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北師大bpmf教學設計

北師大bpmf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8 04:01:08

A. 如何做好拼音和識字有效結合

先學好拼音,藉助拼音去認識字!可以從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先讀准實物的字音,在表上文字!慢慢孩子就認識很多字了!在讀准拼音的同時,可以找同音不同的字,可以藉助十字卡片!幫助孩子理解!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有過學習拼音的經歷,有一定的拼音認讀和拼讀的基礎,大部分同學能夠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甚至有的同學對於他們學過的知識已經有點「自信」,覺得不用在學了。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只是就拼音學拼音,沒有和識字教學相結合,拼音並沒有很好地發揮識字工具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礎上,將拼音學出心意,讓拼音成為學生打開識字大門的金鑰匙,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一年級的孩子對於游戲式的學習比較感興趣,自我展示的興趣較濃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現在的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生活經驗豐富的時代特點,踐行「生本教育」的課程理念,我們要把拼音教學的內容組織成以識字、寫字、用字為核心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切實掌握拼音這一識字的工具,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我以《bpmf》的具體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如何將拼音學習與識字教學有效結合。
《bpmf》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一冊第九單元《字與拼音(二)》第一部分的內容,分為認讀聲母、學拼音節、讀音認字三個小版塊,是學生學習聲母的第一課時,對於掌握聲母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需要學習准確識記聲母的發音,結合課文插圖識記字母,能夠正確區分並書寫,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內容進行和單韻母的拼讀練習,在拼讀過程中認讀不同音節的代表性漢字,並進行簡單的組詞練習,豐富學生的識字范圍和內容,擴展學生的字詞積累。,本著「少教多學」的教育理念,本課就要開始對學生進行拼音與識字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滲透,為後面學生更多的聲母,練習更多的拼讀,認識更多的生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一年級的小學生形象的觀察和記憶力強的學段特點,同時滲透「拼音是識字工具」這一學科理念,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能夠正確認讀聲母b、p、m、f的讀音,了解聲母的發音特點,能夠在拼音格中正確書寫,能夠和單韻母進行簡單的拼讀。
2、能夠通過觀察圖畫,學習聲母b、p、m、f的正確發音,並通過生活詞彙的聯系豐富聲母讀音的識記方法,可以自創簡單口訣識記讀音和寫法,能通過拼讀練習掌握簡單的兩拼方法。
3、通過拼讀擴展識記字母發音,拓展生字學習,練習字詞和運用,發現拼音和識字的緊密聯系,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將每一版塊的拼音學習和識字相結合,運用不同方式,螺旋推進,創建有效識字課堂。
一、插圖字母相結合,引出關鍵字,架起音形之橋;
在第一板塊進行聲母認讀的時候,課文的前三幅插圖都包含兩部分的內容,除了引出聲母讀音的人物行為,還暗含著聲母形態,第一幅是丁丁在聽廣播,包含聲母「bo」的讀音,旁邊的廣播就和「b」的寫法契合。第二幅是東東在潑水,包含「po「的讀音,水盆的水流出的形態就如同「p」的寫法。第四幅是丁丁在玩捉迷藏,正在亂摸,包含「mo」的讀音,後面的門洞就像愛那個「m」的寫法。只有第四幅圖僅有一尊佛的圖像,包含讀音,沒有寫的示範。
教材這樣設計,不但建立了以生活常用字來引出聲母,學習拼音,更要從拼音回到生字,讓學生把會說的變成會認的,也就是由「只聞其聲」,變成「音形統一」,讓學生通過聽讀的方式認識生字。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說出圖中人物所做的事情時,適時地引出相應的漢字,通過教師的范讀,運用聽讀識字的方法,指導學生圖文結合認生字。學習「b」的時候帶出「播」,了解它的偏旁和人的動作有關,指導學生通過拆分的方法識記「播」的字形。學習「p」的時候,帶出「潑」,了解「潑水」的「潑」是三點水旁,讓學生自主拆分,練習掌握這種識字方法。學習「m」的時候,引出「摸」,了解人的動作,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和「播」結合,整合更多的提手旁的生字讓學生認識,舉一反三,同旁積累,擴展識字量。學習「f」的時候,引出「佛」,和人物有關。也就是說,在第一步認讀的時候就要建立漢字和拼音之間緊密的聯系,讓學生知道每個生字有不同的讀音,每個讀音都可以對應一個漢字,甚至還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引出「漢字家族」,有效搭建了學生學習拼音和認識漢字的橋梁。
二、學拼音節變聲調,拓展基本字,鋪平認讀之路;
在學習了聲母的音形之後,組織學生進行本課聲母和單韻母的拼讀練習,教給學生拼讀口訣,我是聲母×××,我是韻母×××,我們輕輕把手拉,就是拼音×××。讓學生在節奏感的帶動下,快速反應進行拼讀,用不同聲母,輔以變換聲調的單韻母進行練習。老師則扮演「漢字使者」,隨著學生的拼讀,選擇字形簡單、生活常用詞中的漢字作為認讀對象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識讀,同時糾正一些拼讀方面的錯誤,將拼讀和識字緊密結合,通過師生合作、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練習拆分和對比的識字方法,在教師的帶領下拓展識字的數量,提升識字的能力。
教材中所列舉的爸、皮、馬、發,都是可以容易拆分的簡單合體字,或者是學生早已認識的獨體字,教師在指導學生變換聲調時,可以拓展八、拔,把、爸,批、皮、匹、屁,媽、麻、馬、罵,發(fā)、伐、法、發(fà),很到地達到了舉一反三、拓展識字的目的。
三、自讀自拼換韻母,激活內存字,打開生活之窗;
現在的小學生知識來源廣泛,學習的渠道很多,口頭表達能力強,雖然很多漢字孩子看到了可能不認識,更不會寫,但是這並不影響孩子用這些字來組詞,描述生活中的某種事物或者感受。而且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也很強,根據這一特點,在師生合作示範交流、學生掌握了「拼讀識字」的方法後,讓學生進行拼讀說字、組詞運用的練習,只要學生想得到,說得出,就會有會認、會寫、會用的可能。
課堂上,學生之間的「考核」非常活躍,偶爾也存在一些同音字用錯的現象,教師在巡視的時候會及時發現並指導辨析,識字量大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也擔任了「小老師「的角色,進行交流互助。這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學習能力的機會,更加溝通了課內學習和生活實際,把學生學習的視角引向更為廣闊的天地,「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生活、人文話題都是我們學習的源泉,同伴亦然。
四、靈活拼讀做游戲,運用新學字,體驗學習之樂。
當然,課堂內的學習只是做了一個範例,教給學生方法,打開學生思路,要樹立「生活中識字」的大語文觀,讓學生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生認字組詞的基礎上,開展用詞說話練習。語言最終是為了表達服務,學生要能夠學以致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語言文字。
最終的拓展練習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學生在前幾個環節學習的基礎上,拼讀音節,說出新字,組成詞語,用詞說話。拼音為識字服務,識字為用詞奠基,用詞為表達添彩。就這樣步步提升,體現了學習內容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漢字音形義的結合,會讀、會認、會用,這就是我們識字的主要目標。
一堂課是實踐只是一個開始,我們需要牢牢把握拼音教學和識字的關系,有效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學會學習,感受語文的魅力,分享學習的快樂。
附:課例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激發興趣(略):
二、看圖學聲母,認識關鍵字:
1、同學們,有些新的拼音字母朋友在和我們玩捉迷藏呢!他們就藏在城堡的門後面,讓我們來找找看吧!
2、課件播放打開第一扇門,出現第一幅插圖:
師: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丁丁在聽廣播。
師:(教師板書:廣播)讀讀這個詞。
這個「播」字可以組廣播,還可以是傳播、播種,都和人的動作有關,所以它是提手旁。你能記住它的樣子嗎?
生:左邊是提手旁,右邊上面是一撇加一個米字,下面是一個田字。
師:真聰明!字形比較復雜的漢字,我們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記住它。
(認讀聲母b,學習正確發音,指導拼音格中書寫。)(略)
3、接下來的這位聲母朋友要靠大家自己來認識了,可以嗎?
(課件打開第二扇門,出示第二幅插圖)
師:圖上畫著誰在干什麼?
生:冬冬在潑水。
師:(板書「潑」)「潑水」的「潑」,和老師一起讀讀。(學生跟讀。)
你能記住這個字嗎?
生:左邊一個三點水,右邊一個發字。
師:我們剛學的記生字的方法你就會用了,真是了不起。
(認讀聲母p,學習正確發音,指導拼音格中書寫。)(略)
4、 (課件出示第三扇門)剩下的兩個聲母朋友都已經鑽進大家的書里了,快看看他們是誰吧!
師:你看到了誰呢?
生:丁丁在玩捉迷藏。
師:他做了一個什麼動作?
生:他用雙手在摸。
師:(板書「摸」)丁丁的這個動作叫「摸」。剛才我們也認識了一個和動作有關的生字,是「播」,這兩個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生:他們的左邊都一樣。
師:原來,和動作有關的生字有許多都是提手旁。老師再寫幾個,看誰認識!
(板書:打、捉、抓、提,學生認讀。)
大家真不簡單,一下子認識了一個生字大家庭呢!他們的家族中還有許多成員,我們以後還會認識新的朋友。
最後一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呢?
生:他是彌勒佛。
師:這是一尊佛像。(板書:佛)雖然佛存在於佛教的傳說中,佛像並不是真正是人,但是他也具有人的形象,所以是單人旁。老師寫幾個漢字,看誰會讀。
(教師板書:他、們、優、休、仙,學生認讀。)
(認讀m、f,學習正確發音,學生嘗試正確書寫。)(略)
三、拼讀練習,認識常用字:
1、師:今天我們在拼音王國里又認識了新朋友,這下就熱鬧了,看,聲母韻母交朋友了!
(課件演示:丁丁冬冬學拼音;我是聲母bbb,我是韻母āāā,我們輕輕把手拉,就是拼音b——ā→bā.)
2、學生自主練習:同桌用字母卡片進行拼讀游戲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略)3、師:咱們一起玩一個「比比誰更快」的游戲吧!規則是:同學找搭檔,出字母來品讀,看看誰的反應快。老師就當「漢字使者」,送大家一個生字朋友。
第一組學生:我是聲母mmm,我是韻母iii,合拼音節bì。
師:我寫漢字「閉」,「關閉」的「閉」。誰能記住它?
生:外面一個門子,裡面一個才。
師:真聰明,拆一拆就記住了!可是,有個字跟它長得很像,(板書「問」)你們能分清嗎?
生:「問」要用嘴巴,所以裡面是個「口」。
師:你會用比一比的方法認識生字了,不但眼睛很亮,還很會思考。
第二組學生:我是聲母ddd,我是韻母uuu,合拼音節dǔ。
師:我寫漢字「堵」,「堵住」的「堵」。你能記住它嗎?
生:堵住就要塞一堆土,所以它的左邊有個土字。
師:看來大家已經很會用拆分的辦法記生字了!
四、擴展詞語練習,激活生活字:
師:大家想不想玩一下這個聽拼音說生字的游戲?
生:想!
師:這次老師要增加點難度!同桌兩個人其中一位自己拼讀新音節,並說出一個詞語,另一位同學就要用這個詞語說一句話。會嗎?我選一位同學合作來試試!我來拼:p—á——pá,爬行。
生:蜥蜴是爬行動物。
師:你的知識可真豐富,而且把詞語用得很准確。就像這樣,會嗎?如果你的同學句子說得特別好,就把你的小星星送他一顆吧!
(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師:真好啊!學習了聲母和韻母,就能拼讀,就知道許多漢字了。拼音王國里還有許多的拼音朋友呢,我們以後會慢慢認識他們,再讓他們帶著我們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帶給我們更多的知識和快樂。

B. 沒學拼音,識字課怎麼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第一學段學習目標中關於識字寫字教學的階段性目標中說: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簡言之,就拼音和識字教學的目標和關系來說,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為學生識字服務的。但是,要想用好這個工具,必須先扎實地掌握它,包括認讀、拼讀和書寫。這樣才能將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更好地結合,有效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擴展識字數量,提升識字能力。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有過學習拼音的經歷,有一定的拼音認讀和拼讀的基礎,大部分同學能夠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甚至有的同學對於他們學過的知識已經有點「自信」,覺得不用在學了。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只是就拼音學拼音,沒有和識字教學相結合,拼音並沒有很好地發揮識字工具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礎上,將拼音學出心意,讓拼音成為學生打開識字大門的金鑰匙,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實踐的課題。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一年級的孩子對於游戲式的學習比較感興趣,自我展示的興趣較濃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現在的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生活經驗豐富的時代特點,踐行「生本教育」的課程理念,我們要把拼音教學的內容組織成以識字、寫字、用字為核心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切實掌握拼音這一識字的工具,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以《bpmf》的具體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如何將拼音學習與識字教學有效結合。《bpmf》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一冊第九單元《字與拼音(二)》第一部分的內容,分為認讀聲母、學拼音節、讀音認字三個小版塊,是學生學習聲母的第一課時,對於掌握聲母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需要學習准確識記聲母的發音,結合課文插圖識記字母,能夠正確區分並書寫,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內容進行和單韻母的拼讀練習,在拼讀過程中認讀不同音節的代表性漢字,並進行簡單的組詞練習,豐富學生的識字范圍和內容,擴展學生的字詞積累。,本著「少教多學」的教育理念,本課就要開始對學生進行拼音與識字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滲透,為後面學生的聲母,練習的拼讀,認識的生字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一年級的小學生形象的觀察和記憶力強的學段特點,同時滲透「拼音是識字工具」這一學科理念,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幾點:1、能夠正確認讀聲母b、p、m、f的讀音,了解聲母的發音特點,能夠在拼音格中正確書寫,能夠和單韻母進行簡單的拼讀。2、能夠通過觀察圖畫,學習聲母b、p、m、f的正確發音,並通過生活詞彙的聯系豐富聲母讀音的識記方法,可以自創簡單口訣識記讀音和寫法,能通過拼讀練習掌握簡單的兩拼方法。3、通過拼讀擴展識記字母發音,拓展生字學習,練習字詞和運用,發現拼音和識字的緊密聯系,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將每一版塊的拼音學習和識字相結合,運用不同方式,螺旋推進,創建有效識字課堂。一、插圖字母相結合,引出關鍵字,架起音形之橋;在第一板塊進行聲母認讀的時候,課文的前三幅插圖都包含兩部分的內容,除了引出聲母讀音的人物行為,還暗含著聲母形態,第一幅是丁丁在聽廣播,包含聲母「bo」的讀音,旁邊的廣播就和「b」的寫法契合。第二幅是東東在潑水,包含「po「的讀音,水盆的水流出的形態就如同「p」的寫法。第四幅是丁丁在玩捉迷藏,正在亂摸,包含「mo」的讀音,後面的門洞就像愛那個「m」的寫法。只有第四幅圖僅有一尊佛的圖像,包含讀音,沒有寫的示範。教材這樣設計,不但建立了以生活常用字來引出聲母,學習拼音,更要從拼音回到生字,讓學生把會說的變成會認的,也就是由「只聞其聲」,變成「音形統一」,讓學生通過聽讀的方式認識生字。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說出圖中人物所做的事情時,適時地引出相應的漢字,通過教師的范讀,運用聽讀識字的方法,指導學生圖文結合認生字。學習「b」的時候帶出「播」,了解它的偏旁和人的動作有關,指導學生通過拆分的方法識記「播」的字形。學習「p」的時候,帶出「潑」,了解「潑水」的「潑」是三點水旁,讓學生自主拆分,練習掌握這種識字方法。學習「m」的時候,引出「摸」,了解人的動作,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和「播」結合,整合的提手旁的生字讓學生認識,舉一反三,同旁積累,擴展識字量。學習「f」的時候,引出「佛」,和人物有關。也就是說,在第一步認讀的時候就要建立漢字和拼音之間緊密的聯系,讓學生知道每個生字有不同的讀音,每個讀音都可以對應一個漢字,甚至還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引出「漢字家族」,有效搭建了學生學習拼音和認識漢字的橋梁。二、學拼音節變聲調,拓展基本字,鋪平認讀之路;在學習了聲母的音形之後,組織學生進行本課聲母和單韻母的拼讀練習,教給學生拼讀口訣,我是聲母×××,我是韻母×××,我們輕輕把手拉,就是拼音×××。讓學生在節奏感的帶動下,快速反應進行拼讀,用不同聲母,輔以變換聲調的單韻母進行練習。老師則扮演「漢字使者」,隨著學生的拼讀,選擇字形簡單、生活常用詞中的漢字作為認讀對象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識讀,同時糾正一些拼讀方面的錯誤,將拼讀和識字緊密結合,通過師生合作、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練習拆分和對比的識字方法,在教師的帶領下拓展識字的數量,提升識字的能力。教材中所列舉的爸、皮、馬、發,都是可以容易拆分的簡單合體字,或者是學生早已認識的獨體字,教師在指導學生變換聲調時,可以拓展八、拔,把、爸,批、皮、匹、屁,媽、麻、馬、罵,發(fā)、伐、法、發(fà),很到地達到了舉一反三、拓展識字的目的。三、自讀自拼換韻母,激活內存字,打開生活之窗;現在的小學生知識來源廣泛,學習的渠道很多,口頭表達能力強,雖然很多漢字孩子看到了可能不認識,更不會寫,但是這並不影響孩子用這些字來組詞,描述生活中的某種事物或者感受。而且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也很強,根據這一特點,在師生合作示範交流、學生掌握了「拼讀識字」的方法後,讓學生進行拼讀說字、組詞運用的練習,只要學生想得到,說得出,就會有會認、會寫、會用的可能。課堂上,學生之間的「考核」非常活躍,偶爾也存在一些同音字用錯的現象,教師在巡視的時候會及時發現並指導辨析,識字量大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也擔任了「小老師「的角色,進行交流互助。這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學習能力的機會,更加溝通了課內學習和生活實際,把學生學習的視角引向更為廣闊的天地,「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生活、人文話題都是我們學習的源泉,同伴亦然。四、靈活拼讀做游戲,運用新學字,體驗學習之樂。當然,課堂內的學習只是做了一個範例,教給學生方法,打開學生思路,要樹立「生活中識字」的大語文觀,讓學生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生認字組詞的基礎上,開展用詞說話練習。語言最終是為了表達服務,學生要能夠學以致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語言文字。最終的拓展練習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學生在前幾個環節學習的基礎上,拼讀音節,說出新字,組成詞語,用詞說話。拼音為識字服務,識字為用詞奠基,用詞為表達添彩。就這樣步步提升,體現了學習內容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漢字音形義的結合,會讀、會認、會用,這就是我們識字的主要目標。

C. 聲母語言活動教學設計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1、學會d t n l四個聲母,讀准音,記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d t n l與單韻母拼讀音節及帶調拼讀音節。
3、初步學會朗讀音節句,懂得詞語連讀,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4、認識「大、米、土、地、馬」5個生字,並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教學重點:聲母d t n l 的發音及dtnl與韻母拼讀音節。
教學難點:nl的發音及nl與韻母的拼讀。
教學准備:一根筷子、投影片、聲母卡片、一把雨傘、磁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dt兩個聲母,能讀准音,記清形。
2、學習dt與單韻母的拼音。
3、能夠看圖說一句完整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卡片認讀聲母:bpmf,這些字母我們稱它們什麼?(聲母)聲母一般都站在音節的最前面。
2、認讀韻母卡片,這些字母我們稱它們為什麼?(單韻母)再人帶調韻母,教師講解:聲調都標在韻母上面。
3、復習帶調音節bápábàmāmùbùmǒ等。
4、認讀生字和詞語:爸、媽、我、爸爸、媽媽
(二)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兩個聲母和它們的拼音。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最認真,最聰明,學得最好,讀得最准。
(三)教學聲母d。
1、看投影說話引出d:圖上畫了什麼?它會發出什麼聲音?說話:鼓棒敲鼓,咚咚咚。
師引出:鼓聲「咚」的聲母就是d,板書:d。
2、教學d的發音,記清形。
(1)聽:教師示範發音,舌尖頂住上顎,堵住氣流,然後舌尖突然離開,讓氣流沖出來。
(2)看:教師范讀時的口形,發音部位。
(3)讀:領讀,齊讀,正音。
(4)記:馬蹄聲響ddd像個反6ddd左下半圓ddd

D. 如何引導學生在學拼音,在識字寫字中有所發現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第一學段學習目標中關於識字寫字教學的階段性目標中說: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簡言之,就拼音和識字教學的目標和關系來說,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是為學生識字服務的。但是,要想用好這個工具,必須先扎實地掌握它,包括認讀、拼讀和書寫。這樣才能將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更好地結合,有效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擴展識字數量,提升識字能力。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有過學習拼音的經歷,有一定的拼音認讀和拼讀的基礎,大部分同學能夠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甚至有的同學對於他們學過的知識已經有點「自信」,覺得不用在學了。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只是就拼音學拼音,沒有和識字教學相結合,拼音並沒有很好地發揮識字工具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礎上,將拼音學出心意,讓拼音成為學生打開識字大門的金鑰匙,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和實踐的課題。
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一年級的孩子對於游戲式的學習比較感興趣,自我展示的興趣較濃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現在的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生活經驗豐富的時代特點,踐行「生本教育」的課程理念,我們要把拼音教學的內容組織成以識字、寫字、用字為核心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切實掌握拼音這一識字的工具,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我以《bpmf》的具體教學設計為例談談如何將拼音學習與識字教學有效結合。
《bpmf》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一冊第九單元《字與拼音(二)》第一部分的內容,分為認讀聲母、學拼音節、讀音認字三個小版塊,是學生學習聲母的第一課時,對於掌握聲母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需要學習准確識記聲母的發音,結合課文插圖識記字母,能夠正確區分並書寫,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內容進行和單韻母的拼讀練習,在拼讀過程中認讀不同音節的代表性漢字,並進行簡單的組詞練習,豐富學生的識字范圍和內容,擴展學生的字詞積累。,本著「少教多學」的教育理念,本課就要開始對學生進行拼音與識字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滲透,為後面學生更多的聲母,練習更多的拼讀,認識更多的生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和一年級的小學生形象的觀察和記憶力強的學段特點,同時滲透「拼音是識字工具」這一學科理念,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能夠正確認讀聲母b、p、m、f的讀音,了解聲母的發音特點,能夠在拼音格中正確書寫,能夠和單韻母進行簡單的拼讀。
2、能夠通過觀察圖畫,學習聲母b、p、m、f的正確發音,並通過生活詞彙的聯系豐富聲母讀音的識記方法,可以自創簡單口訣識記讀音和寫法,能通過拼讀練習掌握簡單的兩拼方法。
3、通過拼讀擴展識記字母發音,拓展生字學習,練習字詞和運用,發現拼音和識字的緊密聯系,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將每一版塊的拼音學習和識字相結合,運用不同方式,螺旋推進,創建有效識字課堂。
一、插圖字母相結合,引出關鍵字,架起音形之橋;
在第一板塊進行聲母認讀的時候,課文的前三幅插圖都包含兩部分的內容,除了引出聲母讀音的人物行為,還暗含著聲母形態,第一幅是丁丁在聽廣播,包含聲母「bo」的讀音,旁邊的廣播就和「b」的寫法契合。第二幅是東東在潑水,包含「po「的讀音,水盆的水流出的形態就如同「p」的寫法。第四幅是丁丁在玩捉迷藏,正在亂摸,包含「mo」的讀音,後面的門洞就像愛那個「m」的寫法。只有第四幅圖僅有一尊佛的圖像,包含讀音,沒有寫的示範。
教材這樣設計,不但建立了以生活常用字來引出聲母,學習拼音,更要從拼音回到生字,讓學生把會說的變成會認的,也就是由「只聞其聲」,變成「音形統一」,讓學生通過聽讀的方式認識生字。因此,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說出圖中人物所做的事情時,適時地引出相應的漢字,通過教師的范讀,運用聽讀識字的方法,指導學生圖文結合認生字。學習「b」的時候帶出「播」,了解它的偏旁和人的動作有關,指導學生通過拆分的方法識記「播」的字形。學習「p」的時候,帶出「潑」,了解「潑水」的「潑」是三點水旁,讓學生自主拆分,練習掌握這種識字方法。學習「m」的時候,引出「摸」,了解人的動作,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和「播」結合,整合更多的提手旁的生字讓學生認識,舉一反三,同旁積累,擴展識字量。學習「f」的時候,引出「佛」,和人物有關。也就是說,在第一步認讀的時候就要建立漢字和拼音之間緊密的聯系,讓學生知道每個生字有不同的讀音,每個讀音都可以對應一個漢字,甚至還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點引出「漢字家族」,有效搭建了學生學習拼音和認識漢字的橋梁。
二、學拼音節變聲調,拓展基本字,鋪平認讀之路;
在學習了聲母的音形之後,組織學生進行本課聲母和單韻母的拼讀練習,教給學生拼讀口訣,我是聲母×××,我是韻母×××,我們輕輕把手拉,就是拼音×××。讓學生在節奏感的帶動下,快速反應進行拼讀,用不同聲母,輔以變換聲調的單韻母進行練習。老師則扮演「漢字使者」,隨著學生的拼讀,選擇字形簡單、生活常用詞中的漢字作為認讀對象寫在黑板上,指導學生識讀,同時糾正一些拼讀方面的錯誤,將拼讀和識字緊密結合,通過師生合作、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練習拆分和對比的識字方法,在教師的帶領下拓展識字的數量,提升識字的能力。
教材中所列舉的爸、皮、馬、發,都是可以容易拆分的簡單合體字,或者是學生早已認識的獨體字,教師在指導學生變換聲調時,可以拓展八、拔,把、爸,批、皮、匹、屁,媽、麻、馬、罵,發(fā)、伐、法、發(fà),很到地達到了舉一反三、拓展識字的目的。
三、自讀自拼換韻母,激活內存字,打開生活之窗;
現在的小學生知識來源廣泛,學習的渠道很多,口頭表達能力強,雖然很多漢字孩子看到了可能不認識,更不會寫,但是這並不影響孩子用這些字來組詞,描述生活中的某種事物或者感受。而且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也很強,根據這一特點,在師生合作示範交流、學生掌握了「拼讀識字」的方法後,讓學生進行拼讀說字、組詞運用的練習,只要學生想得到,說得出,就會有會認、會寫、會用的可能。
課堂上,學生之間的「考核」非常活躍,偶爾也存在一些同音字用錯的現象,教師在巡視的時候會及時發現並指導辨析,識字量大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也擔任了「小老師「的角色,進行交流互助。這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學習能力的機會,更加溝通了課內學習和生活實際,把學生學習的視角引向更為廣闊的天地,「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生活、人文話題都是我們學習的源泉,同伴亦然。
四、靈活拼讀做游戲,運用新學字,體驗學習之樂。
當然,課堂內的學習只是做了一個範例,教給學生方法,打開學生思路,要樹立「生活中識字」的大語文觀,讓學生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生認字組詞的基礎上,開展用詞說話練習。語言最終是為了表達服務,學生要能夠學以致用,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語言文字。
最終的拓展練習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學生在前幾個環節學習的基礎上,拼讀音節,說出新字,組成詞語,用詞說話。拼音為識字服務,識字為用詞奠基,用詞為表達添彩。就這樣步步提升,體現了學習內容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漢字音形義的結合,會讀、會認、會用,這就是我們識字的主要目標。

閱讀全文

與北師大bpmf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