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牆的教學設計

牆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9 06:16:24

⑴ 大班數學籬笆牆教案

幼兒園小班畫畫教案設計:雞寶寶家的籬笆牆
活動目標
1、學慣用豎直線、短橫線表現籬笆。
2、在保護小雞寶寶的游戲情景中,通過不斷累加線條,感受線條組合由疏到密的變化。
3、樂意為小雞寶寶做籬笆牆。
活動准備
1、觀察過一些單位的戶外防護欄桿,知道什麼是籬笆、柵欄,用過粉筆。
2、大灰狼頭飾一個,圈若干,粉筆數盒放在「小雞家」周圍。
3、錄音機,歡快、活潑的音樂。
要點提示
1)活動是用粉筆直接在地面上作畫,幼兒很感興趣。但考慮到幼兒平時很少用粉筆畫畫,教師可以在前期活動中引導幼兒認識粉筆,並讓幼兒用粉筆隨意畫一畫。
2)在選擇場地的時候,地面不宜過滑和過於粗糙,應利於幼兒使用粉筆。另外,圈的大小要合適,否則會造成幼兒擁擠的現象。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雞媽媽,帶領幼兒入場。
(1)教師:雞寶寶們,媽媽要帶你們出去玩一玩,找一找好吃的東西嘍!
(2)教師:我們吃得好飽啊!回家休息一會兒吧。
2、通過「大灰狼」的情景創設,引導幼兒用粉筆畫密密、長長的「籬笆」。
(1) 「大灰狼」第一次襲擊,引起幼兒插「籬笆」的興趣。
教師:寶寶們,躲在家裡不要動哦! (配班教師扮演大灰狼)
(2)教師引導幼兒插長長的「籬笆」。
①教師:大灰狼就在我們家的附近,實在太危險了!怎麼辦呢? (幼兒可以自由想像各種保護的方法,教師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②教師:我的寶寶真能幹,想了這么多的辦法!那我們用其中的一種方法(在地上畫出許多長長的「籬笆」), 「大灰狼」就進不來了!
③教師(邊講邊示範):要從上面直直地插到地下,還要長長的哦!
④幼兒插「籬笆」。
(3)「大灰狼」第二次襲擊,教師引導幼兒插密密的「籬笆」。大灰狼」第二次出現,邊走邊惡狠狠地說:「哇!地上插了這么多的籬笆,該怎麼辦呢?」「我爬,我爬……」(邊說邊做動作,爬不上去)「看看有沒有空的地方可以鑽進去?」「這里有一個空地方,今天有些太累了,等會兒我再來!」教師:「大灰狼」等會還會回來,它想從空地方鑽進我們的家。怎麼辦呢?
3、「大灰狼」第三次出現,評價幼兒插「籬笆」的情況。
「大灰狼」邊做擠「籬笆」的動作邊說: 「這里的籬笆好密!」 「這里的籬笆好高啊!」……然後灰溜溜地走了。
●美術活動中的評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以教師為評價主體,也可以以幼兒或家長為主體。該環節教師在情景中利用「大灰狼」的話對幼兒的作品進行了評價。這樣的形式活潑、有趣,比較適合小班的孩子。
4、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成功保護自己的快樂。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收集冰棒棍和不同顏色的吸管,提供給幼兒在沙箱中圍籬笆。
☆區角活動 美術區:撕報紙或將報紙剪成長條形紙,粘貼做成籬笆。 (可以全班在一張大底圖上進行,中間放上各種小動物)
☆環境創設 在班級的區角或展板上,用長條的泡沫板或紙板拼貼成籬笆,布置班級環境。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一起收集籬笆的圖片或照片,了解籬笆的作用。②帶幼兒到公園去的時候,注意觀察籬笆的結構。③和幼兒一起玩「老狼老狼幾點鍾」的游戲。

⑵ 雪白的牆教案,急!

雪白的牆

整體感知

這是一首以兒童的視角語言寫成的詩,景淡筆也淡,但詩情詩趣詩意從這輕松的情緒中流露出來,使我們看到了詩人的期望和追求,點點滴滴,沁人心脾。

詩人對「文革」的反思經歷了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梁小斌與其他在「文革」中成長的作家一樣,也有一種強烈的「傷痕」意識,這在該詩中有著具體而明確的表現。詩以剛剛結束的「文革」的歷史作為背景,敘述者以兒童的身份出現。詩的最大藝術特點在於詩歌中閃爍出的自我感受,詩中的「我」懷著童心向媽媽述說了他所看見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長長圍牆,然後「我」面對此情此景,腦海中浮現對過往的回憶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詩人著眼於一點,思路縱橫。而且在形式上又毫無雕琢之感,語言運用上沒有押韻,全以一個兒童的口語道出,讀起來親切和諧,平易自然,與詩所表現的兒童情緒相吻合。全詩以有機的整體創造了親切感人的藝術境界。

「牆」被置放在特殊的語境中,它為這種語境的壓力而變形,上升為一種「私人象徵」,語詞固有的意義隱匿了,它刺激人們去尋找背後的象徵性內涵。這是詩人較好地處理了現代詩中「藏與露」的辯證關系的結果。這樣,我們將「牆」與「粗暴的字」聯系起來,整首詩的精神內核便豁然明朗了。這種被「直接感覺」到的視象所包含的意蘊,顯然要比抽象的議論強烈得多。這首詩在語言的運用上很自然,詩人追求一種語勢的舒緩和語境的清晰,控制了詩歌的速度。語境的清晰和透明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詩歌的情感態度,詩人是以一個單純的「孩子」的姿勢進入詩歌的,這樣一來,整首詩的背景被處理為簡單的日常化的情境,「買蠟筆」「工人刷牆」「喝的牛奶」「我的夢中」「溫和的晴空」等等,這就更容易為不同層次的讀者加入。比起那些採用意象撞擊、疊加、時空錯位、玄思的復雜詩歌背景的詩來,更具有一種透明的、樸素的品質。而且這種「孩子」式的傾訴衷腸,容易引起深摯哀婉的同情共鳴。這首詩發深沉於簡雋,寄至情於天真,是同類題材中格高境奇的佳品。

問題探究

一、詩中三次出現「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這一句,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該句在全篇中重復出現了三次,這猶似天真的兒童在媽媽面前的態勢,更是兒童自我感受的層層遞進。第一次發生在「我」去買蠟筆的路上,主要表露了兒童見到雪白的牆時的新奇感受;第二次出現在粉刷工人囑咐「我」「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以後不要在這牆上亂畫」之後,雪白的牆和工人的話撥開了「我」的心靈之窗,在自然真切的情緒撞擊中,詩人又一次重復該句;過去,小朋友潔白心靈受到了創傷,然而,面對眼前潔白的牆,兒童天真無邪的心中漂浮出一絲遐想,最後,詩人情緒激盪,道出了蘊藏兒童心底的美好願望,第三次重復了心底的呼聲。這樣詩作頭尾呼應,一氣呵成。

二、「雪白的牆」與「骯臟的牆」分別象徵什麼?

「文革」時期,沒有潔白的牆,只有骯臟,上面塗滿了粗暴的字。那時人與人之間缺乏友愛和溫暖,而只是相互仇視和踐踏。可以說,「雪白的牆」和「骯臟的牆」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時代,分別象徵著文明與野蠻,理智與蒙昧。

語言品味

一、口語化敘述式的語言

以倒敘的語句開頭:「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緊接下去,以敘述式的語言展開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的描述。敘述過程中,詩人採用的口語化語言,明白曉暢,符合一個兒童的口吻。

二、日常的意象

詩人選取的多為細微、日常的、更具有私人性的意象,如「蠟筆」「牆」「牛奶」等,以此來表現復雜的個人意緒或重大社會歷史主題。對此梁小斌曾做過給人印象深刻的解釋:「一塊藍手絹,從晾台上落下來,同樣也是意義重大的。給普通的玻璃器皿以絢爛的光彩。從內心平靜的波浪中覓求層次復雜的蔚藍色精神世界。」這是一種從微小的個體出發去看待歷史與社會的「個人性」,這種詩觀,較早顯示了對詩歌日常場景的重視。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梁小斌,1954年生於合肥,山東榮成人。1972年畢業於合肥市第32中學。同年開始創作詩歌。1976年參加工作,先後為合肥制葯廠工人、秘書,安徽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編輯,《婚育》雜志編輯部主任。1979年經詩人公劉介紹到北京參加詩刊社舉辦的首屆「青春詩會」。同年10月,《詩刊》發表《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牆》等作品,它們後來被列為新時期朦朧詩代表作,選入高中語文課本。1984年提出「必須懷疑美化自我的朦朧詩的存在價值和道德價值」,其間創作《斷裂》組詩。近年出版思想隨筆集《獨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說》等。2005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年度詩人。

二、痛苦使人超越(吳思敬)

很明顯,在小斌的《斷裂》中已很難看到《雪白的牆》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的影子了。詩人在不斷地超越自己,在痛苦中前進。不過細品味一下,由《雪白的牆》《中國,我的鑰匙丟了》到《斷裂》還是有些相通的東西,那就是某種程度的夢幻色彩。小斌始終是在一個夢幻的內心世界中生活,他在自己世界的周圍修築了「城堡」,頑強地保持自己內心世界的純潔,他常常在這夢幻的世界中徜徉,他的作品便是夢幻的記錄。當然不同時期作品夢幻的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雪白的牆》與《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是尋求失落了的美好東西的夢,側重表現失落者的追求,內心是痛苦的,但對未來仍有一種浪漫的憧憬。《斷裂》表面上是在寫生活,所涉及的生活現象都是從生活中捕捉的而不是出於虛構,但在本質上仍是一種夢幻,它表現了人在現實世界中被侵蝕的感受和人不甘心被侵蝕的一種掙扎。寫《雪白的牆》與《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時期的小斌,從尋求一個美的世界出發,想運用自己意志的力量,向世界投出目光,從而引起世界的回顧,他要頑強地尋找已經失落的美,他思考的是人如何不被拋棄。到了寫《斷裂》時期,小斌變得冷峻了,也更成熟了,他不再熱衷於浪漫的幻想,也不再有意識地在作品中塗上一層亮色,他更尊重現實,也更忠實於自我的感受,他不需要藉助任何美妙的東西掩飾自己,倒像一位冷靜的心理學者,在讀者面前勇敢地剖析自己。

(選自《痛苦使人超越》,《走向哲學的詩》,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

三、作品賞析(王光明)

《雪白的牆》是一首用象徵手法寫成的詩。「雪白的牆」這一意象如同某類情感經驗的網結點,連結了紛繁復雜的情感經驗現象:失而復得的希望,純潔美好的理想,充滿友愛和溫暖的人與人的關系……融進了豐富具體的內容。直觀和記憶,現實與夢魘,理性與感性……這一切,都凝聚在「雪白的牆」這一意象的感性概括中,通過音樂式的復沓結構,給你一種富有時代特色卻又擺脫時空局限的感覺。

詩篇開始於潔白的美的復歸的驚喜,展示出一種心靈的「眼睛」所看到的幻景,彷彿是美好夢境後的回味和訴說,「媽媽/我看見了雪白的牆」,這簡潔而又充滿柔情的詩句,傳達出對久已失落的某種美好事物重現在面前的欣喜。不過,這決不是一種單純的喜悅之情。骯臟的顏色可以被刷白,但是記憶呢?「雪白的牆」不能不引起抒情主人公對自己所經歷過的生活、遭遇的痛苦的緬懷、懺悔和深省:「這上面曾經那麼骯臟/寫有很多粗暴的字。/媽媽,你也哭過,/都為那些辱罵的緣故,/爸爸不在了,/永遠地不在了。」

沒有親身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們,也許不能理解,大街小巷「那麼骯臟」「寫有很多粗暴的字」的牆壁,與國家和千百萬個小家庭的悲劇有什麼關系?因此,你或許無法在最深刻的意義上來談論「雪白的牆」與「骯臟的牆」之間的戲劇性變化意味著什麼,你也許不像詩的抒情主人公那樣為自己曾經的幼稚、天真、輕信和盲從悔恨終生。但是,這一切並不妨礙人們了悟「骯臟」「粗暴」所象徵的真正內涵。「雪白的牆」和「骯臟的牆」分別象徵了文明與野蠻,理智與蒙昧。詩人很好地把握住了這一點,因此詩的結尾已不是起始時的那種喜悅的調子了,它變得嚴肅、莊重,猶如誓言一般:「永遠地不會在這牆上亂畫/不會的/像媽媽一樣溫和的晴空啊/你聽到了嗎?」這時,蒙昧的心靈覺醒了,無知的少年獲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種新的成熟意識已向自己的過去訣別。

這首詩的特點是以驚人的單純表現了驚人的豐富。詩人選擇了十年動亂中人們感受最強烈的「牆」這一物象作為抒發自己沉痛的經驗與情感的題材,摒棄一切直接事實的陳述,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思

⑶ 多彩石頭牆教案小班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徵,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容過觀察、討論,發現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准備】

1、課件:有用的石頭。

2、課-照片:岩石。

3、幼兒用水彩筆。

4、幼兒搜集的小石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圖片欣賞:漂亮的岩石。

教師提出疑問:漂亮的岩石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展開。

1、教師講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經過風吹日曬,又經過雨水、空氣等外力的作用,沉積成岩固結而形成的岩石。

教師:你們出去旅遊的時候看見過岩石嗎?想一想在哪裡見過岩石?(提示:海邊,山林等)

2、實驗。

出示: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

⑷ 環球城市風行綠牆教案課文,為什麼要介紹這么多的綠牆

中心思想:
課文從中國與外國圍牆的對比入手,介紹了許多國家形式不同而又各具情趣的綠色圍牆,介紹了近年來我國綠化方面取得的進步,科學地說明了建設綠色圍牆對美化凈化城市、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

綜觀各國城市,中國與外國最大的不同就是圍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公共單位(不含住宅)的圍牆總長500多萬千米,可繞地球125圈,佔地面積1 100多平方千米,加上兩側牆腳不能利用的死角,共達3 350平方千米。

邁出國門,瀏覽包括某些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城市,哪裡都看不到如此「壯觀」的圍牆陣!

外國一些城市所謂的「圍牆」,或是雅緻的欄桿,鏤空的鐵絲網,或是生機盎然的「綠色圍牆」:建築物在「圍牆」內若隱若現,既不損壞城市的環境整體美,也不妨礙市民的視野空間。

所謂「綠色圍牆」,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磚、石或鋼筋水泥「砌牆」。這種生機盎然的綠色牆,不但佔地面積少,省料省錢,而且在綠化美化市容市貌、減噪防塵、凈化空氣、調節溫度等方面效果顯著,頗受人們歡迎。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綠色圍牆建築,首推⑧巴西的「植物牆」。在巴西,人們看到的綠色牆是用空心磚砌成的,磚上附有樹膠⑨和肥料,再種上草籽,只要氣候適宜,小草便從裡面長出來,綠滿牆面。這種植物牆,不僅具有審美價值,而且可以減少雜訊和空氣污染。

西各大城市的樓房常見綠色盪漾,青草在微風中搖曳,原來外牆使用了一種特殊的「生物磚」。牆面平時適當噴水,就可以常年碧綠,隔熱隔音,吸收二氧化碳,凈化居住區的空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人均綠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施工項目不得施工;有綠化設計的施工項目完工後,地面上有裸土的不予驗收。因此,房屋落成之日,草坪、花壇、綠籬亦同時建成交工。每10棟左右公寓樓組成一個「方街」,即住宅小區。它由一條大綠色植物帶環圍(其中包括四季常青的灌木牆、小花園和草坪),起著過濾空氣,阻止噪音的作用。巴西利亞是1960年才建立起來的新首都,幾乎毫無歷史價值可言,1987年卻被聯合國定為「人類文化遺產」,除了構思奇巧的三權廣場、布局新穎的城市風格外,還因為該城突出綠化,人與環境和諧共存,成了現代化新城的典範。1990年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庫里蒂巴市又被聯合國命名為「生態之都」。該市人口雖然從戰後的50萬猛增到150萬,人均綠地面積卻從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市民將建築圍牆的精力用在綠化上,營造了重重「綠牆」。

澳大利亞1927年建都堪培拉時,明確規定公私建築都不許構築非植物牆。今日堪培拉除了總理府保留一道圍牆,設有一個崗亭和一名警衛外,整座城市不見第二道圍牆。機關團體為了掩蔽辦公場所,便以參天的合歡樹、桉樹等圍起一道道綠色屏障。各國使館都引進本國特有花木,精心編織綠色籬牆,讓路人感覺如在游覽各國植物園。單門獨戶的兩層宅院,由政府免費提供苗木,用薔薇、仙人掌、珊瑚樹、梨樹等組成矮牆。悉尼市和墨爾本市也與首都相同,讓茵茵綠牆加入綠化隊伍。墨爾本的公園外緣與街道相連,沒有任何柵欄。悉尼的各種建築多以樟樹、法國梧桐為屏蔽,常綠樹和落葉樹適當搭配,冬暖夏涼,別墅區則以矮喬木和灌木叢為籬,以不遮擋建築物為准。

登上新加坡最高點——73層226米高的斯坦福酒店遠眺近望,只見樹木蔥蘢,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圍牆樣的建築。這個641平方千米的袖珍國家,300萬國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園中。新加坡法律規定,有花園的住宅不築圍牆,讓花木供路人欣賞,可予減繳房地產稅;住宅樓須距馬路15米以上,綠地應佔65%,建築面積佔35%。為此,新加坡人只建綠籬不建圍牆,從1971年開始大種其樹,大鋪草坪,連天橋、候車棚、電線桿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環抱在綠色之中。

在日本,建築材料研究人員把制好的壁網框架放在水裡,讓苔蘚類植物繁衍附在上面,經過一段時間生長後再打撈上來,使它們成為一塊塊新奇獨特的生態預製件。然後再放置到城市需要綠化的地方去。

非洲奈及利亞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滿,1979年決定遷都到內陸的阿布賈,遷都伊始,政府就頒布取締圍牆令,確定新都為開放型城市。1985年市府下令拆除十多個單位擅自修建的磚石圍牆,使今日的阿布賈磚石圍牆絕跡,綠樹成陰,視野開闊,到處是萬紫千紅的花草、樹牆、藤蘿牆。

在南非波札那的桑尼塔斯鎮,「生態牆」更是令人叫絕。這里的外牆都突出一列列空心磚,磚內置土,種上花卉和蔬菜,施以水肥,保持常年碧綠,有效地利用了空間。
北非的突尼西亞首都突尼西亞市選用龍牙樹做圍牆。龍牙樹為仙人掌屬,矮胖粗壯,有強大的生命力,壽命可達數百年,莖桿膨大,花葉茂密,果實累累,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割去樹的頂部抑制其向上生長,底部便越來越粗胖,終於成長為很少空隙的「實牆」,結實而美觀。全城公宅私院多由這種綠牆包圍著,擋住了風沙,又成了戶權的分界線。
美國華盛頓近年流行綠牆綠門。砌牆壘門的材料是填滿泥土的塑料磚,磚的孔洞向外,裡面種植花草蔬菜。苗木出土後,伸出洞外,彎曲向上吸取陽光,怒放各色花朵,結出苞米棒、向日葵、辣椒等,長短不一地垂掛著絲瓜、葫蘆等,真是一牆青菜,滿門鮮花。更為有趣的是,凡是構築綠門、綠牆的服務單位,來客也特別多,生意格外興隆。
近年來,我國的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也開始營造綠化帶,工廠、學校、機關的四周也建造了大量的植物牆。放眼望去,綠意盎然,受到市民的普遍稱贊。上海西部著名的龍柏飯店和上海同濟大學的圍牆,也都是生態效果甚佳的植物牆,一片蔥綠,頗有一番情趣。大連市綠化工作成績卓著,公園的園牆和一些臨街單位及住宅的圍牆都已拆除,代之以低矮的鐵欄桿和綠色草坪,綠化了城市,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使人感到舒暢、輕松和愉快。

可行,而且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國築圍牆已有幾千年歷史。築牆雖有安全、分界的功能,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已無多大作用。「欲攻之,欲竊之,豈在乎一牆之隔。」沖破圍牆重地,既可節約用地,又可節約1%~10%的建築造價,還可以增加綠化面積,擴大人們的視野,改善景觀,美化、凈化城市環境。以綠牆代替磚牆是時代的需要,是開放的需要,也是美化我們的家園,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居住條件的需要。

⑸ 小班春天互動牆飾教案怎麼寫

今天互動將是九萬,應該是血清強勢,注重於綠色眼膏,顏色顏色比較鮮艷的來正比較好

⑹ 主題展示牆怎麼寫教案

甜到悲傷

⑺ 我想要你鋪牆磚的課件和教案,麻煩!急!

看你喜抄歡什麼風格,如果喜歡誇張一點的現代風格,可以選紅黑色搭配,不要橫著貼,最好菱形分布,紅色和黑色是最酷的搭配。如果沒那麼大膽,黑白配也不錯,對比度強,再與衛生間其他設施(最好也是黑白配)搭配起來,也很能顯示出業主的獨特品味,當然,菱形圖案更具個性。
不知道你的磚是多大的,小塊磚很有復古風味,600*600的磚,看你的衛生間大小,如果不大,不建議用超過600mm的磚,因為裝不了幾塊,看不出亮色搭配的效果。紅白搭配很少,但比較活潑。如果是婚房的話可以考慮。
雙衛可以做成兩種不同風格的衛生間。
紅黑陪不要有任何花紋,如果有花紋,意境全無。黑白對比最好也不要有花紋,紅白配可以有花紋。總之,既然你走的是雙色配,最好不要有任何花紋,不然會顯得亂。如果是單色,有電花紋還是很好的。
祝你裝修順利!

⑻ 幼兒園紅磚牆教案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專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屬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閱讀全文

與牆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