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大班游戲《哈哈鏡》的教學反思
哈哈鏡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從哈哈鏡里能看見自己有趣的變形形象,獲得快樂的情緒。在這樣的生活經驗的前提下,幼兒欣賞了散文詩「哈哈鏡」。從師生的問答中,我了解了幼兒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師:「圓圓的小池塘像什麼?」 生:「小池塘像一面亮亮的哈哈鏡。」 師:「小花、小草、小樹照照,看到了什麼?」 (我出示了花、草、樹的漢字卡。) 生:「小花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瓣,小草看見青青的草葉,小樹看到了綠色的葉子。」 師:「風娃娃來了,湖水是怎麼變成哈哈鏡的?」 生:「因為水面上有波浪。」 師:「倒影有哪些變化呢?」 生:「長的變短了,短的變長了,圓的變扁了,扁的變圓了,彎的變直了,直的變彎了。」 (同樣,我也依次出示了漢字卡:長、短、圓、扁、彎、直。) 就這樣,短短的十幾分鍾,幼兒不僅感受到了散文詩優美的意境,還認識了倒影、認識了漢字,我想幼兒的收獲是很大的。尤其在認識漢字的問題上,我有這樣一個想法:3-6歲的孩子是使用符號記憶的最佳時期,應該趁著記性好的優勢多認一些漢字,為以後入小學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漢字學習有四個要求,即:會認字、讀音、書寫、運用。 幼兒園的孩子完全有能力達到前兩個要求,只要在整合教育的理念下,逐步滲透快樂識字,日積月累,孩子的識字量大有提升,對閱覽圖書帶來很大幫助。 之後的繪畫活動「倒影」也出乎了我的意外。幼兒對內容的選擇,畫面的布局、色彩的運用都是獨樹一幟的,沒有一張是完全相同的。80%的幼兒對倒影的鏡面原理把握得十分准確,偶有幼兒搞錯了方向。從這一點可以看長骨幼兒對倒影的理解是深刻的,而這些都得益於幼兒對散文詩「哈哈鏡」的學習。
2.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長在大鬍子里的鳥窩怎麼評論
教學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表演故事,親身融入到為別人著想的情境中,並能積極主動的加入自己的想法。這說明幼兒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通過幼兒的討論、表演過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師沒能參與到表演中,減少了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教學活動應該多些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3. 大班歡樂的動物園為主題教學反思
兒們都喜歡動物,也喜歡模仿動物的各種動作,有了解各種動物的願望,通過本次活動設計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認識各種動物的名稱,特點及生活習性。
2 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喜歡與同伴交流。
4. 大鬍子鳥窩的故事
故事:做在大鬍子里的鳥窩
說起來,大鬍子小矮人的鬍子也真大,天涼的日子,它能當棉被。 有一天,太陽把睡在林中空地上的大鬍子小矮人喚醒。大鬍子正要梳理他的鬍子呢,嗨,忽然從他的鬍子里飛出了一隻小灰鳥。
小灰鳥飛落在一根樹枝上,蹲在那上頭,愣愣地瞅著大鬍子。大鬍子只好躺在原地方,一動不動,這樣小鳥就不會受驚了。
大鬍子小矮人感覺,有什麼東西在他的鬍子里輕輕動彈。他抬頭一瞧,不由得笑了。大鬍子里有個小鳥窩哩,里頭有五個小鳥蛋。這小灰鳥媽媽在他的鬍子里孵蛋呢!這下可讓大鬍子為難了。孵蛋得清清靜靜、安安穩穩的,專心致志,才能把小鳥抱出來。於是,大鬍子只好紋絲不動,靜靜躺在那裡,獃獃仰望那白雲在天空悠悠飄動。
後來,鳥媽媽飛上了樹枝。過一陣,鳥爸爸回來了,嘴裡叼著一條小蟲子。鳥爸爸先站在樹枝上,看大鬍子靠不靠得住,看了好一會兒,沒事兒,就飛到鳥媽媽跟前,把蟲子喂進它嘴裡,又匆匆飛進了樹林。鳥媽媽孵小鳥,鳥爸爸當然要忙碌些。它得不停地把各種好食品叼來給鳥媽媽吃。
從早晨起,大鬍子就沒有吃過東西了。本來他的大鬍子上結著些野果的,但早已吃完了,新的又沒長出來。好在鳥爸爸看出大鬍子肚子餓了,它及時地捉了些蟲子來喂大鬍子。大鬍子趕緊閉上了嘴。
「謝謝你,我不會吃蟲子,你還是好好照料鳥媽媽吧,讓它在我鬍子里安心抱蛋。這樣小鳥很快就能抱出來了。」
大鬍子伸手拔了些草莖嚼著,不讓自己的肚子太餓。他這么一動不動的,時間躺長了腰疼得厲害。可他又不敢動彈,生怕一動彈就嚇著鳥媽媽。幸而,他的鬍子里不多久傳來了輕輕的篤篤聲。
第一隻小鳥啄出殼來了!
「歡迎你,小東西!」大鬍子低聲說,「歡迎你到這個有趣的世界上來!」
大鬍子忘了口渴,忘了飢餓,忘了腰疼。
第二隻小鳥出世了,第三隻、第四隻、第五隻,五隻毛絨絨的小鳥!五個可愛的小生命!鳥媽媽看著自己抱出來的小傢伙,心裡說不出有多高興。
同鳥媽媽一樣高興的,還有大鬍子哩!
5. 幼兒大班野牽牛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我以能促進「每個幼兒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以兒歌是幼兒喜愛且易接受的教學形式,找到幼兒興趣點入手,再以游戲活動為載體,使兒童在活動中得到認知、情感和價值觀的主動發展。 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第一環節,以優美輕松的音樂為背景,創設了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在第二環節,讓幼兒觀察、親身體驗牽牛花爬高樓,培養觀察力和注意力。第三環節,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體驗爬高樓的不易,增強了幼兒理解能力。第四環節,幼兒邊學兒歌邊做動作,輔以表情,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第五環節,分角色表演進一步加深幼兒理解力,提升了表演能力,增強了記憶力。第六環節,回歸大自然,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結束活動。整個活動中,幼兒在觀察力、注意力、參與表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主動發展。 不足之處:在第二環節中,應在認識高樓、樹梢、墩牆、泥巴、野牽牛時貼上字卡,初步讓幼兒識字。在第五環節中讓幼兒帶上高樓、樹梢、墩牆、泥巴的頭飾,這樣幼兒學習興趣會更濃些。
6. 大班《給小貓刮鬍子》教學反思
小貓刮鬍子 主人那絡腮大鬍子上塗滿白花花的肥皂沫,他對著鏡子,正在用剃刀刮鬍子 小花貓蹲在主人腳邊,仰起頭,用碧綠碧綠的大眼睛看著主人. 主人刮完鬍子,嗬,年輕多了吧.!.他穿上筆挺的衣服,到別人家裡做客去了 主人走了,家裡靜悄悄的 小花貓跳到桌子上,對著鏡...· 語文S版:《小貓刮鬍子》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1個生字,會寫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孩子們懂得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定的用處,千萬不能不動腦筋,盲目地模仿和跟從別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小貓刮鬍子》教材分析 《小貓刮鬍子》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主要講的是小貓學著主人的樣子,把鬍子颳得乾乾凈凈,結果晚上在追捕老鼠時撞得鼻青臉腫。貓媽媽的一席話使小花貓再也不刮鬍子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能見到.....·課文:《小貓刮鬍子》原文內容 課文:《小貓刮鬍子》原文內容 咯吱,咯吱,主人的兩腮滿是白花花的肥皂沫,他正對著鏡子,聚精會神地刮鬍子 小花貓在一旁仰著腦袋,碧綠碧綠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主人刮鬍子 主人刮完鬍子,走了.....·《小貓刮鬍子》教案設計(1) 《小貓刮鬍子》教案設計(1)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1個生字,會寫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7. 大一班教學反思 科學 身邊的農作物
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大班種植活動:給黃瓜苗澆水
活動目標 :
1、給黃瓜苗澆水,觀察黃瓜的變化。
2、積累照料黃瓜的經驗。
准備
澆水用的小桶、小茶杯等若干。
過程
1.帶領幼兒去黃瓜地
.猜想黃瓜的長勢
教師:「你們猜猜黃瓜種子有沒有發芽呢?」
「如果發芽了,小苗苗會使什麼樣子的呢?」(幼兒猜想)
3.幼兒觀察黃瓜的變化,並進行澆水
教師:「有些黃瓜種子已經發芽了,可是你們有沒有發覺黃瓜有點口渴了?我們來給它們澆澆水吧。」
4.教師示範如何澆水。
教師:「要往黃瓜苗苗根部澆水,要不然黃瓜會被水沖死的。」
教師給每組幼兒劃一個區域,准備好水,開始澆水。
5.幼兒收拾整理澆水用具,
活動目標:
1. 樂意參加蔬菜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2.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活動准備:
1. 種植物:蔬菜種子、小青菜等(最好是幼兒認識的種植物,另外種子的種類有埋在土中的,有外露的種植物)
2.種植的工具:小鏟子、澆水壺等
3.幼兒事先已穿好反穿衣、幼兒自製的標記
4.版面:展示種植植物的主要過程的圖片(現場將圖片貼上去)
5.有關勞動光榮的輕松愉快的音樂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體驗種植――討論交流――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讓我們一起來把開心的事告訴客人老師。
1. 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春遊去蔬菜基地參觀的內容
2. 討論交流:
(1)小朋友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的?
(2)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種植的幾個重要環節:挖坑――播種――填土――澆水 說明:在版面上進行展示,為後面幼兒的自主種植提供支持
(3)師要簡單小結:農民真了不起,種出了許多營養豐富的蔬菜,勞動真光榮。 (評析:已有的春遊時的種植經驗為這次種植蔬菜的「遷移應用」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幼兒在討論時,氣氛活躍,能較快得出結論。這里突出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熱情。)
二.體驗種植
1. 出示各種種植物以及種植的工具,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說明: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對種植物以及種植工具簡單介紹一下
2. 幼兒自主種植蔬菜,教師觀察指導。 觀察要點:幼兒種植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幼兒之間互動交流的情況 說明:引導種好的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標記插入土中,以示辨認 (評析:這部分是重點和難點。在實施過程中幼兒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能明確活動的目標,在種植過程中也逐步培養了幼兒協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遇到矛盾時,幼兒思維活躍,能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體現出了思維的創新性,同時幼兒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於種植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較簡單,在前期幼兒也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教師沒有干涉他們種植過程中產生問題碰撞後的最終解決結果。)
三、 討論交流 1. 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說明:結合現場錄象內容――要捕捉到幼兒活動中的亮點,如合作、協商、邊學邊做等 2. 我們已經完成了種蔬菜的任務,真了不起。可是剛才農民伯伯說的,蔬菜種下去後,還要細心的照顧它才會長大。那我們應該怎麼照顧它們呢? 說明:可以適當准備一些相關的圖片,繼續貼在版面上,幫助幼兒在活動後學習如何照顧蔬菜 (評析: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行為過程比較連貫完整地表達出來,能力強的幼兒能對自己的合作情況作出簡單評價,從中發現問題,共同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觀察記錄本,引導幼兒關注蔬菜的生長變化,萌發照顧、觀察蔬菜生長過程的興趣。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以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引子」,充分調動幼兒繼續探索慾望,使幼兒圍繞進行尋根究底的探索,在自身的探索活動中,接受科學知識,豐富幼兒的種植經驗,使幼兒思維、認知和科學興趣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 活動反思: 種植活動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探索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條件差,沒有材料進行科學活動」的困境,非常適於農村幼兒園,也得利於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 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主要採用了層層遞近的方式,當孩子在春遊活動時對種植活動有了一定的體驗之後,我再進行推動,給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間和機會,讓幼兒在探索體驗過程中再來發現問題,尋找教育的機智,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經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看似是一個活動,但它確實是與其他領域的內容相聯系的比如:幼兒的認知、情感、科學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本次活動後,幼兒生成了幾個熱點:如:幼兒A:一澆水,菜苗就倒了,後來我們重新種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菜苗種的太淺)幼兒B:我們種的菜苗讓某某踩壞了,我們讓他小心一點。(菜苗護理時的注意點)幼兒C:我和XX小朋友產生了爭執,我說:應該把根埋進土裡,他說我種反了。
(蘿卜的種植方法),因此,在問題下,我們將生成一些後續活動,比如,如何讓幼兒自己照顧觀察種植角;品嘗親手種植的蔬菜等等。 整個活動,前後歷經一個月,我們得到了有豐富種植經驗的老農指導和家長的配合,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特別是一名農村幼兒教師,更加需要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去觀察、探索大自然,感受農村的美。
種大蒜
[活動目標]
⊙學習正確種植大蒜的方法,樂意參與種植活動,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活動准備]
⊙請家長協助幼兒共同收集種植用的小器具。
⊙帶領幼兒參觀園內種植園地,了解種植的過程。
⊙初步認識大蒜頭的外形特徵。
⊙小動物標簽一套,松軟泥土,鏟子,水桶若干,大蒜頭。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種植的興趣。
出示大蒜頭,大蒜頭會變,你知道它能變成什麼樣子嗎?大蒜頭變出的蒜葉子做菜,又香又好吃,還能殺菌。那我們一起來種一種,讓它變出更好的蒜葉來。
2.示範種大蒜的方法。
老師示範:將大蒜頭一一掰開,拿出小器具,貼上自己的動物標簽,盛上泥土,手捏住大蒜,將尖頭朝上,按進土裡,最後澆上一點水,放在能照到太陽的地方。
3.幼兒自己動手種植大蒜。
幼兒種植,老師給予幫助與指導。
4.激發幼兒連續觀察的興趣。
出示操作材料《大蒜生長記錄》。大蒜慢慢會變,它們怎麼變的,我們隔幾天,就將觀察到的大蒜的變化情況畫在空格上,比一比,誰的大蒜長得又快又好。(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或離園前的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隔1——2天澆一次水並記錄生長情況。)
活動名稱:種植蔬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種植青菜活動,願意親近大自然。
2.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動手能力。
3.萌發照顧管理青菜生長的興趣。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正在開展「好吃的食物」的主題活動,雖然剛開展不久,但是孩子們卻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快樂,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從多渠道收集了各種關於蔬菜的資料和圖片,並共同進行布置,使環境與孩子之間產生了積極的互動。當孩子們對各種各樣的蔬菜有了良好的感性認識以後,孩子們的問題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什麼:「我們吃的菜是從哪兒買來的?」「蔬菜的家在哪兒?」「蔬菜是長在樹上的還是長在地上的?」「農民伯伯是怎麼種出來的?」「蔬菜是怎麼到農貿市場去的?」「人們是怎麼買菜和賣菜的?」 等等••••••
活動前期,在我們開展了「籃子里的蔬菜」「去菜場」「好看的蔬菜」「蔬菜大聚會」「去參觀果蔬基地」 等活動後,孩子們更是對與蔬菜相關的事物非常的關注,蔬菜的生長秘密就是最近孩子關注的熱點之一。孩子們通過前期的活動,已經對各種蔬菜積累了初淺的經驗,孩子們正積極的渴望感知和發現蔬菜的生長秘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進一步需求,提升他們的生活經驗,我及時的抓住了孩子最感興趣的熱點——親自種一種、管理蔬菜,組織和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通過情景和資料的再現,幫助幼兒將零碎、片面的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和提升。同時在種植的活動中將獲得的經驗遷移,旨在讓幼兒通過此次活動,觀察了解青菜的生長及變化,獲得相應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體驗其中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回憶再現已有經驗
師:這個星期六,我們玩的開心不開心,為什麼?我們一起告訴老師吧。
1.組織幼兒觀看錄象
說明:錄象內容為幼兒上次去蔬菜基地去參觀的內容
2.結合參觀進行討論:
(2)這些的手裡的這些蔬菜是從哪裡來?
(3)引導幼兒觀看農民的勞動,聽農民介紹,知道蔬菜生長的幾個重要方面:
挖坑——播種——填土——澆水——除草
二.種植體驗經驗
1.出示各種種子,引發幼兒種植興趣
2.按小組進行討論:如何種植? 協商如何分工?
幼兒:先挖坑,接著放苗,再填土,最後澆水。
3.幼兒合作種植菜秧,教師協助指導。
4.種植後的討論(結合現場錄象內容)
(1)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
(2)教師提問: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3)我們應該怎樣來照顧菜寶寶?
三.活動延伸:
繼續關注種子的生長,萌發探索植物生長的興趣。
(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管理和記錄)
課程鄉土特色活動登錄
活動名稱 種蠶豆 主 題 秋天的畫報
活動背景 上周我們開展了一次穀物拼貼,幼兒對蠶豆很感興趣,正好在拼貼之後也有剩餘的,於是我們開展了種蠶豆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蠶豆,知道蠶豆的名稱,初步懂得蠶豆的種植季節以及生長過程。
2、初步學會種植管理蠶豆的方法,萌發愛勞動的情感。
活動環境和材料 鏟子蠶豆泥土盒子噴壺
活動過程
1、幼兒通過觀察,學習選種。
(1)請幼兒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在發芽實驗中,哪些蠶豆種子發了牙?
(2)幼兒把顆粒飽滿的種子挑選出來。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讓幼兒知道一些整地的粗淺知識,認識一些農具,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
(1)提問:這塊地現在能種嗎?為什麼?我們先要干什麼?用哪些工具?
(2)幼兒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一些農具?
3、幼兒學習種植蠶豆的技巧。
(1)提問:地整好了,該怎樣下種呢?為什麼?
(2)幼兒觀看教師種豆。
(3)幼兒自己種植,教師觀察指導。
4、學習管理蠶豆的方法,愛護蠶豆。
活動反思
由於幼兒對蠶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幼兒很興奮,但是對於如何種植蠶豆幼兒知道的很少,而教師在講述的時候幼兒也不能理解,因此在示範種植的時候幼兒特別想自己也試試,輪到自己種植的時候有的幼兒會搶。
種植活動:我給蘿卜把水澆
設計意圖:
開學初孩子們在種植園種了蘿卜,每天早上來園都興致勃勃的去看蘿卜寶寶的長勢。可是有好幾天都是雨天,孩子們沒有辦法去種植園。這不,這幾天天剛晴,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拿著澆水工具和除草工具去了種植園給蘿卜寶寶們除草、澆水了!
活動目標:
1、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鏟子、噴壺等。
2、學會照料蘿卜的簡單方法。
活動准備:
鏟子、噴壺等工具。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蘿卜寶寶的長勢:
「我們種的蘿卜寶寶是什麼樣子的?現在它們長出了什麼?」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
「現在蘿卜寶寶們的周圍都長出了草了,有的蘿卜寶寶渴的連土都裂縫了,該用什麼工具來幫幫它們呢?」
觀看並認識鏟子、水壺等工具。
3、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給蘿卜寶寶澆水、除草。
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小結:我們要經常到地里關心蘿卜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要喝水,什麼時候要除草,是怎樣長大的。
4、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蘿卜寶寶的生長狀況。
反思:
今天我們來到種植園地給蘿卜苗苗澆水,當看到蘿卜苗苗又長高了時,孩子們都興奮的跳了起來。
在這短短的時間里我領悟了一個道理:不管是什麼樣的活動,我們都要為孩子們創設自主參與、自由觀察與實踐的機會與條件,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領悟到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感悟到如果缺乏了責任心,做事半途而廢,就不可能有收獲,更體會不到收獲帶來的喜悅
活動一
活動內容:挖紅薯
活動准備:
1、事先聯系好實驗基地。
2、各種挖紅薯的工具、小籃子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農具挖出紅薯,體驗田間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2、感受與同伴共同合作的快樂。
活動過程:
1、共同討論挖紅薯時應注意些什麼?
了解一些農具的用法、名稱等
2、 大小自由結伴拿好小籃子來到紅薯地里挖紅薯。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利用各種農具挖紅薯,比比哪種農具最好挖。
(2)鼓勵幼兒互相合作挖出紅薯。
(3)引導幼兒比較新挖出的紅薯與剛才挖出的哪只大。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珍惜的道理。
2、培養幼兒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能力。
3、幫助幼兒進行田間勞動,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
活動准備:
1、聯系好勞動園地的有關事宜。
2、為幼兒准備適宜的工具,備足開水及衛生保健用品。
活動過程:
一、出發前向幼兒講明活動目的及注意事項,使幼兒明白要遵守秩序,注意安全,在旅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賞秋季景色,認識一些蔬菜、果實,感受田野豐收的美景。
二、來到勞動園地後,引導幼兒主動問候他人,向農民伯伯學習使用勞動工具的簡單技能及農作物的採摘方法,如:拔蘿卜、挖紅薯、拾花生等。組織幼兒在教師和農民伯伯的幫助下採收勞動,注意提醒幼兒安全使用工具,不破壞農作物。
三、回園後和幼兒交流體會,說說勞動的辛苦,明白珍惜勞動果實的道理。
四、師幼一起動手將採摘的農作物進行清潔
註:查看本文詳細信息,請登錄安徽人事資料網 站內搜索:大班種植樂活動反思
看了該文章的人還看了:
大班畢業活動反思
畢業典禮在祝福聲中圓滿落下帷幕。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對在園生活的回顧和總結,也包含了老師和家長對他們殷切的期望和衷心的祝福。為了能更好的開展這次的活
尺子的測量活動反思
在長度單位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進行估計、交流、測量等活動,讓學生通過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認識長度單位。 在引入毫米時,我安排學生用尺子測量數學
中班體育紙球活動反思
中班體育活動《好玩紙球》教案 執教人:楊清梅 設計意圖:《綱要》里指出重視和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而在冷的冬天幼兒小手都不願意
8. 求一篇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最好是自己寫的
正逢春雨綿綿的季節,幼兒對春天的景象與特徵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春雨的是幼兒熟悉的自然現象,但春雨的顏色往往又是被幼兒所忽視,幼兒不會特意的去關心這個知識點。憑借著我們班級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就選擇了這樣一個知識點切入,果然,幼兒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將此自然現象結合了散文詩《春雨的色彩》設計成了一個語言活動。
對於目標的制定,由於活動是語言活動,是圍繞一首很優美的散文詩展開的,讓幼兒感受其意境美是首當其沖的。而這首散文詩看看就那麼幾句話,但說簡單也不簡單,幼兒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欣賞懂散文中的深意所在。那麼,「了解春雨的作用,感知春天萬紫千紅的季節特徵。」也成了活動的重點。
環節的設計中,我注意到了要有層層遞進。在活動之前,我預設到可能有幼兒會直接說出春雨的真實色彩——無色,所以,我將小鳥設置成了爭論的主人公,想引導幼兒理解為這是小鳥之間的爭論。在活動的開頭,我先是用質疑的方式引發幼兒學說散文詩的興趣,又通過情景性的創設,讓幼兒進入一個小鳥爭論的情景,從而自主的按照一定的句式創編散文詩。如我所料,幼兒在我提問:「春雨是什麼顏色的呢?」的時候,就已經有幼兒說出春雨是無色的,還解釋道春雨的五顏六色是因為光的折射問題。雖然我猜到了這樣的情況,而且誇獎了他能知道那麼深奧的科學知識,和這個幼兒說好了課後再討論,可是他在下一個環節的時候,依然在提「春雨是無色」的,當時我是覺得這個小朋友提早說了,會將環節打亂,就選擇了忽視他。之後我也反思了這個問題,其實,我可以把他轉化過來,可以對他說「你已經知道春天的雨是沒有顏色的,但是小鳥不知道啊」,老師應該要把幼兒轉到小鳥的情境當中,所有的幼兒的模仿都是在模仿小鳥,拋卻老師和幼兒的身份。第二個環要注意的就是,始終要圍繞在小鳥們討論的情境中,然後給幼兒的圖片也是在參與小鳥們的討論。同時,老師的小結語也應該是小鳥們的討論。這里我在執教的時候,用了開火車的形式,但幼兒並沒有用「開火車」的形式接下去,因為中班幼兒的語言還是有點遲鈍的,所以我覺可以分幾個顏色來說說就好了。最後環節的角色表演,是活動的高潮,是幼兒將散文詩展示給大家看的時候,教師用語言和肢體提示引發幼兒的表現力,加上優美音樂的承托,使幼兒沉浸於散文詩的優美中,這是活動的一個亮點。
整個活動中,精美的PPT起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提示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和句式來復述散文詩《春雨的色彩》,創編,也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其實讓幼兒看圖說話的時候,也能藉助多媒體,這樣的效果應該會更好。
9. 簡述住在大鬍子里的鳥窩的藝術手法
故事原文:
說起來,大鬍子矮人的鬍子也真大,天涼的日子,它能當棉被。
有一天,太陽把睡在林中空地上的大鬍子小矮人喚醒。大鬍子正要梳理他的鬍子呢,嗨,忽然從他的鬍子里飛出了一隻小灰鳥。
小灰鳥飛落在一根樹枝上,蹲在那上頭,愣愣地瞅著大鬍子。大鬍子只好躺在原地方,一動不動,這樣小鳥就不會受驚了。
大鬍子小矮人感覺,有什麼東西在他的鬍子里輕輕動彈。他抬頭一瞧,不由得笑了。大鬍子里有個小鳥窩哩,里頭有五個小鳥蛋。這小灰鳥媽媽在他的鬍子里抱蛋呢!這下可讓大鬍子為難了。抱蛋得清清靜靜、安安穩穩的,專心致志,才能把小鳥抱出來。於是,大鬍子只好紋絲不動,靜靜躺在那裡,獃獃仰望那白雲在天空悠悠飄動。
後來,鳥媽媽飛上了樹枝。過一陣,鳥爸爸回來了,嘴裡叼著一條小蟲子。鳥爸爸先站在樹枝上,看大鬍子靠不靠得住,看了好一會兒,沒事兒,就飛到鳥媽媽跟前,把蟲子喂進它嘴裡,又匆匆飛進了樹林。鳥媽媽抱小鳥,鳥爸爸當然要忙碌些。它得不停地把各種好食品叼來給鳥媽媽吃。
從早晨起,大鬍子就沒有吃過東西了。本來他的大鬍子上結著些野果的,但早已吃完了,新的又沒長出來。好在鳥爸爸看出大鬍子肚子餓了,它及時地捉了些蟲子來喂大鬍子。大鬍子趕緊閉上了嘴。「謝謝你,我不會吃蟲子,你還是好好照料鳥媽媽吧,讓它在我鬍子里安心抱蛋。這樣小鳥很快就能抱出來了。」
大鬍子伸手拔了些草莖嚼著,不讓自己的肚子太餓。他這么一動不動的,時間躺長了腰疼得厲害。可他又不敢動彈,生怕一動彈就嚇著鳥媽媽。幸而,他的鬍子里不多久傳來了輕輕的篤篤聲。
第一隻小鳥啄出殼來了!
「歡迎你,小東西!」大鬍子低聲說,「歡迎你到這個有趣的世界上來!」大鬍子忘了口渴,忘了飢餓,忘了腰疼。
第二隻小鳥出世了,第三隻、第四隻、第五隻,五隻毛絨絨的小鳥!五個可愛的小生命!鳥媽媽看著自己抱出來的小傢伙,心裡說不出有多高興。
同鳥媽媽一樣高興的,還有大鬍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