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發散思維教學設計

發散思維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07 13:30:01

A. 訓練幼兒發散性思維大班教案

目標: 1、嘗試用各種材料設計、製作時裝,並扮演模特秀一場 2、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多元思維,並有一定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有一定的表現慾望 難點:能設計、製作出新穎、與眾不同的時裝 准備: 1、孩子有一定設計服裝的基礎 2、各種材料(各種紙、布、膠水、雙面膠、剪刀等等) 3、各種小裝飾、vcd(看時裝表演,引起興趣用)磁帶(最後模特走台用) 過程: 一、看時裝表演錄相,引起設計時裝的慾望 1、老師:今天請小朋友看一段錄相 2、幼兒觀看錄相 3、談話:這是什麼表演,你喜歡嗎?為什麼? 二、大膽創新、設計、製作時裝 1、老師:讓我們也來設計、製作時裝吧! 2、幼兒設計、製作時裝 3、老師巡迴指導 (1)、要求幼兒設計出新穎、與眾不同的時裝 (2)、鼓勵幼兒合作設計出時裝 4、老師:小設計師,你設計了什麼時裝? 5、幼兒簡單介紹自己設計的時裝 三、扮演小模特,來一場時裝秀 1、老師:我們來扮演小模特,來一場時裝表演好嗎? 2、幼兒在背景音樂中,進行時裝表演。 2 大班綜合教案:好玩的指印畫 活動目標: 1、通過指印的添畫、組合,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2、通過對圖畫內容地大膽描述,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視頻轉換儀、印泥、白紙、勾線筆、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嘗試印指紋 1、出示印泥,引起興趣。 師:這是什麼?(玩印章時用的印泥)今天我們要用印泥來印指紋。【採用直接導入的方法開始本次活動,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對印泥比較熟悉,另一方面是為了迅速引發孩子們玩印泥的興趣。】(評:這個環節比較直接,孩子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紛紛想嘗試一下印指紋。) 2、教師示範指紋印的步驟,提出要求。 師:先來看老師是怎麼印的。先用大拇指蘸印泥,再印在紙上稍微往下壓一壓,不要移動,不然印出來的指紋就會不清楚了,最後用抹布把手上的印泥擦乾凈。【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教師邊示範邊用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便於幼兒完成任務。特別是手不能移動這個要求很重要,否則印出來不清楚就前功盡棄了。】(評:當老師示範了一遍之後,小朋友都歡呼了起來,覺得印指紋很神奇,也很好玩。) 師:一個指紋印好了,真有趣!讓我再來印一個。記住:先用大拇指蘸足印泥,再落在紙上稍微往下壓,注意不要移動,最後用濕抹布把手上的印泥擦乾凈。【教師第二次示範印指紋,重申了印指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加深了幼兒對印指紋注意點的認識。】(評:看完老師兩次示範印指紋,小朋友的興趣都來了,有的小朋友一邊仔細地看老師示範一邊在輕聲地重復老師所提出的印指紋的要求,看來老師所提的要求起作用了。) 師:這兩個指紋是不一樣的,一個是橫著印的,還有一個是豎著印的。【簡單的陳述讓幼兒了解指紋可以有不同的印製方法。】 3、幼兒操作。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印一印?(想)那就趕快動手印吧!【根據老師剛才所提的要求和注意事項,幼兒開始操作印指紋。】(評:由於小朋友們明白了印指紋的要點,所以大多數幼兒印得都很好。也有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順利地完成任務。) 二、想像並添畫指印 1、教師示範一個指印的添畫,引導幼兒想像。 師:有沒有都印好了?趕快來看老師變魔術了。看看我會把這些指印變成什麼?變變變,變成什麼了?(一個小人)我添了幾筆就把指印變成了一個小人。再變變看,又變成什麼了?(氣球)加了一條線就變成了一個氣球了,真好玩!【在孩子們都印好了幾個指紋之後,用變魔術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師身上,很自然地過渡到了下一環節的教學。】(評:幼兒被魔術一下子吸引了過來,在老師添畫之後,幼兒都能說出添畫的是什麼,覺得添畫很有趣、很好玩。) 師:那小朋友們來想想你能不能也在指印上添上幾筆,把它變一變,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思考能不能在自己的指紋印上添上幾筆變成其他東西,發展幼兒的想像力。】(評:這個問題拋出來之後,教室里立刻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議論可以變什麼,幼兒在交流時迸發的想像力真令老師刮目相看,皮球、螃蟹、瓢蟲……許多想法都是老師事前沒有想到的。) 2、幼兒添畫,教師有目的引導。 師:啊,原來我們只要簡單地添幾筆,就能把指印變成這么多有趣的東西,那讓我們也來做一回魔術師,試一試自己的本領,請你們把你想的變出來,好嗎?(評:這一環節顯示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大部分小朋友能自己獨立添畫,但也有個別幼兒開始只能照著其他小朋友添畫,這就需要老師注意在活動中的個別指導了。 3、幼兒介紹。 師:誰願意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指印添畫?我們請***,你把指印變成了什麼? 師:我發現這兩個指印印在一起了,你把它變成了什麼?變成了一隻小鴨,真棒!原來,我們不但可以把一個指印添畫成一樣東西,還可以把兩個、三個、四個,甚至許多個指印連在一起添畫成其它東西。那麼小朋友再來想想看,你能不能把二個、三個、四個甚至許多個指印連在一起添畫成別的東西呢?請你們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在發現有個別幼兒把幾個指印連在一起來添畫的時候,就馬上引導孩子想一想,幾個指紋連在一起可以添畫成什麼,難度提高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也得到了挑戰和鍛煉。】 4、幼兒討論,教師個別指導。【難度提高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會更大了,因此老師利用幼兒討論的時間對個別孩子加強指導。】 5、幼兒交流多個指印的添畫,老師給予肯定。(評:小朋友的點子較多,有的小朋友把兩個指印上下疊加變成了一隻梨,有的小朋友把好多個指紋並排印好後畫上了很多腳變成一條毛毛蟲等。) 【整個第二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引導幼兒通過自身的生活、學習經驗,進行廣泛地思考並嘗試,達到提高幼兒想像力的目標。】 三、指印添畫並創編故事 1、師:小朋友的想法真多,那就請大家把我們剛才想的放在一幅畫中,編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記住一定要先想好你故事中有些什麼,然後再印、再添畫,最後再編故事。圖畫中的內容可以是一個指印添畫成的,也可以是兩個指印添畫成的,還可以是許多個指印添畫成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本次活動難點所在。】(評:小朋友有了前面添畫的基礎,大多能想出要添畫什麼內容,在添畫的時候也都各顯神通。) 2、師:先畫好的小朋友可以編故事了,在編故事的時候注意要用簡單的幾句話把故事中的內容講清楚。【提醒添畫好的小朋友先開始編故事,由於剛進入大班,幼兒的口語言表達、詞彙量的發展都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因此為減少他們的困難,只要求孩子們簡單地講述故事就行了。】 3、師:都好了嗎?誰來講講自己的小故事?(2-3名幼兒講述)(評:幼兒對於添畫都能完成得不錯,不過在編故事這個環節,不出意料,能較詳細地講述故事的幼兒很少,大都只能用簡短的幾句話來進行講述。) 4、師:***小朋友講了一個《 *** 》的故事,裡面有……真好聽!我知道你們都想來講講自己編的小故事,那就請你把故事講給你邊上的小朋友和客人老師聽吧,大膽一點,快去講吧! 總評: 本次大班綜合活動《好玩的指印畫》,以幼兒感興趣的指紋為切入口,目標定位準確,完全是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一步一步、環環相扣,先是通過印泥引發幼兒印指紋的興趣,在幼兒操作及

B.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各自呈現什麼特徵

其主要理論依據是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的理論(「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與動機理論).其設計思想是以教師為中心.其設計原則是:強調以教師為主.其研究主要內容是:幫助教師把課備好、教好.
特點:1、有利於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
2、有利於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
3、有利於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
4、有利於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
5、有利於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缺點:1、重教輕學,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對教材、對權威的迷信,使學生缺乏發散思維、批判思維的創建.
一、學習環境分析.指對教學所需要的總體環境的分析,包括物環境和人環境.物環境就是學的物質環境如溫度、光線、通風以及必要的教學設備.人環境則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如師生之間的需要、認知因素、情感因素、課堂氣氛等.良好的學環境主要取決於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科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和課堂問題行為的有效控制.
二、學習者特徵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的初始能力、一般特徵與學習風格.
初始能力是指特定學科的內容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以及對學習內容的認識與態度,也即是教學的起點;
一般特徵指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的個體的、生理與心理的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認知成熟度、學習動機、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工作經歷、生活經歷、經濟文化與社會背景等.
學習風格.學生感知不同刺激並對不同刺激作出反應這兩方面產生影響的所有心理特徵.也可以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喜歡採用某種特殊學習方式、策略的傾向.主要包括⑴對感覺通道的偏重(有視覺型、聽覺型與動覺型);⑵心理的和社會的特徵;⑶認知方式,場依存性與場獨立性,沉思型與沖動型,整體型與系列型等;⑷大腦左右半球的加工方式,左半球加工畔的方式是言語的、系列的、數字的、理發的和邏輯的,右半球則與空間知覺、形象、情感等方式加工信息.
三、學習任務分析.包括學習目標與教學內容兩部分.學目標一般由學生的行為來描述,應由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能力與態度情感構成.學習內容分析指為實現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即通常的教學大綱與教材所包含的內容.學習內容分析將進一步確定教學內容的學深度與廣度,並揭示組成學習內容的各項先決知識和能力的聯系.
四、編寫測試項目.
五、教學策略設計.

C. 幼兒園大班思維游戲課程神秘的古堡教案

1 水的游戲 1、體驗玩水游戲的快樂,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2、通過幼兒動手實驗、游戲、感知水的特性。 3、讓孩子養成遇事善於創新思考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游戲材料准備:空瓶子、裝滿水的瓶子、蓋子、磁鐵、泡沫、石塊、木塊、橡皮泥、塑料積木、水車等。 2、在活動區游戲和日常生活中,啟發幼兒觀察水的特點。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水"。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謎語,看哪個小朋友的小腦筋最靈,轉的最快! 謎語:"在小溪里遊玩,在池塘里睡覺。在江河裡奔跑,在大海里歡笑。" 2、提問:孩子們,你們在哪裡見到過水呀?你見到的水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描述自己見到水的情形)。 3、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請小朋友們做個實驗,看看水有哪些變化?(體驗玩水的快樂並從中獲得發現)老師提出實驗要求:a: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及發生的變化,b:不浪費水,c:看哪個小朋友的衣服保持的很乾凈沒有弄濕。 4、分3個小組游戲,孩子們自選一組參加。 1組--水的沉浮:"把許多玩具放在水裡,看有什麼不同現象?"2組--水的流動:"為什麼小籃子裝不住水?"3組--水的沖力:水倒在水車上,水車為什麼轉了? 通過讓孩子們親手實驗、觀察、講述讓孩子產生實驗的興趣,觀察的能力及分析,講述能力等,通過實驗引導孩子們說出水的用處,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5、教師:"小朋友,快到這一組來看看,這些小朋友都發現了什麼?"請全班小朋友一起觀察水的沉浮、流動及沖力現象,並請一個小朋友講述他們的發現: A、了解水的沖力:大家看這一組小朋友的水車為什麼會轉呢?(大家討論)教師小結:對呀!水是有沖力、有力量的,水可以通過它的力量來發電呢,你們知道水除了能發電還有什麼用處嗎?(發散思維讓孩子們繼續探索)我們再來看一看下一組小朋友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 B、沉浮組小朋友講解:各種東西放在水裡後,有的東西沉下去了(石頭、鐵塊、橡皮泥、磁鐵、裝滿水的瓶子等),有些東西浮在水面上(木頭、泡沫、空的瓶子等),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共同得出結論:水是有浮力的。 共同討論:為什麼有的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在水下呢? 藉助孩子的討論教師指導: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輕;盛水的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為它重。 提高難度讓孩子們實驗:大家再實驗一下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下去,使沉下的東西浮起來?(再一次進行實驗)C、流動組的小朋友講解:用小籃子舀不起水,說明水是流動的。 剛才小朋友說了水是會流動的,那你們知道水的流動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嗎?(引導孩子說出水可以通過流動來澆地、澆花、洗澡等)。 6、提問:"水有這么多的用處,那小朋友以後用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呢?(孩子們先自由討論後教師小結)教師小結:剛才通過實驗小朋友知道了很多關於水的用處,並且知道以後要節約用水,不浪費水,我們不僅要節約用水,以後還要把學到的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7、結束活動孩子們你們剛才玩的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我班的小朋友用他靈巧的小手和智慧的頭腦在實驗中發現了水的很多特性和用處。 我還知道我班的小朋友特別愛勞動呢。那我們就一起把活動室收拾好吧!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收玩具(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獨立性的能力及愛勞動的品質。)【活動反思】 優點:通過《水的游戲》這一活動,使孩子們通過各種游戲知道了水的特性、用途、怎樣節約用水等,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活動,他們的想像力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在實驗的過程發現了那麼多的問題,那麼多創新的玩法,而且沉浸在游戲的探索與樂趣之中,知道小夥伴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思考、發現問題並及時創新等,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把活動的目標完成的淋漓盡致,效果非常的不錯。 缺點:活動場地有點小,孩子們的活動受到限制,並且在游戲玩水的時候,孩子們有點擁擠,有的孩子把水灑在了地上,搞的活動室有點臟。 2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是《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大班下學期的活動內容。 《變廢為寶》這一創新活動,通過幼兒在生活中對廢舊物品尋找、觀察、動手製作的過程,激發起幼兒利用廢物再創造的願望,嘗試對事物進行創新改變的興趣。創新源於感性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圍繞廢舊物品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感受良好的創新思維的樂趣,朋友幼兒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 [幼兒分析] 大班的幼兒對事物以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他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內在的聯系缺乏觀察訓練,孩子們生活中吃的瓜子、花生、雞蛋、海鮮等,吃完了就把剝下的殼仍掉,卻不知它們還能再次利用,用它們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而成人也很少有意識的去引導了解類似這方面的變化知識,所以這么大的孩子就不知廢舊材料還可以做別的用,就更不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並想辦法利用它,把它再次改變成我們能用的東西。所以我們通過《變廢為寶》這一活動,讓孩子們探究生活中一些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設計思路] 廢舊物品的再次利用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體裁。本次活動在課前讓幼兒提前搜集廢舊物品,積累對廢舊物品的感性經驗。 [活動目標] 1、和孩子探究生活中一些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激發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再創造的願望。 2、培養幼兒的想像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教具:小烏龜、各種形狀的泡沫板、用紙折成垃圾盒四個、每人一個選材料用的紙盒、剪刀每人一把、照相機一部。 2、雞蛋殼、花生殼、瓜子殼、核桃殼、貝殼、毛線頭、綠葉等。 [活動過程] 1、談話 (1) 出示"小烏龜"。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一下它是用什麼做的。(廢舊報紙、泡沫板、及時貼) (2)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廢舊物品?(幼兒自由發言)2、擴散思維、展開想像。 孩子們說的這些廢舊物品還有用處嗎?用它們可以做什麼東西?如:牛奶盒何以做小車;可樂瓶可以做花藍、魚缸;一次性紙杯可以做電話、公雞、茶幾;舊報紙可以做帽子、紙球;……小結:千萬別小看我們身邊任何一件看似沒有用的廢舊物品,只要我們肯動腦筋、積極動手,我們就會變廢為寶。 3、幼兒嘗試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創作。 (1)出示准備的廢舊物品,幼兒觀察、討論它們可以做什麼? (2)請幼兒拿紙盒去選擇自己需要的物品和一塊自己喜歡的泡沫板。 (3) 激發幼兒即興創作,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適時關注需要幫助的孩子。(提醒幼兒注意桌面清潔、用剪刀要注意安全)4、作品展示。 (1)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 (2)請幾名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如:名稱、內容等。 (3)用相機記錄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成了真正的藝術家。 5、總結。 孩子們真了不起!個個都是魔術師,你們用靈巧的小手把廢舊物品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孩子們,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身邊任何一件看似沒有用的東西,我們只要積極動腦、就會變廢為寶。(布置作品展,讓家長和其他小朋友繼續欣賞)[活動反思] 優點:能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討論等過程激發了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動手製作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創作的

閱讀全文

與發散思維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