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載石柱土家擺手舞視頻
過年為例,放鞭炮,上山祭拜祖先,包湯圓,做香腸,做臘肉,等等
Ⅱ 宣漢羅家壩遺址的相關介紹
國內曾有專家推斷土家族就是古代巴人的後裔。值得一提的是宣漢大山深處至今生活著不少土家族人,龍泉、渡口、三墩、漆樹四鄉已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土家族自治鄉。他們頭包白帕、穿花邊衣服、大塊吃肉、住吊腳樓的生活習俗,以及跳擺手舞、唱薅草秧歌的娛樂形式,據說就是古代巴人的遺風。
新華網成都1月28日電(記者 苑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8日宣布,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已於近日結束,關於東周墓葬群的豐碩考古成果進一步豐富了巴文化研究的內容。
據羅家壩遺址發掘現場總負責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陳衛東介紹,這次考古發掘從去年6月持續到今年1月,在530平方米的發掘面上,共清理了36座墓葬和13座灰坑,出土各類文物500多件,其中包括224件銅器、195件陶器和近百件玉、石、骨器。
陳衛東稱,這次考古發掘中首次在羅家壩遺址發現了雙棺合葬墓、三棺合葬墓各1座,豐富了羅家壩遺址的東周墓葬材料,對進一步研究該區域巴文化的內涵特徵及其族屬有重要意義。
這批墓葬出土的器物以巴蜀器物為主要特徵,陳衛東說,同時出土的「長喙鳥」紋飾的銅矛屬國內首次發現,對研究巴文化與蜀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
陳衛東說:「羅家壩東周墓地排列有序,從南向北可分為6排,排與排之間可能存在血親、等級或時代關系,這一發現有利於我們進一步研究該遺址所反映的巴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
羅家壩遺址在2000年、2003年分別進行過考古發掘,在此前幾十年中,考古工作者還沒有找到一處像羅家壩遺址這種公認的、大規模的古代巴人中心遺址,它同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一樣,改寫了長江上遊人類文明史。
Ⅲ 宣漢羅家壩遺址的歷史研究
穿越數千年歷史煙雲,羅家壩攜巴風巴韻一路走來。今天,當我們拂去歷史的塵埃,透過有限的記載、文物的訴說以及大巴山至今保留的某些民風民俗,彷彿可以看見古代巴人戰場搏殺的刀光劍影、斬蛇驅虎的艱難生活和能歌善舞的樂觀心態。曾有專家說,巴文化可與中原文化媲美。
巴國形成於商周之際,《辭源》註:「巴者,古國名,位於四川省東部一帶地方。」夏朝時期,川東地區稱「巴方」,商朝時稱「巴奠(甸)」。巴人以白虎為圖騰,崇拜的首領叫廩君。
巴國前後歷時約800年,巴國王族和巴地各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宣漢縣文化局局長李春剛認為,巴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巴渝舞、巴鄉清、巴人風情和巴人神話。
中國古代典籍記載最古老的音樂創作產生於巴地,巴渝舞來源於巴師伐紂時的「前歌後舞」,舞風剛勁,音樂鏗鏘,屬武舞、集體舞。漢初巴渝舞成為宮廷樂舞,既供宮中觀賞,又是接待各國使節、宮廷祭祀、天子喪禮的樂舞。唐朝時巴渝舞仍是宮廷樂舞之一,唐以後消失。盡管如此,巴渝舞遺風猶存,川東巴人後裔的踢踏舞、擺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巴渝舞的流變。現在的薅草鑼鼓、花鼓調、花燈調、蓮花落、川劇幫腔、川江號子、勞動號子、翻山鉸子等都和巴渝舞密不可分。
古代巴人善釀清酒,以「巴鄉清」著稱於世,《水經.江水注》曾有記載。由於釀造時間長,冬釀夏熟,色清味重,為酒中上品,以致秦昭王與板蠻定立盟約時以此酒為質。
巴人民風石朴凝重,崇尚勇武。他們住干欄式房屋,樓上居人,樓下養畜,傍水而居。死後大多採取船棺葬、懸棺葬、幽岩葬、岩穴葬、土坑葬。
巴人還創造了不少神話。自然神話有「比翼齊飛」、「巴蛇吞象」、「白虎神話」,英雄神話有「廩君傳奇」,神女傳奇有「巫山神女」、「鹽水神女」。
Ⅳ 宣漢土家擺手舞歌詞大全
擺手舞步步迎來你
一路細雨甜蜜蜜
你知道哪棵果樹先開花
你熟悉哪只雞兒早開回啼
啊,龍清答秀
好人龍清秀
我們忘不了你
你把山裡人脫貧的夢
時刻背在自己的行囊里
啊,山也唱你
啊,水也唱你
好一朵清清秀秀的芙蓉花
千山萬水都能見到你
牛角酒杯杯感謝你
引來清泉情依依
你播下春風春雨綠山寨
你牽來金線銀線連萬里
你把一支愛民的歌
句句唱在百姓的心窩里
哈啊~哎~
(你看看是不是你說的那首歌的歌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