?(學生讀)
我彷彿回到了那天的發射現場,讓我們一起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吧。
學生齊讀(6—11小節)
【這里是學習語言文字的一個輪換交替:1、理解;2、直觀理解;3、理性上的感知。】
(3)還有沒有其他的場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3說:勝利的喜悅……這里短短的一段話,卻表現了大家的興奮和自豪。
(教師板書:緊張、激動、喜悅、自豪)
你們自豪嗎?讓我們拿起書一起讀讀這段話。我讀第一句話;
學生讀下面的話。(自豪!)我們再來自豪一次,好嗎?(學生再讀這段)
(4)學生4:從第四自然段看出本次發射一定能成功。從楊利偉叔叔做好充分的准備。
學生補充相關的材料,你知道這么多,怎樣知道的?網路真是一個好東西。
(5)學生說;第五自然段也是很令我激動的。
10.值得慶幸的時,神州五號已經發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攝到的畫面了嗎?
(1)播放課件(讓老師來圓你們第二個夢)
(2)看了這樣一個畫面,想說什麼嗎?
(3)學生說: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畫面,比楊利偉還激動。
學生說:從太空看地球十分美麗的,和圖片上不一樣。
學生說:「我認為這里的景色比圖片上的更加美麗,說不出的自豪和高興。」
學生說;在蔚藍的地球真好看。我相信我能夠和楊利偉叔叔一樣去探索地球的奧秘。
(4)說到這里,你們想對楊利偉叔叔說些什麼嗎?
學生說:「今天我能看見這么美麗的畫面,十分感謝楊利偉叔叔。」
讓我們一起感謝楊利偉叔叔
學生說:我們全國人民都應該感謝楊利偉叔叔。
教師點評
【這些又是一個內化的情結,是學生自豪感產生的又一個「點」。教師在可樣中反復使用了「直觀—理性」的理解方式,想讓學生真正從內心達到「自豪」、「激動」、「感動」……】
三、小結
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感受到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感受文中中的內涵,神州五號成功了,六號也成功了,七號的發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