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反思:如何補充文章的空白
本周完成了《窗》的教學,然後進行小說單元的復習。為了鞏固學生們小說閱讀能力,我給學生們印了一些小說閱讀題,希望學生們能夠繼續鞏固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環境描寫、理解文章主題等能力。
這些閱讀中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說——《庭梅野鶴》,這篇小說學生一看就覺得暈,因為學生似乎已經習慣於看直白的文字,不願意或者不會思考。但這篇小說具有較強暗示性,作者力求不把話說明白,讓讀者在小說的伏筆、照應、雙關、環境描寫中理解小說主題。所以學生初讀會覺得艱澀難懂。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靜下心走進文本分析,就會發現這篇小說的魅力。實際上,這也是中國文學中「含而不露」的魅力。
《庭梅野鶴》寫的是一位隱逸在荒村中的畫家蘇庭梅面對功名利祿時的矛盾抉擇。
本篇小說的開場就是蘇庭梅目送知縣的青紗小轎起起伏伏的離開開始的。然後作者娓娓道來了蘇庭梅的卓越才華,知縣的惜才以及知縣兩次光顧寒舍邀請蘇庭梅出仕,蘇庭梅的矛盾掙扎以及最後決定放棄出仕的故事。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面對第二次光臨茅舍的縣太爺,蘇庭梅久久沉默。蘇庭梅的背後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蘇庭梅覺得他應該對縣太爺說容我三思。……蘇庭梅對著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蘇庭梅站在梅前三日三夜,他會想些什麼?這是影響小說情節運行下去的節點,如果我們理解了蘇庭梅此刻的心理那麼後面蘇庭梅的收拾包裹准備當官和看到辛野鶴的畫後毅然決定終老荒村就都不再突兀。因為學生對《庭梅野鶴》這篇小說不很理解,所以我決定以學生們補寫蘇庭梅的心理活動為突破口,以心理活動的補寫帶起人物形象分析、環境描寫的分析和主題理解的能力復習。於是,我請同學們補寫蘇庭梅面對梅花站了三日三夜的心理活動。
在這堂閱讀講評課上,我們大家一起用聯繫上下文的方式來填補文中空白。
既然蘇庭梅站在梅前三日三夜,那麼之前發生的事情一定影響他的所思所想。之後的行動也一定來自他當時的所思所想。由此,學生們就會注意到縣官兩次造訪勸說蘇庭梅當官,並為蘇庭梅指明當官後的榮華富貴,以及蘇庭梅家的窮困潦倒。通過上文學生們就能夠理解蘇庭梅的矛盾。
學生們寫了起來,收上來一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理解了這一點。在學生的心理描寫中都有這樣的句子:「我是不是應該去當官呢?如果我去當官,那麼我的妻兒就能夠吃好睡好過上好日子。」這說明孩子們都注意到了上面那段「
蘇庭梅的背後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蘇庭梅覺得他應該對縣太爺說容我三思。
」但是,我對這樣的答案並不滿意。因為學生們如果想要補寫蘇庭梅的心理活動,還應該閱讀下面的內容:「雪光中梅花依然熱鬧。可除了他還有誰知道這熱鬧?蘇庭梅推開窗子,空中又是雪紛紛揚揚了。那叢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壓,本來挺拔的軀干已微微有些傾斜。一樹繁鬧的梅花這時候已被雪覆蓋,只隱隱透出點點紅色。」這部分是緊接著「蘇庭梅對著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之後,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一部分呢?當時我就問學生們,學生們開始慢慢有些醒悟「老師,那株梅花就是蘇庭梅!」對!說對了,但是理解了這個依舊不能完整地寫出蘇庭梅的心理活動。
這段話,這是誰說的?是作者說的?還是作者替蘇庭梅說的?如果理解了蘇庭梅就是那株梅花,那麼就應該進一步理解「
」這是蘇庭梅對自己的自嘲:「雖然我有橫溢的才華,但是無人知曉,也不能給妻兒帶來溫飽的生活,這才華又有何用?」這既是蘇庭梅對自己追求的懷疑,也是面對生活的重壓以及知縣提供的錦綉前程,蘇庭梅的動搖和掙扎。
所以,可以這樣說,對於文中留下的空白,作者一般會用別的方式將「空白的答案」隱藏於字里行間。只要我們仔細閱讀文章,一定能夠找到答案,並且獲得閱讀的樂趣。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講求留白,這深深影響了我國的傳統文學創作方式。如果文章所有的地方都說得直白給人淺薄之感大大降低了作者的閱讀快感。
知縣的青紗小轎在村道上的皚皚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蘇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幟。轉過彎,看不見了。蘇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漸起的院子。白日的氣氛沉澱下去了,牆邊的青竹靜靜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熱鬧,虯曲橫斜的枝幹上繁密無數的梅朵浴著雪光盛開。
縣太爺的小轎這是第二次光臨了。
這時候,知縣的青紗小轎又開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
知縣是個好官。治事有方,政績顯著,且廉潔如水。知事三年,清風兩袖,百姓口碑極好。知縣聽說了蘇庭梅,知縣聽說了蘇庭梅的畫和詩,知縣還聽說了蘇庭梅的無匹的才氣,知縣便動了惜才的念頭。知縣要讓蘇庭梅走出荒僻的鄉村,去仕途上鋪一路錦綉。朔風漸起的時候,縣太爺的小轎裹著一路黃塵飄落在蘇庭梅的門前。蘇庭梅用一杯清茶為縣太爺洗塵,畫了一幅畫送給縣太爺。一株鐵骨錚錚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對風雪,這是蘇庭梅給縣太爺的回答。
知縣沒有罷手,知縣的青紗小轎又一次打破了鄉村的寧靜。
面對第二次光臨茅舍的縣太爺,蘇庭梅久久沉默。蘇庭梅的背後有卧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還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蘇庭梅覺得他應該對縣太爺說容我三思。
蘇庭梅仰天一聲浩嘆,然後閉上眼睛,靜靜對著窗外漫天的風雪。
蘇庭梅開始打點行裝了。
這時候,蘇庭梅接到了一幅畫,辛野鶴讓人送來的。
展開來,是一幅牡丹,大紅大綠,俗艷至極。
凝思良久,蘇庭梅突然以掌擊額,然後又是一聲浩嘆:野鶴!野鶴!(頓悟!贊嘆!)
蘇庭梅修書一封,讓人送往縣衙。
蘇庭梅到底沒有去縣城,等待他和辛野鶴的結局是終老荒村。
另外還有一個結局,蘇庭梅和辛野鶴雙雙成為畫壇的一代名家。
⑵ 考試反思300字。
要點:
1、明抄確自己哪裡襲做得不好
2、列出自己的計劃和舉措
範文:
這次語文考試沒有考好。我要深刻反思。
首先,要學會審題。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
這也和答題技巧有關系。總之,透過以後的練習,我必須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第二,要多做各種題型。平日大家都聚在一齊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但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先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
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必須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准備,打好基礎。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復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復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積累好詞好句。
第三,調整考試心態。戰略上藐視,戰術上要高度重視,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必須會努力的。
⑶ 反思日記該怎麼寫啊
求一篇小學6年級反思日記.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8-3-5 17:24
1.檢討自己的錯誤.
2.列一個簡單的提綱.
3.表明自己的態度.
4把自己的錯誤寫詳細.
5.並指明哪幾題是粗心造成的,哪幾題是不會做,哪幾題是把題理解錯了......(要讓老師感覺到你的誠心)
6.真心改過.
7.寫明從此會認真學習等.
8.寫出自己的目標.
9.寫明如果下次再犯會接受XXXX處罰.
10.立下決心,堅定意志.
反思日記
如何看待學生的分數
緊張的期中考試終於結束了,在閱卷期間,學生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得多少分。老師們想得最多的也是這個問題。家長談論的大都還是這個話題。這足以可見分數的重要性。於是,老師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閱卷,希望早日看到自己的學生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終於,我看到了全班學生的分數:「100分,很好;90多分,不錯;80多分,沒考好;70多分,總是這幾個孩子;60多分,這就是最差的了,簡直無葯可救。」這是我內心真實的獨白。我以為學生也都和我一樣,有如此的想法。然而,與一個孩子的簡短對話,卻讓我改變了自己的觀念。
那天,我問一個數學僅69分,語文76分的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是否滿意。我原以為他會非常不好意思地說:「不滿意。」可他卻咧開小嘴微微一笑,很坦然地說:「語文還行,數學不太滿意。」這樣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迫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當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抱怨孩子的分數考得少時,我們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學生的分數呢?
一.讓分數成為激勵學生進步的動力
考試分數揭曉之後,無論孩子成績理想與否,我們都要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出發,選擇好自己的教育語言和教育方式。因為自尊心是孩子最寶貴的情感,它的存在和不斷增強,可以使孩子不斷進步,甚至創造出奇跡。但是,它一旦失去,則對孩子是致命的打擊,如果真的是這樣,別說提高分數,很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試卷,尋找錯題的原因,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他今後的學習指明正確的方向。從正面教育,分數就可以成為激勵孩子進步的動力,而不是枷鎖。
二.不要把分數看得過重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對於分數,是沒有多與少的概念的。而分數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完全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強加給孩子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考了所謂的好分數,就百般誇獎,對孩子百依百順,物質和精神獎勵一起來,弄得孩子洋洋得意,驕傲自滿。當孩子考得不好時,就嚴厲批評,大動肝火,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還美其名曰是為孩子好。而在我們的學校,雖然講的是素質教育,搞的是新課程改革,但是誰能否認分數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呢?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無法改變什麼,但可以盡我們所能,來幫助孩子不去承受過重的分數包袱,只要分數孩子自己接受,我們就鼓勵他,讓他的學習生活總是充滿快樂的,充滿希望的。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對自己的分數不滿意時,相信他一定會努力超越自我的。
三.不必強求100分
從我是小學生到成為小學生的老師,「100分」作為眾多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提出的最多的要求,幾乎成了大多數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有的孩子,可能上完整個小學都沒有看到過一個一百分。如果我們老是對孩子不足滿分的成績表示不滿,那他就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學生,自信心會逐漸削弱。其實,對於差上一分半分的結果,孩子是不會介意的,差得多就更不去費心思了。因此,作為老師和家長的我們,心裡也大可不必不舒服。我們要把100分作為一個目標設置在孩子前進的道路上,引領孩子不斷地接近它,努力地達到它,讓100分成為孩子不斷努力的最大動力。
選我為滿意答案吧
⑷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案 下冊二三課 的反思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31/down-522.html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全冊教案
教學計劃
一整體識字
二整合課文
三加強綜合活動回
四加強課外閱讀,以答《三國演義》作為共讀內容。
五情趣作文
一課堂記實
「品嘗語文書」,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品嘗」嗎?
生:就是吃一吃,了解味道。
師:我們是不是要將語文書吃一吃呢?
生笑
生:我知道這里的品嘗是說的將課文的優點和缺點說一說。
生:就是說說自己喜歡的課文。
師:你們理解的很好,你們希望品嘗些什麼?
生:我建議將課文中的好段和好句進行朗讀。
.....
⑸ 學生個人反思材料
我一向語文很好,可是這次鬼使神差的,語文竟然錯了很多不該錯的地方。經過我的仔細反思,我想這和我閱讀題目不認真有著很大的關系。這點也同樣延伸到了數學和英語方面。很多計算和語法上的小錯誤讓我丟掉了不少分數。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教不嚴,師之惰」,這一句話這么多年來多我們耳熟能詳。但是近幾年,在我們身邊,「刁民家長」增量拾級而上,「佛系教師」的「產量」越來越多,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越來越少,在我們身邊,很多教師都持有「明哲保身」的心態如履薄冰地從事著教育教學工作。
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們愛生如子,對學生視如己出:當學生犯錯時,他們嚴厲批評;當學生成績落後時,他們當頭棒喝;當學生思想開小差時,他們是最好的「指南針」。
⑹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學習,反思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
——題記
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要有知識,就要學習。惟有學習,才能使人聰明,使人進步。要做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人,就必須努力學習,而學貴有恆。為學,要有恆心和毅力。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多看多學多問,才能理解和熟練地運用知識。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確,學習不可浮於表面,要探其究竟,深鑽細研。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如果你不去學習了,你永遠不會做任何的事,只會找別人替你做。」
朱德在1923年進入德國的歌延根大學,為了掌握德文,朱德首先克服年齡大,記憶力差等重重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學習。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就能夠用德語會話和閱讀的德文書報了。他還利用考察德國的機會來提高自己的德語水平,正如他所說:「獲得知識的道路就是努力學習。」
考
所謂「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考試正是學習後的考驗,考得順利當然笑逐言開,而考得不怎麼好卻只是一種「以患為利」的磨難,而磨難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它能激發潛能,鍛煉能力,使人更具生存力。在被諷刺、被誣陷、被圍困、被打擊的時候,潛能則可能最充分地爆發出來。周文王坐牢時寫出《周易》;孔子在困境時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賦出《離騷》;左丘明失明,著有《國語》。孫臏殘廢了寫出兵書;司馬遷不僅「沉痾無礙英雄文」,更是「命運不濟文章興,坎坷作民族魂」考,表面是苦,實質卻是甜。
思
為什麼學後必思?因為思考後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才能正確運用。學習與反思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引用胡達源的名言:「書不成誦,無以致思索之功;書不精思,無以得義理之益。」面對考,要勤思;考後,要反思。思考使人一層樓,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反思反思,易解其意,就是反復思考。當忍而三思須憑心暗想。
我國宋朝哲學家朱熹發明了「吃」書法。他認為做學問之道,不光是要吃得進,還要吐得出。吃是讀,吐是思與寫。把你所學的東西,在腦子里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腦,多用筆,學問就更透徹,「吐」也是「吃」的一種檢驗方法。
要善於思考,勤於思考,凡事問一個為什麼,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學問才可以進步,知識亦可以提高,方為有益。
反思人生
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上面不時會有一個個污點,小小的污點不會影響你什麼,但是水滴石穿,終究有一天會影響你的。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就是擦拭鏡子最好的東西。
——題記
今天,我跟好友又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吵了起來,最終的結果是兩人不歡而散,但事情也不能怪我,是她先動我的東西的,我帶著一肚子氣回到了家中,滿臉不高興的沖進了家門,將門摔得震天響,媽媽聽見了聲音,從廚房裡走了出來,問我:「你怎麼了?誰又惹你了?」我正在氣頭上,沒好氣地說:「你管不著!」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能這么對媽媽說話呢!太沒有禮貌了,你小時候多有禮貌啊……」「又來了又來了,煩死人了,真啰嗦!」
我起身走回了房間,一個人坐在桌子前生悶氣,兩條腿來回的晃來晃去,忽然,腳碰到了一個硬物,揀起一看,原來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小鏡子,我小時候每天都要將它擦得乾乾凈凈,但長大後也就不管它了,任它在角落裡積滿了灰塵,看著我曾經最珍愛的寶貝,我不禁又回到了童年那美好的時光……
小時候的我,十分懂禮貌,每天見了叔叔阿姨和老師都問好,每次出門之前都要向爸爸媽媽說再見,每天上床睡覺之前都要向父母道晚安,從來不和父母頂嘴,從來不和朋友吵架,一旦犯了錯誤,馬上就改正,別人說我兩句,我也是一笑置之。
往事如煙,小時候的事情全都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捫心自問,那個懂禮貌,寬容,知錯就改的人,真的是我嗎,時間流逝,我居然成了這樣,那個曾經寬容大度的我,去了哪裡呢?
我拿出紙巾,仔仔細細的將那塊鏡子擦了一遍,我的面龐又呈現在那塊鏡子之上,我頓時明白了,一塊鏡子,必須常常地擦拭,才會乾乾凈凈,照出人來;而一個人,必須常常的自我反思,才能讓靈魂像鏡子一般明亮,我只有常常反思,才能洗凈靈魂的污點,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我拿起了電話,心想:也許,我該跟好友道個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