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白鰭豚的教學設計

白鰭豚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9 08:07:00

『壹』 白鰭豚的有關資料

在長江里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物種。專家說,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

關於白鰭豚,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代就有記載。一部名為《爾雅》的古書,對白鰭豚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性作了比較科學的描述。

到了清朝小說家蒲松齡的筆下,更把白鰭豚擬人化了。在其名著《聊齋志異》中,有一則動人的故事《白秋練》。描寫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白秋練,與一個名叫慕生的小夥子相愛,結為伴侶。而洞庭龍君卻要納白秋練為妃,逼白母交出秋練,白母不從,受龍君懲罰,結果現了原形--原是白鰭豚的化身。 人們稱白鰭豚為「長江神女」、「水中大熊貓」、「活化石」。它全身灰白,體態健美,呈流線型。眼睛很小,嘴似長劍,背鰭為三角形,尾鰭又大又扁。圓圓的鼻孔長在頭頂,形若海豚。在水中,白鰭豚來去倏忽,翩若驚鴻,可望而不可即。它的後腿已退化消失,僅留下後肢骨骼的痕跡,前肢演化成鰭肢,像魚類的胸鰭。它游動時和魚類一樣,靠的也是尾鰭。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白鰭豚屬於魚類。其實,它是獸不是魚。它體溫恆定,用肺呼吸,體內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樣發達的大腦。科學家告訴我們,鯨類的祖先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原始哺乳動物,後來由於受冰川的襲擊,它們不得不遷入水中避難。經過漫長的生物進化歷程,演化成完全適應水中生活的特殊類群。

白鰭豚6歲左右性成熟,母豚一般2年一次懷胎,孕期約10個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帶游,有時倚在母豚的鰭翅上戲水,有時鑽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潑有趣。成年白鰭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長可達2.5米以上,重達170公斤左右;雄性長達2.2米以上,重達125公斤左右。白鰭豚喜群居,通常兩三頭以上一起出沒,幼豚游在中間,大而壯的豚在前後左右相伴,如同長輩呵護著子女,一家幾口和諧相處,盡享天倫之樂。

由於白鰭豚世世代代生活在渾濁的江水裡,視覺器官退化。不過,它在大江里卻非常靈活。因為它有一套得天獨厚的聲納系統。它的前額呈球狀隆起,像聚焦的透鏡,是聲納發射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就是靠聲波回彈來識別目標和捕食獵物的。白鰭豚的皮膚構造也很特殊,皮是雙層結構,上有許多管狀海綿物質,游動時互相滑動,能減少水的磨擦力。當它快速沖馳時,連全速推進的魚雷也相形見絀。

科學家說,白鰭豚的價值不僅在於觀賞,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學、生物學、考古學、軍事學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在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中,大熊貓、白鰭豚分別被視為陸上和水生保護動物的「旗艦種」。且白鰭豚更為珍貴。

白鰭豚科學資料卡:

白鰭豚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貳』 白鰭豚的資料

白鰭豚俗稱白鰭、白夾、江馬。屬哺乳綱、鯨目、白鰭豚科。它的分布僅局限於長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段為多。
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它是研究鯨類演化和生物進化的寶貴材料。它有發達的大腦,是一種聰明而有智慧的動物,它有「回聲定位」和聲納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線型的體型,豐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這些結構在仿生學上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白鰭豚體呈紡錘形。吻突極狹長,上頜和下頜幾乎等長,且微上翹。體長為吻長的6倍。體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頸部兩側、耳孔後及鰭肢上方區域有一半圓形的白色寬紋,在肛門上方的尾側有兩道半月形的白色寬紋。
白鰭豚喜在遠離岸邊的江心主流區活動,為疏人性豚類。在行動中有集群習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動,偶爾也進入湖泊、支流與長江幹流匯合處活動。白鰭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鍾就要露出水面換一次氣。換氣時總是頭先出水,有時會噴出水花,出水呼吸時會發出聲響。當天氣悶熱、暴雨即將來臨之際,它便頻頻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眾稱為「白鰭拜江」。
白鰭豚是肉食性動物,其視覺很差,靠自身發出的超聲波訊號發現食物並突襲式吞食。食性以魚為主,常在淺灘、岔流以及支流匯合處覓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攝食量可占體重的10%~12%。
白鰭豚雌性6齡、雄性4齡可達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懷孕期約9個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雙胞胎。剛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長大,並隨群活動。
長江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建成後,使長江生態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航運業的發展、河道整治、機動船隻增加、水質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漁具及有害捕撈方法等,嚴重威脅著白鰭豚的種族延續。據實測統計,現長江白鰭豚資源量已不足100頭,遠低於國寶大熊貓。為使白鰭豚在自然界不被滅絕,國家已將其列入一級保護動物,並將長江天鵝洲古道和安徽銅陵江段劃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和增殖白鰭豚資源,拯救瀕危物種。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2952389.html?si=6

『叄』 關於白鰭豚的幾個問題

1、白鰭豚在野外只生存在長江及其支流、湖泊里。20世紀50年代以前,錢塘江里也有,50年代以後,就沒有在錢塘江里發現過了。
2、白鰭豚與淡水江豚分屬不同科。淡水江豚屬鼠海豚科。
3、淡水江豚的種群數量也在急劇減少,現在估計野生種群有1000頭左右,每年減少 5%-10% 。海洋江豚數量還不少。但個人感覺淡水江豚和海洋江豚是否真的是屬於相同物種可能還值得懷疑。淡水江豚在武漢白鰭豚館,石首、銅陵保護區有人工繁殖或半自然繁殖,共有幾十頭。
4、應該有能力人工繁殖,但是投入相對非常巨大。「周開亞:如果知道白豚會滅絕得如此之快,我們早就應該向國家申請專項保護經費了。當初如有2個億的投入,白豚的遷地保護技術,就會有較大的發展,就有可能拯救這個古老的物種。但我們沒有做,因為我們不知道白豚會滅絕得這么快! 真的,如用2個億能拯救白豚,國家是願意投入的,可我們沒有申請。」 。在 1997-1999年農業部組織的同步考察中,也曾試圖捕撈,但因為漁船太慢追不上,漁網不結實破碎掉等原因沒有成功。從2002年起,科學家在推動白鰭豚遷地保護計劃,需要人民幣2000萬元,但猜測是由於當時經費困難加上白鰭豚數量已經極少,大規模捕撈的話,一旦遷地保護失敗即意味著物種滅絕,故項目經費一直沒有被批准。國家對白鰭豚保護的資金投入,主要是在各白鰭豚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上。
其實科學家一直都相信可能還有個別白鰭豚個體長江流域水域存活。而且與斑鱉不同,與長江白鱘一樣,人類現在尚未能保留下任何白鰭豚個體的可培養的活細胞,因此如果能再發現白鰭豚,即使不能繁殖,也是意義重大的。在本人現在個人在嘗試義務研製尋找白鰭豚、監測江豚的被動聲學系統(通過自動識別白鰭豚的哨叫聲和回聲定位信號,以及江豚的回聲定位信號)。
5、白鰭豚的資料,請參考網路,維基網路,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dolphin ) 和 海翁伯的博客 ( 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 )。另外推薦:白鱀豚生物學及飼養與保護, 陳佩薰等, 科學出版社, 1997; 遠逝的長江女神——搜尋最後的白暨豚,王丁,王克雄 著,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7。

『肆』 白鰭豚的生活習性怎樣

白鰭豚俗稱白鰭、白夾、江馬。屬哺乳綱、鯨目、白鰭豚科。它的分布僅局限於長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段為多。 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它是研究鯨類演化和生物進化的寶貴材料。它有發達的大腦,是一種聰明而有智慧的動物,它有「回聲定位」和聲納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線型的體型,豐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這些結構在仿生學上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白鰭豚體呈紡錘形。吻突極狹長,上頜和下頜幾乎等長,且微上翹。體長為吻長的6倍。體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頸部兩側、耳孔後及鰭肢上方區域有一半圓形的白色寬紋,在肛門上方的尾側有兩道半月形的白色寬紋。 白鰭豚喜在遠離岸邊的江心主流區活動,為疏人性豚類。在行動中有集群習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動,偶爾也進入湖泊、支流與長江幹流匯合處活動。白鰭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鍾就要露出水面換一次氣。換氣時總是頭先出水,有時會噴出水花,出水呼吸時會發出聲響。當天氣悶熱、暴雨即將來臨之際,它便頻頻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眾稱為「白鰭拜江」。 白鰭豚是肉食性動物,其視覺很差,靠自身發出的超聲波訊號發現食物並突襲式吞食。食性以魚為主,常在淺灘、岔流以及支流匯合處覓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攝食量可占體重的10%~12%。 白鰭豚雌性6齡、雄性4齡可達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懷孕期約9個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雙胞胎。剛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長大,並隨群活動。 長江葛洲壩和三峽大壩建成後,使長江生態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航運業的發展、河道整治、機動船隻增加、水質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漁具及有害捕撈方法等,嚴重威脅著白鰭豚的種族延續。據實測統計,現長江白鰭豚資源量已不足100頭,遠低於國寶大熊貓。為使白鰭豚在自然界不被滅絕,國家已將其列入一級保護動物,並將長江天鵝洲古道和安徽銅陵江段劃為自然保護區,保護和增殖白鰭豚資源,拯救瀕危物種。

『伍』 青島版五四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課 題:簡易方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具准備:天平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與對話 說明 評價重點
一、創設情景:
出示珍稀動物白鰭豚情景圖
數學信息:1980年約有400隻,比2004年多300隻
解決問題根據這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二.探究
同學們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圖中的數量間相等關系表示出來。我們還可以藉助天平來研究等式。
師介紹天平的功能,結構,使用方法。
1藉助天平理解已知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2藉助天平理解未知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3藉助天平理解例題中的相等關系。三解決信息窗二的問題:
1能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貓人工養殖的只數與野生只數間的關系。
2能在天平上表示出來嗎四、能用剛才的思路來解決「怎樣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東北虎2003年的只數與2010年只數的關系嗎
師可出示天平示意圖五、概括方程的意義
觀察黑板上的式子,同學們有什麼發現?
總結: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六,自主聯系
1判斷那些式子是方程
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看圖列方程
七總結
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 問題出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鰭豚2004年的只數與1980年支數間的關系. 學生交流:可能有以下情況
2004年只數+300=1980年只數
1980年只數-300=2004年只數
字母表示:a+300=400 小組合作,分組實驗,左盤放一個20克的砝碼和放不知重量的木塊,右盤放50克砝碼, 天平平衡,得出20+x=50 生表示出例一的關系:
生自己交流:
1人工養殖的只數x10=野生的只數
生自主探究,然後交流。
生自由談想法:
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引導學生在判斷對錯的同時,說出判斷的依據。(生自己概括)
自主練習2,3 讓生獨立寫出等量關系式並列出方程,在進行交流。
生談收獲,並找出不懂得地方。
關注學生能否獨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
關注學生參與操作,觀察,試驗活動的積極性和歸納概括能力。
關注生能否獨立分析等量關系,用字母表示出來。 關注學生的歸納,概括水平。 關注學生能否依據方程的意義來進行判斷。
觀察學生能否正確的根據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寫處方程。課 題:等式性質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2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具准備:天平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與對話 說 明 評價重點
二、創設情景:
出示珍稀動物金絲猴情景圖
數學信息:金絲猴的數量從1993年的600多隻,增加到860多隻。
解決問題
根據這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怎樣求x呢?
二.
我們可以藉助天平來研究。
三,那麼天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天平會如何呢? 四、能用剛才的思路來解決600+x=860嗎?
五、同學們能解決出:2004年白鰭豚的只數嗎?六,自主練習七總結 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
問題出示:2004年比1993年大約增加了多少只金絲猴
學生交流:
1993年只數+增加的只數=2004年只數
字母表示:600+x=860 小組合作,分組實驗,左右盤放相同重量的物體, 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後方程兩邊各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10克,發現了什麼?生得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生自己交流,體驗。
得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師生共同解決,加深印象。
總結: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生做自主練習1,2 最好讓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讓生自己感受,在充分體驗後提升。
關注學生參與操作,觀察,試驗活動的積極性和歸納概括能力。 可以放手讓生自己體驗。
課 題:等式性質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2引入對ax=b和ax+b=c這類方程方法的學習。
3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教具准備:天平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與對話 說 明 評價重點
三、創設情景:
出示珍稀動物黑鸛情景圖
數學信息:國外僅存1500隻左右,約是我國現存黑鸛只數的3倍解決問題根據這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怎樣求x呢?我們可以藉助天平來研究。
三,那麼天平兩邊同時除以一個數,天平會如何呢? 四、能用剛才的思路來解決3x=1500嗎?
五、同學們能解決出:
1、我國人工養殖的大熊貓有多少只。
2、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東北虎?
六,自主練習
七總結
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
問題出示:我國現存黑鸛多少只?
學生交流:
我國現存黑鸛只數x3=1500
字母表示:3x=1500 小組合作,分組實驗,左右盤放相同重量的物體, 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後方程兩邊各放上4個相同倍數的砝碼,發現了什麼?生得出:等式兩邊同時乘以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生自己交流,體驗。
得出: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師生共同解決,加深印象。
總結:等式性質 二 生做自主練習5,6 生自己感受,在充分體驗後提升。
關注學生參與操作,觀察,試驗活動的積極性和歸納概括能力。 放手讓生自己體驗。
2是將等式性質一二結合起來,考查學生的知識。 課 題:解較復雜方程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引入對ax+bx=c這類較復雜方程的學習。
3能用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形成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與對話 說 明 評價重點
四、創設情景:
出示珍稀動物東北虎情景圖數學信息:截止到2004年,一共有成年東北虎和白虎16隻,東北虎的只數是白虎的7倍。根據這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二.
同學們的方法真多,我們來共同研究一下:那種方法最簡單,最方便。師提倡同學們用線段圖的形式表示出來。三解決7x+x=16的解法
師適時引導:7個x加上1個x等於8個x 四、總結:線段圖的畫法和倍數方程的設法。
五,做練習:6
學生觀察信息,提出問題
問題出示:東北虎和白虎一共有多少只?學生交流:根據設的不同,可能有以下情況7x+x=16 x+x/7=16等等。
生達成共識:7x+x=16,也就是說設白虎的只數為x只,最簡單。 生自己探索。得出
讓生通過線段圖自己得出7x+x=8x 應注意以下幾點:1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數量間的關系,可以增加一些單項練習,2遇到未知數時,要選擇合適的位置數量設為x
關注學生能否獨立的思考,合作探索,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
讓學生充分體驗出黨有倍數關系時,設倍數小的最為簡單。線段圖的作用關鍵在於幫助學生理解方程。
水產養殖場
第二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相應圖形的;了解簡單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概括能力,滲透轉化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3、能用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知識點:
1、 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3、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5、應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問題
6、梯形的特徵
7、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8、簡單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教材特點:
1、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
2、強調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
3、注重滲透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1、 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的認識過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等活動讓學生自主發現圖形的特徵,對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應體現探索的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還要知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發揮操作在探索活動中作用。
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指導學生利用學具展開操作活動。
3、尊重個性化思考,鼓勵策略多樣化。
教學時間: 10課時

『陸』 白鰭豚繪本《乒乓球什麼樣》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會創造性地玩球。
2、發展幼兒的創造想像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驗探索、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乒乓球若干、魔法箱、乒乓球拍、墊板、水彩筆、音樂磁帶、筷子、橡皮泥、膠水、皺紋紙等。
活動重點:指導幼兒花樣玩球。
活動難點:發展幼兒創想思維。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今天老師送給每個小朋友一份禮物,請拿到禮物的小朋友不要急於打開
——好了每個小朋友都有禮物了,(一二三)我們打開來看看究竟是什麼?(乒乓球)
——請把禮物盒和老師一樣放(放腳邊上),我們一起來摸一摸,掂一掂,有什麼感覺呢?(幼兒各抒已見)
二、玩乒乓球:
導入:這個輕輕的、滑滑的、圓圓的乒乓球可好玩了,現在我們來玩一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過在玩之前我跟小朋友兩個約定:當聽到老師從10倒數到1時趕緊回到原來的位置;當你手中的球跑遠時你要自己迅速地把它撿回來,放回自己的盒子里;下面開始玩吧:
——幼兒自由玩乒乓球
——你是怎麼玩乒乓球的?
——教師小結:因為乒乓球有彈力,又是個球體,所以小朋友有的拋、有的滾、有的讓它跳,玩的真高興,其實,中國乒乓球運動是我國的「國球」,在世界大賽中奪取了100多個冠軍,連續 2次奧運會的全部金牌。(我們一起來給中國乒乓球隊放個大鞭炮吧!)
三、加輔助材料的乒乓球玩法:
(老師還准備了球拍,請小朋友觀察想像一下運用球拍可以怎樣玩,在玩之前老師又要提出新的要求:小朋友要愛惜乒乓球拍,不能用它來打架,只能用它來玩球;下面請小朋友你不推我不擠地每人拿一個一個球拍開始玩吧)
——幼兒自主探索玩法
——個別介紹、演示、教師鼓勵、間接指導新玩法。
——小結:一個小小的乒乓球我們小朋友手裡就能玩出這么多的花樣真能幹;老師還要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乒乓球不僅可以玩還會變
四、乒乓球大變樣
—— 你想用乒乓球變個什麼東西?(幼兒討論)
——自主探索:用乒乓球製作玩具(教師介紹各種材料)
(用乒乓球還可以進行裝飾和製作小玩具,老師准備了彩色貼紙、膠水、橡皮泥等材料,小朋友先想好讓乒乓球變什麼,然後再製作,請6個小朋友一組,你可以自己一個人做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做)
註:製作中請老師觀注個體差異,對完全不會動手的孩子和間接指導及暗示(如自己在一旁跟著做玩具,或者找材料在小孩子的球上比劃著,還可以暗中叫會做的幼兒幫助他人做。)
五、結束語:
1、製作好了的小朋友請把你的作品送給客人老師;
2、沒有製作好或者還想玩的小朋友請把你的材料收好跟黃老師一起到後面的活動室接著做。

『柒』 白鰭豚的詳細資料

白鰭豚又叫「白旗」,屬哺乳綱鯨目豚科,體長2至3米,重100至300千克,背呈淡藍灰色,嘴扁長似鴨嘴,有齒約130枚,齒根側扁而寬,頭圓有短頸,頸椎不癒合。由於長期生活在水中,前肢已演變成前鰭,後肢已演變成尾鰭,身體呈流線型,十分適宜於游泳。白鰭豚的耳朵和眼睛高度退化,在水中活動時只能靠發出超聲波的回聲來識別物體,常三五成群地在水中沉浮,遇到危險時就發出低沉似水牛的吼聲。白鰭豚主要以魚類為食,一頭成年的白鰭豚每天要吃12至18千克的鮮魚,雌豚在哺乳期食量比平時還要大一些。白鰭豚有四個胃,腸子長達30至40米,消化力很強。白鰭豚的睡眠方式很特別,它的兩個大腦半球輪流處於覺醒和睡眠狀態,有規律地交替工作和休息。

白鰭豚是世界上僅有五種淡水豚類中的一種,它的祖先在四五千萬年前曾生活在陸地上,後來因自然環境的變化才近居到水中。為了適應水生環境,其身體的各部分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過仍然保持用肺呼吸的特徵,每隔一兩分鍾就要到水面上換氣,換氣時將頭伸出水面,吸氣後猛往水中一紮,激起一圈浪花。尤其是在暴風雨到來之前,由於氣壓變低,它們頻繁地露出水面換氣,漁民常根據白鰭豚的這一特點來預測天氣的變化。

白鱔豚的繁殖率很低,每兩年才生育一次,一胎只生一頭,很少有生雙胞胎的。與一般胎生動物不同的是,為了避免被溺死,小豚出生時先露出尾巴。剛出生的小豚長約七八寸,體重不到1千克,用沒有長牙的嘴喙咬住母豚的前鰭,每隔幾秒鍾由母豚帶出水面換一次氣。兩個星期以後小豚才開始尾隨母豚活動,再過一個多月後小豚便能獨立生活了,大約經過八九年才發育成熟。

白鰭豚是我國獨有的水生珍獸,目前僅生存於長江中下游,以湖北、安徽兩省境內的河段中最多,生活區域十分狹小。由於用肺呼吸容易淹死,所以白鰭豚反應敏捷,因而也使人類捕捉其活體很困難。從1916年在洞庭湖裡發現白鰭豚後,一直到1980年才在洞庭湖口用網活捉了兩頭,其中的「淇淇」是當時世界上僅存的4頭人工飼養的淡水豚之一,剛捕到時體長1.37米,重36.5千克,目前長2米多,重125千克。1986年3月一頭名叫「珍珍」的雌豚曾與之配對,過了兩年半,「珍珍」不幸染上肺炎而死去。因此,直到2002年7月「淇淇」病死時,它仍是「光棍」一條。

白鱔豚原先分布在長江三峽至河口的江段以及與長江相通的湖泊中,古時候富春江和錢塘江中也有分布,後來由於環境變化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富春江和錢塘江一帶已找不到它們的蹤跡,而在長江中下遊河段與沿岸湖泊中的分布范圍也不斷縮小,特別是隨著長江水利工程和航運、采砂等生產活動的開展以及水體污染的加劇與有害漁具的使用,使白鰭豚的數量越來越少,群體的規模也越來越小。根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調查的結果來看,1980年白鰭豚總數為400頭左右,而1986年下降到300來頭,1990年已不足200頭,1993年又銳減到150頭,1995年不足100頭,白鰭豚已瀕臨滅絕。為了掌握白鰭豚的現存數量和活動規律,1997年11月4至10日,農業部組織實施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白鰭豚搶救計劃——長江水域白鰭豚江豚同步觀測行動」,16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與漁政工作者分別在21個水域同時開始觀測,全流域總共僅觀測到白鰭豚21頭。結果表明:一方面白鰭豚的數量在減少;另一方面白鰭豚活動地域也在不斷地縮小。過去上起湖北枝城,下到江蘇瀏河口長江幹道中都有分布,現在荊州以上、南京以下江段根本看不到它們的蹤影了。有關研究白鰭豚的專家預言,如果目前的保護措施不進一步加強,白鰭豚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徹底滅絕,其處境比大熊貓更為險惡。

白鰭豚是一種古老的孑遺動物,它的大腦同海豚一樣發達,其智力水平與陸地上的大猩猩接近,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在學術研究上有重要意義。由於白鰭豚現存數量極為有限,因此被稱之為「長江里的大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的形態結構原始,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差,為了使這種珍稀動物免於滅絕,20世紀90年代有關部門在湖北省洪湖市的螺山——新灘口江段和石首市天鵝洲附近的長江故道分別建立了兩個國家級的白鰭豚自然保護區以及多個保護站和養護場。

長江新螺段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地處江漢平原南部,全長135.5千米,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300多毫米,年平均氣溫16℃至18℃,無霜期260多天,兩岸土壤肥沃,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該河段江面寬闊,江心洲廣為發育,河道比較曲折,水深25米左右,坡降和緩,水流速度為0.3至0.8米/秒。沿岸有發育良好的淺灘以及眾多天然的或人工的礬頭控制著江水的流態和流向,形成一系列的深槽和大回水區,江段上游緊接洞庭湖湖口,並有洪湖、黃蓋湖、西涼湖、武湖以及陸水等河湖匯入,餌料豐富,魚蝦充足,為白鰭豚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目前生活在保護區內的白鰭豚大約有20至40頭,佔全流域的1/3左右。該保護區於1992年10月由國務院正式批准建立,為了讓全社會都來保護白鰭豚,1997年7月洪湖市政府專門發布了《關於加強白鰭豚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通告》,劃定並確立了8個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規定在核心區和緩沖區嚴禁漁業生產活動,禁止炸、毒、電捕魚,對由此造成白鰭豚傷亡者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還規定過往的船隻在此江段要減速行駛,發現沖灘、擱淺和傷亡的白鰭豚要及時報告。

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位於石首市境內的長江故道中,這段長江故道是1972年7月河道發生自然截彎取直的產物,目前故道上遊河口已經被泥沙淤塞,下遊河口離長江一千米處一分為二與長江相通,白鰭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水域呈一個不規則的半封閉環形,故稱故道環繞的沙洲為天鵝洲,保護區因此而得名。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長20.9千米,水面面積1800至2000公頃,水深15至25米,一月份平均最低氣溫在3.7℃左右,河水終年不凍,水域沿岸土壤肥沃、植被茂密,大量餌料隨地表徑流進入水中,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充足的食物、清潔的水質以及和長江相似的自然環境是白鰭豚遷移及實行異地保護的最佳地點。

1990年以來,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分數次將捕捉的29頭江豚放在天鵝洲長江故道里試養,這些江豚很快地適應了新環境,到1997年初共生下了11條小豚。由於江豚的習性與白鰭豚接近,因此,此次試養成功為白鰭豚的遷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1995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省水產局組織的捕豚隊終於捕獲了一條長2.29米、重150千克的雌性白鰭豚,並將其安全地送到自然保護區內,自此天鵝洲白鰭豚自然保護區有了第一頭白鰭豚,令人遺憾的是半年後這頭白鰭豚不幸被攔網掛住,窒息而亡。1996年6月24日被工作人員發現時,只見其頭部多處淤血,屍體已經開始腐爛。由此可見,保護白鰭豚仍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捌』 白鰭豚有怎樣的形態特徵

白鰭豚,也稱「淡水海豚」,鰭豚科,屬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哺乳動物。它體長約2.5米,有齒約130枚,背面淡藍色,腹部白色,樣子十分可愛。白鰭豚的體形呈紡錘形,身長約2米至2.5米左右,體重可達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長又細,背呈淺灰色或藍色,腹面為純白色,背鰭形如一個小三角,胸鰭宛如兩只手掌,尾鰭扁平,中間分叉,善於游水,時速可達80千米左右。成年白鰭豚一般背面呈淺青灰色,腹面呈潔白色。當由水面上向下看時,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為一體。當由水面下向上看時,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強光顏色相近。

這種使其他動物難以辨認的體色稱為反隱蔽保護色,使得白鰭豚在接近敵害或獵物時能夠不被察覺。

白鰭豚皮膚光滑細膩,富有一種特殊的彈性,原理與競賽式游泳衣著中使用具有彈性的尼龍織料相同,能夠減少在水中快速游動時身軀周圍產生的湍流。

它的尾鰭扁平地分為兩叉,兩邊的胸鰭呈扁平的手掌狀,背鰭呈三角形。這鰭給白鰭豚提供了優良的水中游動時方向與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彈性的皮膚與流線型的身軀,白鰭豚在逃避危險的情況下可達很高的游速。

由於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江水中,白鰭豚的視聽器官已經退化。它眼小如筆尖,耳孔似針眼,位於雙眼後下方。但聲吶系統極為靈敏,頭部還有一種超聲波功能,能將江面上幾萬米范圍內的聲響迅速傳入腦中。一旦遇上緊急情況,便立刻潛水躲避。

白鰭豚

『玖』 生物 保護白鰭豚的主要措施應是

為保護白暨豚,最好的對策是建立管理嚴格、設備先進的自然保護區。除外,要保護好它的生活環境

閱讀全文

與白鰭豚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