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什麼是周長》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課後反思:
「什麼是周長」一課的教學,遵循了課改的新理念,採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意識、教學思路、教學實施都立足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本節課突出了以下的特點:
【課題】什麼是周長?
【教學內容】認識周長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並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初步體驗周長的意義.
【教學准備】樹葉,毛線.
【教學過程】
一、認識周長.
1、請同學們用一筆劃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樹葉的外形.
2、請學生匯報:你畫了那些漂亮的樹葉?
3、你有辦法得出那片樹葉的長度嗎?請試一試.
請學生單獨測量或者小組合作測量一片樹葉.
4、請學生匯報測量方法和結果.
5、定義:周長:一個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二、測量和計算圖形的周長.
1、討論:要想得到這些圖形的周長,需要測量幾條邊?為什麼?
2、學生活動.
3、匯報結果.
三、每題中的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麼?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通過測量、移動等方法,做出判斷.
2、在小組中討論交流.
四、教學反思
1.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
本節課以學生熟知的生活素材為載體.新課開始又創設了小螞蟻繞樹葉的邊緣爬一周的情境,找身邊物體的周長等活動,從多角度讓學生建立「一周」的空間概念.能夠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設計了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尤其是讓學生描樹葉的周長、量圓的周長讓學生在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
教學方式真正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由教師提問題,指名個別學生回答,教師牽著學生走的現象.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新課伊始創設各種情境,不但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活動中互相學習,培養合作意識與探究能力.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學得輕松愉悅,積極主動.
3、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指導.
「不僅重結果,更要重過程」是課程標準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長」這一概念時,沒有過早地給出什麼是周長,而是讓學生通過眼、口、手、腦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逐步認識「周長」的含義.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讓學生親自去參與,親自去體驗,親自去經歷,充分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