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視頻設計 > 關山月教學反思

關山月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06 16:33:29

⑴ 關於探索月球奧秘的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月亮的各種文化意義。
2.學習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取資料的方法。
3.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各科知識的綜合能力。
活動准備
1.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並確定負責人。
2.學生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取資料,並通過合作討論,對搜集的材料進行篩選、整理。
3.同學對找來的圖片、影片等進行處理,轉化為多媒體的形式。
4. 准備好表演啞劇要用的道具,配樂曲《春江花月夜》。

活動過程
四、教學課時 :三課時
1.猜謎:由主持人出示幾個有關月亮的謎語,讓同學們猜,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傳說:多媒體出示《嫦娥奔月》圖,請同學們來說說「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傳說。
3.片斷:播放《天狗吃月亮》的一段片子,請同學們說說「天狗吃月亮」的傳說和科學的解釋。
7.說說一些賞月勝地:
(1)出示多媒體《三潭印月》的美景,請去過的同學說說那裡的景色特點。
(2)出示同學們找來的第二幅圖片《平湖秋月》(多媒體播放)
①請同學說那裡的景色。
②請一同學用古箏彈奏樂曲《平湖秋月》給解說者配音。
③主持人說「平湖秋月」像柱上的對聯。
8展示「賞月佳對」。

反思:這次的綜合性活動搞得很有活力,大部分同學都非常投入,但是所挑選的演講人資料准備不夠充分,上台時匆匆忙忙向周圍同學借資料,這種現象希望以後不再出現!

⑵ 豐富多採的月亮文化

話說月亮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文化意義,許多民族都有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文章詩賦、對聯、謎語、音樂、繪畫,還有與月亮有關的民風民俗、風景名勝。
現在,有許多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這為中國日後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參考的價值。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傳說,內容是這樣的: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現象。
月亮可以說是藝術的代表,在屈原寫的《楚辭• 天問》中是這樣說的: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翻譯成現代問就是: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里?杜甫曾說過:「昕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這一美麗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來贊美呀!
人們對月球的嚮往是無止盡的,人們曾用過無數幅精彩的對聯來贊頌它,欣賞它。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這是一幅賞月佳作,耐人尋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膾炙人口的詩曾讓多少人陶醉其中呀!在我們現代,月亮在我們心中也是一個謎,好多人想要揭開它的面孔,可由於科技的有限,至今只有兩位航天員登上月球,first:阿姆斯特朗,及奧爾德林。
現在,月球仍是我們想要明白的謎。

中秋節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這種貢獻不僅僅在於吃月餅、賞月、團圓,還在於構成了一種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月亮文化學。
一般來說,關於月亮的學問,涉及到月球學和月亮學兩大部分。月球學的重點是研究月球的成分、結構、運動(包括月震)、月貌,以及月球的形成過程。月亮學的重點則是研究月亮與地球的關系,特別是月亮對地球生物和人類文化的作用與影響。
具體來說,月亮學可以分為月亮地貌學、月亮生物學、月亮文化學。
所謂月亮地貌學,主要研究月亮的存在,對地球地形地貌(包括氣象氣候)的影響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此外還有地殼潮汐現象、大氣潮汐現象等等。
所謂月亮生物學,主要研究月亮對地球生物的作用和影響,其中突出的現象是許多地球生物的生存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顯地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應(包括潮汐現象)的作用,例如海洋生物特別是近海生物對潮汐非常敏感,人類婦女的月經周期(尚需要進一步的證明),某些鳥類根據月亮進行導航。
所謂月亮文化學,主要研究人類文化與月亮的關系。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而且涉及到人類文化生活的諸多方面。
1 、月亮的存在,應當被看成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特殊眷戀。這是因為,地球這樣大的行星有月球這樣大的衛星,在太陽系裡是絕無僅有的情況,在銀河系裡可能也是非常罕見的。更巧合的是,從地球上看,月亮的視角與太陽的視角幾乎完全相等,即月亮與太陽一樣大,而且月亮、太陽和地球基本上都在一個運動平面上,因此才會有日食、月食以及月亮圓缺的周期變化。有鑒於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月亮的這種存在,乃是促進人類大腦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人類的智慧啟蒙,一半來自月亮。中秋佳節,這應當成為中秋賞月問月的重要內容之一。
2 、月亮圍繞地球的周期運動,以及月亮表面明暗的周期變化,直接促進了人類歷法的形成和應用,以及相應的星宿文化(參閱《神秘的星宿文化與游戲》一書,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根據月亮運動和周期變化制定的歷法稱之為陰歷(月亮在中國陰陽文化中代表陰),根據太陽周期運動制定的歷法稱之為陽歷(太陽在中國陰陽文化中代表陽),綜合陰歷、陽歷的歷法稱之為陰陽合歷,我國的農歷即陰陽合歷(例如閏月屬於陰歷,24節氣屬於陽歷)。
中國人制定或使用陰歷,至少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已經有「既生霸」等文字記載,詳細描述了月亮圓缺的周期變化。與此同時,殷商時期的地理文獻《山海經·大荒四經》也明確記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為殷商民族始祖,所謂常羲浴月,實際上是說常羲發明或制定了一年十二個月的歷法,而「浴之」則是這種歷法的演示(屬於天文巫術性質),詳情可參閱全彩繪《經典圖讀山海經》一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常娥奔月的故事。關於該故事(包括相關遠古神話傳說故事)的科學信息解讀,可參閱筆者《嫦娥:禳災巫術的犧牲者》、《我們遠古祖先經歷過的天地大沖撞在民間留下的不滅印記》等文。此外,還有月宮、月桂、月精、月桂子、月中騫樹、月中玉兔和蟾蜍,吳剛的故事,等等。
4 、有關月亮的民間節日及其民俗活動,例如中秋節、吃月餅、家庭團圓,以及相傳人間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習俗。此外還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內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種、收獲活動,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間進行;對比之下,許多軍事活動,則往往選擇在沒有月亮的夜晚開展。
5 、有關月亮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古代詩歌中對月亮的描述,以及睹月思情的聯想和情感宣洩。
6 、有關月亮的名勝風景,北京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避暑山莊有月色江聲殿(康熙根據蘇軾前後《赤壁賦》詞意題額),以及湖南道縣的月岩、廣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肅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探索月球的奧秘

——豐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七年級上冊教材第四章綜合性活動課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綜合性學習,旨在學習完本單元有關月球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和延伸,在本單元起一個知識整和系統化的作用,讓學生了解與其相關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此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像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身體動起來融入到課堂中去。最後將體會心得形成書面材料。(結合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展開此項活動)

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第四單元課文內容,積累了大量有關月球的知識,在課下加以分類和整理,讓此活動提供一個讓學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使有關內容在頭腦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a) 知識能力目標:掌握關於月亮的科學知識和人文知識,訓練搜集和處理有關信息的能力。

b) 過程方法目標:重視考察學生的活動過程及獲得資料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c)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未知世界的興趣、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等。

五、教學實錄

(一)學生三分鍾演講:《我們所了解的月球》(內容是總結上節課所了解的月球的有關自然現象並作適當補充)

(二)老師導入:

(三)老師介紹四小組的圖標及探究的主題:(出示課件:每組的圖標)

一組:主題是與月亮有關的詩詞;

二組:主題是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和民風民俗;

三組:主題是與月亮有關的對聯、謎語;

四組:主題是與月亮有關的歌曲與繪畫;

(四)老師提出這次成果展示的要求:(出示課件)

(學生齊讀)探究性學習展示要求:1

(五)老師:首先有請探究性學習第一小組來展示他們探究的成果。(大家鼓掌,第一小組主持人上場)

吟詩頌月

——與月亮有關的詩詞 第一小組

第一組主持人:

本組的研究專題為「吟詩頌月——與月亮有關的詩詞

月亮,自古以來是人們贊頌的對象,涉及到月亮的文學作品數不甚數,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周作人的《中秋的月亮》等。有關月亮的詩詞更是不計其數,下面就讓我們去細細體會詩詞中的月亮。

首先,請欣賞配樂詩朗誦《春江花月夜》選段。

由尚文傑同學朗誦:(詩文略)

第一組主持人:

月亮本身有著獨特的魅力,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它依然被人們所喜愛,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看!一場有關月亮的知識競賽正在激烈的進行著…

學生張家碩:

歡迎大家回到我們的節目現場,現在已經到了最令人緊張的決賽階段。吟詩頌月——詩詞大比拼。

目前場上只剩下3位選手:1號選手葉飛;2號選手劉明國;3號選手陳燦。到底誰會成為今天的冠軍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主持人: ……

選手答:……

第一組主持人:

月亮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有關月亮的詩詞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學們對此有興趣的話,我門課後在繼續探討。

本組的匯報演出到此結束,謝謝!

第二組主持人:

古代文人常常在他們的詩文中借月抒懷,賦予月亮不同的意象,形成了如此燦爛獨特的月亮文化。下面請大家繼續欣賞第二小組探究性結果展示。

我和月亮有個約會

——與月亮有關的傳說和民風民俗 第二小組

第二小組主持人(旁白):

本組為綜合性學習活動第二組——與月亮有關的傳說和民風民俗 。「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疑是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從古至今,人們似乎十分偏愛空中的皎月。月的故事代代相傳,經過了幾百年,仍然被人們所鍾愛。

在一個中秋的夜晚,付奶奶和她的孫女正在庭院里賞月……

聽奶奶講月亮的故事

1、 演員表:

李乃秀 飾 奶奶

劉亞欣 飾 孫女

2、 台詞:(略)

師:說到吃月餅,老師不由想到前幾天的一件事,我們班的侯智慧同學的爸媽下崗了,想開個月餅店,他的爸媽想讓我給起個好店名,這樣咱們一起來幫他們出出主意吧!給月餅店起名:

月 餅 店 新 名

1、玉盤齋:

玉盤是月亮的美稱,齋又是古代文人墨客作書的地方,具有豐富的文內涵。

2、圓如月:

「中秋月圓人團圓」月餅象徵著團圓,因此,本組取名為「圓如月」。

3、花好餅圓:

我們的店名是由「花好月圓」一詞引深而來的,這兒的圓不僅代表了月亮的圓,而且代表月餅的圓,所以,我們取名為「花好餅圓」。

4、金屋藏月:

我們取名為「金屋藏月」,這個店名看似平凡,但其中卻有著黃金般的寶藏。我們的月餅如月神所做的那樣香甜、可口。歡迎各位顧客前來光臨。

5、月圓:

本組起的店名是「待月圓」,圓是圓滿的意思,這個名字的喻意是等待月亮圓滿的時候,大家來本店買月餅。

6、月來香:

我們取名為「月來香」。首先,人們回想到夜來香那種高雅的感覺,並且,「月」指我們做的月餅;「來」指歡迎顧客來本店光顧;「香」指我們做的月餅香甜、可口。同學們,你們是否聞到了月餅的香味了呢?快來我們「月來香」月餅店吧。

7、花好餅圓

我們的店名是由「花好月圓」一詞引申而來的,這兒的圓不僅代表了月亮的圓,而且代表了月餅的圓,所以我們取「花好餅圓」。

8、滿月心語

每當月圓之夜,你仰望天空的皎月,是否產生無限的感慨呢?吃我們的月餅吧!它將把你的心語捎給月亮。

9、玉兔之屋

我們之所以取名為「玉兔之屋」,是因為月餅是傳說中嫦娥仙子身邊的玉兔製造的,那麼,「玉兔之屋」的月餅也是最正宗的,相信會受到顧客的喜愛。

10、餅香村(師)

常言道:店名就是招牌,店名好,生意就旺,我給店取名為「餅香村」是源於《紅樓夢》中的「稻香村」,是不是很有詩意啊!

好,有請第三小組上台進行探究性成果展示。

猜月楹聯

——對聯和謎語 第三小組

主持人:

從古至今,許多著名的詩人、學者寫過的佳對不計其數,而其中關於月亮的對聯更是數不甚數。大家一定很想了解吧!下面就請看趙永勝、孫國輝同學帶來的相聲《中秋吟聯》。

(具體內容略)

主持人: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大家是不是意猶味盡呢?那麼,就請聽由王賽同學帶來的演講《明月千里》,藉此來抒發她對月亮的情感。

王賽: 《 明月千里》

主持人:

看完了以上的表演,大家一定對月亮有了更深的了解。由於時間關系,我們不能繼續帶大家去探索關於月亮的文化寶藏。但我們相信在不久之後,大家一定能揭開月亮那神秘的面紗,讓人類更加了解月球。本組的匯報演出到此結束。

師:月亮文化展示是不是很精彩,精彩的還在後頭呢!下面請第四小組上場。

望月當歌

——有關月亮的歌曲和繪畫 第四小組

主持人:下面就請您跟隨我們第四小組,進入奇幻的月的世界,去傾聽月的歌聲,去欣賞月的圖畫,相信您一定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下面大家所欣賞到的,是小品《月宮游記》。

月宮游記
演員表:
嫦娥——程環飾
玉兔——張欣桐飾
探險隊員——黃江坤(甲)、李悅悅(乙)、崔玉傑(丙)飾
旁白——房峻生飾

(具體內容略)

主持人:是的,其實往往最美的東西就存在於你的心中。那麼,同學們,你們心中最美的月亮又是什麼樣的呢?就請用最動聽的詩句,最美麗的圖畫去贊美月亮吧!

師總結: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成果展示,猶如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發著芳香,讓我們盡情享受,流戀忘返。請問剛才哪一個節目最符合展示要求。(出示展示要求)

生1.略

生2.略

師:略

(六)活動延伸:

師: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為什麼仍然喜歡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民風民俗和文藝作品?

生1、略

生2、略

生3、略

師總結:

(七)布置作業

以月為話題,談一談這一次展示分享結果的心得與體會,字數不少於500字,題目自擬。

六、教學反思

1、 開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有一個從不完整到完整的漸變過程,讓學生真實得坦陳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發散思維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鑒別,學會綜合分析,使知識歸之於系統。

2、 開放的教學資源:對於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狀況,教師應調整好心態,在課下或課上創造性解決。

⑶ 品德課中國書畫,享譽世界聽課反思

重點推薦文章 基於生活的文化才有魅力基於文化的藝術更具神韻 ──「出神入化的書畫藝術」教學反思 北京市海淀區楓丹實驗小學張丙元 2014年4月10日上午第一節在中關村第三小學本部參加海淀區「世紀杯」教學基本功展評活動,講了「出神入化的書畫藝術」一課,同時同課異構,有幸聽了李亞蘭、周維維、劉艷老師的課,感到獲益匪淺,很值得學習和借鑒。 《出神入化的書畫藝術》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第三課《我們的國粹》中的第一個主題「風行中華」的第二個話題,從中華文化和國粹的角度講書畫藝術,強調的是出神入化,旨在引導學生較為深入地認識國粹,理解中華文化獨具魅力。這是本課、本單元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是品德課區別於書法、繪畫、閱讀等課程之所在。當課程結束,尤其是聽了其他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之後,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的還很不夠,還得不斷地學習。 結合做課和聽課,我想從設計和把握的角度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重點是如何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獨具魅力」之領悟;從聽課和學習的角度結合自己的不足和其他教師的長處思考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對書畫藝術「出神入化」及相應教學之理解。 一、通過設計和把握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獨具魅力」之領悟 本課教學與京劇、中醫同為國粹教學內容,計劃為一到兩課時,內容較多,內涵深刻,外延甚廣。除知識以外,重在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感悟書畫藝術之出神入化。 我在設計的時候,為了增加文化的對比性和學習的趣味性,創設了一個小的情景,通過「幫助國際友人尋找國畫」導入,引出課題和學習任務;最後在練習鞏固階段呼應前文,通過選出一篇作品推薦給國際友人提煉感知,拓寬到國際影響方面。但講的時候比較倉促,面有點窄,可以再點得寬一點、深一點。 (一)藝術離不開文化,書畫藝術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接下來我特意把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文房四寶》前移到開篇,引導學生以時間為軸,以書畫藝術及其工具的歷史和發展為基礎,得出歷史悠久的結論並由此開始學習,從而認識到書畫藝術之所以能夠出神入化,能夠成為國粹,能夠代表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化之瑰寶具有歷史必然性。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我認為不能就書畫而談書畫,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從書畫藝術出發,沿著歷史的足跡,嘗試著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待書畫藝術,用歷史史觀觀察文化現象,用科學發展觀得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從書畫到藝術再到文化,從書畫藝術出神入化到國粹構建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美和樂趣到中華文化獨具魅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理清學習線索,進一步掌握品德與社會學科學習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這也是我一貫的主張和做法,只是教學中與上下文的聯系還不十分緊密,讓學生感悟的方式比較單一,有時候自己一著急就打斷學生,直陳其意,不夠穩重和藝術。 (二)書畫藝術是我們的國粹,是一種生活藝術,因生活而充滿活力 找身邊的國畫沒有刻意追求統一性,也沒有單單選擇國畫,也包括了一點書法的作品,准備了比較多的實物,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交流,初步意識認識到書畫藝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作為國粹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是一種生活藝術。這一環節自我感覺講的多了一點,讓學生交流的少了一點,安排也可以再巧妙一點。 (三)品德課講書畫藝術,重在理解出神入化和與生活的關系,選用的作品要簡潔、典型、含義深刻易於理解,能夠充分說明書畫藝術特點 國畫藝術風格的學習無疑是本課的一大重點,主要是通過觀看教材附的視頻短片、分析當代書畫大師關山月的梅花圖以及分組賞析、交流、完善學生作品三個環節來完成的。通過教材分析、學前分析和試講,舍棄了教材中趙雲壑之梅花圖,一是因為題詩文字較多,含義深刻,學生易曲解,浮於表面,甚至誤讀為堅韌之人需忍受孤寂之苦,做冷傲之態等意,與品德教育主流方向背道而馳,效果不佳;二是因為生僻字較多,學生對作者和作品了解程度較低,拋開作者和作品談詩情畫意非明智之舉。我選擇了關山月的梅花圖無論是畫法還是神韻都首屈一指,「梅花香自苦寒來」題字為本冊書第一單元第十八頁出現過的題目和內容,學生理解起來相對容易且深刻。從現場教學效果看,這一部分我雖然強調了藝術風格,尤其是神韻和融詩書畫印於一體,但讓學生欣賞、品鑒的還不夠深刻,其他幾位教師的處理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⑷ 有關月亮的一些文化

自古以來,人們賦予月亮各種文化意義,許多民族都有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文章詩賦、對聯、謎語、音樂、繪畫,還有與月亮有關的民風民俗、風景名勝。

現在,有許多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這些傳說最早載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這為中國日後研究月球有很多可參考的價值。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義等故事。

月亮可以說是藝術的代表,在屈原寫的《楚辭• 天問》中是這樣說的: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翻譯成現代問就是:月亮具有什麼特性,消亡了又再長起?那好處是什麼,而撫育一個兔兒在懷里?杜甫曾說過:「昕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由此更可以看出月亮這一美麗事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來贊美。

(4)關山月教學反思擴展閱讀: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閱讀全文

與關山月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