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兩棲類和爬行類教學設計

兩棲類和爬行類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0 00:29:12

A. 兩棲類動物和爬行類動物有什麼區別

爬行動復物與兩棲動物制的區別
兩棲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必須經過兩個階段:幼體像魚,生活在水中,以鰓呼吸,沒有成對的附肢;幼體變態後成為成體,有成對的附肢支撐著身體,在陸地上爬行或跳躍運動,一般用肺呼吸。兩棲類動物的皮膚光滑裸露無鱗片覆蓋,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溫動物(或稱冷血動物),有夏眠或冬眠現象。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方式以卵生為主,極少數卵胎生。
爬行類動物的特徵是:
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運動時採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代表動物:青蛙,大鯢(娃娃魚),蠑螈,蟾蜍,魚螈,鰻螈,泥螈,洞螈,肥螈極北小鯢,蚓螈,虎螈,姬蛙等等.
爬行類動物的繁殖方式為卵生或胎生。現在世界上的爬行類動物有5700多種。

B. 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有哪些不同

七鰓鰻現今還能看到,它的嘴巴圓圓的,屬圓口類,七鰓鰻因此跨入脊椎動物的行列。很像魚,但缺乏成對的胸、腹鰭,特別是嘴巴上沒有上下頜,所以又叫無頜類。

古代的無頜類,自奧陶此出現,到志留紀繁盛,但因為無頜,僅能以流入口內的水中夾帶的食物為食,如此落後的攝食方式,在生存競爭中敵不過新興的有頜魚類。因此日趨衰落。

爬行類與兩棲類

兩棲類和爬行類之間有幾個重要的不同點:兩棲類的卵是軟的,而且產在水中,而爬行類的卵有硬殼,產在陸地上。最早的爬行類頭骨背面光彎曲,而兩棲類的頭骨有一個附著鼓膜的深的凹坑。爬行類還有更復雜的人頜肌,使得它們不像兩棲類那樣只能突然關閉上下頜,爬行類可以咬、嚼吞和咽大塊食物。

南非乾旱台灣省地的獸孔目爬行動物

南非乾旱台地發掘的最大食草動物化石是麝足獸的頭骨非常厚,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可能與用頭頂撞爭斗有關,也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類頭骨可能是某種疾病所引起。麝足獸盡管個頭大,但生活並非安逸。因為南非乾旱台地有一些兇殘的獸孔目食肉爬行動物,包括前龍,個頭大小與麝足獸不相上下,這兩種動物在基本結構上相似,但麝足獸的牙齒像苗子,前龍在頜前部長有尖利的大牙,這是食肉動物的特徵。

俄羅斯獸孔目爬行動物

俄羅斯獸孔目爬行動物中有一些生得稀奇古怪。基中最奇特的一種叫埃期特短角蜥。頭上長有4個角狀的分枝,兩個由臉頰兩邊長出,另兩個長在頭頂,但它又短又鈍,而成年蜥,特別是成年雄蜥的「角」往往最大。

C.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

兩棲動物在進化上比爬行動物要低等,一般兩棲動物能在陸地上生活,包括呼吸等,但是仍保留著進行水下呼吸的能力,特別是生殖離不開水。而爬行動物則是真正意義上的陸生動物,生殖已經完全脫離的水的限制。

D.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有什麼不同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在生殖過程和成長過程不同
1)兩棲動物必須在水中受精,也就是雌回的要在水中產卵答,雄的在水中產精子,常常出現抱對現象
爬行類體內受精(交配),將卵產在陸上,如海龜
2)兩棲動物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才可以陸上生活,又肺和皮膚呼吸
爬行類用只能用肺呼吸,主要生活在陸上

E. 如何區別爬行類和兩棲類

蛇、蜥蜴和龜屬爬行類動物,蛙、鯢屬兩棲類動物。這兩大類動物間的主要區別在於: 通常,爬行類在沙中或土中產卵,卵有外殼; 兩棲類動物在水中產卵,卵無外殼。此外,爬行類動物從出生起就在陸上生活,即使在乾旱的沙漠地帶也生活有爬行類動物; 兩棲類動物幼小時生活在水中,成長後,雖然也能在陸地上生活,但仍喜歡待在水中或潮濕的場所。從動作上看,爬行類動物遠比兩棲類動物行動迅速。通常,進化程度高的比較原始的行動迅速些。

F.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區別

G.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主要不同點

兩棲動物來在發育過程源中必須經過兩個階段:幼體像魚,生活在水中,以鰓呼吸,沒有成對的附肢;幼體變態後成為成體,有成對的附肢支撐著身體,在陸地上爬行或跳躍運動,一般用肺呼吸。兩棲類動物的皮膚光滑裸露無鱗片覆蓋,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溫動物(或稱冷血動物),有夏眠或冬眠現象。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方式以卵生為主,極少數卵胎生。
爬行類動物的特徵是:
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運動時採用典型的爬行方式即: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代表動物:青蛙,大鯢(娃娃魚),蠑螈,蟾蜍,魚螈,鰻螈,泥螈,洞螈,肥螈極北小鯢,蚓螈,虎螈,姬蛙等等.
爬行類動物的繁殖方式為卵生或胎生。現在世界上的爬行類動物有5700多種。

H. 兩棲類和爬行類的旅行講了什麼

爬行動物會來因為越冬而源進行遷徙。例如,某些蝰蛇為了找到適合群集的干樹根或者什麼露天採石場,它們常常要爬行1千米以外。鱷魚也能從一個水塘向另一個水塘遷移。有一個故事大家可能知道,印度的一個人煙稠密的沼澤地由於積水變淺,一夜之間就被危險的居住者遺棄了。這些鱷魚急不擇徑,穿過叢林和田野爬入村莊。在這里沿街分散,有的鑽進庭院,有的陷落水井,給居民帶來了嚴重災難。早晨,人們每走一步都會撞上這些可怕的「不速之客」。第二天夜裡,它們才離開村莊,繼續趕路。

習慣在選定的小島岸邊的沙地上產卵的巨型海龜(高壽達數千歲),更善於進行遙遠的遷徙。例如,巴西綠龜要遨遊大約2500千米的路程才能到達產卵地——亞松森島。向繁殖地源源漫遊的還有其他種類的海龜——分布在從加拿大到加勒比海的大西洋海域中的利特萊海龜。長期以來,這種海龜的遷徙對於科學家來說一直是個謎。直到1947年才發現,每年4~5月份和6月初都有4萬來只這種海龜從廣闊大海的各個方向游到自己最喜歡的海濱浴場產卵。

I. 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有關系嗎

大約抄3.6億年前,從肉鰭魚類中進化出了第襲一個陸生脊椎動物,最終衍生出人類。

最早的肉鰭魚類出現在泥盆紀,魚鰭中長有骨頭的肉鰭魚首先爬上了陸地,這時候的陸地上只有昆蟲和植物,新上岸的肉鰭魚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爬行動物還有包裹全身的鱗片,可以保持身體里的水分不被蒸發,還有可以支撐身體爬行的四肢,這也是它們被叫作爬行動物的原因。爬行動物逐漸變成陸地上的霸主,它們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體型越來越大。

閱讀全文

與兩棲類和爬行類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