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大班美工手拉手教學反思

大班美工手拉手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08 20:45:18

㈠ 幼兒園大班浦東浦西手拉手社會健康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人的喜、怒、哀、愁等基本情緒。 2、初步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排解不開心的情緒。 3、培養開朗的性格和樂觀的情緒。 活動准備: 半圓型座位,輕音樂,相關課件,愛心包、手鼓各一,大表情卡一套(喜、怒、哀、愁),心形顏色卡及小表情卡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1、跟隨音樂表演《表情歌》。 導語:寶貝們,讓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表演《表情歌》,好嗎? 2、引導幼兒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分類及成因。 導語:寶貝們,毛毛、妮妮、琪琪、安安遇到了一些事情。讓他們有了不同的心情,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仔細觀察他們到底遇到了什麼事情,心情怎麼樣。 (1)觀看多媒體課件1,了解不同的情緒。 (毛毛)喜:媽媽告訴毛毛,星期天要帶他到游樂園玩,毛毛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妮妮)怒:妮妮的玩具被小夥伴摔壞了,她很生氣。 (琪琪)哀:在回家的路上琪琪不小心和媽媽走散了,她非常傷心。 (安安)愁:上幼兒園的時間到了,安安因不會系鞋帶而發愁。 小結:每個人在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怒、哀、愁,這種感受叫心情。 (2)玩"擊鼓傳心包"游戲,表達感受過的喜、怒、哀、愁。 ①交代游戲玩法:聽到手鼓響,幼兒從左往右開始傳遞裝有喜、怒、哀、愁表情卡的愛心包,手鼓聲停,手上持有愛心包的幼兒從中抽出一張表情卡,然後與大家分享一件與這張表情卡相符的事件。 ②幼兒游戲,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聯想喜、怒、哀、愁的心情經歷,並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心情特徵,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在磁性黑板上分類羅列。 (3)操作活動:給心情配色。 導語:我們認識了解了喜、怒、哀、愁幾種心情。請大家給不同的心情配色,好嗎? ①請幼兒思考;表情娃娃喜、怒、哀、愁分別配什麼顏色卡最合適?(引導孩子好心情配暖色。壞心情配冷色。) ②請幼兒按自己的意願為表情卡喜、怒、哀、愁配顏色卡,並說出配色的原因。 3、引導幼兒為自己的心情做主。 導語:你最喜歡哪種心情?是什麼原因讓你喜歡這種心情的? (1)充分討論自己最喜歡的心情及理由。 小結:"喜"是一種好心情,好心情利於我們健康成長,還能帶給別人快樂:而"怒""哀""愁"是壞心情,壞心情不僅不讓人喜歡,還會對我們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我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身體越來越差,同時還會妨礙別人,所以我們要盡量讓自己保持好心情,做一個快樂的人! (2)說說自己不同心情時候的做法。 ①當你心情很好的時候你會怎麼樣? ②心情不好時你會用什麼方式讓自己心情好起來? (3)學習處理生活中的不愉快。 觀看多媒體課件2 ①一群小朋友很開心地邀請瑤瑤參加游戲,瑤瑤因為心情不好而粗暴拒絕,這群小朋友也變得很不開心。 ②佳佳過生日收到很多玩具,他將玩具帶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他的快樂。 提問1:誰做得對,為什麼?(重點引導幼兒去理解瑤瑤--心情不好時確實不想參加游戲,但不能對同伴發脾氣,否則就會影響別人的情緒。) 提問2:如果瑤瑤很不禮貌地拒絕了你,你會怎麼做?(重點引導幼兒體察他人心情,學會寬容。) 方法一:告訴小朋友"我現在不想玩,過一會兒再說"。 方法二:告訴小朋友"我心情不好,只想去情緒角唱歌"。 方法三:愉快地接受邀請,因為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定會讓自己快樂起來。 提問3:你喜歡誰?這樣好在哪裡?(重點引導幼兒懂得快樂、成功、友愛要讓大家分享,讓好心情像糖一樣甜到大家心上。) (4)討論如何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導語1:你喜歡開心的自己還是不開心的自己?如果你想買玩具媽媽不給你買:如果你想和別人交朋友,別人卻不願意。你會開心嗎?那麼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將會用什麼辦法調整情緒? 導語2:當別人心情不好時,如何幫助別人有一個好心情? 4、游戲"心情碰碰碰"。

閱讀全文

與大班美工手拉手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